第1017章 快刀斬亂麻

李林甫的反擊,果然來得凌厲而又迅疾無倫。

通過在天子身邊的宦官,李林甫早就知道,皇甫惟明在回京之後幾次面聖中,一直都在說自己的壞話,力薦韋堅才德兼備,所以要說兩人暗通款曲,天子必定會輕而易舉相信。因此,把王等人全數召來之後,他便於脆利落地分派了任務下去。他素來強勢慣了,並沒有招來任何的反對聲音,反而每一個人都摩拳擦掌信心滿滿。

能夠把素來得意的韋堅拉下馬,這樣的機會可是千載難逢

就在次日,御史中丞楊慎矜親自出馬,指斥韋堅身爲國戚,竟然在上元之夜和皇甫惟明這樣的邊帥私下勾連,一通言辭激烈的奏疏就送了上去。高力士在看到奏疏的時候,壓根沒去想韋堅給自己送過的那些厚禮,幾乎沒有任何耽擱就將其送到了御前。相較於那些厚賄,他更分得清楚輕重,有些無傷大雅的事,他可以幫韋堅隱瞞,可這樣在天子眼中簡直是大逆不道的事,他就絕不會去愚蠢地遮掩了。

李隆基爲人素來多疑,韋堅在江淮租庸使任上固然政績斐然,而且讓南邊的珍貨能夠源源不斷送到自己面前,他是極其高興,可他從來沒有忘記,韋堅是太子李亨的內兄,否則李林甫那明升暗降,把韋堅調爲刑部尚書之計,他也不會二話不說就默許了。因此,在看到楊慎矜這一份奏疏後,他登時爲之大怒,竟是脫手將其狠狠擲在地上。

“傳令李林甫,讓他給我親自審問此案”

聽到李隆基竟然將韋堅和皇甫惟明這樁案子交給李林甫,高力士只覺心裡咯噔一下,張了張嘴之後,出口的卻只是恭恭敬敬一聲答應。韋堅這些年能夠如此得聖心,他當然有從中出過力,也是期望此人能夠抗衡一下李林甫,免得外頭一支獨大,可這樣不堪一擊的結果卻着實讓人鬱悶。當他在內侍監中見到匆匆入宮報信的麥雄,得到杜士儀捎的口信,說是韋堅不但私會皇甫惟明,而且還見了骨力裴羅時,他登時氣得七竅生煙。

“愚蠢無知既然是爲了把李林甫拉下馬,又和東宮看上去沒有任何關係,派一死士送信邊鎮未嘗不可,非要見面商議,這不是送給人把柄嗎?還去勾連蕃將,他究竟是什麼腦子”

正如高力士所說,李林甫既然得了聖意親自主理此案,當即便按照事先安排,把手下最通審訊之道的羅希秉派了去。至於王和楊釗,則在楊慎矜之後充當了證人的角色,一口咬定親眼目睹韋堅和皇甫惟明私會。

相比武后時的那些酷吏,羅希秉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深知用刑攻心之道。韋堅和皇甫惟明乃是高官大員,他自不會對這兩人輕易用刑,卻對韋堅和皇甫惟明的心腹從者嚴刑拷打,最終便把一份讓人滿意的報告送到了李林甫面前

“好,很好”李林甫看着那一份彼此印證的口供,見杜士儀和王忠嗣的名字赫然都在其中,只是韋堅欲圖與其見面卻不得機會,他仍然欣悅十分,“陛下多疑,但使知道東宮意圖交接節帥,必定怒不可遏杜士儀,王忠嗣,別以爲置身事外就可安然無恙?”

就在當天傍晚,李林甫便進了興慶宮,將羅希秉炮製出來的這份供述呈給了天子。正如他所料,李隆基果然勃然大怒,可怒過之後,竟是就沉默不語了起來,久久都沒有任何反應。他有些心急,正要加上兩句足可一錘定音的指斥,可擡起頭時卻對上了李隆基那犀利如刀的眼神。那一瞬間,他便想起了當年那場宮變之後,李隆基召見他時的情形。彼時亦是如此,他甚至都一度感到自己的處境岌岌可危。

因此,當李隆基冷冷問了他一句對於這樁案子的看法時,李林甫便打消了最初牽連杜士儀王忠嗣的意思,只是拿出自己的一貫立場,低頭恭恭敬敬地說道:“陛下,恕臣直言,韋堅及皇甫惟明暗中勾連,謀立太子爲君,罪證確鑿

杜士儀當初求爲安北大都護時,就曾經對李隆基隱隱指出太子李亨的某些不良用心,而王忠嗣更是常年在外,幾年纔回長安一次,因此,這口供上涉及的這兩個人,李隆基不太相信。此刻聽到李林甫只言說太子圖謀不軌,他面色稍霽,卻是沉聲問道:“那杜君禮王忠嗣何如?”

李林甫用眼角餘光瞥了一眼天子的表情,最終還是決定不要過度擴大化,不如謹慎一些:“既是韋堅圖謀勾連,卻根本不曾見到杜、王二位節帥,這樣的供述自然不足爲信,惟願陛下明察。”

李隆基用手指輕輕敲着扶手,又沉吟片刻方纔開口問道:“羅希秉可曾審問過韋堅和皇甫惟明?”

天子突然問及這個,李林甫不禁打起了精神:“回稟陛下,尚未審問。韋堅畢竟還是刑部尚書,皇甫惟明則官居隴右節度使,此前陛下甚至將河西隴右兵權盡歸於他。不得上命,旁人豈敢輕易刑訊大臣?”

李林甫言下之意,便是若得聖命,羅希秉就能夠盡情下手,讓韋堅和皇甫惟明見識一番酷吏手段。可是,天子說出的話,卻讓他大失所望。

“那就好。韋堅身爲國戚,勾連邊鎮節帥,力求仕進,確實罪不可恕。然則國之大臣,不可輕辱。”

直到這種時候,李隆基竟然還一口一個國之大臣,李林甫只覺得胸悶難當。可天子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唯有連聲答應,等出了興慶殿之後,他方纔把眉頭擰成了一個結。光是從韋堅和皇甫惟明的隨從心腹身上,確實能夠問出很多東西,但沒有這兩個涉事者的供述,那就怎麼都談不上鐵證如山。天子最初的反應分明是雷霆大怒不會姑息,怎麼現在卻又變得心軟了?

“陛下不是心軟,其一,之前歷經三庶之禍,若是再廢一次太子,他這聖明之君的臉往哪裡擱?”

晚上,得到消息的杜士儀閒適自如地坐在玉真公主面前,用這種絕對談不上恭敬的口吻直言不諱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一旁的固安公主亦是哂然笑道:“阿弟說得不錯。而且,當初陛下放任武惠妃病死,卻還留了李林甫爲相,一則是滿意其治政理事之才,二則是留着其制衡東宮。這要是東宮又易主,李林甫未免一支獨大了。你剛剛說了其一,其二,這次只不過是韋堅和皇甫惟明兩相勾連,和之前的宮變沒法比,一下子又牽連大獄,就太興師動衆了”

玉真公主對嫡親兄長的瞭解,卻更勝過杜士儀和固安公主,她輕輕搖了搖頭,沉聲說道:“阿兄的心性深不可測,且看韋堅和皇甫惟明的處分。”

不數日後,韋堅和皇甫惟明的處分下來時,滿朝一片譁然。韋堅的罪名是“於進不已”,說通俗一點就是爲了謀求升官不擇手段,被貶爲縉雲太守;而皇甫惟明的罪名就大得多了,離間君臣四個字放在誰身上,那都是少不得一個死字,可結果卻是被貶播川太守。沒人覺得處分太重,所有人都覺得和這些天四處流傳的罪名比起來,這樣的處分實在是輕微。

可這樣一來,空缺出來的就不單單是一個刑部尚書,一個隴右節度使。儘管去歲在奪取石堡城一役中,皇甫惟明遭受了其節度隴右之後的最大一場敗績,可之前畢竟屢獲戰功,石堡城之敗也只是忽略了援軍,此次上京所獻俘獲極多,所以,李隆基幾次召見後,也頗爲嘉賞其志,因河西節度使王佳此次調任回京,他已經打算讓皇甫惟明兼任河西節度使。可這一次突如其來的事件,卻讓這個主意暫時泡湯了。

於是,空缺出來的河西隴右二節度使成了重中之重。李林甫倒是有心一舉奪下此職,可放眼自己的親朋左近,除卻蕭炅當過一任河西節度使之外,別人都沒有這樣的經驗。

而如王楊慎矜等輩,都是以財計見長,軍略平平,更要命的是沒人願意去守邊吃沙子。而素來趨附他的安祿山遠在幽州,范陽節度使兼平盧節度使當得好好的,不會願意挪窩。而此次安祿山派來的義弟阿史那早於雖覲見過兩次天子,頗得聖意,賜名史思明,可資歷功勞要節度一鎮都勉強,不要提兩鎮。他倒是聽說過安祿山還有個兄長安思順,可和史思明一提,史思明就立刻大搖其頭。

“安大帥和安思順只是名爲兄弟,實則並無一點血緣關係,再加上早年便分道揚鑣,如今談不上什麼情分。而且,如果我沒記錯,當年朔方杜大帥節度隴右的時候,曾經對安思順頗多優撫?”

史思明是知道安祿山和安思順之間早年和睦,可離鄉之後就開始鬧齟齬,否則安祿山也不會寧可給張守畦當義子,也不願意去隴右投靠安思順。所以,他不想平白無故給安祿山造個實力強大的對手來,因此就窺破了李林甫的心思,把杜士儀擡了出來。

如此一來,李林甫立刻打消了這個打算。他現如今是半點都不希望杜士儀的勢力繼續膨脹下去。要知道,哪怕他在朝中可謂一手遮天,杜士儀卻交遊廣闊,依舊能夠遊刃有餘,更不要說在邊鎮中崇高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脈。所以,把史思明送走之後,他突然心中一動。

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已經鎮守多年,不若調來河隴,至於安西四鎮節度使,則由都知兵馬使高仙芝接任,如此最爲穩妥橫豎兩個都是胡人,不可能入朝拜相,也就不可能對他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1047章 國士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997章 厲語攻心第6章 婉拒第757章 君子器量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682章 千里歸來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1033章 羅鉗吉網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第497章 栽贓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797章 黃金年代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6章 婉拒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66章 宗祠訓誡,京兆...第675章 送客茶後莫登門第577章 守城之戰第131章 白首難帖經,一...第79章 名動天下第601章 吾兒廣元,採煤供幽州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1143章 挺身而出第1000章 名師高徒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243章 願君此去上青雲第141章 夜戰第582章 慶功之喜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229章 巡閱立威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52章 車馬碌碌向東都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370章 迂迴輾轉,壞人好事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1088章 喋血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22章 舌戰第746章 直攖其鋒第951章 大軍調停第1276章 傳奇的結束和開始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950章 漠北烽煙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981章 滅國之功第1155章 長安攻略戰第1118章 西域之爭第986章 杜卿膽色世無雙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232章 遙望長安不得歸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243章 願君此去上青雲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623章 奚人降戶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625章 爲副節度賀!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395章 李十二郎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758章 乾坤大挪移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142章 不死不休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1211章 生死之間第186章 面聖第207章 重任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69章 纖纖決意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第170章 藏鋒之劍
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1047章 國士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997章 厲語攻心第6章 婉拒第757章 君子器量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682章 千里歸來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1033章 羅鉗吉網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第497章 栽贓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797章 黃金年代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6章 婉拒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66章 宗祠訓誡,京兆...第675章 送客茶後莫登門第577章 守城之戰第131章 白首難帖經,一...第79章 名動天下第601章 吾兒廣元,採煤供幽州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1143章 挺身而出第1000章 名師高徒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243章 願君此去上青雲第141章 夜戰第582章 慶功之喜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229章 巡閱立威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52章 車馬碌碌向東都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370章 迂迴輾轉,壞人好事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1088章 喋血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22章 舌戰第746章 直攖其鋒第951章 大軍調停第1276章 傳奇的結束和開始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950章 漠北烽煙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981章 滅國之功第1155章 長安攻略戰第1118章 西域之爭第986章 杜卿膽色世無雙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232章 遙望長安不得歸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243章 願君此去上青雲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623章 奚人降戶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625章 爲副節度賀!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395章 李十二郎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758章 乾坤大挪移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142章 不死不休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1211章 生死之間第186章 面聖第207章 重任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69章 纖纖決意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第170章 藏鋒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