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皇子出使

關於東瀛大名請求朝廷發兵平定內亂的事情,景豐帝沉吟道:“這個名叫織田宗介的東瀛大名,朕也有所耳聞。聽說他之前是一個小小的流浪武士,出身微寒,後轉投大名麾下,靠實力一步一步提升地位,被東瀛國主封爲了領主。”

“織田宗介最出名的便是他爲人極重忠義,成爲領主後,並未如其他大名一般爭霸混戰,而是一心擁護國主,勤勤懇懇地做好臣子本分。如今東瀛幼主初立,衆大名虎視眈眈,織田宗介作爲輔國重臣,向我朝求援也是情有可原。”

這是面子上的官方說法,冠冕堂皇的,實際情況到底怎麼樣,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君主勢微,各地諸侯割據分裂,彼此互相攻伐,國內亂成了一鍋粥。這種情況下,若說一個軍事實力雄厚、影響力頗大的諸侯是一心擁護君主的“忠義”之臣,那纔有鬼了。

織田宗介有兵有權,擁有隨時幹掉天皇自立爲王的實力,然而那樣終究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現在玩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

操控少主爲傀儡,把自己放在輔政大臣的位置上,纔有資格代替國主,向大夏發來求援國書。

東瀛這套都是華幾千年前玩爛了的套路,對於織田宗介的心思,朝中上下自然是看得分明。雖然他是“假忠義,真竊國”,但有這個名頭總比沒有好。

東瀛內亂這麼多年,朝貢禮儀荒廢已久,朝廷對其的掌控力一點點削弱,如今也確實需要一個機會來強調自己宗主國的地位。

想到這一層,景豐帝沉沉開口:“東瀛打了這麼些年,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艱難,也是時候結束這混亂的局面了。東瀛國主世代奉我朝爲宗主國,朝貢往來從未有缺,姿態算得上謙卑恭敬。”

“既然如今有了織田宗介這麼個人可當輔國大臣,幫助東瀛幼主穩定朝綱,那我朝也該拿出宗主國之氣量,發兵前往,助其平定內亂。”

“東瀛前國主死得突然,又沒有可堪大任的兄弟,只留下了個七八歲的小娃娃當繼承人。我朝此去除了要穩定局面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帶去冊封詔書,正式封其爲東瀛國主,彰顯天朝宏偉氣勢。”

說到這裡,景豐帝輕掀眼皮,看向羣臣班列:“林捷、蔡志川——”

兵部尚書林捷和禮部尚書蔡志川聞聲從班列中走出,齊齊低頭應道:“微臣在。”

景豐帝道:“又是要用兵又是要冊封,既是軍事也是禮儀之事,事關我大夏威儀體面,不可馬虎。你們倆回去和內閣議一議,拿個章程出來,回頭呈給朕看。”

二人交換了一個眼神,而後恭謹應下:“是,臣等遵旨。”

景豐帝雖然才三十多歲,可精力卻大不如從前。前幾年的時候,他恨不得事事躬親,能自己做的事情就絕不交給大臣,經常是半宿半宿地泡在御書房,一忙起來就忘了時間,以此來加強對朝政的掌控力。

如今他的疑心即便不曾減少,可身子骨已經支撐不起他這般消耗了,有心無力,常常是動不動就覺得身體疲累,不得不將一些事情交給臣子們去做。

景豐帝眼看着一天一天衰弱下去,龍威漸頹。而與之相對的,是皇子們如初升之朝陽,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無聲無息中,朝中的格局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事既已議畢,那麼便退……”“父皇,兒臣有事要稟。”

景豐帝正準備要退朝,就被一道清朗的少年音打斷,他目光微頓,看見自己最喜愛的兒子,眼神不由自主柔和下來:“澈兒有什麼事,儘管說就是。”

李晉澈比其皇兄李晉澤小了將近一歲,十三歲的年紀,正是朝氣蓬勃意氣昂揚,自信滿滿的模樣,看着就是天生不服輸的性子。

對於皇子來說,十三歲就入朝聽政實在是有些過早了,但架不住景豐帝偏愛於他,又有劉貴妃在一旁吹枕頭風,口口聲聲要二皇子追隨其皇兄腳步,爲陛下分憂,一來二去的,景豐帝就鬆了口。

十三歲的少年,站在這滿是朝公的大殿之上不見絲毫拘謹,舉止落落大方,甚有皇家風範,景豐帝看得很是滿意。

李晉澈站出來朝景豐帝端正行了一禮,而後朗聲道:“兒臣願自請爲出使東瀛之使者,鼓舞陣前將士士氣,代宣聖旨,封東瀛少主正式繼位爲國王,揚我大夏國威。”

此言一出,衆人紛紛側目,朝李晉澤投去或詫異或奇怪的眼光。

景豐帝神色沉沉,聞言擡眸看了李晉澈一眼,表情看不出喜怒,意味不明地問道:“你確定?東瀛路途遙遠,路上風吹雨打的,指不定什麼時候能回來,可遠比不上京城皇宮安逸,你要想清楚。”

李晉澈篤定道:“兒臣想得很清楚。兒臣畢竟是父皇的皇子,自小享受着錦衣玉食,就更要以天下人爲先,知曉民生疾苦,擔起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

“此番出使東瀛,除了要助其平定內亂,更要正式冊封東瀛少主爲國王,如此高規格的外交,當然要以足夠有分量的人物充當使者,方可顯出我大國之莊重。”

“父皇是一國之君,身系社稷,皇長兄作爲儲君,同樣是金枝玉葉,輕易不可離京。而朝中諸公是我大夏棟樑之臣,公務繁忙,調動起來牽一髮動全身。”

說着,李晉澈語氣輕鬆,自貶式地開了個玩笑:“相較之下,惟有兒臣空有‘龍子尊貴之身’,卻沒什麼建樹,整日裡無所事事,正好去做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吉祥物了。”

李晉澈是皇子,要是真去了東瀛,肯定是一大堆人擁着護着,一點苦都吃不着,最多就是出席一下重要場合而已,確實和“吉祥物”差不多,他倒是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

景豐帝被這話逗得心情愉悅,哈哈一笑,目露讚許地看着他:“你能有這個心,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你畢竟年紀還小,在宮裡嬌養了這麼多年,長途奔波的苦你吃得了嗎?”

李晉澈不由自主挺了挺胸脯,大聲道:“父皇像兒臣這麼大的時候,已經一個人帶着皇叔,支撐着偌大的趙王府了,吃得苦不知比兒臣多出多少倍,這苦父皇既然吃得,兒臣自然也吃得!”

“何況‘紙上得來終覺淺’,兒臣在國子監悶頭讀了幾年的聖賢書,自覺都沒有在朝會聽政這幾個月的收穫多。”

說到這,李晉澈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旁邊的太子,話裡有話地道:“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惟有實踐才能讓自己學到真本事。若是一味將自己關在宮內讀書,那不成了只會讀死書的呆子了?將來又如何擔得起江山社稷?” 

第49章 別具一格第415章 終於得救第119章 重回正軌第487章 窮途末路第410章 倭寇偷襲第248章 將要臨盆第64章 假惺惺第166章 見到顧明宣第400章 受了欺負第63章 受傷第439章 改良軍陣第447章 局勢大好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504章 推薦人選第273章 如何還債第110章 繡活生計第248章 將要臨盆第364章 旱情終解第111章 婦女出路第30章 月考波折第484章 仿製火炮第452章 商鋪清查第541章 情況緊急第370章 夏稅徵畢第356章 大受歡迎第57章 人言可畏第508章 奪嫡渾水第470章 輿論向好第281章 不敢簽名第432章 招兵標準第505章 微服出訪第370章 夏稅徵畢第242章 非要結親第66章 兒大留不住第180章 爭吵第147章 顧明安捱打第516章 如今形勢第247章 不能人道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16章 案首第290章 屈打成招第415章 終於得救第61章 特殊的存在第268章 我願意嫁第30章 月考波折第508章 奪嫡渾水第332章 範黎捐錢第13章 佃戶爭水第236章 大皇子第286章 該討回來第324章 高產作物第223章 廷杖受罰第332章 範黎捐錢第28章 拜師條件第468章 錯在何處第423章 疑心日重第445章 陶煉身死第339章 分紅幾成第188章 欽定甲第第225章 書華有孕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155章 放榜第39章 上架通知第168章 會試開始第19章 通房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94章 流民暴亂第228章 成何體統第97章 施粥波折第402章 畸形審美第144章 就此揭過第221章 經筵講學第222章 犯顏直諫第180章 爭吵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128章 顧明安刁難第361章 親信近臣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227章 朝堂鬥毆第24章 入學典禮第206章 敦倫教導第281章 不敢簽名第230章 違抗婆母第132章 再見陳河第35章 清明聚會第292章 證據不足第506章 三人重聚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486章 倭寇內訌第521章 單獨分家第330章 不給批款第418章 儒將風範第91章 拒收流民第44章 通房有孕第51章 嫉妒第303章 初來乍到第478章 合作達成第470章 輿論向好第282章 榜有問題
第49章 別具一格第415章 終於得救第119章 重回正軌第487章 窮途末路第410章 倭寇偷襲第248章 將要臨盆第64章 假惺惺第166章 見到顧明宣第400章 受了欺負第63章 受傷第439章 改良軍陣第447章 局勢大好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504章 推薦人選第273章 如何還債第110章 繡活生計第248章 將要臨盆第364章 旱情終解第111章 婦女出路第30章 月考波折第484章 仿製火炮第452章 商鋪清查第541章 情況緊急第370章 夏稅徵畢第356章 大受歡迎第57章 人言可畏第508章 奪嫡渾水第470章 輿論向好第281章 不敢簽名第432章 招兵標準第505章 微服出訪第370章 夏稅徵畢第242章 非要結親第66章 兒大留不住第180章 爭吵第147章 顧明安捱打第516章 如今形勢第247章 不能人道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16章 案首第290章 屈打成招第415章 終於得救第61章 特殊的存在第268章 我願意嫁第30章 月考波折第508章 奪嫡渾水第332章 範黎捐錢第13章 佃戶爭水第236章 大皇子第286章 該討回來第324章 高產作物第223章 廷杖受罰第332章 範黎捐錢第28章 拜師條件第468章 錯在何處第423章 疑心日重第445章 陶煉身死第339章 分紅幾成第188章 欽定甲第第225章 書華有孕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155章 放榜第39章 上架通知第168章 會試開始第19章 通房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94章 流民暴亂第228章 成何體統第97章 施粥波折第402章 畸形審美第144章 就此揭過第221章 經筵講學第222章 犯顏直諫第180章 爭吵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128章 顧明安刁難第361章 親信近臣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227章 朝堂鬥毆第24章 入學典禮第206章 敦倫教導第281章 不敢簽名第230章 違抗婆母第132章 再見陳河第35章 清明聚會第292章 證據不足第506章 三人重聚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486章 倭寇內訌第521章 單獨分家第330章 不給批款第418章 儒將風範第91章 拒收流民第44章 通房有孕第51章 嫉妒第303章 初來乍到第478章 合作達成第470章 輿論向好第282章 榜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