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

河西軍攻佔當然不止太原府一地,包括太原府、石州、汾州、嵐州、忻州、代州、朔州、雲州、蔚州等等一府八州,這是元氏家族佔領的地盤,除了雲州刺史因爲投靠回紇人而被郭宋撤換,其他刺史只有沒有太大的民憤,郭宋基本上都讓他們繼續留任。

和任用世家的原因一樣,河東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民心穩定,經濟穩定,局勢穩定,這才能爲他下一步的行動創造條件。

這兩天,各州刺史紛紛抵達太原,他們是來參加太原新府的開府儀式,但這只是一個理由,真正原因還是來拜見新的河東北部之主。

晉陽宮前半部分的官衙已經重新開啓,河東節度使的牌子也正式掛上,郭宋再次出任河東節度使同時兼任河東道觀察使,統領軍政大權,不過他這個河東節度使和河東觀察使下面只設了一個肅政臺巡查署,負責對河東政務、軍事和刑律進行監管。

各州還是直接向河西節度府彙報,其實這裡面還是有點不太合理,河西節度府應該只管河西,而不能兼管安西、北庭、隴右、朔方、河東等地,應該設立一個王府,就像曹操的魏王府、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自成一套屬官體系。

各個藩鎮之前建立了藩署,就是各自開府置官,現在大家都被封爲諸侯王,當然直接在王府下建小朝廷了。

郭宋現在只是郡王,還沒有得到開府置官的權力,他只是用了一個變通的辦法,用河西節度府來作爲他的最高權力機構。

看似有點像欺負老實人,造反的藩鎮都封了諸侯王,而擁戴朝廷的節度使卻僅僅是一個郡王,可這卻是郭宋在政治上的高明之處,用低調來換取名望,擁護正統,贏得天下世家的支持,但實際利益卻一點也不少。

在河東節度府內堂,郭宋接見了第一個前來拜訪他的刺史,雲州刺史李甸,李甸原是朔州司馬,他幾年前組織民團抵禦小股回紇士兵南下騷擾,在百姓中聲譽很高,郭宋下令處死投靠回紇人的雲州刺史後,便任命李甸爲雲州刺史,同時兼任雲中縣令。

雲州只有雲中一個縣,人口不足萬人,但治陶業比較發達,家家戶戶都做陶瓷,銷往回紇和思結,除了雲州縣外,其他各地還有一些零星的漢人小鎮,還有不少牧民,總人口只有一萬戶人家。

雲州雖然人口稀少,但它的戰略地位卻十分重要,它是突厥或者回紇南侵的橋頭堡,這次河西軍殺了駐紮在雲州的三千回紇軍隊,相信回紇咽不下這口惡氣,一定還會再次入侵。

所以郭宋對李甸和雲州都十分重視,第一個接見李甸。

“雲州現在民情如何?”郭宋問道。

“啓稟使君,我們收復雲州後,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截斷了雲州百姓的收入來源。”

“這是爲何?”郭宋不解地問道。

“回紇佔領雲州後,爲了長期控制,便用籠絡的手段,大量收購雲州百姓燒製的陶瓷,我們佔領雲州,實際上就截斷了雲州百姓財路。”

“他們燒製的陶器完全可以賣到太原來,不也一樣?”

李甸苦笑一聲道:“使君有所不知,或許是回紇人對品質要求不高,只要求體大和實用,所以雲州陶器普遍個頭大、造型粗笨,那種粗笨陶器運到太原來,是不會有人要的。”

“那就官府收購,然後賣給思結人,或者運到河西去,賣給羌人、吐蕃人,他們應該能接受。”

“卑職也是這樣考慮的,先官府收購,然後讓他們慢慢轉爲種田,用三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雲中城防的情況呢?”郭宋又問道。

“啓稟使君,雲中城的城防情況還不錯,它畢竟曾是北魏都城,基礎很好,城牆是用武周山的大青石修建,堅固結實,高達三丈,城頭寬闊,周長達四十里,在城內就可以種糧種菜,如果有一萬軍隊守雲州縣,回紇人攻不進來。”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他和遊牧民族交戰無數,深知他們的進攻策略,雲中城並不是回紇人要攻打的目標,他們一般不會攻城,而是直接繞過城池南下,當然,如果回紇僅僅只是想恢復對雲州的統治,那他們一定會攻打雲中城,而且這種可能性極大。

想到這,郭宋對李甸道:“等忙完這段時間後,我會從雲州返回河西,再實地看一看雲中的城防情況。”

........

河東太原之戰最終震驚天下,朱滔被重挫,河西軍卻滅了元氏,佔領河東道北部的一府八州,令各藩鎮側目,也讓朱泚震驚不已,但影響最大的卻是南唐朝野。

一連幾天,成都的街頭巷尾和朝廷百官都在議論太原之戰,如果說河西軍佔領朔方使郭宋成爲名副其實的西部之王,那麼河西軍攻佔太原,剿滅元氏,就像一柄利劍直插中原,就像一隻遨遊於九天之下的大鵬,向天下發出了高亢的鳴叫,郭宋最終一步步成長起來,成爲一座讓百官和世人仰望的大山。

不過,此時的成都朝廷卻若隱若現地浮動着另一種令人不安的陰霾,太上皇依舊控制着軍權,他利用宦官爲監軍,控制着兩浙、江南西道以及嶺南道的軍隊,同時利用軍隊爲抓手,控制着巴蜀以外的地方官任免以及財稅轉運,沒有太上皇的同意,哪怕一文錢也休想運進巴蜀。

而天子李誼只掌控着成都和巴蜀兩道,南唐實際上形成了兩個權力中心,百官們這才明白,天子李適的退位,實際上是以退爲進,並非真的願意放棄權力。

爲了獲得江淮的鹽稅和兩浙的錢糧,天下李誼不得不向父皇妥協,讓出了相國的任命權。

御花園內,李適拄杖緩緩而行,旁邊跟隨着他的心腹宦官霍仙鳴,李適擅弄權術,他不僅控制了軍權和相權,同時又在宮中設置了軍務參贊這個職位,協同參與天下軍事。

他讓霍仙鳴出任這個職務,無形中就讓霍仙鳴和宋朝鳳形成了競爭之勢,使宮中宦官分裂成宋黨和霍黨兩個陣營,平時爭權奪利,同時又能在他的協調下共同對付朝廷百官。

“陛下,獨孤立秋今天上午建議封郭宋爲晉王,准許其開府置官,天子有點猶豫,但右相韓滉和左相張延賞都一致反對。”

李適有些不解道:“真是奇怪了,郭宋不是韓滉一手提拔起來的嗎?怎麼韓滉也反對此事?”

“韓滉自己說,他從來對事不對人,他以前支持郭宋鎮守邊疆,而現在郭宋勢力太大,有失控之危,這個時候只能收縮其野心,而不能放縱。”

“收縮其野心?”

李適冷笑一聲,“郭宋已經坐大,怎麼收縮?虧他還是右相,難道他不知道這個時候只疏而不能堵嗎?”

“太皇高見!”

霍仙鳴連忙拍馬屁道:“其實老奴也覺得韓滉這個時候抨擊郭宋,實際上是在推卸他當初推薦郭宋之責,天子太年輕了一點,看不透這一點,還是太皇目光如炬。”

李適走了兩步又道:“那些河北藩鎮哪個不是朝廷封的親王,封郭宋爲晉王又有何不妥?不僅要封王,還要准許其開府置官,承認事實,做個順水人情,也算是籠絡他了。”

“老奴完全贊同太皇之見,與其讓朱泚封他爲王,還比如陛下御口親封,況且郭宋是外官,自然應該由太皇來任命,老奴建議搶在天子之前下旨。”

李適緩緩點頭,霍仙鳴還是很瞭解自己,把郭宋拉攏到自己這一邊,將來自己重登皇位,還需要得到他的大力支持,李誼沒有意識到郭宋號召力的重要性,還是嫩了一點。

沉思片刻,李適道:“朕聽說他建了天策樓,那朕就加封他爲天策上將,准許其開府置官,如何?”

“太皇,好像僞朝張光晟也是天策上將。”

李適冷笑一聲,“他算什麼東西,也配稱天策上將,只要郭宋封爲天策上將,他就得改官換職。”

“太皇洞察世情,非常人能及也!”

當天下午,李適在內宮頒佈太上皇旨意,表彰郭宋收復北都太原,剿滅叛臣元氏,特賜爵爲晉王,加封天策上將,鼓勵其早日剿滅僞朝,光復大唐基業。

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以毒攻毒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八百一十二章 勢力代表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五十五章 求才若渴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八百零九章 晚節不保(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
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以毒攻毒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八百一十二章 勢力代表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五十五章 求才若渴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敵探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八百零九章 晚節不保(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