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

第167章 啃老趁早

“這也太小了……”

站在承運殿之中,朱棣隨意打量四周,臉上是說不出的嫌棄。

不止是他,便是丘福、朱能和馬和都臉上表情如同便秘一般。

和朱高煦這王府一比,他們的千戶府和指揮府都似乎成了王府。

郭琰被說得羞紅了臉,倒是朱高煦厚着臉皮道:

“出京時爺爺說過,讓小子不要驕奢淫逸,不要尋求着把王府建得太好,因此小子就湊合着用下來了。”

“那也不能……”朱棣還想說什麼,卻一聽是自家老爹說的話,當即便閉上了嘴,只是回頭時看向朱高煦的目光充滿了同情。

“俺家這老二,估計被俺爹嚇得不輕,現在都這麼實誠了。”

朱棣都在爲朱高煦叫苦,畢竟曾經的朱高煦可以說是飛揚跋扈,吃穿用度也是挑最好的來。

如今來到吉林城一看,這活得還不如一個關內的千戶呢。

見到渤海王府的寒酸後,朱棣都有些不好意思的走回了朱高煦身邊,一臉愧疚道:

“老二啊,爹沒想到你這裡居然……唉!”

他話說一半,又對朱高煦安慰道:“那平保兒在外面繳獲的甲冑兵器什麼的,俺讓人送給你了,另外俺剛纔追擊那哈剌兀時繳獲的兩千多牛羊也一併送與你,好好和你這媳婦過日子。”

“嗯?”朱高煦沒想到自家這個不走空的爹,今日居然這般大方。

儘管他感覺不對勁,但還是笑呵呵的作揖:“小子領了,多謝父親。”

“這有什麼的……”朱棣還是覺得不好意思,他還想再說什麼,但殿外卻走來了人。

亦失哈來到朱高煦等人面前作揖:“奴婢參見殿下。”

“殿下,可以傳膳了。”

“傳進來吧。”聽到亦失哈的話,朱高煦頷首,而餓了許久的朱棣也被打斷了自己想說的話,一時間回想不起來,乾脆坐在了主位上,並對朱能、丘福他們示意:

“都坐下吧,吃飽了飯,明日俺們也該回去了。”

“是!”

面對朱棣的話,朱能等人作揖應下,先後入座。

趁着這個機會,朱高煦也開始有時間打量起了他們。

朱能與丘福,這兩人都是勇將型的武將。

不同的是,丘福個人容易衝動,只適合做先鋒或獨領一軍而朱能則是更爲冷靜,並且能夠統籌三軍,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在外觀上,常年奔波的武將往往要比面相上老那麼幾歲,朱能和丘福也不例外。

朱能和丘福說白了都是燕王府的老班底,而燕王府之中的老班底,說穿了也就是朱棣常年節制的北平、大寧兩都司的官兵將領。

在靖難之役中,老班底又分爲朱高熾,姚廣孝爲核心的北平留守團體,以及跟隨朱棣在前線廝殺的朱高煦、張玉、朱能、丘福等前線核心團隊。

在靖難之役前期,朱棣身邊的戰將裡以張玉,陳亨,朱高煦,譚淵,丘福,李彬,朱能,孟善這幾人是最爲重要的。

張玉和朱能不用多說,朱棣最信得過的兩位主要軍官。

陳亨,朱棣的好朋友,也是幫助朱棣解決大寧都司和寧王的主要功臣。

大寧戰將之中,除了卜萬和劉真不親近朱棣,其餘的房寬,劉纔等大寧戰將都和陳亨一樣,十分敬佩朱棣。

除了張玉和陳亨這兩個前期最重要戰將外,其次的李遠、李彬攻守均衡,孟善防守能力極強。

譚淵與丘福則是屬於驍勇突擊類的猛將,並不適合作爲一方統帥。

此外,年輕一代的比如張輔、陳懋,孟瑛也是極爲優秀的中層骨幹。

當然,除了這些人以外,最爲重要的自然還是靖難時期節制燕府騎兵,總是執行最關鍵任務的前身朱高煦。

靖難時期的朱高煦勇武蓋世,當時的瞿能是被公認的大明第一猛將,但就是這樣的存在,卻被朱高煦帶隊給挑了,而且還是父子三人一起被朱高煦給挑了。

之前朱高煦一直擔心自己領兵不行,原因就在於歷史上的朱高煦不提兵團作戰,單說突擊戰術這塊絕對是燕軍第一。

自己要是達不到他的成就,說不定朱棣真的會被瞿能父子和平安帶兵給挑了,靖難也就自然失敗了。

不過從當下看來,自己取得的成就比歷史上的朱高煦更高,只是爲了以防萬一,最好還是不要讓朱棣孤軍與瞿能、顧成、何福所率的西南兵團接觸纔是最好。

“我怎麼感覺殿下沉默的有些可怕……”

朱能年輕些,因此側過頭去與更熟悉朱高煦的丘福交流,丘福聞言也微微頜首,臉上表情有些說不出的僵硬。

按理來說,三年時間就要改變一個養尊處優,橫行霸道的貴胄,這未免也太短了些。

可如今看來,不管自家這位二殿下經歷了什麼,他的改變確實讓自己都不敢與之相認了。

丘福能感知到的東西,朱棣自然也能感知到,不過對此,他只當是朱高煦被老朱恐嚇了太多次而發生的性格變化。

“老二啊……”

飯菜一盤盤上桌,朱棣也看着這一盤盤雞鴨羊魚熊鹿肉,胃口大開的同時,也動筷詢問起了朱高煦在南京城時的經歷。

南京城的經歷,是朱高煦不願意回想的經歷,僅是傅友德與馮勝二人,便讓他不知道從何說起。

可是面對朱棣的詢問,他卻不得不說,不然不足以解釋自己的性格變化爲什麼那麼大。

在話題上,他避開了諸如《錢鈔法》、《削藩論》、《平倭論》等事情。

朱棣也知道有些事情能聽,有些事情不能聽,因此他只是聽了朱高煦與傅友德和馮勝的事情,就不由的咋舌起來。

在他看來,老朱做這些事情是足夠殘忍了。

明知道最後要殺傅友德和馮勝,卻還讓自家老二去跟着這兩人學兵法,培養感情,最後還帶着自家老二去見證傅友德薨逝。

這些事情,若是丟在普通人身上,沒瘋已經算是奇蹟了。

一桌子飯菜,在朱高煦的講述下變得索然無味,朱棣帶人不斷動筷,似乎想要結束這沉重的話題。

直到飯菜吃完,朱高煦也停下了講述,而朱棣也擡手示意他別說了。

“行了,老二啊,你的事情俺都知道了,回去之後也知道怎麼告訴你娘了,不過……”

朱棣頓了頓,看了一眼郭琰,隨後才起身道:“你隨我出來,我有些事情要與你說。”

朱棣率先起身,朱高煦緊隨其後,父子二人走出了渤海王府,在吉林城的街道上散步消食的同時,朱棣又開始詳細指點起了朱高煦在這一戰的種種不足。

有些不足,他剛纔當着丘福、朱能的面不好說,但眼下只有父子二人,他倒是也不避諱了。

“這一戰,你在那前幾日指揮過於呆板,不過好在你知道在哈達嶺設防,這才避免在一開始就被攻破城池。”

“面對哈剌兀這種人,你一開始就應該率輕騎提前出城,集結城中健婦男丁,以數萬人的數量盡數壓在城上,威嚇住他。”

“瞧他不敢動,你便率輕騎在他後方干擾他。”

“便是三五百輕騎,只要調度得好,依舊能讓這羣胡兵日夜難安。”

“唉……也就是你爺爺不讓你回北平,不然俺得好好教教你。”

朱棣將朱高煦的錯誤毫不留情的指點出來,對於這些錯誤,朱高煦又何嘗不知道。

只是一開始他的情報就獲取錯了,所以才致使之後一步錯,步步錯。

他以爲哈剌兀率領的只有萬餘兵馬,卻不想是三萬。

若只有一萬兵馬,哈剌兀瞧見明軍數千人守城,他自然不敢進攻,頂多劫掠一番海西女真便撤退。

可惜哈剌兀有三萬人,朱高煦還來不及修改計劃,他便已經開始紮營造飯了。

戰爭玩的就是情報,可情報也是隨時隨地在變化的,除非有絕對的把握,不然任何一條情報都具有迷惑性。

他此前打西陽哈,說實話與打山賊強盜差不多,但這次打哈剌兀,儘管哈剌兀麾下大量兵馬都是與西陽哈部無異的普通兵馬,但哈剌兀的那數千甲兵卻是實打實的正規軍。

帶給吉林城兵馬的傷亡,也大多來自於他們。

同樣的道理,明軍給予胡兵最大死傷的也是明軍之中的甲兵,而非無甲的扈從。

練兵,練足夠的甲兵,這就是朱高煦接下來需要做的。

對此,他與前面正走着的朱棣說道:“小子準備向爺爺再要些軍戶移民,不知父親覺得是否行得通。”

朱棣的政治眼光和軍事眼光都在此時的自己之上,詢問他對於朱高煦來說,並沒有什麼覺得不好意思的地方,而且他也相信朱棣。

“俺看,你爺爺多半不會給你。”朱棣毫不留情的打擊道:

“我還沒北巡的時候,便聽說都督府內有人上疏,請求增設開平衛的衛所,在當下一衛所的基礎上,再增添左右前後四衛所。”

“這次添增的衛所,多是以鳳陽流民爲主,一口氣設立四個衛所,還是從兩淮遷移,這就斷了從江北編民戶爲軍戶的路子。”

“加上西南的不少土司因爲作亂被平定,都督府一口氣又設三個衛所,從江南等地移民,這一南一北移民七個衛所,你自己想想吧……”

朱棣透露着自己所知道的消息,不得不說他的消息確實靈通,而七個衛所的事情也讓朱高煦想要移民的想法被斷絕了。

大明的人口放在當世確實很多,但絕對沒有多到遷移七個衛十幾二十萬人而不肉痛的存在。

這等體量,若是按照比例等算放到後世,那也是相當於移民上千萬的存在。

這樣體量的移民,對於進入電氣時代的後世尚且不易,何況對於當下的大明朝。

這十幾二十萬人口人吃馬嚼,從淮北走到開平,從江南走到雲南,起碼需要大半年。

維持他們的口糧,最少需要六七十萬石糧食,這可等於不少貧困行省一年的賦稅了。

這還只是遷移,更別提發放農具、布匹、耕牛等等開銷。

算下來,這次的移民,起碼要耗費二三百萬石。 關於開平四個衛的增設,朱高煦並不記得,也許是看書看漏了,但對於向西南的移民,朱高煦敢保證歷史上的老朱絕對沒有保持那麼大力度。

在他剛剛抵達大明朝的時候,雲南軍戶也不過三十萬戶。

在他記憶裡,這個數量維持了幾十年,但當下雲南的軍戶數量,恐怕已經突破了三十五萬戶。

這樣的移民,加快了西南漢化的步伐,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

對此,朱高煦還是喜聞樂見的,不過就是這次移民波及到了他的計劃,這讓他有些遺憾。

談話間,朱棣帶着朱高煦上了城牆的箭樓,他指着南邊的稻田詢問道:

“這個事情我前面就想問,你這地方怎麼能種水稻?”

朱棣來到吉林城,最詫異的事情不是自家老二能拉出五百甲騎,而是吉林城這鬼地方居然能種植水稻。

對於他的疑惑,朱高煦也只有對他講解起了“先育苗後插秧”,以及利用各種手段讓育苗田溫度比普通耕田略高的事情。

聽完了他的話,朱棣第一反應就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因此對朱高煦笑道:“你這辦法若是在北邊推廣起來,恐怕能解決大部分軍屯的問題。”

朱棣還在以大明燕王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可朱高煦卻很清楚,他要是真的把這水稻技術推廣到整個遼東、大寧,那到時候他們父子就有苦吃了。

大寧、甘肅和遼東,這是當下大明負擔最重的三個地方,其中難度,朱高煦在武英殿時翻閱奏疏時看過。

大寧戍邊軍戶八萬餘人,算上其家眷接近三十五萬,由於糧食畝產低,以及時不時要面對北方的劫掠,因此當地的自給水平奇差。

爲了維持當地的這三十幾萬人口,老朱除了每年要散出足夠的銀錠外,還需要徵發數量衆多的北平民夫。

僅是洪武十九年,爲了運糧給大寧,大明就徵發了二十餘萬民夫,爲大寧運米一百二十三萬餘石。

結果這一百二十三萬石糧食,只維持了大寧兩年的消耗,洪武二十一年大寧又覆上疏請求輸米。

兩年消耗一百二十三萬石糧食,這是個什麼概念?

朱棣五徵漠北,平均下來也就消耗了不到二百萬石糧食,即使是耗費最巨的第一次北征,也才用了九十五萬石,第二第三次北征也才動用三十餘萬和四十餘萬石。

換句話說,養一個大寧,所花費的糧食,平均下來可以讓朱棣北征兩次了。

面對這樣大的後勤壓力,朱棣不得不在奪下大寧後,卷着大寧百姓往北平三府遷移。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一直催促耿炳文和李景隆北上滅燕,不顧冬季行軍難度,也是因爲再不解決朱棣,調動北平人力物力去接濟大寧,大寧就要斷糧了。

相比較大寧,可以走海運的遼東倒是後勤壓力小一些,但也沒有小到可以忽視的程度,對大明來說依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推廣水稻種植法,在朱高煦看來就是‘資敵’,而且這也不符合他的想法。

他曾經想過要用外來人口充實關外,而這個所謂的外來人口,實際上就是大寧的那三十幾萬人口。

三十幾萬人口內遷北平三府,對於大明和朱高煦來說都是一筆損失,可如果遷移到關外,那就是一筆天大的財富。

不過這筆財富是否能接住,還得看朱高煦能不能讓渤海自給自足的同時,還能養活三十幾萬人。

水稻,就是朱高煦在關外的殺手鐗,只要‘先育苗後插秧’的技術能成功,並且能讓水稻在關外產出比粟、黍更高的糧產,那他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吉林灣的人口容納數量。

只要吉林能接收這三十幾萬人口,並且可以養活他們,那他們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就能讓吉林灣更上一層樓。

吉林城一旦安穩,拿下遼東之後,朱高煦就可以解放大量軍戶,讓他們在遼東屯墾。

屆時南邊有朱棣的北平三府擋着,自己完全可以在後方大搞建設,同時支援朱棣。

等到時機成熟,從金州渡海而下,直取山東,隨後長驅直入江淮之地。

所有的步驟,朱高煦都已經想好了,唯一難住他的是糧食。

想到這裡,朱高煦看向那一畝畝稻田,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這些稻苗還在培育之中,若是成功了,那自然要推廣至遼東和大寧,但眼下還不行,這一批也只是小子播種的第一批罷了,成與不成還得等到收割才能知道。”

“倒也是。”朱棣不疑有他,畢竟這麼多年以來,也沒聽說有人在遼東種出高產的糧食,何況還是水稻。

貿然推廣,恐怕只會讓遼東和大寧蒙受損失,還是得等到完全之時才能推廣。

朱棣理解起來,但他也很快湊近朱高煦,小聲道:“老二啊……”

“您說…”朱高煦察覺到一絲不妙,卻不想朱棣笑呵呵的說道:

“俺知道你小子偷偷學了看山點礦的本事,你老實告訴俺,俺們那北平有沒有金銀礦什麼的?”

“……”朱高煦千算萬算,沒算到朱棣居然和朱高熾一樣,在想着這件事。

“爹,真沒有……”朱高煦嘆氣道:“小子當初從古籍上學得這本事,當時便看了看北平的地形,這才發現好的金銀礦早就被人開採至今了。”

“啊?”聽到朱高煦這麼說,朱棣臉上露出一抹失望:“俺還以爲你能成爲俺的金雞蛋,沒想到你小子這本事學的還是不夠啊。”

他這話說的朱高煦無語至極,他確實不知道燕山還有沒有什麼隱藏着的金銀礦,但他知道東北這邊有足夠多的礦產資源。

只可惜他不敢說出來,一旦他說出來,誰知道老朱會不會加強對關外的管控。

這麼一來,他想要苟到靖難的計劃就得破滅了。

“算了,你好好照顧自己吧。”朱棣忽的來了這麼一句,朱高煦有些詫異。

面對他的目光,朱棣也嘆氣道:“道衍那老和尚說了,俺們父子還是少見爲妙,不然恐怕會引起廟堂之上的許多人不高興。”

“俺也想幫你,但你爺爺不開口,你也知道……”

提起老朱,朱棣就開始吞吞吐吐了,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

別說朱棣害怕,朱高煦又何嘗不怕,他要是不怕的話,那早就拉人在山裡開始搞火炮和燧發槍了。

不過如今吉林城遭遇重創,在老朱和朱允炆那裡,恐怕吉林城兩三年內是難以恢復元氣了。

“希望他們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去,給我些時間。”

朱高煦嘖了嘖這想法,旁邊的朱棣也繼續說道:“你娘思念你的緊,只是你不能去看他。”

“俺明日就要帶兵回南邊了,你寫多些信,俺回去之後,時不時拿一份給她,也好讓她對你安心些。”

朱棣說起了徐氏,說話間臉上都是高興,眼神中卻有着幾分無奈。

或許他在自責,但對於朱高煦來說,他對徐氏的記憶都來自前身。

前身的朱高煦性情兇悍,哪怕是徐氏教訓他,他也要硬着頭皮頂嘴,氣得徐氏好幾次都追着他打,朱棣在旁邊氣都不敢吭。

其實,徐氏與前身有很多誤會,只是前身性子要強,不願意解釋,所以造成了許多誤會。

回憶着那些誤會,朱高煦一時間突然有很多話想對徐氏說,不知道是因爲想幫前身解釋,還是想爲前身安慰徐氏,總之他現在有很多話都想告訴徐氏。

“爹您放心,小子晚上回去後會寫信的。”

朱高煦語氣輕柔了不少,這讓朱棣有些詫異,心裡直呼‘這孩子轉性轉的也太徹底了。’

“還是讓俺爹嚇得啊……”

看着朱高煦,朱棣真是爲他感到可憐,畢竟整日被盯着,那滋味肯定不好受,畢竟當初他大哥朱標也被老爹朱元璋搞得一驚一乍。

想到這裡,朱棣伸出手拍了拍朱高煦肩膀:“好小子,你倒是長大了。”

“畢竟小子已經十七了。”朱高煦沒往深處想,只是笑着解釋,同時與朱棣下了箭樓。

他們二人繼續在城內外閒逛,偶爾遇到一些朱棣感興趣的事情,他便停下來詢問一番,尤其是對朱高煦弄出來的水泥極爲感興趣,讓朱高煦日後手中寬裕了,給他送幾個這方面的工匠。

對此,朱高煦自然是答應下來了,不過這個口頭上的寬裕,恐怕要到靖難之役才行了。

水泥這種東西,若是被朝廷所掌握,那以當下大明朝的體量,完全可以壘城而進,把他和朱棣給困死。

閒逛許久,朱棣帶着朱高煦回了渤海王府。

朱高煦還想留他在王府休息,他卻說住不習慣,還是城外的軍營更適合他。

父子二人沒再多說什麼,只是在臨行前,朱棣再次交代了讓朱高煦給徐氏寫信的話,隨後便離開了。

畢竟是父子,兩人能聊的東西雖然多,卻怎麼也不能心無旁騖的聊出來。

朱棣要維持父親的威嚴,朱高煦要藏住心底的秘密,兩人各有心事。

不過相比較面對朱棣,對於遠在千里之外的徐氏,朱高煦卻不知道爲什麼,少了許多防備心。

回到存心殿的他,原本只是準備寫幾封信,可是卻在不知不覺中越寫越多,難以停下。

次日,朱棣與昨日說好的一樣,在卯時埋鍋造飯,吃了一頓羊肉後,便帶騎兵離開了吉林城。

臨行前,朱高煦前來送信,但父子二人卻沒說太多的話。

隊伍北上時,朱高煦騎馬跟了很久,朱棣看到了,但他卻沒停下,直到再也看不到朱高煦,他纔對左右的朱能和丘福說道:

“高煦變了太多,興許是南京的事情對他打擊太大了。”

“確實。”丘福與朱能頷首,下意識看向了朱棣馬背上放着的厚厚書信。

只是一眼看去,這書信恐不下數十封。

放在以前,他們所熟知的朱高煦,肯定不會寫出那麼多東西來給管教他甚爲嚴格的徐氏,但現在卻反轉了過來。

他們二人思慮間,朱棣也催動戰馬往前走了幾步,走出大軍之中,來到了隊伍的一旁。

他勒馬往吉林城的方向看去,即便已經看不到任何有關吉林城的一點東西,但他還是能感受到吉林城的位置。

眺望那地平線,朱棣咧嘴笑了笑:“俺家這老二,日後肯定能管好這關外……”

《渤海紀事本末》:四月丙午,太宗逐元兵而還,入吉林城,與上言兵,甚喜。

《明世宗實錄》:四月丙午,太宗逐元兵至松花江而還,率兵入吉林城,上與誠孝明皇后郭氏出城相迎,四方百姓見上而拜服,太宗見之甚喜,與淇國公、成國公言”二子類我“

(本章完)

第414章 張弛有序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93章 謹言慎行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77章 拉幫結派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第23章 爺孫較勁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2章 大教場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524章 以一持萬第348章 恩逾慈母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12章 天下糜爛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32章 採生折割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89章 倉攢吏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376章 貪心不足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73章 平倭論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61章 解決民生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482章 狼子野心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432章 生擒元裔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389章 日本國變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370章 父子合謀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385章 試點江南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8章 徐氏治戎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77章 北地難安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116章 末路盡忠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92章 新年氣象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442章 環球航行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349章 梟雄終焉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92章 鳥盡弓藏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116章 末路盡忠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127章 終抵吉林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66章 此子類父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59章 東窗事發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472章 瓦剌西遷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31章 謠言害人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407章 永樂十年
第414章 張弛有序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93章 謹言慎行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77章 拉幫結派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第23章 爺孫較勁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2章 大教場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524章 以一持萬第348章 恩逾慈母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12章 天下糜爛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32章 採生折割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89章 倉攢吏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376章 貪心不足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73章 平倭論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61章 解決民生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482章 狼子野心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432章 生擒元裔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389章 日本國變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370章 父子合謀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385章 試點江南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8章 徐氏治戎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77章 北地難安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116章 末路盡忠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92章 新年氣象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442章 環球航行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349章 梟雄終焉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92章 鳥盡弓藏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116章 末路盡忠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127章 終抵吉林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66章 此子類父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59章 東窗事發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472章 瓦剌西遷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31章 謠言害人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407章 永樂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