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壩上江南

“噼裡啪啦——”

清晨,隨着爆竹聲喚醒了整片天地,大明朝的新年如期而至。

相較於中原與江南的熱鬧,一些鮮有漢人足跡的地方,也開始以漢家習俗過起了新年。

西江,此地位於雲南西陲,坐落在幹崖府前往蠻莫縣中間的河谷中。

它曾經的名字叫做古剌寨,生活着數百名泰族白衣。

不過隨着明軍平定刀幹孟結束,這裡的數百名泰族白衣便自然而然的成爲了大明直轄的百姓。

作爲雲南通往緬中平原的必經之地,這裡被幹崖宣慰使王瑄用心經營,逐漸繁榮起來。

那些遭受流放的靖難罪臣,便有不少人被流放此地,成爲當地百姓。

正因如此,在他們這羣文縐縐的罪民到來後,古剌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西江。

西江雖然只是一個集鎮,可大明在這裡投入的資源並不少,許多白衣也都被招撫到這裡生活居住。

數千西江百姓中,有大半是靖難被髮配到此地的漢人,剩下的則是白衣和其它民族。

正因有了這些多種多樣的民族,西江的建築風格也顯得多姿多彩,並在融合漢人及各種民族建築風格後,形成了獨屬當地的建築風格。

西江集鎮那白牆黛瓦、飛檐翹角的建築風格,既有中原建築的古樸,又有邊陲的民族特色。

往集鎮外眺望,曾經作爲戰場的數萬畝樹叢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農田。

農田還未種植什麼作物,不然綠油油一片看去,想來是十分悅目的。

“應有夢,勿忘鄉,流連……”

好似江南的詩詞韻味突然出現,在山林四周傳播開來。

山下的水泥路上,幾名漢人打扮,皮膚黝黑的少年人聞聲看去,卻見不遠處的半山佛寺烏泱泱一羣儒生,此刻正在吟詩作對,討論着與新年無關的內容。

“江淮你看看,這些人又開始了,都來到這邊那麼多年了,還想着回去啊?”

水泥路上雙手抱胸的少年忍不住吐槽,站在他一旁,略有幾分秀氣的少年則是看向佛寺,輕笑道:

“高觀,你之前從蠻允遷過來的時候也尋死覓活的,蠻允到這裡二百里都不曾有,這羣江南人遷徙而來,離家數千裡,想家也正常。”

兩名少年雖然漢人打扮,但略帶口音的官話卻暴露了他們少民的身份。

不過在這大明西南邊陲之地,各家各戶都自稱大明百姓,倒沒有特別強調民族的情況。

這樣的現象,是都指揮同知王瑄在早年間硬性要求的,但凡有人違反被檢舉,都會被懲處罰金,並且金額不少。

長此以往,在過去近十年時間裡,鮮有人敢於觸犯這些規則。

即便去年臘月,各地衙門宣佈解除禁令,但長時間的規則下,衆人已經不會去強調民族問題了。

這樣的情況,加上王瑄對當地的官學開辦,使得大部分二代少民都獲得了讀書寫字的機會。

因此類似高觀、江淮這樣的少民,也並不覺得自己和漢人有什麼區別。

“新年正旦,不在家裡待着,跑去寺廟做和尚嗎?”

高觀沒有理會江淮對自己的調侃,只是跟着調侃了一句寺廟上的那些人,便與江淮朝着西江鎮走去。

堅固的水泥路寬二丈,一路從幹崖延伸到西江,再從西江延伸到蠻莫。

不過通往蠻莫的道路崎嶇,因此這條從西江前往蠻莫的水泥官道從永樂五年開修,直至今日也沒有修通。

“這西蠻官道,你說今年能修通嗎?”

高觀轉身倒退行走,看着自己面前那條延伸至山林之中的水泥路,十分好奇。

“不知道,不過我希望他修的久一點。”

江淮看了一眼,略帶感嘆道:“有了這條路,我爹孃才能賺錢,我也不用幫忙種地了。”

“可我聽說這條路才九十里,修那麼多年,早就該修通了。”高觀撇嘴。

“好像是山裡的一些蠻子總是出來干擾,前些日子王都指揮同知不是才帶兵從鎮上經過嗎?”

江淮解釋着,目光中也透露出一絲嚮往:“可惜當時在上課,不然我真想去看看。”

“倒也是。”高觀也感嘆着,想法與江淮一樣。

滇西幹崖、隴川等地政策與新政一模一樣,因此官學必須就讀,不管是漢民還是少民都是一條道理。

倆少年雖然只有十四五歲,但他們七歲以前基本都在土司治下生活。

雖然記憶已經十分模糊,可他們還是記得很清楚。

當時的他們五六歲就得幫忙幹活,端茶遞水算是簡單的,甚至有的就得做飯,還必須得當少土司的跟班,穿的衣服就是一些破洞衣服,根本遮蔽不了身體。

十歲以前光屁股那是很平常的,因爲沒有布匹做成衣服穿。

他們的父母天沒亮就得去幹活,直到天黑纔回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江淮模糊的記憶中,似乎直到永樂三年王瑄率領軍隊攻破了他們的寨子,並把他們遷徙來西江後,他們的日子才稍微好過了一些。

“對了,你家去年收繳了多少糧食?”

高觀詢問江淮,江淮也詫異道:“怎麼了?”

“我爹孃也要去給衙門打工,準備也把田地給出租給旁人種,我便問問你。”

高觀解釋着原因,江淮聽後點頭道:“二十畝地,收了三千六百多斤,三老爹他家給了我家兩千斤,我家交了三百六十多斤田賦,留了一千六百多斤。”

“那也夠吃了。”高觀若有所思的點了下頭。

雖然只有十四五,但在這個時代,他們已經是家中的小主人了。

江淮父母常年外出修西蠻官道,家裡只有他和他弟弟,因此租田,稱糧食,交稅等事情基本都是他自己動手。

“你家有八口人,四十畝地,準備怎麼租?”

江淮詢問高觀,而他們口中這些土地都是遷徙到西江後,明軍直接發放給他們的耕地。

耕地由戰俘開墾,遷徙到西江的百姓,不論漢人還是少民,統一都是每人五畝。

像高觀家那種八口人的家庭比較少,四十畝地幾乎讓全家人脫不開身去幹別的事情。

到了農忙的時候,高觀父母還得去衙門請幾個戰俘來幫忙播種,秋收時候也一樣。

“嗶嗶——”

忽的,哨聲從不遠處響起,倆人連忙走到了官道的側邊。

前方的西江鎮牌坊後,百名穿着鴛鴦戰襖,牽着挽馬駝運甲冑兵器的明軍正在往外走。

官道之上趁着新年散漫的百姓見狀,也紛紛如江淮他們一樣站到了官道兩側。

官道上的人並不少,一眼看過去起碼百餘人散漫在兩側,伸着脖子看向那正在趕路的軍隊。

不多時,隊伍朝着江淮他們趕來,率領這支隊伍的百戶官來到他們身旁後還停頓了腳步,給了高觀一腳。

“滾回家幫忙去!”

“姑爹,你不在家過年要去哪?”

高觀捱了一腳也不生氣,笑着對這三十多歲的百戶官詢問。

“石梯那邊有狼煙,我帶人去支援,你們趕緊回家。”

話音落下,百戶官便帶着隊伍急匆匆走了。

逢年過節並不是明軍能放鬆的時刻,尤其是西南的明軍,總是要遇到許許多多作亂的蠻人。

西江鎮的戰俘,便是從這些作亂的蠻人之中俘虜的。

這些戰俘是西江鎮衙門的財產,通常需要被俘後爲當地衙門做工三年。

衙門平日裡關押他們,需要修建道路和橋樑的時候就會派遣他們去,偶爾也會將這羣戰俘當做人力,租借給鎮民們,換取一份收入。

租借一個戰俘一日的價格是五文,比起西江鎮市面每日十文的工價低了一半。

“伱姑姑倒是嫁了個好人,我聽鄰里說,你姑爹當年殺敵勇猛,然後才被從戰俘中特赦爲兵的。”

“屁咧!”聽到江淮羨慕的話,高觀無情戳破了這個流言:

“我姑爹他說,他當時是想着逃命,結果跑到了王都督的面前。”

“南邊的生蒲剛好要殺王都督的馬,結果我姑爹以爲那生蒲要殺他,他這才從地上撿盾牌去擋了長槍,然後他才被特赦爲兵的。”

“啊?”聽到這話,江淮發懵,他沒想到在西江鎮民衆人心中頂天立地的黎百戶,居然是因爲這麼烏龍的事情纔得到的特赦。

“當然了,聽說王都督的馬是太子殿下賜的,價值千金。”

“你說,救下這樣一匹馬,換個特赦不是很應該嗎?”

高觀驕傲的說着,江淮卻撓撓頭髮:“那還真是挺應該的……”

“不說了,回家吃飯了。”用力拍了一下江淮的肩頭,高觀便加快了返回家中的腳步。

不多時,他們走入了西江鎮的牌坊,在白牆黛瓦間穿梭。

在西江鎮數千人中,近半數人都是曾經的靖難佞臣之後。

他們的名聲不好,可才學卻是實打實的。

對於學子來說,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比什麼都重要,而走在西江鎮街頭,幾乎到處都是朗朗讀書聲。

哪怕新年可以休息,卻也有許許多多學子在玩耍時背誦一些關於新春的詩詞章句。

很難想象,像西江這樣的西南邊陲小鎮,居然會表現出不輸於江南、江左之地的學習氛圍。

在這樣的氛圍中,江淮他們也加快了回家的腳步,並在最後在一條巷子前分開。

高觀回了自己家,江淮也回了自己的家。

整個西江鎮的房屋都是統一修建起來的,哪怕曾經作爲土司農奴的江淮一家,如今也能住上白牆黛瓦的二合小院。

推開虛掩着的門,江淮還沒走進去,便聞到了香味,聽到了鐵鍋翻炒的味道。

擡腿走入院內,高觀便看到了抱着自家弟弟,坐在天井旁的自家父親。

江淮的父親皮膚黢黑,個頭不算高,勉強有五尺,甚至比江淮還矮上兩寸。他此刻抱着一個七歲左右的娃娃,正在逗弄着他。

瞧見江淮回來了,他還打趣道:“去哪裡找姑娘了?”

他說着本民族的語言,江淮聽後無奈笑道:“我去找高觀了。”

江淮說的是官話,他父親能聽,但不會說。

“大過年的找男人,你這種不行,要去找小姑娘,我跟你那麼大的時候,已經認識你娘了。”

雖然只有三十歲,可江淮父親卻因爲自小給土司當農奴,常年勞作而外貌老邁,看上去像有四十幾。

此前他沒有自己的姓,只有大日作爲名字,而江淮的名字,則是他就讀官學第一天,熟悉白族語言的教習給取的。

他原本的名字叫做大河,教習聽到後就給他取姓爲江,取名爲淮。

他的教習是個缺了一臂的男人,他自稱自己跟如今的東宮太子打過仗,斷臂後不願意在家裡呆着,便學習五年考成了教習,從家鄉渤海,來到了這滇西之地。

他覺得江淮天險是京城北邊最後的一道防線,所以這個名字很威武。

不過就江淮自己學習四年來看,他總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太陽剛,還不如自家父親的“江大日”來的威武。

“你不要亂說,我今年才畢業,慌什麼。”

江淮坐在一旁,把自己弟弟江虎抱到了懷裡。

江虎這個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因爲總覺得自己的名字陰柔,他就用老虎來做自家弟弟的名字,儘管他從沒見過老虎。

“我之前不是看你和街上的齊家小姑娘天天玩?”

江大日一臉壞笑的看着自家兒子,江淮聞言則是無語:“別亂說,齊家以前出過大官的。”

“我知道!”江大日拔高聲音:“齊敬宗他兄弟之前當過尚書,但那又怎麼樣,我兒子長得這麼好看,配他家怎麼了?”

“你別說了。”江淮無奈的看着自家父親,沉默片刻後才道:

“小齊娘子和隔壁隴川縣的黃家小少爺有婚配了。”

“那沒辦法了。”聽到自己鐘意的兒媳和縣裡人有了婚配,江大日也頓時沒了脾氣。

說到底,作爲曾經土司治下的農奴,他對和自己同身份的人還能好好相處,可一旦遇到高出自己的,就有些畏畏縮縮了。

在他看來,鎮上和縣裡就是兩個世界,自家兒子雖然好看,讀書也十分厲害,但比縣裡還是差了許多。

其實這也是他不知道尚書是個什麼官職纔會這樣想,如果他知道尚書是個什麼官職,估計就不會慫恿自家兒子去找那所謂的小齊娘子了。

“吃飯了!”

不多時,一個健壯的婦女在廚房門口叫嚷了一聲,父子二人連忙起身,抱着江虎就走入了廚房內。

飯桌上,一家人享受着難得的團圓,江淮的媽媽叫做金妹,是一個很愛笑的健壯農婦。

“我在鎮上買了布,這幾天給你們兩兄弟做了衣服,等元宵過去,我們再走。”

畢竟在鎮上住了那麼多年,元宵節這種漢人的節日,也早早深入了金妹等少民的心裡。

“這次還要去做工嗎?”

江淮聽到父母元宵過後就要出去,心裡不免有些捨不得。

“要去,不過這次快了,聽說還有二十里山路就修到蠻莫了,最多做完今年就沒活了。”

金妹的語氣起先還算愉快,但說到後面就有些惆悵了。

儘管西江鎮種地也能養活自己,可比起修路,種地要枯燥太多了,尤其是清理野草的時候,一天下來腰痠的直不起來。

相比較之下,修路頂多只是體力消耗,休息一天就又精神了。

況且,種地一年下來,除去自己吃的,頂多能存三四貫錢,買些衣服和調料就得花光了。

倒是修路不僅管飯,每日還有十文的工錢,哪怕下雨不開工也照發不誤,一年下來,兩夫妻起碼能攢下七八貫。

這樣的日子,他們已經過了六年,今年是第七年,而家裡也攢了不少錢。

“家裡攢了不少錢,到時候你要去讀中學就容易多了。”

江大日說着自己存錢的原因,可江淮卻搖頭道:“我們這裡沒有中學。”

“幹崖和隴川沒有嗎?”江大日不懂這些,愣了下便詢問起來。

“沒有,雲南和四川、貴州都沒有,現在好像只有遼東和山東、渤海有。”

江淮搖頭解釋着,可江大日有限的文化裡,並不知道自家兒子說的這些地方有多麼遙遠,還笑着道:“那我們到時候就去這些地方讀嘛。”

“不一定能去。”江淮說着,給父母弟弟都夾了菜。

雖然是過年,但他們的飯桌上只有一盤肉菜,其餘三盤都是素菜。

江淮的話,讓江大日沒了食慾,也沒了動力。

在他看來,賺錢給兒子,就是爲了讓兒子過好日子。

修路隊的書吏告訴他,讀官學能長本事,他就供兒子讀了。

去年書吏告訴他,官學讀完可以讀中學,讀完就能做吏員,他便萌生了繼續供兒子讀中學的想法。

他之所以那麼努力,無非就是想讓兒子過好些,別像自己一樣。

現在兒子說中學讀不了,他便茫然了起來。

“好了,我吃完了,娘你把碗放着,等會我回來洗。”

江淮吃完站起了身,金妹見狀連忙詢問:“去哪?”

“我出去走走,消消食。”江淮說完便笑着離開。

待他走出院子的時候,不待他關門,便聽到了廚房內的父母討論。

“中學讀不了啊?”

“能讀,等元宵過完去隊裡問問王書吏,他們肯定知道怎麼讀。”

“會不會要花很多錢?”

“把田賣了我也要供他!”

站在院門處,聽着院內傳來的聲音,江淮低喪着情緒將門給虛掩上了。

他向巷外走去,一路上遇到了同學和一些鄰里街坊,都勉強擠出笑容打着招呼。

然而當他來到街道上一處佔地幾乎是尋常院子三倍的院子門前時,他便見到正在與一名中年儒士行禮,自己所相熟的齊家娘子。

齊家娘子長相秀麗,身材高挑,性格溫婉賢淑。

她行禮過後,便瞧見了站在街上愣愣看着自己的江淮,當即笑道:

“呆子,卻是不會叫人了?”

“沒有……”江淮反應過來,連忙作揖:“齊姑娘,齊先生。”

江淮行禮的對象不止有齊家娘子,還有那中年儒士。

中年儒士名叫齊敬宗,齊家小娘子就是他的小女兒,而他的兄弟便是“臭名昭著”佞臣齊泰。

“小江郎君來了?”

齊敬宗笑着與江淮打着招呼,他其實很看好江淮。

作爲一個九歲纔開始就學的人,江淮在就學第三年就成爲了西江官學同年的全級第一,去年也依舊保持全級第一的成績。

這份後來居上的天賦,讓齊敬宗看到了一個機會。

若是自家女兒能與江淮在一起,那日後江淮高中進士,興許能帶自己一家人返回江南。

正因如此,齊敬宗這才放任自家女兒與江淮玩耍。

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去年冬月,自家兄長的故交,黃子澄之子的黃經在去年鄉試考中舉人,並且相中了自家女兒。

在還未崛起的江淮,和已經崛起的黃經二人間,齊敬宗毫無疑問選擇了後者,而後者給他帶來的資源也十分豐富。

不僅幫自己購買了左鄰右舍的院子,還將三座院子合成一座,算是稍稍恢復了自家昔日的些許榮光。

正因如此,齊敬宗愈發堅定了與黃經成爲翁婿的想法。

只是一想到江淮,他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因此當下看到江淮,他倒也沒有阻礙兩個小輩的聯繫,只是對自家女兒提醒道:“就在府邸門前聊一聊,稍許就回去吧。”

“是……”齊家娘子不敢違背父親的話,只是低着頭應下。

見狀,齊敬宗也和江淮打了個招呼,隨後便乘坐馬車離開了。

瞧着馬車離去,江淮還不知道如何開口,齊家娘子便小聲道:“我爹要去隴川縣裡……”

“嗯……”江淮沉默應了一聲,齊家小娘子見狀來了脾氣:“你不想與我說些什麼嗎?”

“我……”江淮欲言又止,那模樣讓齊家小娘子攥緊了拳頭。

“沒話說我就走了。”

話音落下,齊家小娘子看了江淮幾個呼吸,見他還是一言不發,便轉身走入了府內。

隨着門被關上,江淮這才流露出了幾分難受。

曾幾何時,他雖然也能感受到齊家書香門第的氣質,但他自信自己日後可以通過學習來讓自己配得上對方。

只是這樣的自信,隨着他知道齊家與當年的兵部尚書齊泰有關係後,他便徹底絕了所有想法。

對於他這樣一個農奴之子來說,哪怕齊家已經落寞,卻也不是他這樣家庭能沾染的。

擡起頭,江淮望着眼前這個比自家大上三倍的府邸,不由得想到了剛纔父母在廚房討論的話題。

“中學嘛……”

江淮低喃着,隨後似乎堅定了什麼,朝着官學的方向,深一步淺一步的離開了這條街道。

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26章 百里無鳴第25章 春和宮內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46章 爲孫補償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8章 徐氏治戎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413章 狗咬狗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461章 解決民生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360章 再徵漠北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45章 解縉案第26章 羽林左衛第63章 書房論兵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93章 呂宋開荒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137章 北亂南治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124章 前路漫漫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131章 日出松江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408章 新老更替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132章 得隴望蜀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58章 以鈔抵稅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57章 入宮覲見第372章 色厲內茬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423章 殺雞儆猴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68章 武英理政第88章 晉府難安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82章 拓土之論第66章 宮中密談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90章 燕府三寶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124章 前路漫漫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27章 積學有待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474章 程匯元案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67章 大本堂內第477章 拉幫結派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77章 北地難安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72章 小鬼難纏第422章 新年氣象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01章 再議北征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78章 何安瑤苗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
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26章 百里無鳴第25章 春和宮內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46章 爲孫補償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8章 徐氏治戎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413章 狗咬狗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461章 解決民生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360章 再徵漠北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45章 解縉案第26章 羽林左衛第63章 書房論兵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93章 呂宋開荒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137章 北亂南治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124章 前路漫漫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131章 日出松江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402章 甕捉野豬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408章 新老更替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132章 得隴望蜀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58章 以鈔抵稅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57章 入宮覲見第372章 色厲內茬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423章 殺雞儆猴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68章 武英理政第88章 晉府難安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82章 拓土之論第66章 宮中密談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90章 燕府三寶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124章 前路漫漫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27章 積學有待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474章 程匯元案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67章 大本堂內第477章 拉幫結派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77章 北地難安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72章 小鬼難纏第422章 新年氣象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01章 再議北征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78章 何安瑤苗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