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

“強盜,這完全是一幫強盜土匪!不談了,絕對不能再談了,真要答應了明人的條件,咱們就是國家民族的罪人,是要被打在歷史恥辱柱上永不能翻身的,是要被萬千國人唾罵至死的!”

“範某雖一介儒生,可也知禮儀廉恥,明人欺我太甚,威逼要脅我竭國力討他歡心,是可忍孰不可忍!黎大人,請回稟主公,談判破裂,明人要求我們滿足不了,請主公點齊都城優兵禁旅,請皇上頒旨,諭令天下子民,與明人拼了!”

“國破山河在!我安南大黎千萬人民,便是盡數死絕了,也不能讓明人欺辱得逞!”

“皇上啊,主公啊!臣無能啊,這條約真不能籤啊,臣萬死也不能籤啊!”

“”

南定府城,安南談判使團駐地內,副使範永錦悲憤欲絕,在他看來,和他們談判的這幫大明官員哪有個天朝上國大臣的氣度,完全就是一羣無賴和強盜的組合體。

悲憤之餘,範永錦請求正使黎珠立即停止與明人談判,使團撤回,請都城備城!

範永錦的強硬行爲得到了使團大部分安南隨員的支持,一致跪求黎珠速速回返。

望着跪了一地的隨從和官員們,黎珠哀聲嘆氣。他何嘗要留在這裡受明人的欺壓,然而形勢比人強。根據現在的局面來看,如果不能儘早與明軍簽定議和條約,對於大黎朝和鄭主來說無疑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

相對貪婪無度的明軍,高平的莫氏和南方的阮氏纔是大黎朝真正的大敵。明軍貪婪不假,索求無度也是真,可他們終究要的不過是錢財和糧食,而那莫家和阮家卻是要大黎朝的命,要鄭家的命啊!

黎珠不擔心明軍真的能打到升龍府去,也不擔心各地起事的漢人能翻了大黎朝的天。但是這條約一日不達成,明軍就一日牽制着鄭軍,而在明軍的援應下,各地起事的漢人掐斷了都城和各省聯繫,阻斷汛道和糧道,到處襲擊鄭軍,使得大黎朝除了都城和北方寥寥兩省以來,處處告急。這等於掐住了升龍的脖子,令整個都城呼吸不得,也讓大黎中央對地方的指揮調度失靈。

眼下高平的莫氏軍隊被擋在北幹,南方的阮氏軍隊也被鄭根拼命攔截在香山縣一帶,可明眼人都知道,南邊也好,北邊也好,都是在苦苦支撐,畢竟因爲和明朝的戰爭已使大黎傷筋動骨,明軍一日不退,都城的優兵禁旅就一日不敢遠調,各省又都糜爛,戰事久拖下去,大黎很可能就此垮臺。

想到鄭主接連發來的催促簽約密函,黎珠苦笑一聲,他知道鄭主是要自己背下這個黑鍋,頂下這個千古罵名。因爲如果不能趕在阮氏和莫氏軍隊兵臨升龍府前簽約,那就什麼都遲了。鄭主真要倒了臺,他如何有臉見死去的先主!

罷了,我之名聲與國家相比不值一提,今日便讓我黎珠做回大越軍民的罪人吧!

簽約,必須馬上籤約,明人要銀子,給他們!要糧食,給他們!要人,也給他們!只要大黎不倒,只要鄭主還在,這些總歸還能回來!

打定主意後,黎珠再也不與範永錦解釋什麼,以總統大臣的名義下令立即重啓與明軍的談判。

在黎珠的強壓下,升龍的鄭主又不置一詞,範永錦與一些主戰的官員只好無奈的服從。

明黎談判在中斷一天後重啓。經過數天的無休止爭吵和老套的武力威脅後,黎珠代表安南黎朝與趙自強簽訂《明黎南定條約》,條約全文內容如下:

茲因大明監國殿下黎朝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釋,止肇釁,爲此議定設立永久和約。是以大明監國殿下特派欽差大臣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趙自強,遠征軍副都督盧光祖;黎朝君主特派全權大臣黎珠;公同各將所奉之上諭便宜行事及敕賜全權之命互相較閱,俱屬善當,即便議擬各條,陳列於左:嗣後大明大黎永存平和,所屬明黎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自今以後,大黎朝君主恩准大明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黎沿海之南定海陽二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明監國殿下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二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

因黎朝將大明大長公主一行強留境內,嚇以死罪,今大明監國殿下准以白銀四百萬兩贖罪,並立即半公主一行護送交還大明,如有怠慢,大兵必將再討還伸理。

凡大明商民在黎貿易,向例全歸額設行商,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黎君主准以嗣後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明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

因大明爲索還公主及朝臣,興發大軍伸求討理,勞師頓衆,死傷頗多,今酌定水陸軍費白銀一千二百萬兩,黎朝君主副王鄭氏準爲償補。念黎朝百姓不宜,大明監國殿下准以先期交付三百萬兩,餘下五年分期交納。年例定額不足者,由黎朝備以稻米代償。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兩加息十兩。雙方議定,安南稻米價格爲每石(120斤)一兩銀,條約期內,此價格永久不變。條約期滿,再行議定。

又議,凡系大明漢人,無論本國屬**民等,今在黎朝所管轄各地方被禁者,黎朝當即釋放。凡系大明漢人,前在黎朝所據之邑居住者,或與明人有來往者,或有跟隨及俟候明人者,均由黎朝君主俯降御旨,謄錄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黎朝境內漢人,爲大明伸求討理事被拿監禁受難者,亦加恩釋放。死難者,由黎方給予喪葬撫卹銀兩。凡往海陽南定投明之在黎漢人,黎方一律不得刁難阻攔。原在安南漢人武裝,如社兵保安隊等,黎方可以解散,命漢人歸家自養,但地方需保留一定規模漢人社兵,以免有滋事尋仇者。

另黎方自條約簽訂日起即向大明提供工礦人力,計每年十萬人。所輸人力皆以16歲以上,40歲以下青壯充任,不得以老弱充任,一經發現,一人罰以百人。大明允許保證這些工人人身安全,工滿三年,即放還回籍,並酬以銀錢。黎方輸送工礦人力,爲期十年。十年期滿,由明方在安南自行招募,黎方不得阻撓。

議定大明住黎朝之總管大員,與黎朝大臣無論京內京外者,有文書來往,用照會字樣;明朝屬員,用申陳字樣;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樣;兩國屬員往來,必當平行照會。若兩國商賈上達官憲,不在議內,仍用稟明字樣爲着。

俟奉黎朝君主允准和約各條施行,並以此時準交之三百萬兩白銀五萬石稻米三萬勞工交清,大明水陸軍士當即退出清化山南南定廣寧鴻基等處,並不再行攔阻黎朝各省商賈貿易。

以上各條均關議和要約,應候大臣等分別奏明大明監國殿下黎朝君主各用。親筆批准後,即速行相交,俾兩國分執一冊,以昭信守;惟兩國相離遙遠,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繕二冊,先由黎朝便宜行事大臣等大明欽奉全權都督大臣各爲君上定事,蓋用關防印信,各執一冊爲據,俾即日按照和約開載之條,施行妥辦無礙矣。

條約簽訂後,安南黎朝皇帝黎維祺和副王鄭主即行用印,令各部地方準備賠款錢糧人力。在收到安南方面首批送來的白銀三百萬兩和三萬石稻米後,趙自強即命水師統制官吳遠拉遠回國。同錢糧稻米一起回國的是條約正文。

大長公主和永曆朝臣徐應元等人則隨後被北方鎮守丁文左送至都城,黎朝皇帝黎維祺出面召見,雙方言談數語,即由赴都城的明軍接回海陽。趙自強領遠征軍諸將以大禮參拜,水師準備快船數艘護送公主一行至雷州。

黎珠因此約回都城後便被羣起攻擊,士子官員齊罵此人爲賣國賊,朝議之時,更有御史彈劾,致使黎珠當殿吐血,不得不請辭致仕。鄭主念其勞苦,準致仕。副使範永錦因其在談判時的強硬表現得到了黎朝上下認可,接替黎珠統制大臣一職,參與中樞。明軍退出後,鄭主即調兵對付北面莫氏,南方阮氏。明軍保持中立,不再參與安南內戰。

廣州,先期得報安南方面已經簽約的周士相大喜,總計一千六百萬兩白銀的賠款讓軍帥府底氣大增,有源源不斷的賠款稻米及輸送入粵的安南人力,周士相對於北伐信心更足。鄭軍方面已於日前通報廣東,延平王已率大軍北上,此時當在長江外海,隨時入江奪取南京。

周士相組織北伐軍,目的就是爲了前往南京撿取國姓爺兵敗的果子,可此時國姓已入江口,北伐軍卻尚未北上,從時間上看,鄭軍如果進展順利,最多一月就能拿下南京,一旦鄭軍奪取南京,那周士相謀劃許久的算盤便落空。北伐軍諸將也強烈請求立即北伐,好與鄭軍搶奪南京。延平不肯擁唐,令得太平軍內對於鄭軍頗是敵視。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今天無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大學士助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親軍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十四章 勸說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296 漢軍8大家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三十章 丁口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五百七十八章 赫赫戰果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三十四章 濫殺放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當兵就當新一軍第二十四章 搶劫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十二章 憑證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滿洲大爺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百章 活該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
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今天無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大學士助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親軍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十四章 勸說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296 漢軍8大家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三十章 丁口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五百七十八章 赫赫戰果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三十四章 濫殺放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當兵就當新一軍第二十四章 搶劫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十二章 憑證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滿洲大爺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百章 活該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