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

戰事結束,兵將需要分離?

方獻亭一句話就讓在場諸明將連同那些清將都下意識放下了手中的酒碗。?〔<(明將都是看向馬寶,清將卻是看向吳三桂。

馬寶眉頭深鎖,什麼兵將分離,不就是削兵權麼!

吳三桂的人突然說這一出,什麼意思?

高啓隆、李承爵、黃元才、雷朝聖等一干被馬寶說動來降的明將都是齊齊心驚,若清廷真要收了他們兵權,萬一將來秋後算帳,他們這些人豈不是連反抗之力都沒有了麼。

吳三桂的嫡系將領、關寧軍出身的楊坤、郭元龍、本藩四旗兵援剿左路鎮總兵沈應時、右路鎮總兵馬寧等將也不知方獻亭突然說這話是何意,心下都是愕然。

除這些吳三桂的嫡系將領外,帳中還有許多比馬寶他們早降清軍的明將,如原明朝重慶鎮守總兵杜子香、永寧總兵嚴自明、遵義總兵郭李愛、興寧伯王興、白文選部將呂三貴、延長伯朱養恩、總兵龍海陽、副將吳宗秀等,這些將領都是吳三桂率軍攻入貴州後相繼率部歸降吳三桂的。副將以上有三十多人,各部相加足有十萬人(連同家眷)。

杜子香、嚴自明等明將當日投降之時可是得過吳三桂保證的,不僅允他們仍帶所部,還允將來酬以高位,現如今吳三桂的親信謀士卻突然摞下一句清廷要收兵權的話來,這自然讓杜子香等人眉頭直跳,反應比剛剛來投的馬寶他們還要激烈。

帳內帳外因方獻亭所說嗡嗡一片,清將竊頭私語低聲議論,明將也是雜七雜八說些什麼,顯得十分嘈雜。嗡嗡嗡一片時,吳三桂卻突然微擡右手,見狀,明將也好,清將也好,都是閉上嘴巴。

吳三桂擺手一笑,對諸將道:“你們勿必驚慌,兵將分離乃大清律法,本王縱身爲平西親王亦不能免。故而用不了多久,本王很可能就要離開雲南了。不過你們放心,只要你們是真心投順,朝廷是不會虧待於你們的。”

馬寶聲問道:“王爺這是何意?”

“朝廷用兵西南,爲的就是平定朱明殘存,爾今朱由榔棄國而去,這大戰便算結束,朝廷調本王回京再所難免。”吳三桂平靜言道,臉上依舊掛着笑容,似是此事對他而言一點也無影響。

馬寶沉不住性子,道:“我等是投王爺,不是投滿清。王爺若不留在雲南,我等便不投了!”

這話一說,不待吳三桂有什麼反應,方獻亭就一臉驚容道:“馬將軍慎言!”

“有什麼慎言不慎言的?”馬寶毫不理會方獻亭的大驚小作,直道:“我馬寶就是個粗人,今雖投了王爺,但我卻是漢人。所以我馬寶可做漢人王爺的手下,卻做不的他韃清皇帝的臣子。”

“對,我等不做韃清皇帝的臣子!”

李承爵、高啓隆等明將紛紛附和馬寶叫了起來,他們同意馬寶相邀來投吳三桂,除了天子棄國讓他們自覺迴天無望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吳三桂很可能要永鎮雲貴,所以他們投了吳三桂後就不必受滿州人的氣。畢竟,他們和滿州人打了這麼多年,一些民族氣節還是有的,若不是局面難以挽回,他們也不會選擇投降。現在吳三桂卻說他可能要離開雲南,這讓李承爵、李如碧他們無法接受,因爲他們實在受不了清廷派一個滿州人來管他們。

馬寶這些明將的叫嚷讓清將中不少人面色陡變,但見吳三桂那裡並未喝罵什麼,心下思慮同時都是狐疑。有人穩重,覺得不對,有人卻巴不得再亂些。

在遵義投降吳三桂的明總兵郭李愛叫道:“要是平西王離開雲南,那我等便也各歸山林,還做的什麼官!我可不願受那滿州人的氣!”

郭李愛這一叫嚷,那幫早期降清的明將頓時不少人也附和起來,帳內帳外又是大亂。好在,在場諸將都是吳三桂刻意挑選的人,沒有滿州人也沒有蒙古人,所以不怕會有人出來喝罵諸將,導致場面尷尬。

吳三桂始終不語,不知此刻在想什麼。

正亂着時,一直不語的胡守亮卻起身走到人羣當中,對衆人道:“大夥也彆着急,大夥都想想,可有什麼法子能保大家與王爺相聚不散!”

郭元龍眼珠子一轉,道:“王爺留在雲南,大家自然散不了。”

“雲貴之地險要,是養軍練兵之佳處,我們何故要離去?”說話的是右路鎮總兵馬寧。

左路鎮總兵沈應時亦道:“我等替朝廷賣命十多年,這仗打夠了,該是擇一地安度餘生了!我看這雲貴就很好,其他地方我反正是不想去的。”

“對!我們隨王爺安置在雲貴以度餘生!”

吳三桂帳下嫡系關寧將領紛紛叫道,他們這一叫,後附的那些將領頓時心中有數,知道吳三桂原來打的是永鎮雲貴的算盤。

胡守亮擡手示意大家靜一靜,爾後搖搖頭,對衆人道:“此計雖好!卻有人未必會肯讓王爺留在雲貴遂了大夥心意。”

“誰敢不肯?”說話的卻是馬寶,眼珠瞪得大大。

胡守亮嘆口氣道:“馬將軍,有些話不便明言。”

“有什麼不好明言的?!”

馬寶就要作時,方獻亭卻上前道:“馬將軍,你想,王爺真要留在雲貴,朝廷恐怕以爲王爺擁兵自重,到時一道聖旨下來要解散我等,大夥是散還是不散?”

馬寶怒道:“順治是韃子之帝,非我漢人之君,他若急逼,我等便隨王爺反他就是!”

“對,反他,反他!”

衆將本已喝得耳酣面熱,聽到此言,不僅沒心生驚恐,反而轟然叫好!這也是諸將都是漢人緣故,且大半不久前還是明將,倘換作有滿蒙子弟在場,這會多半就要拔刀相向了。這會,便是那些仍是清醒的將領,也不得不違心跟着叫上幾句,因爲他們已經看出今兒這酒宴味道不對了。人人皆醉我獨醒的滋味可不好受,他們便是不擔心清廷日後找他們算帳,也得考慮一下吳三桂對他們怎麼看。

吳三桂目中精光一閃,並不表態什麼,只朝方獻亭點了點頭。方獻亭心中會意,但嘴上卻說道:“不可,萬萬不可!此是大逆不道之事,我等不可隨意言之。”

“好了,你們真是酒喝多了,在這胡言亂語,我吳三桂乃大清臣子,怎能行那大逆之事!”

吳三桂先是擺出怒色訓斥諸將喝酒鬧事,稍後卻話鋒一轉又道:“南朝雖破,然永曆帝卻在緬甸,李定國將軍亦在孟艮。依本王愚見,永曆帝不亡,李將軍不滅,朝廷就不會下詔解散我等。但朝廷真要解散我等,本王也會爲你們安排一切,斷不會讓你們寒心。”

“王爺!”

馬寶還要再說,吳三桂衝他一擺手,道:“馬將軍之心,本王已經知道,但此事並非像將軍想象那麼容易,須有一段過程。馬將軍和各位將軍若無他想,緊跟本王便是。我還是老話一句:我們只論兄弟情誼,並非主僕之分。我吳三桂有飯吃,大家便有飯吃!”

“好,我等信王爺!”

吳三桂一番肺腑之言,說得衆將熱淚盈眶。

方獻亭、胡守亮等人這會亦是上來緩和氣氛,酒宴又進行一會,諸將不少都喝的大醉,各有專人過來將他們攙扶過去安頓。這一鬧,只到深夜

“人都安頓了?”

“都安排好了。”

“馬寶帶來的那些兵也要送些糧食過去。”

“已叫郭元龍去辦了。”

聽胡守亮事情都辦到位,吳三桂微微一笑,忽道:“白日卻是委屈你了。”

胡守亮卻笑道:“王爺這是說的什麼話,守亮可從未覺委屈呢,若王爺真打守亮四十大板,守亮怕是會更高興呢?”

“噢?”吳三桂不解。

“打是親,罵是愛。王爺打守亮,那便是親近守亮呢。”

“你啊。”

吳三桂笑了起來,胡守亮也笑了起來。笑聲過後,胡守亮卻還是有所擔心道:“王爺,若馬寶等人知道北面的事情,會不會再有反覆?”

吳三桂搖了搖頭,對馬寶,他是看得極準的。

“線國安在廣西無所寸進,羅可鐸在貴州也突不出去,咱們糧道被太平軍卡住,出雲貴只川陝一途,萬一真有不濟,王爺須早作打算。”

吳三桂點了點頭,卻道:“守亮不覺得現在形勢,倒是很適合洪承疇那三字麼。”

胡守亮面色一動:“王爺的意思是?”

“線國安無用,羅可鐸無用,多尼想要打通北上道路,只能求本王出兵,那本王是不是跟朝廷要點什麼。”

“永鎮雲貴?”

“咱們現在的價值可不是雲貴兩省就能使動了,或許,我們還能得到更多。”

吳三桂說着,負手轉身,目光射向那遙遠、漆黑的北方

馬寶降了吳三桂之後,未過多久,撤到麗江、蘭州一帶的明敘國公馬惟興、將軍塔新策、漢陽王馬進忠的兒子馬自德等帶領兵馬六七千人先後向吳三桂投降。懷仁侯吳子聖在永昌府投降。此外,降清的還有岐山侯王會、總兵楊成、趙武、史文、鄧望功等率衆四千一百餘人,楊武伯廖魚領兵六百名;咸陽侯祁三升率領孟津伯魏勇之子魏君重、總兵王有功等兵員七千九百餘人、馬一千三百餘匹、象三隻降清。

四月,吳三桂奏請多尼報清廷批准,把投降明軍分作十營,以馬寶、李如碧、高啓隆、劉之復、塔新策、王會、劉偁、馬惟興、吳子聖、楊威爲十營總兵。經過整編的這十營兵共計56ooo人,有大小將校4oo餘人,戰馬42oo餘匹,軍械無數。(未完待續。)8

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十二章 憑證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四十八章 敗將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八十章 萬歲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295章 洪承疇的公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七百章 鎮反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頂你個肺!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十五章 錢糧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284章 朕發誓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二百章 水師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638章 怎麼會是他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十二章 憑證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法西斯的幽靈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九百五十章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
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十二章 憑證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四十八章 敗將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八十章 萬歲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295章 洪承疇的公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七百章 鎮反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頂你個肺!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十五章 錢糧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284章 朕發誓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二百章 水師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638章 怎麼會是他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十二章 憑證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法西斯的幽靈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九百五十章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三十七章 麻煩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