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

忙着發行糧票和鑄新錢謀利積蓄實力時,周士相相繼委任了六官。年前未東征前,大學士郭之奇帶來的聖旨除了封他爲興平伯外,就是給了任六官的權力。

六官即爲吏、禮、刑、戶、兵、工六官,負有察言、承宣、審理等職,以方便施政。除了給任六官的權力,聖旨上還允許周士相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二品,文官卻只能達六部主事級別,而主事一般是六品官。顯然,永曆這道聖旨對於文官的任免還是卡得極嚴,從中也能反應出永曆朝廷上下還是有着舊思維,即“文貴武賤”。

在此之前,只有金廈的延平郡王鄭成功於永曆九年(僞清順治十二年)被特准設置六官。如此不能看出,永曆允設六官的前提是該藩(員)與朝廷聯絡中斷,或相隔遙遠,爲便施政,這才特旨放權。

因吳六奇突然進犯惠州,周士相不得不提前東征,以致六官一直未設。潮惠大捷後,周命徐應元爲報捷使往昆明報捷,考慮徐應元並沒有正式官職,便命他爲工部官,按聖旨所給權力,定的是六品。回到廣州後,補充六官的事情宋襄公提了多次,周士相便擬了人選任了下去。

吏官委的是從前李率泰的幕僚桂永智,禮官則是致仕在家的原崇禎朝禮部主事郭天敘,刑官則是原紹武政權的廣東按察使司副使丁之相,戶官是玄武山一戰斷臂的營校蔣孝銘,兵官則是在陸豐獻策勸降的惠州生員董常清,如此加上工官徐應元,六官便全部到任。

六官之設非於布政司衙門,而是興平伯屬,也就是說,六官其實是周士相的私官,只不過永曆朝廷承認他們的官職和品級。他們的職責也僅僅是協助興平伯處理政務,不得干涉地方衙門辦公,這變相約束了六官權力,好爲朝廷日後接管藩(員)地盤伏筆。

只不過廣東這個布政使司衙門其實是周士相一手建立並操控,連同各府縣官員都是他周士相一手任命,所以興平伯屬的六官在周士相不同意的情況下是沒法子插手具體政務的。

六官之設和布政司衙門、府、縣、鄉、村及軍帥府軍部、民部職能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屬可有可無的官。但設六官是永曆朝廷給周士相的權力,是種象徵,所以他又不能不設。爲了使六官能夠正常運作,不與布政使司及軍帥府重疊衝突,導致不作爲或拖後腿,周士相重新理了下廣東政務。

布政使司作爲廣東最高政務衙門,地位不容動搖,布政使宋襄公同時爲軍帥府民部官,負責太平軍實際控制區域的一切民政事務。而與民政有關的戶官、工官、刑官、吏官四官則列於布政司衙門內,各官向宋襄公負責,具體承接布政使司衙門原關各官事務。這便等於將布政使司衙門的事務具體細分了下,類似後世省政府下轄交通、公安、民政等廳,而這些廳的廳官就是六官。

做爲布政使司的最高官員,宋襄公直接向周士相負責,如此便不致外有布政使司,內有六官這兩個相互重疊的機構出現。太平軍地盤就那麼大點,人口也就一百多萬,周士相還無意將這個六官作爲將來的六部培養,當下,擴兵簡政纔是最合乎的手段。

軍部作爲太平軍的總參謀部,不涉民政事,和軍事有關的兵官則歸軍部提領,負責軍中將校任免,功績查敘、軍械軍餉、糧草輜重重。六官的禮官做爲一個和軍政、民政都不怎麼相干的官職,周士相暫時沒想到如何安排那位前崇禎朝禮部主事郭老大人,便叫他先掛個名,領份俸祿,有關禮儀事便找來問問,無事便由他去。

張安、宋英所建的軍情司也在秘密擴大,既不由軍帥府的民部管,也不由軍部管,而是周士相自己直管。

周士相允張安打造情報網的同時,可暗中從軍中、民間挑選招募人手加以訓練,組建軍情司的行動隊伍,該力量性質類似錦衣衛,是周士相手中除鐵人衛外另一支可隨時調動的秘密力量,人員大概在400人左右。

六官委任後,周士相下令各府縣除大力屯墾外,還要大力加強養殖業,多養牲畜,如豬、羊、雞鴨等。此事由民部的農墾、漁牧二司大力進行,各府縣務必重視並加大投入。民部定期派員考覈,地方官員表現優秀者當予以嘉獎並提拔。

甘蔗也是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將甘蔗提煉出砂糖,再作爲商品販賣給澳門的西洋人,利潤也很高。周士相叫香山縣選一兩鄉着手種植。此外,廣東百姓只會用煎熬海水來製造食鹽,因此鹽的品質很差。周士相爲了改良製程而引進淋滷曬鹽法,命先在鹽田附近挖水溝,使海水淋到沙土上形成鹽土,再將從鹽土提煉出的鹽滷,拿去結晶池經過日曬得到一顆顆的鹽粒,以此提升鹽的品質。

鹽鐵一直是封建王朝專營,周士相也不例外,命布政使司下設鹽巡司,專門負責鹽城及查緝私鹽任務。

周士相又納宋襄公議,於廣州設立廣東大學堂,爲全廣東最高學府,各府、州、縣設立府學、州學、縣學,還要求各鄉、村也設小學,方便子弟入學受教育。爲了減輕入學兒童家長負擔,鼓勵他們送子入學,周士相特地規定,凡是子女入學者,其家可免田賦四成。

宋襄公又以布政使司名義規定治下各府縣兒童必須七歲入小學,課以布政使司編錄課本。三年兩試,照科、歲例開試童子。州(縣)試有名送府,府試有名送省,省試取中,准入廣東大學堂,學制三年,學成再入兵備講習所一年,仍按月月課。三年取中試者,文補六官、布政使司、各府縣內都事,武補隊正、衛尉、安軍中使,擢用升轉。

此策即是科舉制,只不過將科舉八股取士稍作更改,命學子習由布政司編定,軍帥府審定課本,內中多是經世治民務實之識,八股文章僅佔兩成。廣東大學堂和兵備講習所作爲太平軍的文、武最高學校,不僅承擔學子教習,爲太平軍補充軍政人才,更是給予廣東士子一條出仕之路。(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六十章 礦工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296 漢軍8大家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六十章 礦工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296 漢軍8大家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