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

在李之粹等人的陪同下,丁之相特意接見了這些己亥慘案倖存者及其後人。?ranwe?n?w?w?w?.?r?a?n?w?ena`com

這也是定武元年以來,首位朝廷重臣出面接見慰問當年清軍屠殺受害人,由此開了先例。

此前,從無有過。

對這些倖存者及遇難者後人,李之粹瞭解的並不多,故由王庭爲丁大學士介紹了站在前面的幾人。

王庭指着一個二十多歲,面色悲憤又帶着些許緊張的青年,對丁之相說道:“他叫李澤茂,當年清兵破城時,其父母將他藏在地窖之中。後來清兵將其父母抓住,拷問藏銀,因害怕清兵發現兒子藏在地窖之中,他父母便死活不肯鬆口,最後被清兵剖肚而死。他在地窖中整整躲了九天,就靠雨水和窖中藏着的兩袋乾麪、南瓜才活了下來。”

“大人,韃子殺了我爹孃,殺光了整條街的人,請大人一定要爲我報仇!”

看到佈政大人對面前的官員這麼恭敬,李澤茂知道對方一定是朝廷裡的大官,所以他跪在了丁之相面前,請求對方爲他報仇。

“你起來。”

丁之相將李澤茂扶起,對他搖了搖頭,道:“你錯了,你不應該請求我爲你報仇,也不應該將報仇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你應當自己去報仇...韃子殺了你的爹孃,也殺了很多人的爹孃,如果他們都和你一樣,只想着求別人替他報仇,那最後大家都報不了仇。所以你如果真的想報仇,就自己去報。韃子怎麼殺的你爹孃,你就怎麼殺他們便是。當年的兇手可能不在了,可他們的後人卻在,那些人便是你復仇的對象。”

李澤茂聽明白了:“那...那我怎麼去報仇?”

“當兵,殺敵。”

丁之相拍了拍李澤茂的肩膀,微一點頭從對方身前走過,目光落在一個看着只有十七八歲的少女身上。

“這個女孩當年只有三歲,他的父親和兄長都被清軍殺害,其母不甘受辱,咬舌自盡。她還有兩個姐姐,一個跳井自殺,一個則被清軍擄了去。”

說到這,王庭頓了頓,“這姑娘是被她姐姐帶在身邊的,後來她姐姐和她被清軍發賣到了安慶。這麼多年,一直是她姐姐養大她的,不過我們找到她們時,她姐姐已經去世了。”

丁之相暗歎一聲,走到這少女面前,和聲問她:“你姓什麼?”

少女將頭稍稍擡了一點,低聲道:“回大人話,我姓王。”

丁之相默默點頭,沒有再問,因爲他知道這少女經歷過什麼,對她的每一次詢問,都是一次傷害。

兩百多當年倖存者和遇難者後人穿着白衣,肅穆的站立在那。人羣一片寂靜,不遠處,是紀念館門前的廣場,青石鋪就,卻什麼也沒有。

走的近了,才能發現那地上一塊塊青石上面都密密麻麻的刻着無數人名。整個廣場只有中間一列是空白,供人通行,其餘都是名字,血淋淋的名字每個名字都代表着曾經南昌城的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南都來的“中央官”們從倖存者面前走過時,有人悲痛,有人同情,有人憤怒,可也有人心中沒有一點波瀾。彷彿這座城市從前發生的事,是再平常不過般。

吏科給事中鄭中磊便是人羣中難得冷靜之人,他從那些倖存者面前經過時,還特意打量起來他們的相貌,最後,他被一個好像傻子一樣的青年吸引住了。

那個青年的確是傻子,他張着嘴,傻呼呼的看着邊上的人,看着從他面前經過一羣官員們。不時,還發出癡笑聲,和這莊嚴肅穆的環境格格不入。

然而,沒有人將這傻子從隊伍中趕走,因爲這個傻子當年目睹了他的父親被清軍用長刀剝下身上的整張皮,目睹母親被清軍按在他面前用長刀割斷脖子,目睹他的弟弟被清軍用長矛挑起,如同挑擔子一樣擔走。

............

中央官們進入紀念館後,分別參觀。

紀念館只有兩個主體建築,一個是記錄清軍暴行的書畫館,一個則是從城裡城外挖掘出來的屍骨陳列館。

書畫館和屍骨館的入口就建在紀念館的大廳之中。大廳裡有三座用石頭刻繪而成的雕像。

第一座雕像是一箇中年男子坐在那,頭上的長髮被解開,一個清兵拿着剃刀正在剃去他的長髮。邊上是一羣跪着的百姓,幾個清兵將刀槍對着他們。

第二座雕像是一個瘦弱的老人抱着一個二三歲的小孩,旁邊則躺着一個女子,已經靜靜地長眠。女子的身邊,躺着一具無頭的男屍。而在他們的前面,則是兩個騎在馬上持刀狂笑的滿洲人。不需要任何人講解,參觀的人也知道那具男屍便是女子的丈夫,小孩的父親、老人的兒子。

第三座雕像則是一羣漢家女子被清兵用長繩串起,目光呆滯的向前。在她們的身後,地上,倒着幾個死去的嬰兒。一匹清軍戰馬的前蹄正踏在一具嬰兒屍體之上。

不少官員的腳步在這裡停住,他們目光復雜的望着這些雕像。

大廳的正牆之上,刻着四句話。

歷史,不是用來忘卻,也不是用來紀念,更不是用來自哀自憐的。

歷史,是用來警醒,警醒我們不要忘記曾經遭受的苦難;

歷史,是用來鞭策,鞭策我們去復仇的。

如果做不到這些,我們還要歷史做什麼?

-----周士相。

.........

“中央官”們分別進入書畫館和屍骨館參觀。丁之相沒有再和他們一起,一直“護送”他們的親軍番子也難得的沒有跟隨入內,這給了“中央官”們極大的自由,雖然眼前看到的一切是那麼的壓抑,但仍是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

“自由”參觀的時間是一個時辰,在這一個時辰內,沒有人會去打擾這些中央官員們。

很多中央官們選擇呆在書畫館裡,因爲相比屍骨館,這裡的氣氛沒有那麼陰森恐怖。畢竟,字面和畫面記錄的屠城血證比真實的白骨,讓人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些。

這世上,不是所有人的膽子都很大的。

大約只有三十多中央官員們一直在屍骨館,有的人定定的站在那裡看着眼前堆積如山的屍骨。有的則是坐在那裡,閉上眼睛,默默在想什麼。有的則是悲憤莫名,大聲詛咒着那些該死的滿州韃子。

屍骨館的骸骨目前只有三萬多具,當年南昌城內城外被殺百姓多達百萬之衆,很多骸骨不是沉在東湖底下,就是被埋城外荒野,僅憑現在江西的人力和挖掘條件,不可能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就全部挖掘。江西布政使司初步估計,想要完全清理己亥大屠殺遇難者骸骨,至少需要三十年時間。

屍骨館地方很大,大到一眼望去,都望不到頭。一排排的燈籠讓這有如地獄般的場景展現在世人眼前。

官員們不是沒有見過死人,但一下看到這麼多白骨,那震憾,遠比他們之前所能想象的更要驚人。

滿州韃子該死,是這一刻,屍骨館裡所有中央官員們的一致心聲。

“大家都看到了吧,都看到了吧,這就是咱們漢人被人當豬羊的下場!”

禮部郎中萬大均悲憤莫名,額頭青筋暴起。他如何能不憤怒,他向前所立的這塊區域,赫然擺着近千具幼兒屍骨。望着那些被斬斷的幼兒骸骨,他能清晰感受到,這些孩子生前遭受了什麼!

“齊王說的對,咱們要復仇!韃子對我們做過什麼,我們就應該同樣對他們做什麼!”

太僕寺員外朗宋仁亦是臉色鐵青,他恨那些禽獸韃子,他難以想象那些禽獸是怎麼幹出這種人神共憤之事的。

“我們不但要報仇,更要知道,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會這樣?到底是什麼原因纔會出現我們眼前這一幕!”

萬大鈞的拳頭握得緊緊。

“對,我們要弄清楚,到底是誰害我們國家成這樣!”

三十多個中央官們聚攏到萬大均身側,他們開始尋找這一切的根源。

...............

書畫館裡也正在激烈的爭論着,不過爭論的卻是另一回事,圍繞的主題是“客觀”二字。

吏科給事中鄭中磊不滿同僚們因爲仇恨蒙弊雙眼,無法看清事實真相。

“南昌被殺了幾十萬百姓是真,整個江南之地死了幾千萬人也是真,但我們看歷史,要客觀,要公正!我問你們,這些人真都是被滿州人殺的嗎?

...我看未必,甲申以來,滿兵過江次數寥寥可數,每次發兵也不過萬,長江以南卻死了幾千萬人,這些人是怎麼死的,被誰殺的?是那些綠營兵,如李成棟之流。是那些漢軍旗,如耿、尚、孔之流,和滿兵有什麼關係?

所以大家要冷靜,我們都是讀書人,知書達理是修身之道,有事說事,有理則說理,滿人沒有殺這麼多漢人,我們總不能昧着良心將這一切都歸咎於滿州人吧?”

“鄭兄這話說的在理,我贊同鄭兄所言,諸位偏激了。甲申以來,害我百姓最多者乃是那些降清兵,並非滿兵,所以大家剛纔說要什麼滅滿州的族,實是不公正的很。”都察院的一個御史站出來支持鄭中磊的意見,認爲一定要客觀看待各地大屠殺元兇之事。

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十一章 朝廷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十四章 勸說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征兵力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
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十一章 朝廷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十四章 勸說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征兵力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