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

郭紹大恨馬玉龍,是打骨子裡的那種恨,他恨馬玉龍想投降時沒告訴他一起,反而把他和手下鹽丁做了明軍的見面禮。

你馬王八怕明軍的大炮,我郭紹就不怕了?

都說每多仗義屠狗輩,可怎到我這就反過來了呢!馬玉龍那丘八沒義氣啊,沒義氣!

“願爲將軍效死,願爲大明效死!”

郭紹梗着脖子慷慨激昂陳詞一番,比之馬玉龍先前表現還要令人感動。

“此時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郭大人能毅然醒悟重歸大明,本將軍喜不自禁,當替朝廷赦免你從前從虜之罪,萬望郭大人能一心報國,爲朝廷、爲百姓謀福。”

周士相捏着鼻子認可了郭紹的投降,並且很大度的將鹽巡所的差事繼續交給郭紹,舉手投足間也表露出對讀書人十分的尊重,令得郭紹也是感激不盡。至於他心裡面是否真的如他口中所言那般,就不爲外人道了。

周士相做出禮賢郭紹的舉動,於其說他是在向那些爲清廷賣命的漢人官員伸出橄欖枝,或是千金買馬骨,倒不如說他手下實在沒人可用。

馬玉龍一介丘八倒好處置,打散其部安於軍中就是,可是郭紹這個管鹽緝鹽的技術官僚卻是周士相囊中所沒有的緊缺人手,也是太平軍自羅定立營頭以來第一個投降的清廷官員(從八品也是官),因此無論如何周士相都得物盡其用,將郭紹用起來。再說了,郭紹還是個舉人老爺,這身份放在明清任何地方都是要受禮待的。周士相決意改變從前的流寇發展模式,就必須代入這個時代角色,尊重這個時代特色——尊重讀書人。

清軍能辦到的,太平軍就必須辦到。想要立足香山,以香山爲太平軍根據之地。那麼對香山的處置就不能如從前一般,勢必需要一些文人官員幫助周士相治理。在沒有培訓出能夠充任一面的自家人時,對於降官的任用就不可避免,郭紹是第一個,但絕不是最後一個。

留用郭紹在鹽巡所除了招攬人心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熟悉鹽巡所事務的郭▲style_txt;紹能夠很快爲太平軍服務,將從前繳到廣州的稅鹽就地轉給太平軍。

和馬玉龍哪邊風大往哪邊倒不同,郭紹還是很有政治抱負的,也很有理政之能。這表現在他自擔任良字都鹽巡所大使後,當年良字都的鹽稅就超出了去年四成,總繳稅銀26000餘兩。而郭紹私底下是截留了一些,但他卻把這些銀子用來修繕卡口,貼補鹽丁生活了。這不是說郭紹不貪銀子,這世上哪有人不好銀子的,守着鹽巡所的肥差不撈別人也不信。

但事實上郭紹確是沒有貪污,因爲他太有心上進了。現爲廣州知府的朱國榮便是郭紹一心學習的榜樣,同樣都是舉人出身。朱國榮能當知府,他郭紹未必就不能。想要上進就得讓上官賞識,做好手頭的差事便是最好的表現。

太平軍來了,郭紹原意還是想和馬玉龍死守一下良字都。等待朝廷援軍到來的,只要能守住良字都,他郭紹肯定是功臣,憑這樁功勞往上進上一兩步也不是不可能。怎料戰前猛拍胸脯要死守良字都的馬玉龍卻在太平軍開炮後。就嚇得變臉開城投了降。落在明軍手中的郭紹知道這當口不是自己逞英雄的時候,也只能老老實實投降,並且要竭力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此才能既保住性命又能保住官位。

郭紹選擇乖乖投降,而不是做死硬分子被太平軍斬首,也是有另外的小心思。清軍入關以來,對漢族知識分子還是頗爲優待的,對南明投降的漢人官員也都是能予以任用,所以不管清軍如何屠殺地方,對地方上的漢族讀書人和官員都是能給以安全保障,並且不計前嫌信用他們的。這種對漢人讀書分子的人心招攬對清軍佔領漢室江山起到了很大作用,故而郭紹不擔心自己變節降明後再降清會被清軍清算。

太平軍來得突然,他郭紹又不是守土有責的主官,降了便降了,誰也不能說他個不是,日後也是有退路可走的。

周士相特意詢問了鹽巡所是如何開展工作的,他問得細,郭紹回答得也很細。一番對答下來,周士相很是滿意。在此過程中,郭紹特意吩咐鹽丁從所裡提了6000多兩銀子出來,說是這幾個月所徵的鹽稅以及查緝私鹽所得,原定是下月運到廣州去,現在正好交給太平軍。

有銀子入帳,周士相當然高興,那邊馬玉龍見郭紹拿銀子出來,也是心思通透,趕緊吩咐手下到自己位於良字都的宅子裡取來3000兩的銀票“自獻”於大軍。對馬玉龍的“自獻”行爲,周士相自然也是大加表揚。

良字都城寨並不大,在郭紹和馬玉龍的指引下,周士相只用半個時辰就巡察了整個城寨,稍後就命邵九公的雄威營就駐防於良字都,馬玉龍及其手下營兵則轉入近衛營編制。對此,馬玉龍不敢怒也不敢言,乖乖就範。

見到馬玉龍就此被收了兵權,郭紹心中忐忑,害怕周士相也會翻臉拿下他。不想,周士相不僅沒有翻臉,反而召集良字都的士紳、保長和甲長,告訴他們從即日起,良字都的大小事務便由太平軍新任的良字都城寨官郭紹負責。原鹽巡所的鹽丁一半仍留鹽巡所,另一半則轉爲城寨官郭紹的直屬差役,負責安民巡境,戰時則需配合太平軍動員民衆,運輸糧草物資。

清廷和明朝一樣官不下鄉,地方上由士紳做主,但是士紳本人不可能親自出面處理鄉里所有的大大小小事務,因此這些事務都是由士紳們認可的保長和里長來代行權力。良字都的規模比龍眼都大,又設有鹽巡所,還有營兵駐防,安全上比龍眼都要大得許多,因此都內民衆不少,按保長奉上的鄉里黃冊來看,足有5000多人。另外,城寨內的士紳地主也有十多人,這些人都是沒來及跑掉被圍在城寨中一網打盡的。

駐防營兵投降,鹽巡所大使郭紹也投了降,如今形勢比人強,良字都的一干士紳在太平軍入城後做到了表面上的馴服,對於太平軍的安排也沒人敢不滿。

從前地主士紳是太平軍天然的敵人,現在則是需要拉攏的一方。在太平軍沒有徹底在香山立足前,周士相不打算拿馴服的地主士紳開刀,但這不意味着他會容許這幹人在背後和太平軍打對臺戲。讓郭紹擔任良字都城寨官是明的安排,暗的安排則是邵九公。

良字都是香山境內除縣治仁厚坊外的第二大城鎮,這裡也是香山通往廣州的交通要地,因此可以想見,日後的良字都肯定是要被做爲軍事重鎮發展的,同時也是安置太平軍後營百姓的一個基地,這難免會和地方原有百姓,尤其這些地主士紳產生衝突。一旦發生衝突,邵九公的雄威營就會擔負黑臉角色。這種事情綠營出身的邵九公也是幹得多了,拿手得很。

如何在香山推行符合太平軍利益,同時能夠凝聚地方人心的政策,周士相還在琢磨中,龍眼都就是他的一個試驗田,在奪取香山縣治後,他便要轉手進行香山的治理。(未完待續。)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三章 復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暴雨斷電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辦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暴雨斷電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
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三章 復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暴雨斷電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辦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暴雨斷電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