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

本章爲防盜章節,半小時後更換。

手機客戶端讀者請稍後閱讀,如已打開,則請稍後重新下載本章即可。

於百恩早前在駕前軍中只是小小書辦,未想膽量倒比在軍中任過百戶的湯效先壯了幾分。

湯效先心虛之處在於不應該在大枷上放牛肉,這條刑法大明律中可是沒有,乃他率性而爲。倘若一開始就直接判那大師傅死刑,報上按察三法司,定個秋後問斬,雖給人酷吏觀感,倒也不失公正嚴明。

齊王殿下近年屢屢和下面說,亂世要用重典,故就此事讓湯效先給外界的印象是個酷吏,怕也不妨礙湯效先前程。但他一開始卻未如此雷厲風行,只判了枷首示衆,結果人被枷死,自是落了話柄。

事到如今,湯效先也不可能向外面的教民解釋,更不能賠罪,他乃嘉定知縣,一言一行都是代表朝廷,若是低下頭來向教民退讓,教民饒得了他,王法卻不會饒他。

“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於百恩力勸湯效先馬上想辦法出城,調來駐軍鎮壓鬧事教民。早前主持清欠時,湯效先倒也是敢做敢當之人,曾調駐軍將王太后的母家給抄了,不過那件事不管誰人聽了,不管是非對錯,總會先誇一聲湯知縣不畏權貴。可如今於百恩讓他調兵鎮壓教民,事端一開,恐怕就有不少人頭落地。這和齊王說的要與民休養,恢復人口,少殺慎殺的精神有所不合。

湯效先拿不定主意,於百恩見狀,不由恥笑起來,說你也是殺過韃子,砍過韃子首級的人,怎的現在也生了菩薩心腸來?你不欲殺那教民,可那教民卻想殺你?不聞外面正在叫嚷要你湯知縣賠命嗎?

“不請大兵來,外面如何善後?暴民們衝進衙門來,你是要和毛一鷺一樣躲在茅房中不成?”

於百恩說的毛一鷺乃是當年天啓朝的江蘇巡撫,時東廠來無錫拿人,結果遭到暴民抗拒,連衙門都叫衝了。那毛一鷺就是躲在茅房中逃過一劫,事後不僅丟了官,更是落得個千古笑名。

“大師傅昨日才死,今日縣裡就來了這麼多教民,這消息是如何傳的這麼快,這教民又是如何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誰組織的他們?衙役們說城中治安大亂,尋常百姓的營生都叫教民給砸爛,身爲父母,你不爲百姓做主,怕這怕那成何體統?再者,這教民瞬間就能集衆,你就不怕嘉定鬧出民亂?湯兄,我雖剛來此地,但也聽說你之前主持清欠時可是得罪了不少人,你就不怕這些人趁機要你的命?”

湯效先思來想去,這事恐怕真如於百恩所說那樣,於是不再猶豫,召來親信衙役兵丁,商議出城去府城求援。幸得衙門後身緊靠著北城,幾個衙役先溜到城外,用繩子把湯知縣和於百恩繫了出去。換了藍布衣服、草帽、草鞋,尋一條小路匆匆忙忙趕往府城。

丁喇東不知湯知縣已經逃出往府城,教民鬧起來後,他感到害怕,於是躲在家裡不敢來衙門。直到傍晚,纔有教寺的人來尋他,說是衙門裡不見了湯知縣,要他出來代表衙門就大師傅被枷死之事商談賠償。大教寺的人提出了一些條件,有的條件丁主薄能答應,有的卻不能答應。

丁喇東好歹也是一縣主薄,縣裡僅次於知縣的人,偏生教寺的人根本不將他放在眼裡,咄咄逼人,只硬要他答應條件。可有些條件,就是殺了丁喇東,他也不敢應承。於是事情便拖着,又過了一個多時辰,那些教寺的人有些不安,生怕逃走的湯知縣會帶兵回來,於是再行威逼丁主薄。丁的那些教親也出面,說是事情不能再拖下去,要是引來大兵害了教民,丁喇東於心何忍。無奈之下,丁喇東終是答應條款,如此教寺的人才領着教民們散了。只那城中一地狼藉和家產被搶、貨物被砸的漢人百姓卻不知找誰去說理。

.........

湯效先趕到府城,立即將此事向松江知府告稟。松江知府一聽嘉定教民生亂,也是吃了一驚,仔細詢問後立即將事情經過寫了個稟帖,命人快馬發往蘇州巡撫衙門和按察司。

正在督辦崇明軍港擴建和北上錢糧輸送的江蘇巡撫蔣國柱看了松江稟帖後,氣不打一處來,因爲他剛剛收到浙江轉來的公文,齊王殿下不日就將到松江。現在倒好,殿下還沒來,松江卻先亂,要是叫殿下知道了,豈不罵他蔣國柱治下無方?

正好剛剛卸任了江蘇清欠總局差使的張長庚也在蘇州,於是蔣國柱便找他商議此事。說起來,嘉定知縣湯某可是張長庚從軍中借調過去的,也一直在其清欠衙門辦事,所以那湯某當算是張長庚的人。既是張長庚的手尾,鬧出這麼大的事來,張長庚就必須幫着收拾。

“我在湖北時就聽聞教民有教無國,自詡居於中國卻非中國之人,洪武年間起,我朝便對教民多行打壓,以促其王化。時至今日,收效卻甚微,想來這教民十分頑固,教法也是十分荒唐,朝廷也當對他們進行整治,以免爲禍。不過嘉定這件事,表面看起來是知縣湯某用法苛刻,致死人命,引起公憤,但細究起來,教民犯法再先,賄賂官員在後,湯某秉公執法,並沒有錯。要說有錯,也是於法之外加了些許私刑而矣,這是小節,可究可不究。”不愧是做過封疆大吏的人,張長庚說話就是有水平,輕描淡寫幾句話,就將自己得用的人給摘清了。

蔣國柱知道張長庚的意思,卻是有些不滿道:“論起來,湯某也太輕率了些吧?枷責就罷了,何必將牛肉堆在枷上?這成何刑法?”

“不錯,確是不成刑法,湯某所爲,撫臺大人還是要行文斥責的,今年湯某的吏部考評得拿捏一下。”張長庚倒也不是一昧替湯某說話,“不過教民生亂的刁風不可長,江南之地剛經清欠,民間士紳對我朝有怨言的不少。松江稟帖說的明白,事發一日教民就聚了數千,且松江境內其他地方的教民也都在風聞往嘉定聚集,這是什麼苗頭?郎郎乾坤,何人能一呼而四方響應?”

聞言,蔣國柱眉頭微皺,和知縣湯某用私刑相比,松江教民一呼而應這件事性質可要嚴重的多。而且單若是教民倒也罷了,萬一那些被清欠過的地主士紳也趁機鬧將起來,和教民一起生亂,松江的大好局面豈不立即陷於糜爛?

張長庚也想到了這一點,他提醒道:“江南之地乃我朝錢糧重地,眼下殿下已定北上遼東之事,大軍所需物資皆從江南轉運,故地方必須平靖,尤其是松江之地,萬萬不能出什麼差錯。否則若是影響了殿下的北上大計,我等可就萬死也難贖罪。”

蔣國柱反應過來,忙道:“我就這行文松江並各地駐軍,對教民立行鎮壓,斷不能讓此事再繼續下去。”

張長庚點頭道:“鎮壓之事必須馬上着手,不過也不能一昧殺了。我看,捉幾個爲頭的,盡法處置便是。眼下松江需要的安定,凡事須要斟酌些,不可任性,避免事態惡化。罪名嘛,奸民挾制官府,依律枷責,發本縣發落,這樣也叫教民們說不出什麼來。”

“也好,就這麼辦。”

蔣國柱只想馬上將事情平息下去,讓齊王殿下到松江後看到的是一片大好局面,而不是到處民亂。所以雖然還是準備鎮壓,但手段卻可以不必那麼血腥,有些事情也不是未必不能妥協。

松江府接到巡撫衙門公文後,立即發兵嘉定。等到松江的駐軍趕到嘉定後,教民卻早已散去。松江府得報,倒是鬆了口氣,教民散去,說明事情已經平息,不必大動干戈那是再好不過了。

萬一那些被清欠過的地主士紳也趁機鬧將起來,和教民一起生亂,松江的大好局面豈不立即陷於糜爛?

張長庚也想到了這一點,他提醒道:“江南之地乃我朝錢糧重地,眼下殿下已定北上遼東之事,大軍所需物資皆從江南轉運,故地方必須平靖,尤其是松江之地,萬萬不能出什麼差錯。否則若是影響了殿下的北上大計,我等可就萬死也難贖罪。”

蔣國柱反應過來,忙道:“我就這行文松江並各地駐軍,對教民立行鎮壓,斷不能讓此事再繼續下去。”

張長庚點頭道:“鎮壓之事必須馬上着手,不過也不能一昧殺了。我看,捉幾個爲頭的,盡法處置便是。眼下松江需要的安定,凡事須要斟酌些,不可任性,避免事態惡化。罪名嘛,奸民挾制官府,依律枷責,發本縣發落,這樣也叫教民們說不出什麼來。”

“也好,就這麼辦。”

蔣國柱只想馬上將事情平息下去,讓齊王殿下到松江後看到的是一片大好局面,而不是到處民亂。所以雖然還是準備鎮壓,但手段卻可以不必那麼血腥,有些事情也不是未必不能妥協。

松江府接到巡撫衙門公文後,立即發兵嘉定。等到松江的駐軍趕到嘉定後,教民卻早已散去。松江府得報,倒是鬆了口氣,教民散去,說明事情已經平息,不必大動干戈那是再好不過了。

松江府接到巡撫衙門公文後,立即發兵嘉定。等到松江的駐軍趕到嘉定後,教民卻早已散去。松江府得報,倒是鬆了口氣,教民散去,說明事情已經平息,不必大動干戈那是再好不過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296 漢軍8大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九百八十七章 倒黴的祖澤清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284章 朕發誓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擴軍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三十章 丁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欽差大臣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一千零六 滿蒙援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八十章 萬歲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
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九百零九章 北逃之路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296 漢軍8大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九百八十七章 倒黴的祖澤清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九百六十八章 額駙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284章 朕發誓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擴軍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三十章 丁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欽差大臣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一千零六 滿蒙援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八十章 萬歲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