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

張孝起惱郭之奇不肯出面,郭之奇惱張孝起固執己見,做事不分輕重緩急,徒爲朝堂添亂,如此二人便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談不到一塊去。

從郭府出來後,馬安民王萬達周勝民等人都是一臉愁色,跟來大半官員中多半已是息了鬥志,首輔都不肯出面,他們還爭個什麼勁。左右紹武也是監國殿下的嫡親兄長,他們爲了躲在緬邦的天子與監國做對,也是自找麻煩。要知道,他們如今可是吃周士相的,拿周士相的,要不是周士相,休說他們能位列朝堂之上,這會不被清軍逮到就是祖上燒高香了。按理,這幫人總得念及周士相的好處,可他們偏偏不,這實在是有違常理,單以一個忠心公義而論,怕不能解釋。

其實原因很簡單,都說飽暖思淫慾,這幫人是飽暖思鬧事,彷彿不鬧一鬧,不能證明他們的存在般。這些人不是沒有目的的鬧,真正擔心紹案平反上尊號後,唐王和天子分道揚鑣的有,但不多,更多的參與此事圖的卻是指着這鬧一鬧能爲他們的官帽爭來些實利。

換言之,這幫人跟隨張孝起一塊鬧,就是想將聲勢鬧起來,從而逼迫周士相交還一些權力出來,讓他們的官做得有名有實,這樣他們舉雙手贊成女婿給丈人平反,如此皆大歡喜。像現在這個官,當真是雞肋,吃不到肉,丟了又可惜,做着實在是沒勁。

諸位大人可都是有大志的人,這每日點卯,按時拿俸可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讀聖賢書,當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才痛快。

張孝起也是憂心重重,須知,若由郭之奇這個首輔帶着百官鬧將起來,羣起而攻周黨,堅決反對替紹武平反,監國殿下不可能不爲所動,周士相也不可能不軟化。但現在郭之奇不肯出面,固然還有人願意跟他一起抗爭,但人數必然大爲減少,如此一來,影響力就大大減弱,最後可能彌於無影,這對眼前局勢而言是很不利的。

張孝起有些心急,連城壁與他說好派人過來,但遲遲不見,卻不知次輔是不是改了主意。周勝民和王萬達是鐵桿的永曆派,他二人見張孝起愁眉苦臉,再想到郭之奇這個永曆朝大學士的態度,都有些垂頭喪氣。

正喪氣時,張孝起突然精神一振,很是期盼的看着前方。衆人隨之望去,卻是前兵部職方司主事的程邦俊,這人去年曾代表永曆朝廷前來廣州,卻不知爲何得罪了周士相,唐王監國後一直不得用。還是連城壁在監國殿下那替他說了幾句,這才得以出任兵科給事中一職。

和程邦俊一起來的還有一人,卻是前廣東提刑按察副使秦榮。這秦榮和程邦俊一樣也是得罪過周士相,不過可能是得罪周士相太狠,程邦俊得被啓復,他卻是沒有,現下在次輔連城壁那幫忙出謀劃策,等着哪天能被起復。

秦榮和程邦俊來後,與衆人一一執禮,後與張孝起耳語幾句,張孝起聽後發出一聲長笑,一掃先前頹喪,大有乾坤底定之感。周勝民郭天敘他們都困惑不已,彼此對視一眼,不知秦榮他們和張孝起說了什麼,讓他瞬間變了個人。

“將之這是泰山壓頂,面不改色,不愧曾斥五虎之人!”

王萬達越發欽佩張孝起來,有些自愧不如,自感若是自己是張孝起,怕絕不會做得像他這般鎮定自如。

周勝民朝郭府大門看了一眼,對張孝起道:“張公,虧你還笑得出來。唉,方纔你不應該和閣老那般說話的,現在閣老這條路算是徹底斷了,我真想不到還能有什麼挽救之法。”

聞言,張孝起盯着周勝民看了看,開口說道:“莫非周大人以爲我會眼睜睜的看着逆案得翻,就此心灰意冷了?”

“將之莫要再強撐了,殿下不爲你的奏疏所動,郭閣老又不願出面主持,朝堂周黨又勢大,我等現在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了。”

郭天敘有些悲觀了,一腔熱血他有,但處處碰壁之後,難免心生無力。其實郭老大人對周士相倒真沒惡感,反而支持的很,但他致仕前便是做的崇禎朝的禮部主事,凡事都講一個禮,紹武逆案乃是永曆天子欽定,又涉及唐桂之爭,更影響現在的兩廣政權和躲在緬甸的永曆朝廷關係,所以郭老大人從他認爲的大局考慮,才站在了張孝起這邊,認爲不可給紹武翻案,以免唐桂再相爭。

“我不是強撐,而是我有必勝把握。”張孝起的臉上露出十分自信的神情。秦榮和程邦俊也是笑而不語。

馬安民有些不敢相信道:“張公是說你還有後招?”

王萬達心氣爲之一振,咋舌道:“張公還有何策,快說與我們聽聽。”

張孝起點了點頭,瞅了一眼門房,壓低聲音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郭閣老定是受了周士相威逼。他周士相以爲郭閣老袖手旁觀,憑我們這些人斷不可能再掀起什麼風浪…哼哼,不過他想得倒是不錯,但他卻不應該忘記,當年我張孝起是如何痛罵五虎的!”

痛罵五虎之事可是張孝起生平最爲得意之事,他爲人素來清真介直,不畏強權。永曆四年爲給事中,隨天子一起逃到梧州後便與廷臣共同商議除去當朝五虎。所謂五虎,指當時依附東勳李成棟之子李元胤的五個大臣,分別是都御史袁彭年少詹事劉湘客給事中丁時魁金堡蒙正發五人。後因彈劾五虎有功,張孝起這才被永曆帝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高雷廉瓊四府。

秦榮和程邦俊給張孝起帶來了一個次輔連城壁大人想到的好點子,那就是發動士紳學子百姓力量一致反對紹武翻案,如此朝堂有反對聲,民間有反對聲,唐王和周士相總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民意硬要替紹武平反吧。

“士紳學子?”馬安民一頭霧水,廣州哪來的士紳學子?

張孝起哈哈一笑:“看來馬公這些日子沒到城外去,不知民間疾苦啊。”

廣州被清軍屠過城,當時城中的明朝官員和士紳全部遇難,後來尚可喜爲了充實廣州城,下令從各地移來一批紳民到廣州,加上隨清軍前來的官員家眷,這才形成廣州城的新士紳階級,不過可惜太平軍一夜屠廣州,忠於大清的這幫士紳轉眼又遇了難。而城中能夠稱上是士紳的又多半是跟隨太平軍一路走過來的那幫人,這些人早已和太平軍緊緊綁在一起,和唐王監國後來廣州的這批永曆官員根本不是一路人。

馬安民很肯定城中沒有多少士紳學子,有也不會跟他們一起和周士相鬧,但張孝起卻信心十足,言稱肯定有。馬安民等人倍加糊塗,經秦榮提示,這才恍然大悟。

準確的說,不是廣州城中有士紳學子,而是廣州城外有一批對太平軍,對周士相很不滿的士紳學子。他們幾乎全部是因爲家鄉進行“建村設鄉”運動,自家利益遭到侵犯的舊士紳,也是周士相常掛在嘴邊的地主土豪,不開明人士。而那些學子則是參加了太平軍廣東鄉試,卻發現他們中舉後,太平軍不但不給他們官做,反而讓他們到學堂重新學習的讀書人。

這幫人總共有四五百人,原先還老實,就是不老實的跑到官府上演一出“堂下何人敢告本官”的戲碼之後,也變得老實起來。可自從他們聽說大明唐王殿下在廣州監國,廣州城中有大明新朝廷,那個天殺的太平軍大帥賊秀才不能隻手遮天後,一個個就好像打了雞血般,紛紛從四面八方向廣州匯聚而來,盼着御前告狀,從太平軍那裡奪回他們失去的一切。

對這些人,周士相還有一個很貼切的稱呼,那便是“還鄉團”,而對這些妄想繼續魚肉鄉里,做着明來不納糧,清來卻交糧的地主士紳,周士相給各地的意見很明確,不予理會,任他們自生自滅,但若發現有暗中謀反鼓動鄉里作亂的,則必須予以鎮壓。對那幫不肯接受新學的讀書人也是同樣對待,你學不成新學,無有專業,這官便不能讓你做。你可頂着舉人功名還鄉,官府照樣按前朝舉人待遇免你的賦稅,給你在鄉一定地位,但要奢求掌印視事,則是想都別想。

舊士紳和不肯學新學的士紳學子在廣州城可是鬧了好幾次,廣州知府江慶之爲此被周士相責罵數次,一咬牙,索性將這些人全攆到城外,不讓他們進城。原想着這些人在城外呆的時日久了,總回醒悟,失去耐心乖乖回去,不想這幫人卻突然集合到一塊,在朝廷官員的引領下羣情激憤的跑到監國行宮堵門鬧事,聲稱唐監國不留中追尊紹武帝的奏章就跪着不走,還要唐監國懲處上表的“佞幸小人”。上表的”佞幸小人“指的肯定是丁之相,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四個字用在周士相身上更爲合適。

事情鬧大了。

...

第十五章 錢糧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請一天假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十章 官員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來的?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六章 敬佩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
第十五章 錢糧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請一天假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十章 官員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來的?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二百零四章 黃泉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六章 敬佩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八十二章 邊外李晉王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288章 賊秀才設伏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成軍 中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