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

蘇納是馬察泰的表兄弟,馬察泰的母親是蘇納的姑母。

蘇納的出現讓馬察泰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他以爲,蘇納死了。

在蘇納的勸說下,馬察泰打開了遼陽城門。

蘇納說的對,他們不是什麼滿州人,而是達斡爾人,何必爲愛新覺羅賣命。

馬察泰相信自己的表弟,又見明軍強大,死守除了讓滿城軍民盡殉毫無意義,便選擇了開城投降。然而讓馬察泰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進城之後的蘇納卻下令對遼陽城進行屠殺。

三千多滿州婦孺連同鑲藍旗的三百旗兵盡數被屠,沒有一個活口留下。甚至,馬察泰和他的妻子也被活活砍死。砍死他們的就是蘇納。動手屠城的是整三鎮的滿蒙兵,兩黃旗的有,兩白旗的有,兩藍兩紅的更有。

在屠殺這些昔日滿州同胞時,整三鎮的滿蒙兵根本沒有猶豫,揮刀砍下同胞時很是平常不過。

馬察泰臨死前不甘心的問蘇納爲何要這樣做,蘇納如同從前那般回答,因爲他是漢人。

漢人?

表弟蘇納的回答讓馬察泰笑了起來,這答案聽着是那麼的荒唐,那麼的可笑,明明是個滿州人,怎麼就成了漢人!難道成了漢人,就可以如同野獸一般殘殺自己的同胞嗎!

馬察泰得不到答案,帶着無比怨恨和後悔閉上了眼睛。

蘇納的心也痛了一下,他畢竟是人,不是野獸,但他不能不這樣做,因爲他要證明自己是漢人。那些參與屠城的滿蒙兵也要證明他們是漢人。想要證明這個身份,他們就必須有所動作。

遼陽城的失陷宣告遼南整體淪陷,關外,只剩盛京和寧古塔兩座重鎮。盛京和寧古塔與北京的聯繫因爲遼陽的失陷被切斷,換言之,寧古塔和盛京已經成爲兩座孤城,太平軍面向寧錦,面向山海關的道路已是暢通無阻。

遼陽屠城後,蘇納對是否攻打盛京舉棋不定,最終,他命令整三鎮一個旅向盛京城逼近,一來是爲了震攝盛京守軍不得輕舉妄動;二來也是看看有無機會能夠破城。蘇納則和率領整二鎮趕到的總鎮邵成國率主力向寧錦開進。

盛京,畢竟是滿州人曾經的都城,努爾哈赤和洪太也葬在盛京,若是能夠奪取盛京,影響不可謂不可大,蘇納也將籍此在太平軍中的聲望空前巨大,在統帥周士相心目中的份量也將重得如磐石一般。然而這次大軍北上的戰略目的就是將關內的滿州人全堵在山海關,盛京和寧古塔是否被佔領,並不在這個戰略目的之內。與北京城相比,盛京的意義顯然渺小的很。

遼南的滿州人沒想到,盛京的滿州人也沒想到,遠在數百里外北京城裡的八旗王公大臣更是沒有想到,太平軍竟然會海運至關外,直搗他們的老巢。而在關外,滿州八旗能戰的披甲兵丁不過兩千餘人。

遼陽的失守,已經讓盛京的滿州人意識到,他們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災難局面。而北京,對此卻一無所知。

甲申年,清軍大舉入關,帶走了滿州八旗的大半精銳,餘下的都是下五旗的老弱。敦拜入關之後,關外八旗總數加在一起都沒有幾個牛錄,以致於寧古塔方面不得不放棄一些土地,免得和羅剎人發生戰事。寧古塔方面很清楚,在關內戰事如此吃緊的情形下,北京是不可能有任何援軍支援他們的,所以他們必須避免和羅剎人的接觸,哪怕退讓都是值得的。

關外的滿州人數量少得可憐,其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漢軍包衣阿哈。那些包衣阿合大多數是漢軍旗家屬和原佟養性、李永芳一系的明軍,他們中很多人的家人都在金軍中佔有一席之地,可謂是鐵桿親滿的漢奸。對這些人,蘇納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心,那些已經逃走的他管不了,可還在路上尚未跑出去的卻是格殺無論了。

一時間,遼南大地上到處上演明軍騎兵三五成羣追殺向北逃難人羣的情景,更多的是幾個明軍步卒帶領幾十個復仇的漢人追殺那些漢奸。還有一定數量的旗人和蒙古人也負隅頑抗,可在絕對實力面前前,他們的抵抗也微乎其微,改變不了什麼,即使能夠殺死一兩隊的明軍,可是隨着更多的明軍趕到,他們終是免不了被殺的下場。

各地的關卡都已落入太平軍之手,新二軍嚴格執行了周士相的命令,除控制大道關卡外,將每一條可能過人的小路都給守住,一旦發現逃難的旗人就衝出來追殺他們。有很多旗人在逃難的路上爲了不被明軍和漢人發現,殘忍的殺死幼小的子女,免得他們的哭聲被明軍聽見,從而爲大人引來殺身之禍。有的下不了手的則是直接將孩子丟棄在路上,結果大多數被活活餓死,或是被野獸叼走。僥倖被明軍發現的也沒有得到救治收養,而是繼續聽之任之,任他在這空礦的原野中啼哭。

每到深夜,總有人會聽見狼叫的聲音。

偌大的遼南,不論是平原還是山嶺,到處都是人殺人,屍體隨處可見。新二軍主力全軍南進,向山海關進軍。遼南各地活躍着的是近萬的北上“探險者”,他們負責清除太平軍主力南下後留下的滿州人,除了獵殺滿州人賺取賞錢和功勞、土地外,他們還要將能找到的糧食都找出來,並且以那些滿州人村落爲基礎,擴建堡壘,使之成爲日後關外的一座座永恆所在。

探險者對旗人的屠殺有些血腥,手段極其殘忍,以致負責登記的人員只將數字列入,詳情一概不計。僅在復州附近,就有一千多旗人被殺,老少婦孺都有,其中還有很多隻是被滿州人擄來的生女真,死得不算不冤枉。

對於並非滿州的關外各族是否要被清理掉,新二軍曾上報指揮本部,得到的批覆是眼下戰時,無法做到一一甄別,故而都當統一處置。

蘇納對此深以爲然,傳令下去放開手腳幹,以後這些事情不要再向他報告,他現在關心的是寧錦,是山海關,是北京城。

朝鮮仁川海域,周士相關心的不是大軍能不能登陸,而是關心朝鮮人的抵抗意志能夠堅持幾天。

........

明天骨頭辦喬遷喜宴,這個不可能請大家吃酒了,所以我決定這酒我替大家喝了。

嗯,希望大家能夠對骨頭伸出大拇指,讚一聲:“老哥穩!”

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八章 逃人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非定國負君,君負定國也!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六十六章 幹了這一票!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八百六十九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一百章 活該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五十章 出征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
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八章 逃人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非定國負君,君負定國也!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六十六章 幹了這一票!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八百六十九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一百章 活該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豐城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五十章 出征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