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鄭成功此言着實讓部下們吃了一驚,不知藩主何以如此看輕唐王。要知那唐王朱聿鍔可是隆武帝的嫡弟,而隆武帝和鄭成功之間的情誼可是天下皆知。當年隆武帝非常欣賞鄭成功的才華,他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爲了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更將當朝最尊崇的朱姓賜給鄭成功,並將鄭成功原名森改爲成功。從那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世人也皆喚鄭成功爲“國姓爺”。

唐王乃隆武帝嫡親之弟,藩主當年和隆武帝情誼又是無比深厚,陳永華、劉國軒、黃廷、馮澄世他們是打破腦袋也不明白藩主爲何突然看輕唐王。他們可是記得,當年永曆在肇慶監國稱帝時,藩主不願奉永曆爲主,而想立淮王朱常清監國,結果唐王書信相勸,藩主便變了主意改而擁立永曆。由此可見,在藩主心目中,唐王這個隆武帝的嫡弟份量很重。

永曆棄國出逃,太平軍於廣東擁立唐王監國,事情若成,代表大明帝系再次回到隆武帝一系。雖然唐王朱聿鍔只是隆武兄弟,並非子侄,但不管如何,這帝系總算是回到了唐王一脈。所以有當年隆武帝舊情在,又有現實利益在,鄭成功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當響應擁唐,但現在他卻將唐王看的如此輕,認爲他沒有資格監國,這實在是讓陳永華等人無比困惑,不知藩主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前軍都督黃廷想不明白,但又知道自家藩主和隆武帝的關係,所以他不得不委婉提醒鄭成功,他道:“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唐王是紹宗嫡弟,兄終弟及,既然永曆棄國,唐王監國無可厚非。”

“從紹武帝算,唐王監國也在情在理。”馮澄世亦道。

下午藩下官員將領還在爭吵時,馮澄世就問過其子馮錫範的看法,

馮錫範的看法是必須擁唐,且必須快,不能耽擱。否則,清廷那邊會借永曆棄國大造輿論,使得天下擁明、復明軍民士紳士氣大喪,對明朝徹底絕望;二來恐永曆初時舊事會重演。永曆初時舊事說的是當時各地紛紛有明朝宗室自稱監國,不服永曆,他們各自都有將領擁護,結果導致抗明力量不斷因爲內鬥而消耗。

馮澄世對自己這個兒子很看重,常對人道其子將來成就必不下己,所以也轉而贊成甘輝他們擁唐,因此陡聽藩主似乎不願唐王監國,心下自然是驚訝的很,下意識的就要勸說。

劉國軒沒有吱聲,只是在想藩主爲何反對唐王監國,剛纔藩主話中意思似乎另有所指,難不成藩主這邊是想另立一個宗室監國,如當年淮王朱常清例?

陳永華和劉國軒想到一塊去了,但他卻是往魯王朱以海那想,以爲藩主是想擁魯王監國。但細想又覺不像,藩主若真想擁魯王監國,這麼多年也不會對魯王那邊冷淡,當年張名振在時就應該聯合二張一塊擁魯,何以等到今天。

實在是想不出藩主何以對唐王態度大變,陳永華便索性直接問道:“藩主,擁立監國事關重大,若藩主心中另有他念,還請知會屬下等!”

馮澄世、黃廷等人都緊張看着鄭成功。鄭成功微一點頭,對他們道:“永曆棄國,本藩意不再奉他爲主,此等天子,不要也罷。”

陳永華等人知道藩主還有後話,都是傾聽。【愛↑去△小↓說△網www.aiqu】至於藩主明言永曆這天子不要也罷,也是無有異色。若說天下誰人最不理會永曆這個皇帝,除了清軍那邊,明朝這邊除了延平王國姓爺,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鄭成功接下來說的話卻讓部下們更是不解,因爲他說的是,“你們追隨我多年,自然知道本藩和紹宗陛下情誼,所以若是真立監國人選,本藩意下自是要擁唐的。”

“既藩主決意擁唐,何以又對唐王?....”

陳永華他們面面相覷。

鄭成功道:“你們都說兄終弟及,確實,唐王監國是合這個理,但本藩卻認爲唐王監國,這帝繫於紹宗陛下又有何關係?紹宗是兄,唐王是弟,這世上可沒有弟弟給兄長繼嗣延續的道理,所以本藩無意擁朱聿鍔監國,但本藩卻又是贊同擁唐的。”

陳永華聽的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忍不住問道:“藩主的想法究竟是?”

鄭成功也不與他們繞圈子,直言相告,他道:“本藩擁唐,卻不擁他朱聿鍔,本藩意將永興王過繼給紹宗陛下爲嗣,再領金廈軍民擁永興王監國,如此紹宗陛下後繼有人,血嗣香火不斷。”

“永興王?這怎麼行!”

劉國軒失聲道,任他怎麼猜測,都是沒想到藩主會想着替隆武皇帝過繼一個後人,還要擁這個過繼者爲監國!

“藩主,這永興王來歷不明,如何能繼紹宗陛下?”黃廷的腦袋直搖,連說不可。

陳永華也道永興王的真實身份難以考據,究竟是否唐端王后人都不可考,怎能將他過繼隆武皇帝,金廈軍民再奉他爲主呢。

馮澄世見過那自稱永興王的朱琳瑋,此人不過20歲,他說他是唐愍王朱聿鏼的第三個兒子。唐愍王是隆武帝的同父異母弟,當年隆武帝還是唐王時擅自帶兵北上勤王,結果被大怒的崇禎帝下旨廢爲庶人關入鳳陽監獄,唐王便由朱聿鏼承襲。唐愍王於崇禎十六年病死,幾個月後清軍南下,南陽失陷,幾個王府官員便保着剛剛承襲永興王的朱琳瑋南下,後一直在江南各地躲藏。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稱帝后,那幾個王府官員便帶着朱琳瑋去投,豈料他們到福建的時候清軍已經佔領福京,隆武帝也在汀州殉國,幾個王府官員實在是無路可走便一轟而散,只一個老吏帶着八歲的朱琳瑋到處流浪。過了兩年,那老吏聽說金廈仍有明軍活動,便帶着十歲的朱琳瑋一路乞討來到廈門,自報身份後被鄭軍收容。因隆武帝的原因,加上鄭成功待明朝宗室一直很是寬容,所以對這個隆武帝的侄子很是看重,讓他和自己兒子鄭經一塊讀書,刻意培養。

金廈這裡前來避難的明朝宗室不下百人,魯王朱以海,淮王朱常清、寧靖王朱術桂等人也在,所以延平藩下衆人從來沒有想過這朱琳瑋會被藩主意欲擁立,心中震驚可想而知。倒是劉國軒想到了藩主一直念念不忘爲隆武帝續嗣,以前沒有機會,現在永曆棄國,若這朱琳瑋真得過繼給隆武帝,憑藉隆武皇帝在士紳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影響,倒也是個合適的監國人選。

“永興王的身份沒有疑點,本藩早就使人仔細查過,當年唐王府的官吏下人也找到不少,皆可做證永興王爲真。”鄭成功知道部下們對他要擁永興王的想法會質疑反對,但他卻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此事,顯是已經拿定主意,不容更改。

聽藩主語氣,陳永華知道難勸,便道:“若藩主執意要擁永興王,屬下等也無話可說。但此舉勢必會和太平軍、忠貞營衝突,於抗清大局不利。”

鄭成功微一沉吟,道:“我欲擁永興王一事,暫不必告知廣東。”

陳永華一臉爲難道:“廣東使者就在王府等着信,藩主若不答應擁唐,屬下等如何回話?”

鄭成功想也不想道:“便說本藩不日就要領軍北上,(ww.uuashu.cm)待取南都之後再定此事。這事交給你去辦。”

陳永華無奈只得應了。

劉永軒想了想卻道:“打下南都,永興王往孝陵祭拜,唐王那邊就居下風了,到時恐怕太平軍和忠貞營就得轉而一起擁立永興王了,說不得紹宗陛下不但後繼有人,更可爲光復先君。”

“本藩便是此意。”

鄭成功長呼了口氣,目光再次朝漆黑的夜空看去,看了片刻,卻已是雙目通紅。

黃廷他們見了,知藩主這又是思念起隆武帝了。相互看了眼,便悄悄退下,藩主要擁永興王這事得趕緊告知甘輝、鄭泰他們,要不然他們恐怕要吵到天亮去。

.......

作者注:紹宗,永曆政權爲隆武帝上的廟號。(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flag0bqg-->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開單章 求訂閱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三百六十八章 滿洲大爺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七章 知縣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蟲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開單章 求訂閱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三百六十八章 滿洲大爺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七章 知縣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蟲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