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

........

漢人常說,罪不及子孫,禍不及妻兒。到了周士相這裡,卻成了誰得利,誰該死。

福州城發生的一切是周士相理念的最好註解。

也許對漢人揮動屠刀的是他(她)們的祖父和父兄、丈夫,可他(她)們卻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染血的果實,他(她)們從未因此指責過他(她)們的父兄、丈夫,他(她)們只在學習如何繼承父兄殺漢人的本領。那麼,他(她)們的死,便註定是合乎天理的。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周士相聽得膩了,君子要報仇,只在今朝。

“城中沒有平民,只有士兵,無論男女老少。”

滿州全民皆兵,他們在出現之初就是一個強盜集體,在這個集體裡,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在盡一個強盜的職能,他們分工有序,從上至下沾滿漢人的鮮血。對付這樣一個強盜集團,仁義和寬恕只會讓人覺得可笑。

至少,周士相沒有下令屠殺城中的任何一個人,無論滿人還是漢人。所以,他心安理得的等着福州真正變成空城,一座空無一人的城池。

當週士相終於踏進福州城時,卻意外的發現這城中還有一個活人,一個活着的滿州婦人。她叫什麼名字,沒有人知道,因爲這個婦人已然瘋了。瘋了的婦人懷中抱着一具骸骨,看着像是幼兒的屍體,只是除了發黑的腦袋外,屍體只剩下骨架。

周士相嘆惜一聲,他無意去想這個滿州婦人遭遇了什麼,他善心發作,於是瞎子李一錘結束了這個可憐婦人的性命。

臘月的寒風中,數萬將士轉行做行了清潔工。

無數屍體被從城中發現,無數骸骨從井中被打撈起。

焚燒屍體的大火整整燒了七天七夜。

經計點,福州慘案被殺漢人百姓計有十七萬七千餘,另有滿州駐防八旗及其家眷6500餘、漢軍綠營兵4000餘死於圍困。

桂永智被任命爲福州知府,同時署理福建布政使,以負責閩地及福州善後事宜。

周士相帶領大軍南下,在此之前,得知鄭鳴俊和鄭纘緒叔侄帶領金廈水師主力叛亂投奔齊王后,鄭襲很是識趣的向朝廷上了奏疏,請朝廷派發大軍以助其討平逆賊鄭經。

鄭襲的奏疏名義上是上給南都定武皇帝的,可是使者卻是直接來的福州城。除了那道給皇帝的奏疏,鄭襲還給周士相送來表文,表達歸順之意。

鄭襲很聰明,雖然黃昭等人不同意向周士相臣服,可是在甘輝、蕭拱辰等將領的支持下,他還是毅然放下了鄭家子弟的高傲,放棄了鄭家數代經營,放棄了稱藩獨立於朝廷之外的野心。

鄭鳴俊叔侄帶走的不僅僅是鄭經的“長處“,也同樣是他鄭襲的“長處”。沒有了水師可以依靠,鄭襲知道僅憑自己部下的這兩萬餘兵馬,斷然是敵不過太平軍的。更何況在此之前,他還要和鄭經分出勝負。如果沒有水師之變,或許鄭襲在擊敗鄭經之後還有底氣能夠抗衡太平軍,從周士相那裡爭取到一些好處。現在,他卻是再也沒有這個資格了。於其最後連閩親王的封號都保不住,倒不如大大方方的交出軍隊和權力,給鄭家,也給死去的大兄一個交待。

襲公子性格軟弱不假,可他不傻,真的不傻。

“大兄在時就曾言過,將來總要將金廈交給朝廷,我不過是秉承大兄遺命而矣。”

鄭襲搬出了死去的大兄,黃昭等強硬派面臨兵權被蕭拱辰等親朝廷派奪去的現實,束手無策之外也只能長嘆鄭家幾十年經營毀於一朝了。

鄭襲的識趣讓周士相更加沒有後顧之憂,出於對鄭森的尊重,他也無意削去鄭襲的閩親王封號,只要鄭襲老老實實的享受親王應該有的榮譽和地位,閩親王可以讓鄭家世代相襲下去。反正,鄭家提供給他的水師在將來所能獲取的利益別說養一個親王了,就是養上萬個親王也不過是小事。

以齊王之尊代行天子之事的周士相很自然的以朝廷名義頒令諭旨,督促鄭經懸崖勒馬,早日歸降,否則大軍一到,灰飛煙滅。

在給鄭經的私人信件中,周士相用了“勿謂言之不預”的字眼,明白告訴鄭經,他如果再不歸順,則中國再大,也斷無他容身之地。

周士相也沒有在福州乾等,金廈的事固然要緊,可是北方的事情更加重要。他親自帶領三鎮兵馬南下,只爲趕在年關之前能將金廈徹底併入大明版圖之內。

南下這一路,周士相的心情也不平靜。境內多丘陵的福建本就貧瘠,十多年的戰亂下來,比起鄰省浙江而言,那是差了太多太多,比起南邊的廣東,也是弱了許多。以前是人多地少,現在卻是人少地也少。

清軍在福州的屠城,幾乎殺害了福建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從福州往南至閩縣這一路,周士相是一個人都沒有看到,官道也是破敗不堪。大軍所需的糧草根本無法從當地籌集,完全依賴浙江的輸送。原本鄭軍駐紮的長樂一帶,也是人煙稀少,進入福清境內後,村莊才漸漸多了起來。

在一個官道邊的小村子裡,周士相短暫的停留,村民們惶恐不安的看着打着明軍旗號的太平軍從村口魚貫南下。

村子的里正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他被帶到了周士相面前。

周士相問他:“村裡現在還有多少人,有多少畝地?”

里正一一說了,待得知村裡只有八十多人,丁口不過三十幾人,土地一百多畝後,周士相搖了搖頭。他知道里正沒有說謊,因爲這個村子所在的地段多是丘陵,能開墾的土地實在是少。

想到福州一帶已成無人區,而這些村民卻守着貧瘠的土地生活,周士相便對里正道:“你們可以去福州,那裡官府正在接受百姓報名,只要去了,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十畝地,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分地之後,五年免納賦稅,種滿十年之後,這地就歸百姓所有。”說完,他又補以了一句:“只要去了,官府提供耕牛、種子和一年的口糧,住的地方官計也能提供,到了那裡生活,要比你們守在這裡好過得多。”

里正一聽還有這麼好的事,不由心動,可卻又猶豫,他怕官府說話不算數。邊上的徐應元見狀笑着將周士相身份托出,那裡正一聽是大明齊王殿下發話,哪裡不信,當下就將這好事和村裡人說了。村民們得知後,都是興奮異常。他們可不管福州那裡剛剛死了好多人,他們只知道去了福州不但能分田,還能免稅,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官府給的一年口糧和種子。村民實在是窮,他們的糧食也是少得可憐,雖然鄭軍也是明軍,但是在途經這些小村子時,爲了籌集軍糧,難免對這些村民進行逼迫,以致村民們看到軍隊過來就遠遠逃開,一是害怕官兵搶他們的口糧,二則是害怕被官兵強拉夫子。

守着良田,日子溫飽,村民們是不會願意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地方的。可現在,他們就是不去,也不能讓妻兒溫飽。窮怕了,纔會背井離鄉,纔會想着通過雙手給自己,給妻兒換來救命糧。去福州分田免稅給種子、口糧的消息自然讓村民們激動不已,因爲那樣意味着他們會過上比現在要好的日子。

福建全省人口情況肯定不容樂觀,周士相樂觀估計恐怕能有七八十萬,加上逃往山裡的,也不會過百萬。這個數字放在他的前世,恐怕也就一個縣的人口,放在現在,卻是一省人口,由此可見,清軍入關帶給中國的是何等的破壞。金廈那邊的情況也許會好些,畢竟那是沒有周士相的時空中,金廈乃大明最後的一方土地,無數心懷故明的仁人志士聚集在那,使得人口暴增,以致鄭森在時不得不想辦法謀取新的地盤,獲取新的糧草基地,不然根本養不活如此多的人口。周士相計劃取得金廈之後,便將金廈及沿海的人口往福建各地遷移,首先選擇適宜耕種的地方安置,如此休養上一二十年,人口必然會繁衍擴大,屆時再一步步往外散擴,最終恢復、增加人口。

畢竟,人口,纔是一個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基礎。沒有了人,漢族這個民族也將不復存在。無論未來漢族是否還要面臨異族的危機,面臨天災**,只要人口足夠多,這個民族便終會再次崛起。

分田地,卻不需打土豪。福建的情況和江南大大不同,採取的措施自然也就不一樣。很快,福建光復各府便陸續開始了分田政策。

“聽說官府在分地呢,只要去報名就有。”

大山裡,一個看起來很是老實巴交的男人放下邊子豁了幾個口的大碗,碗裡是一碗米粥。可是說是粥,米湯卻是清澈見底。男人放下碗,看着女兒將掉在桌上的米粒撿起放進嘴裡,妻子的碗裡則是連米粒也見不到時,咬牙拿定了主意。他要去報名,去領取官府分給自己的土地,讓孃兒倆能夠吃上一頓飽飯。男人的妻子很瘦,長期吃不飽讓她身上連女人味都沒有,胸前很平。

“官府真的給咱們分地,還分房子嗎?”

男人的妻子有點不相信世上有這好處,逃荒到這山裡前,她和丈夫是地主家的佃戶,從她嫁到夫家起,她就想擁有自己的土地,可是十年了,她和丈夫卻依舊什麼都沒有。現在官府突然說要給窮人分地,還分房子,給口糧種子,這簡直就是做夢纔有的事。這事情越是太美好,就越是讓她懷疑,總覺得不可能。

“不管是不是真的,總得去了才知道。閨女大了,總不能跟着咱們就這麼受窮吧。”

男人起身將女兒抱起,讓妻子和他一塊下山,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去看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四百零三章 信大帥 得永生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進府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家大帥要做親王第九百五十章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五百八十五章 探馬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五章 辮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285章 活捉朱由榔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章 逃人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駕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開單章 求訂閱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戰 七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幹了這一票!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
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四百零三章 信大帥 得永生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進府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家大帥要做親王第九百五十章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五百八十五章 探馬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五章 辮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285章 活捉朱由榔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章 逃人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駕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開單章 求訂閱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二百三十七章 決戰 七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幹了這一票!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