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吏員

羅定是廣東的直隸州,按明朝的官制,直隸州與府同級,屬州則與縣同級,故而羅定知州的品級不低,與知府一樣都是正四品,如此品秩,想當羅定知州的人自然多得去。可事實卻是清軍雖已佔領羅定長達三月,然直到現在,廣州那邊也還沒有商量出新的知州人選,也沒人願意來當這四品知州,所以羅定的知州衙門一直是主位空懸,衙門裡的大小事務都是由那幫書辦小吏在操持。

堂堂正四品的知州大人沒人來做,此事說來可是稀奇。當初滿清任命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繼茂南下廣東時,清廷爲了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奪取廣東,命令吏部將大量空白官憑告印賜給這兩位王爺,允他們在廣東便宜行事。這便意味着,尚可喜和耿繼茂二人有權直接任命廣東官員,只需事後向吏部報備即可,這等待遇可是那同爲王爺的吳三桂都不曾享有的。

不光這兩家藩王有任命官員的權力,新任廣東總督李率泰也有這等權力,他那總督衙門裡可是跟了不少從北方過來的士人,這幫人大多是舉人出身,間中還有些秀才,一個個眼巴巴的看着,就等着自個能被總督大人相中派出去做官,這誰要是能被委個七品的知縣大牙都要笑掉了,何況四品的知州呢。

王爺手下的,總督手下的,這麼多人等着當官,可偏偏就是沒人肯來當正四品的羅定知州,反而推本阻四,百般推搪,導致羅定三個月沒有主官,這事聽着荒謬,原因其實也簡單。

他們啊,這是怕了李定國!

...........

明末以來,明朝的文武官員提到清軍無不談虎色變,投降滿清的漢人軍隊每逢軍情緊急時,便向清廷奏請“派真滿州大兵來”,只要真滿州大兵一到,哪怕就是幾十上百人,擁兵成千上萬的明軍往往也是倉促敗退,不敢與之一戰。

明軍如此膽怯自然大漲真滿州官兵的威風,清廷上下都視滿州大兵如天之驕子,認爲只要滿州大兵一出便是所向無敵,無人能擋。結果李定國在桂林和衡陽“兩蹶名王”,一下就打破了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得清廷上下爲之膽顫,順治更是因此生出以割讓江南的條件與南明議和的念頭。

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員心態自然可想而知了。順治九年、十年這兩年間,北京官員一個個都是視被派往南方做官爲送死,對吏部的任命規避不前,甚至託人行賄以逃南派,更有巡撫重臣爲了不去廣西上任而裝病,結果被氣瘋了的順治處以絞刑。

李定國揮軍轉入廣東後,雖然接連兩次遭遇失敗,但其本部損失並不大,廣東清軍仍不敢與李定國大軍正面交戰,只敢去欺負廣東境內的其他南明兵馬,如兩廣總督連城壁的部下、大學士郭之奇率領的義師等雜牌軍隊。

對付南明雜牌軍隊,廣東清軍可謂是百戰百勝,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敢去打李定國的兵馬,反而是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都害怕。在這種情形下,那幫賣身投靠滿清的漢族讀書人哪個又敢來羅定當官?要知道,這羅定可是緊鄰李定國兵馬駐守的高州城!

不光是有惡鄰在旁,羅定更是典型的窮山惡水,州內不僅有云霧山穿州而過,轄境又與廣西羣山接壤,州下所轄的東安、西寧又沒了人煙,這等鬼地方除非吃飽了撐的,腦子發燒,不然哪個會來!

況且廣東清軍剛剛佔領了郝尚久盤踞的潮汕地區,那裡可是水米之鄉,物產豐富,這等富饒之地不比羅定這個鬼地方強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腦袋往那鑽營,反而來羅定送死,鬼才幹呢!

沒有地方官主持,孔國良所部江西綠營駐守羅定期間,所需供應基本上都是由知州衙門那些書辦小吏操持。而這些書辦小吏無一例外都是家在羅定的本州人士,大半還是子承父業,打明朝那會就在衙門裡當差的地頭蛇。

改朝換代對這些地頭蛇來說並不是件大事,只要羅定一天還有官府,他們便不愁失業。

官吏官吏,光有官無吏可不行,那麼多事務,光憑當官的哪管得過來,凡事啊都還得靠他們去辦!

明軍來了,他們就是明朝的吏;清軍來了,頭髮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頭都不耽擱!

事實也確是如此,羅定這幾年雖在明清雙方手中來回易主,官員換了好幾茬,可始終不變的就是這些個衙門裡的書辦小吏,雷打不動!

深夜火起,聽到外面傳來明軍入城的聲音後,一干書辦小吏全不緊張。有在家的就吩咐家人把大門緊閉,院子裡備好水桶以防萬一。在衙門的就老實把自己鎖在公房內,甭管外面什麼動靜,打死也不出來,若是有人進來,納頭就跪!此乃明哲保身!

天亮之後,確定孔國良的綠營兵已經覆沒,羅定城打今兒起又姓明後,在家的、在衙門的一干書辦小吏便集體來到知州衙門大堂前,齊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後恭請新任大明羅定知州示命。有表現得急些的,連辮子都割了,不過旁人清楚,那辮子指定還揣在懷裡,等哪天清軍再打來,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胡老大一介粗人,哪裡管得了這事,急忙便叫人去請宋襄公和周士相。

周士相對這幫書辦小吏沒有多大惡意,也無什麼好感,宋襄公看到他們卻很是高興,張羅着便讓這幫人動了起來。

有去清點州中錢糧的、有去清點城中人口的、有去點算損毀物資的、有去幫忙協調維持秩序的、有去忙着張貼布告安民的....總之,這城中所有事務,不管大的還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關,這幫小吏們都給忙活了起來。

有這幫熟手在,宋襄公如魚得水,根本不用他操心,羅定知州衙門就運轉了起來,效率比他組織的那幫里正、大戶還要快。

寫安民告示的那書辦是個老秀才,辮子花白,鬍子也花白,字卻寫得好看,洋洋灑灑寫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頻頻點頭,頗是讚了幾句。

得到“上官”認可誇讚,老秀才也是精神煥發,隨手就在佈告下面寫上永曆八年的字樣,然後哈着腰請知州大人蓋印。

宋襄公哪有印蓋,好在胡全那有枚參將大印,當下就取了過來往上一蓋。見是武將的印,老秀才很是愕然,又不敢問,訕訕就退了下去。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滿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一百章 活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四百一十八章 欽差大臣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統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五百六十四章 漢壯一家共赴國難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八十章 萬歲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一章 祭拜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滿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一百章 活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五百六十二章 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土人要換種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四百一十八章 欽差大臣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統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五百六十四章 漢壯一家共赴國難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九百九十九章 遠征軍回調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八十章 萬歲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一章 祭拜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