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

這段時間李治十分的煩心,主要還是因爲父親的病重昏迷後,以他舅舅長孫無忌爲首的官員,不顧他悲傷的感情,非要拉着他天天去處理繁重的政務。可是李治現在只想靜靜的守着父親,根本沒心情去理會那幫臣子,結果就導致了那些臣子一撥接一撥的勸諫。

昨天李愔的到來,讓李治十分的高興,特別是在父親李世民昏迷後,李治就感覺自己像是少了主心骨似的,沒有絲毫的安全感。但是當一向和他感情深厚,同時也是幾個兄弟中最有才能的六哥到來後,這讓李治感覺自己的主心骨一下子又回來了,心情也變得格外愉快。

本來昨天李治就想去找李愔,聊一聊這些天的苦悶和國內的局勢,這樣不但可以發泄一下心中的苦悶,同時也能向六哥請教一下,該如何處理當下的局面?但是李愔昨天回來後,先是進甘露殿陪李世民說了好長時間的話,後來又去了楊妃和長孫皇后那裡,最後離開立政殿時,天都已經黑了,李愔又忙着安排家人住到原來的齊王府中,這讓李治根本無法來拜訪。

本來今天早上天剛亮,李治就打算帶着採兒去李愔的府上。現在李世民病重昏迷,他們這些做兒子的,自然不能再擺什麼接風宴,否則肯定會招來許多大臣的非議。不過兄弟二人見個面,然後吃上一頓便飯卻也很正常。

但是就在李治興致勃勃的起牀梳洗完畢,採兒也把小李弘收拾完畢,一家三口正準備離開東宮時,卻被長孫無忌堵到門口,然後他就被對方拉着去處理政務了。

顯德殿是整個東宮最主要的建築,同時也是太子接見羣臣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甚至當年李世民住在東宮時,因爲皇宮被李淵居住,所以他就是在顯德殿內登基爲帝。

整個顯德殿的佈局與太極宮的太極殿差不多,只不過規模要小了許多,李治在成爲太子後,也經常在這裡接見東宮屬官。前段時間李世民昏迷不醒,顯德殿就成爲李治與長孫無忌等朝臣討論政務的地方。

顯德殿的大殿上,李治有些無奈的坐在椅子上,前面的長孫無忌等大臣按品級分坐兩旁。其中一位老臣正在向李治進奏。

“太子殿下,昨日巴州傳來消息,因爲連日來春雨綿綿,使得長嵩公路的巴州段引發山洪,已經沖毀了大段的公路。這使得長安到嵩州等地的交通堵塞,嚴重影響人員與貨物的流通,雖然巴州刺史已經調民夫搶修公路,但是資金卻有些短缺,因此上書請朝廷分撥路款!”其中地位僅在長孫無忌之下的褚遂良第一個上奏道。

長嵩公路就是十幾年前,李愔剛發明水泥時,大唐修建的長安到嵩州的公路。它與長安到洛陽的公路並列爲大唐第一公路,這條道路在建成後,使得大唐對西南地區的統治日趨穩定,同時也發揮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只不過因爲當初選擇路線以及水泥質量的原因。這條路已經進行過數次大修,但還是無法避免出問題。

“嗯,我知道了,着戶部調撥需要的路款。工部派人監督路款的使用!”李治有氣無力的說道。其實這些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他們大可以自己斟酌着處理,但是現在卻全都推給他,理由是讓他多熟悉一些政務的處理。

“微臣遵旨!”褚遂良聽後立刻退下,同時在奏摺上記下李治的處理辦法,等到朝會結束後,自然會有下面的人拿去按旨處理。

“殿下,胡州北部今春忽遭大雪,牛羊牲畜凍死過半,胡州刺史救災得力,使得並沒有人員傷亡,災民也已經得到安置,只是胡州刺史上奏,希望朝廷能減免當地的一些稅收!”又一位大臣站起來稟報道。胡州是大唐在北方草原新設的州,整個州的面積廣闊,州內以畜牧業爲主,經常受到各種災害的侵襲。

“準!免除胡州災區一年的稅收,另外將這個消息公佈出去,相信許多食品商人會對那些凍死的牛羊肉感興趣,這樣也能減少一些災民的損失,朝廷也要給那些商人一些優惠政策,比如減免沿途的稅收等等!”李治想也不想的回覆道。這些年他跟在李世民身邊,對各種政務的處理都已經十分有心得,雖然心思沒在這上面,卻也能應付的來。

一件件的政事由大臣們稟報上來,李治也處理的十分合理,偶爾有些異議的,長孫無忌等人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李治會在斟酌之後再提出更合理的處理辦法。

按照朝會不成文的慣例,一般最重要的事情會放在最後提出來,而且一般都是由長孫無忌親自上奏,隨着前面政事一件件被處理掉,很快就輪到長孫無忌上場了。

算起來長孫無忌比李世民還要大一歲,但是在之前的大部分時間,他不像李世民那樣政務纏身,再加上保養得當,雖然已經五十八歲了,但看上去卻像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頜下的三縷長鬚飄撒在胸前,說不盡的儒雅風流。

只見長孫無忌這時站起來,上前向李治微微躬身施禮道:“太子殿下,廣州、泉州、福州等南方二十三州聯名上奏,言稱當地商業之風愈熾,使得原來的百姓大多棄農經商,已經嚴重破壞了當地的農桑之業,糧食產量逐年下降,以去年爲例,當地的稻米產量還不足三年前的一半,此種情況已經引起當地官員的重視,但卻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上奏朝廷,請殿下定奪!”

長孫無忌稟報的這件事看似好像不大,但其實卻關係到大唐這些年來的一個主要矛盾,那就是商業與農業的矛盾。本來商業與農業就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它們之間即可以相互促進,同樣也能形成矛盾。

以大唐和大齊爲例,兩國的工商業發展都有一個巨大的制約,那就是人力資源的不足,哪怕是經過十幾年的鼓勵生育,大唐的總人口也纔剛剛超過三千萬,而大齊的總人口除去那些異族外,只有大唐的三分之一,哪怕是加上那些異族,也才堪堪與大唐看齊。

雖然蒸汽機已經廣泛應用,但是無論是工商業還是農業,距離後世的那種機械化都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所以現在的兩個行業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這樣一來,矛盾也就出現了,工商業與農業開始爭奪爲數不多的人力資源。

爲了解決這個矛盾,李愔的大齊一邊努力的推行漢化,一邊進行殘酷的捕奴貿易,以奴隸來填充一些行業的不足,比如像農業方面的大種植園,工商業的礦場、紡織廠等,都用到大量的奴隸。

大唐的工商業雖然也使用了大量的奴隸,但是因爲一些歷史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唐國內很少有種植園的出現,農業生產依然以原來的那種小農經濟爲主,但是隨着商業的發展,許多農民發現經商或打工遠比種地要划算,所以這些人開始紛紛棄耕,轉而進入城市成爲工人或商人,這種情況在南方地區猶爲突出,關中地區的工商業雖然也很發達,但這裡人口基數大,所以農業暫時還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李治也不是第一天處理政務,自然知道長孫無忌這份奏摺的份量,因此只見他皺着眉頭想了片刻,然後這才擡起頭對長孫無忌道:“司空大人對此事有何意見?”

司空是三公之一,位列一品,雖然是一種虛銜,但足以顯示長孫無忌的地位不凡。

長孫無忌聽到李治問起自己的意見,立刻開口回答道:“啓稟太子,老臣認爲工商與農業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以前工商業的發展,的確給國庫帶來更大的收入,但凡事過猶不及,工商業也不能無限度的發展下去,而且農業纔是立國之本,所以老臣認爲,可以對一些商業發達的地區徵收重稅,以此來來抑制一下當地的商業發展!”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長孫無忌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道。只見此人年紀不大,最多三十出頭,長的白白胖胖一臉福態,若是脫去他身上的正四品的官服,簡直像個和善的商人。若是李愔在這裡的話,肯定會一眼認出來,這個胖子正是他狐朋狗友之一的李景恆。

李景恆與李永、程懷亮等人不同,他是江夏王李道宗嫡出的長子,日後是要承襲爵位的,所以自然不能跟着李愔冒險,更何況他文不成武不就,唯一的長處就是貪財,李道宗也沒指望兒子有什麼出息,只是希望他能做個安樂王爺。

但是世事奇妙,受到李愔的影響,李景恆開始插足工商業,正所謂天生有材必有用,本來一無是處的李景恆竟然爆發出超人一等的商業才能,很快就將江夏王府的產業發展到全國各地,甚至還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後來更是棄商從政,靠着自己的出身進入戶部,從一個小小的主事開始做起,一直慢慢的升到正四品的戶部侍郎,也算是大唐朝堂上一個重量極人物了。

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98章 無花果樹第215章 長孫無忌要見李愔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652章 希臘火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31章 提升威望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407章 迎接李承乾第66章 蕭家來人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506章 陷阱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183章 松贊干布來了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692章 恐怖分子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384章 奴港第121章 不是我,我沒有第91章 終於走了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511章 馬六甲海峽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406章 太子誰屬?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571章 樹枝與無人島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485章 情定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258章 趙復與陸洪的對話第36章 文心發火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58章 殺豬吃肉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64章 援軍到了!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21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232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591章 發現夏威夷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176章 歷史重演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636章 戰利品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378章 議和?開玩笑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89章 冶鐵鍊鋼(下)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78章 新羅傳來的驚人消息第201章 慘勝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636章 戰利品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485章 情定第31章 提升威望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132章 採訪(上)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505章 遭遇土人
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98章 無花果樹第215章 長孫無忌要見李愔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652章 希臘火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31章 提升威望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407章 迎接李承乾第66章 蕭家來人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506章 陷阱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183章 松贊干布來了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692章 恐怖分子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384章 奴港第121章 不是我,我沒有第91章 終於走了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511章 馬六甲海峽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406章 太子誰屬?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571章 樹枝與無人島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485章 情定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258章 趙復與陸洪的對話第36章 文心發火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58章 殺豬吃肉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64章 援軍到了!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21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232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591章 發現夏威夷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176章 歷史重演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636章 戰利品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378章 議和?開玩笑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89章 冶鐵鍊鋼(下)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78章 新羅傳來的驚人消息第201章 慘勝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636章 戰利品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485章 情定第31章 提升威望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132章 採訪(上)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505章 遭遇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