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

銀幣發行之前,長安大唐銀行總部就已經和各大商行、協會事先打好招呼,讓他們知道銀幣的實用價值,而且只要有人用銀幣與他們做任何交易時,都不許拒絕收取。否則將會受到銀行的制裁。

說起來大唐銀行已經不是當初剛起步時的模樣,現在的銀行通過吸引存款,已經成長爲一個龐然大物,各個商行和協會都與銀行有業務上的往來,大宗貨物的交易也都要依靠銀行來完成,而且有時還要向銀行貸款,所以一般來說,極少有人願意得罪銀行,因此銀幣發行一事他們也都是全力配合。

錢二也正是從發放銀幣的工作人員那裡得知,這種剛發行的銀幣具有極強的流通性,至少各大商行和協會都已經認可了這種銀幣。這個消息讓他十分興奮,結合之前劉書告訴他的,第一批發行的銀幣並不多,所以他可以斷定,這種使用方便、流通性強,而且數量還十分稀少的銀幣只要一發行,肯定會升值,所以他想借着這個機會,小賺上一筆。

錢二的確是個很精明的商人,從銀行人員透露出的信息中,他就看到一個不錯的商機。而事實也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樣,銀幣剛一發行,就受到不少人的喜愛,特別是一些富人,他們平時外出時,身上也需要帶點錢,只是銅錢的幣值太小,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黃金雖然也能當錢用,但價值卻又太高了,有時對方根本就沒辦法找零。而且就算是找的開,也會是一堆的銅錢。他們根本沒辦法拿回去。

也正是因爲銀幣大受歡迎,再加上銀幣發行的數量稀少。所以銀幣在黑市上被炒的很高,本來一枚銀幣在銀行只能換一貫錢,可是黑市上的收購價卻是一枚一貫兩百文,足足比原價高出兩成。錢二將銀行中的所有存錢都換成錢幣,加在一起有一千枚,結果過幾天到黑市上一轉手,就足足賺了兩百貫,這種賺錢速度簡直是讓人全身發抖,甚至錢二都考慮自己是不是要改行。專門在銀行外面排除換銀幣算了。

不過這個念頭雖然很誘人,但是精明的錢二卻知道,這種事可一不可二,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銀行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肯定不會讓銀幣的價格這麼漲下去。

錢二猜的不錯,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銀行開始不斷的發行銀幣,雖然每次發行的都不多。但相隔的時間卻很短,這讓不少人以爲,銀行儲備的銀幣數量遠比自己猜測的要多,所以不少人都對銀幣價格上升的勢頭產生懷疑。結果經過近一年的銀幣發行後,銀幣的價格終於回落到一貫的正常水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銀幣發行的三個月後。大唐銀行又開始發行價值更高的金幣,這種金幣與銀幣的兌換比爲一比十。也就是價值十貫,雖然平時生活中用到的不多。但卻可以用於大宗的貨物交易,而且黃金和白銀一樣,本身就有價值,這也導致金銀幣遠比那種不記名錢票要容易推廣的多。

兩種貴重金屬貨幣的發行,大大方便了大唐的貨物流通以及百姓的生活,只要有點腦子的人,都會稱讚李愔又做了件利國利民之事,不過這個世上有句話叫好事多磨,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件事沒有任何看法。

“陛下,鑄幣乃國之大事,怎可將之託付給一小小的銀行,請殿下收回成命,朝廷自有法度,絕對不可讓鑄幣大權落於外人之手!”太極殿內,一個白髮白鬚的老臣站在殿中,正在慷慨激昂的向李世民進諫。

大唐的鑄幣權一向都掌握在官方手中,戶部有專門的部門管理鑄幣一事。不過李愔在發行銀幣前,已經向李世民稟報過此事,而李世民也考慮到李愔並不是要鑄造銅錢,所以也沒在意,立刻就同意了,可是沒想到新幣出現後,引起極大的反響,所有報紙都在爭相報道,李世民也是沒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影響,想後悔也晚了。

其實孔穎達之所以反對這件事,倒也沒有什麼私心,也不是對李愔有什麼偏見,只是他認爲鑄幣權關係重大,可是現在卻落到李愔這個親王的手中,雖然只是一部分,但卻也會對大唐產生重大的影響,再加上李愔又不是太子,萬一對方手中大權在握的話,對大唐的未來實在是個極大的威脅。

龍椅上的李世民也在苦笑,他也沒想到李愔會把這件事搞的這麼大,而且民間對這件事的反響也是極爲熱烈,幾乎清一色都是讚頌李愔爲國爲民。不過李世民卻也很清楚,孔穎達說的未嘗沒有道理,按現在的形式看,金銀幣肯定會成爲銅錢之外的重要幣種,現在被李愔掌握還沒什麼,但日後若是太子李治登基的話,他們兄弟說不定會因爲這件事而起什麼衝突。

想到這裡,李世民也是嘆了口氣,身爲一個父親,同時也是大唐的皇帝。他考慮的事情遠比普通人考慮的要多,也更加的長遠,甚至在有些事情,他要忽略掉親情,一切全都是從大唐的利益來考慮。

孔穎達的話引起不少朝臣的議論,雖然朝堂上有不少人都和李愔有交情,但他們也都知道,孔穎達的話並非沒有道理,從長遠來看,鑄幣權的確應該掌握在官方手中,否則肯定會引起亂子。

“陛下,孔大人言之有理,老臣也覺得鑄幣之權不可讓私人掌握。”正在這時,大唐宰相房玄齡也站出來贊同道,不過緊接着他語氣一變,再次開口道,“不過齊王殿下鑄造金銀幣一事,卻也是陛下親口許諾的,若是現在就收回的話,實在有損陛下的威嚴,所以老臣倒是想了個兩全之策。”

房玄齡的話一說完,立刻引來朝堂上無數的目光,有敬佩也有讚歎,心想房玄齡不愧是大唐的宰相,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想到了兩全之策。

“哦,房相快快請講!”李世民也有些喜出望外的道。這件事說起來也怪他,根本沒想到金銀幣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結果現在搞的自己很被動,可是他又不好將許諾出去的話再收回來,所以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

只見房玄齡不慌不忙的道:“啓稟陛下,鑄幣乃國之大事,的確不可輕易許人,但現在既然事已成定局,那就不如順水推舟,將金銀幣的鑄造之權許給銀行,不過這卻有一個期限,當到期之後,朝廷有權將鑄造權收回,這樣即可以推進金銀幣的發行,也可以不損陛下的威嚴。”

設個期限?所有朝臣們都是一愣,緊接着就是一陣懊悔,本來這是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可惜卻偏偏沒有想到。而李世民更是高聲叫好,當下立刻同意了房玄齡的建議。不過就在房玄齡退下的時候,眼睛卻忽然看向站在後面的一位年青官員,而這個官員在看到房玄齡的目光時,卻是露出一個淡淡的微笑,同時身子微躬,好像是向房玄齡施了一禮。

“後生可畏!”房玄齡用低不可察的聲音自語道。他看的那個年青官員正是專利司員外郎李義府,今天在上朝之前,這位官小但位置卻是極重要的員外郎找到自己,並向自己獻上了這個兩全之策,着實讓房玄齡吃了一驚,同時對李義府也更高看了一眼。

而站在最後的李義府雖然面上淡定,但心中卻也有些無奈,雖然這個兩全之策是他想出來的,但是以他現在的身份,卻根本不能在朝堂上講出來,否則絕對會得罪一些與齊王交好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這個辦法其實也是在幫李愔,畢竟他很清楚,以現在金銀幣的發行量,大唐是絕對不會讓鑄幣權掌握在李愔手中的,所以與其被大唐收回,還不如拖延一下時間,讓齊王殿下將鑄幣這件事做完。

大唐朝堂上的決議很快就傳到了李愔的耳朵裡,不過他在知道這件事後,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反正他主要的想法就是讓貨幣適應現在的商業發展,只要給他一段時間,將金銀幣發行下去就行了,另外只要銀行還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有沒有鑄幣權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影響,至少現在對他來說是這樣的。

另外大唐朝廷想要掌握金銀幣的鑄造,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爲他們若是想要鑄幣,那麼就需要龐大的金銀儲備,現在李愔爲這個問題頭痛,以後就得有勞大唐戶部的官員頭痛這件事了。

不過李愔也沒打算在這件事上看笑話,而是藉着這件事,讓他又想到一個借力用力的好辦法,只要這個辦法用的好,倒是可以解決自己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不過就在李愔考慮着怎麼利用大唐收回鑄幣權爲自己牟利的時候,卻忽然被一個好消息給打斷,而當他聽到這個好消息時,心中一直懸着的一塊大石頭也終於落了下來。(未完待續。)

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237章 女王薨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91章 暴打李佑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184章 絕不讓大唐女子外嫁吐蕃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498章 錫蘭島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486章 李愔的信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62章 溺水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36章 文心發火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464章 寒災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84章 與新羅人的衝突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193章 賽前準備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423章 年夜飯的深意第444章 歸來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66章 家中東窗事發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280章 羊毛戰爭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737章 樑皇山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546章 流鼻血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594章 兕子威武第672章 楊妃拐帶醜醜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163章 夢碎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143章 軍紀
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237章 女王薨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91章 暴打李佑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184章 絕不讓大唐女子外嫁吐蕃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498章 錫蘭島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486章 李愔的信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62章 溺水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151章 蒸汽機的新進展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36章 文心發火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464章 寒災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84章 與新羅人的衝突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193章 賽前準備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423章 年夜飯的深意第444章 歸來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66章 家中東窗事發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280章 羊毛戰爭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737章 樑皇山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546章 流鼻血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594章 兕子威武第672章 楊妃拐帶醜醜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163章 夢碎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143章 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