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

不過相比王玄策的不理解,那幾位大唐高僧卻十分支持辛克亞的行動,而且也與辛克亞相談甚歡,特別是在佛法上,辛克亞與幾位高僧談起來就沒完沒了,甚至連王玄策這位正使都給忘了。

看到這種情況,王玄策忽然想起一件事,當初齊王向陛下進策,組織大量的高僧送入吐蕃,並且印刷無數佛教典籍,製作各種佛像等等,全都免費送給了吐蕃,這使得短短几年內,吐蕃的佛教大爲興盛,再加上松贊干布出於統治的考慮,也支持佛教,而對原來一支獨大的苯教進行打壓。

當初王玄策對這件事怎麼也想不明白,搞不清楚一向聰慧的齊王殿下怎麼會向陛下進獻這個看似無用的策略?不過現在想來,他終於明白過來,原來宗教竟然如此可怕,特別是一個有歷史有深度的宗教,竟然可以超脫於王權之上,這讓王玄策在暗暗心驚的同時,也打定主意,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向越王與蔣王殿下警惕宗教的力量。

藉着幾位高僧開路,另外王玄策對佛法也很有研究,再加上他們又有泰米爾王國這個共同的敵人,以及之前海戰中表現出來的強悍實力,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辛克亞的信任,並且在十天之後,王玄策就代表李貞和李惲,與僧伽羅王國簽署了同盟條約。

而當王玄策將同明條約帶到李貞和李惲的面前,同時身後還有僧伽羅王國送來的幾十船補給,這些補給剛好解了船隊的燃眉之急。畢竟幾萬人呆在船上,每天的吃喝拉撒就不是個小數目。他們雖然帶着補給船,但卻也堅持不了多久。若是再不補充的話,李貞和李惲就只能帶兵登陸錫蘭島,從泰米爾人手中搶劫了。

不過就算是有了這批補給,錫蘭島上的泰米爾人的命運依然沒有改變,就在與僧伽羅王國簽訂同盟的第五天,李貞和李惲的船隊再次啓航,除了將朱衝的十幾艘戰艦留在海峽的小島上外,其它運兵船直達錫蘭島的最北端,也就是後世的賈夫納半島登陸。

賈夫納半島是泰米爾人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半島的西部臨海地區,有一座泰米爾人的大城,將這座城的泰米爾名字音譯過來,就叫賈夫納,同時這座賈夫納城也是島上泰米爾王國的都城,島上近半的泰米爾人都是生活在都城的周邊。

賈夫納本身是一座大城,城中的居民達到二十萬以上,而且在城的東面,緊鄰賈夫納湖的地方。還是一片主要的產鹽地,再加上附近又有幾座港口,所以不但賈夫納城十分興旺,城的周邊也興起不少的中小型城鎮。生活着大量的泰米爾人,估計在整個賈夫納半島上,泰米爾人的總人口應該在六十萬以上。而整個泰米爾王國的總人口則在百萬以上。

百萬人口的泰米爾人的總兵力在十五萬左右,不過真正的精銳力量卻只有五萬。而且全都駐紮在都城賈夫納周圍。這些情報李貞和李惲都已經知道,其中趙秋也爲他們補充了一些細節。所以在針對泰米爾王國的軍事行動中,他們決定直搗黃龍,一舉佔領對方的首都,藉此瓦解泰米爾人的反抗心理。

大唐貞觀十八年九月十八日,李貞與李惲率領五萬草原人登陸錫蘭島,泰米爾人連戰連敗,最後固守於賈夫納城,三日後、李貞與李惲調來海軍的火炮轟擊,一日後破城,賈夫納陷落,泰米爾王國隨之滅亡。雖然其它地區的泰米爾人並沒有放棄抵抗,但是在絕對的力量之下,他們根本成不了什麼氣勢,最後只有被征服的下場。

泰米爾王國的覆滅,終於讓李貞和李惲走出了第一步,雖然錫蘭島是送給李愔的報酬,但卻也是他們進攻天竺大陸的後勤基地,同時也是他們的練兵之所,在這裡,他們慢慢的熟悉了當地的氣候,同時也瞭解了天竺軍隊的戰鬥方式,可以說爲他們日後入侵天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泰米爾王國覆滅的消息很快就傳回臺灣,結果當天晚上,已經很少喝酒的李愔卻喝的酩酊大醉,其實他並不在意一個小小的錫蘭島,甚至哪怕是李貞和李惲將天竺全都打下來,他也不會在意,真正讓他在意的,其實是李貞和李惲向外開拓的這種行爲,雖然他已經爲其它人樹立了一個榜樣,但這卻還遠遠不夠,因爲這還形不成羣體效應。

不過現在卻不一樣了,同樣身爲皇子的李貞和李惲也開始向海外開拓,而且第一步也已經取得了成功,雖然這對普通百姓好像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對像李愔這樣的皇子們來說,卻無疑是多了一條路,日後無論是他的兒孫,還是李治、李貞、李惲等人的兒孫們,在無法繼承皇位的時候,都可以以他們的父輩爲榜樣,用自己的力量在海外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影響,在封建王朝中,皇位的更替都是無比殘酷與激烈的,而且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也會對國家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爆發戰爭也是很平常的事,到時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而李愔現在做的,就是將這些皇子皇孫們的目光引向海外,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只要他們肯努力,哪怕是打下一塊比大唐還要廣闊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了,李愔這種引導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甚至他已經打算用一輩子的時間,讓所有兒孫們都形成這種共識,那就是國內的土地不夠分了,那就帶着軍隊去開拓,反正這個世界這麼大,足夠他們開拓好幾百年了。

接下來李愔將李貞和李惲需要的最後一批戰馬送上船,然後親自安排這批船隊出航。李貞和李惲這次遠征天竺的軍隊,是分批送往錫蘭島的,比如第一批就是李貞和李惲帶着五萬草原軍隊,不過這次運去的只有人,騎兵需要的馬匹卻沒有運過去,這主要是馬匹的運輸可比人要麻煩多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死在海上,再加上錫蘭島上的地形也不需要騎兵,所以馬匹放在了最後運輸。

另外李世民租借給李貞和李惲的火器部隊也到了,他們在臺灣裝備上李愔提供的火槍和火炮後,隨第二批船隊去了錫蘭,不過當他們到達時,泰米爾王國已經被滅,李貞和李惲已經掌握了半個錫蘭島。

在忙完了上面的這些事後,李愔卻又開始安排另外一件讓他即高興又頭痛的事,那就是李治和採兒要回來了,而且還帶着兕子,本來這是件好事,但是李治卻提出要求,讓李愔給他安排行程,他要從登州開始,把李愔的屬地全都走上一遍。

雖然這個要求看似不大,但其實卻很麻煩,因爲各處都要安排人手接待,並且還要保護好李治的安全,否則若是李治真的在他這裡出了點什麼事的話,以他太子的身份,到時連李愔也扛不起這個罪名。

也正是因爲如此,李愔在將李貞和李惲需要的馬匹、物資運輸過去後,就將所有精力轉移到接待李治這方面來,其實在李愔心裡,李治的安全還在其次,採兒和兕子可是和李治在一起,她們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對於李治的到來,李愔也知道這是李世民在培養自己的接班人,想讓李治在登基之前,多瞭解一些民間的疾苦,另外還有就是讓他通過對大唐國內與李愔屬地的瞭解與對比,找出其中的差異,以便日後更好的管理大唐。

不過除了上面的這些外,李世民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只是這層意思隱藏的很深,估計沒幾個人能看出來,甚至可能連李治自己都不清楚。而這層隱藏的意思其實就是讓李治與李愔多多接觸,增近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

李愔和李治一樣,都是李世民的兒子,但是現在李愔已經在海外打下一片不小的疆土,而李治則成爲大唐的太子,下一任的皇帝。雖然現在李愔還掛着大唐親王的名義,但是隨着他掌握的土地越來越多,手中的力量也越來越強,那麼遲早都要在海外立國。

若是李愔立國,那麼也就是說,在緊鄰大唐的海外,將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崛起,雖然這個國家是從大唐發展起來的,國中百姓也大都是漢人,甚至李愔和李治還是親兄弟。但是在國與國的交往中,存在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誰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兩國會不會因爲利益而發生衝突?

也正是因爲如此,李世民才決定讓李治去見李愔,一方面向李愔學習治國的經驗,免得大唐日後的發展落後太多,另外則是增強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雖然這種感情在國與國的交往中十分脆弱,但是在有些時候,兩國國主之間的感情還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的,特別是李愔和李治也都是十分重視感情的人。

李愔對李世民的這些打算十分清楚,但是在想到日後若真的與大唐產生利益衝突的話,他也不禁嘆了口氣,自己與李治之間的兄弟之情,真的能化解兩國之間的衝突嗎?(未完待續……)

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506章 陷阱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269章 運動會與商標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110章 王況的父親第47章 淵氏之謀第146章 開發流求大島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133章 採訪(下)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350章 試槍(上)第13章 新式捕撈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12章 有女一帆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82章 人小鬼大的採兒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581章 玄奘的勸說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18章 師徒相見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576章 李愔要去錫蘭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71章 推廣酒精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107章 角力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550章 好姐妹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01章 松樹部落第38章 捕鯨業的開端第34章 殺鯨懾敵第737章 樑皇山第160章 美女很多,我的心卻很小第734章 長樂公主的託付第442章 範鎮惡的把柄第96章 再推李佑一把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12章 有女一帆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58章 殺豬吃肉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29章 吐蕃大使第284章 蕭皇后來了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271章 抱着思唐進宮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554章 身份揭穿
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34章 燒製水泥(中)第506章 陷阱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269章 運動會與商標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110章 王況的父親第47章 淵氏之謀第146章 開發流求大島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380章 倭國滅亡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133章 採訪(下)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350章 試槍(上)第13章 新式捕撈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12章 有女一帆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82章 人小鬼大的採兒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581章 玄奘的勸說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18章 師徒相見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576章 李愔要去錫蘭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71章 推廣酒精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107章 角力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550章 好姐妹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01章 松樹部落第38章 捕鯨業的開端第34章 殺鯨懾敵第737章 樑皇山第160章 美女很多,我的心卻很小第734章 長樂公主的託付第442章 範鎮惡的把柄第96章 再推李佑一把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12章 有女一帆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58章 殺豬吃肉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29章 吐蕃大使第284章 蕭皇后來了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271章 抱着思唐進宮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554章 身份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