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捕鯨業的開端

趙復聽到李愔的問話一愣,立刻答道:“啓稟殿下,各州一般都設有軍器作坊,我們登州駐有重兵,因此不但有,而且規模還不小,足有四百工匠在作坊中勞作。”

“太好了,你快幫我找來幾個會造弩的工匠來,我有大用!”李愔興奮的叫道。

趙復聽後一愣,急忙說道:“殿下,弩是軍中制式裝備,除了官營軍器作坊和少數受到允許的私人軍品作坊外,是不允許其它任何人私造的!”趙復說話時,特意加重了‘任何人’這三個字,顯然是在提醒李愔,私造軍器可是犯法的,特別他還是親王,身份更是敏感。

“放心,我又不是要造軍中用的弩,你只管去找來好了。”李愔笑的極爲猥瑣,軍弩的製造都有着極爲嚴格的流程和規格,可是隻要自己不按照這個流程和規格來,就算是造出相似的東西來,到時換個名字,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和地位,誰又敢拿他怎麼樣?

趙復無奈,只得派人到武器作坊,找了幾個技藝精湛的造弩工匠。李愔把這些工匠帶到剛建成的科學院裡,然後又將自己的構思爲他們講解了一遍,這東西其實和牀弩的結構幾乎一模一樣,不過一些地方做了改動,比如下面加了個上下左右都能轉向的轉盤,特別是最關鍵的弩臂那裡,被李愔改成了兩個扭力彈簧。所謂扭力彈簧,其實就是用馬尾、動物筋甚至是鐵絲等絞緊,然後在中間插上兩根硬木,以扭力來代替弩臂的彈力。

其實李愔做的這個,倒是和希臘人搞出來的弩炮原理一樣,不過這東西卻被李愔縮小了許多。甚至比樓船上裝備的牀弩還小一些。這東西用到的材料隨手都能找到,不像弓弩那樣,對製作材料要求極高,一把弓弩從選材到製作完成,最少也要一兩年的時間。

李愔之所以想造出這種便宜貨,自然是有他的打算。自從在海上射殺那頭鯨魚後,李愔忽然想到一個歷史上十分興盛的行業,那就是捕鯨業,鯨魚一身都是寶,肉就不說了。鯨脂可以熬油,鯨皮是也是上好的皮質,其它至於鯨鬚、鯨骨、筋腱等等,用途也十分廣闊。

現在海洋中鯨魚還沒有被人類大肆捕殺,數量極多。李愔也向熟悉登州近海情況的人打聽過。每年渤海和黃海都會有不少的鯨魚出沒,甚至偶而還會有鯨魚攻擊船隻的事情發生,因此他就把主意打到鯨魚的頭上,想爲登州再增加一個財路。

不過想要捕鯨的話,卻要有專門的工具,李愔可不想讓漁民拿着魚叉和鯨魚在海中搏命。但牀弩是軍隊的制式裝備,普通漁船上肯定不能用。而且也用不起,於是他就想製作一種便宜貨。威力不用太大,只要能將魚叉或特製的箭射到幾十米外就行,畢竟這是捕鯨又不是和人打仗,射程近一點沒關係,靠近一點再射就是了。

李愔想的倒是很好,但是在這種山寨弩的製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做出來的弩精度很差,射出去的箭支與目標往往都偏差數米,雖然以鯨魚龐大的身軀,就算是偏差數米也可能射中,但李愔卻極爲不滿,和工匠們研究了半天,發現原來是兩根扭力彈簧的彈力不平均所制。

發現了問題就好解決了,通過工匠們的調整,終於使得兩根彈簧的彈力平均起來,這次射出的箭果然精確很了,雖然還有些微小的誤差,不過在幾十米的距離內,這點小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山寨弩做好後,因爲弩臂被改成了兩個扭力彈簧,因此外表上看來,和牀弩的差別很大,而且下面又加了個可以全方位轉動的托盤,後面還有個扶手。用的時候先上好箭,然後由一人抱起扶手轉動,瞄準好後擊發弩機,將上面那根標槍似的特製箭射出去,箭的前面有倒勾,防止鯨魚掙脫,後面還繫有纜繩,纜繩上繫着一個充氣的皮筏子,這樣無論被射中的鯨魚跑到哪裡,他們都能從海面上看到。

爲了避諱‘弩’這個字眼,李愔將這種山寨弩改名叫魚炮,這東西發明出來就是爲了捕鯨魚的,而且以它的威力和射程,根本不可能做爲軍隊的制式準備,雖然它的造價十分便宜。

搞定了捕鯨的武器後,惜君那裡也買好了一艘結實的大船,畢竟鯨魚的體積那麼大,一般的漁船根本拖不動,當然了,這艘船也進行了改造,上面無用的建築都被拆光,空出一大片的甲板,而且上面還用滑輪組和結果的架子做了一個原始的人力起重機,用來將鯨魚從海中吊上來,然後直接在船上進行解剖處理。

一切都準備完畢,但是人手問題卻又出現了,雖然李愔打了一條鯨魚回來,而且登州城不少人都吃過鯨魚肉,但是對於鯨魚這種神物,心中卻還是有些敬畏,因此李愔手下的漁夫們一聽要去捕鯨,全都搖頭不敢去。

對於這種情況,李愔也不勉強,不過他卻當場提出,捕鯨船上的工人的工資提高三倍,而且其它待遇也比一般的捕撈工人強的多,自己捕撈隊裡的工人不願意地乾沒關係,整個登州城四個縣,全都被李愔張貼告示招人。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登州幾十萬人,總有一些膽大包天或被生活所迫之人,看在那份豐厚無比的工錢面上,紛紛趕到登州的齊王府報名,因此不過數天時間,捕鯨船的人員問題就已經解決了,然後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整合,就放他們出海了,至於什麼時候回來,那可就說不一定了,運氣好的話三五天,運氣不好可能給養用盡了,也遇不到一條鯨魚,畢竟現在一切都只是開始,要慢慢搞清楚出鯨魚出沒的規律才行。

長安城中兩儀殿內,李世民站在殿上負手大笑,下面的房玄齡、李靖等文武重臣都在,不過這些人的臉上或喜或憂,顯然意見並不統一。

“天賜良機啊!高句麗內亂在即,到時我大唐必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滅掉此患!”李世民一邊大笑,一邊一臉興奮的說道。今天登州那裡傳來喜訊,前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淵家和榮留王兩股勢力終於走到了最後一步。

“陛下,這雖然是個滅掉高句麗的好機會,但兵者,大事也,一切要慎重而行啊!”房玄齡有些無奈,雖然明知道不會有什麼作用,但還是抱着萬分之一的希望勸道。

“房相,你太過謹慎了,如此大好機會,正是一舉除掉高句麗的時機,若是痛失此良機,那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纔會再有機會?”沒等李世民說道,兵部尚書候君集出來說道,而他的話也立刻得到大部分武將和一部分文臣的支持。

房玄齡看到大部分人都支持開戰,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時李靖也出來說道:“君集說的不錯,老臣也認爲是時候了。”

“藥師兄,你……”房玄齡一愣,他沒想到一直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營的李靖,竟然也同意出兵?

“玄齡,你平時政務繁忙,因此對於一些事情可能沒有注意。”李愔打斷房玄齡的話說道,“當初齊王殿下獻上了平遼三策,現在第二條的離間之策已經起到最終極的效果,權臣淵家與弱主榮留王火拼在即,就算是其中一方獲勝,可是國內肯定也會大爲動盪,甚至是元氣大傷,如此機會實在難得。而第一條的疲敵之策,也早已經施行了一年有餘,效果已經初顯,據細作來報,現在高句麗好多地方都出現饑荒,國中稅收比往年少了五分之一還要多,不少人都因爲吃不上飯,或逃亡或反抗,整個高句麗的國內形勢已呈亂像。”

李靖說到這裡停了一下,想了想又道:“至於第三條的強已之計,齊王殿下提出的那個白疊子今年已經種植了不少,算算產量是少了些,但也能讓一部分軍士穿上棉衣。不過以老夫看來,強已可不僅僅只是白疊子這一樣東西可用,上次殿下搞出的那個火藥武器,無論是攻城還是野戰,都有着莫大的威力,有這些新式武器相助,再加上我大唐的兵鋒之盛,想要在短時間能滅掉高句麗,其實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好,藥師之言甚得吾心!”聽完李靖的分析講解,李世民第一個撫掌讚道,其它人仔細的分析了一下李靖所講,發現的確如此,現在他們大唐對高句麗處於絕對的優勢,無論是國力、政治或軍事實力,都遠非小小的高句麗可比。

房玄齡也感覺李靖說的有理,只是他爲人謹慎,因此再次說道:“啓稟殿下,藥師兄說的雖然有理,不過老臣覺得還是謹慎一些好,畢竟高句麗佔着地利之勢,若是我們準備不充分的話……”

“玄齡,你也不要再勸說了,此事朕意已決,淵氏動手之日,就是我大唐興兵之時!”李世民大手一揮,打斷了房玄齡的話道。

就在李世民與文武衆臣定下征伐高句麗的決策時,長安城中一個大馬球場裡,現在正舉行一場十分激烈的比賽,只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場比賽竟然不是馬球,而是一種長安新興的運動。(未完待續)

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707章 默坦之死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414章 奴隸探索第71章 推廣酒精第599章 瓜分利益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656章 受傷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171章 小人物改變大事件第21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416章 馮石介的經歷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417章 計劃行不通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370章 登陸倭國第418章 搬遷第162章 溺水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146章 開發流求大島第66章 蕭家來人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368章 家將和部曲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726章 你願意娶我嗎?第656章 受傷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31章 提升威望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255章 李愔的後續計劃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74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704章 政變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12章 鬥詩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392章 原來如此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521章 南韓鋼城
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707章 默坦之死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414章 奴隸探索第71章 推廣酒精第599章 瓜分利益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656章 受傷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171章 小人物改變大事件第21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416章 馮石介的經歷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417章 計劃行不通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370章 登陸倭國第418章 搬遷第162章 溺水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146章 開發流求大島第66章 蕭家來人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368章 家將和部曲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726章 你願意娶我嗎?第656章 受傷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31章 提升威望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255章 李愔的後續計劃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74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704章 政變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12章 鬥詩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392章 原來如此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521章 南韓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