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

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

滾動軸承這種東西看上去平平無奇,好像就是個圓環裡面塞點珠子或者圓柱體,但實際上球數、球徑、墊片角度、內外圈滾道溝曲率係數、徑向遊隙等一系列指標都會對軸承的表現和壽命產生明顯影響,需要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進行設定。

國產航發軸承,或者說國產軸承整體上面臨的問題非常複雜,從製造工藝、材料水平到設計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

很多時候甚至還不是單純的水平不夠,而是適配程度不夠,或者說選擇的關鍵參數有問題。

因此,小小的一個軸承,真要想改進的話,會涉及到力學、數學、材料學、機械設計等諸多學科,還真不是常浩南一個人就能解決的。

更重要的是,現在這功夫,國內專門研究軸承的課題組,幾乎都是機械或者車輛的學科背景,但航發使用的軸承,跟這些地方實際上還有不少區別……

丁高恆那邊的電話很快接通了。

實際上,正常流程要找丁高恆應該通過他的秘書,但常浩南恰好是少數可以直接聯繫到他本人的人。

“小常啊,找我是有什麼好消息了?”

“丁主任,我想請您給科工委下屬的幾所高校發個通知,詢問一下有關高速滾動軸承的研究和人才儲備情況。”

隨着二者之間聯繫的日益頻繁,已經不再需要每次都先花上幾分鐘時間寒暄,有任何問題開門見山就好。

“高速滾動軸承……你這是又接了什麼新項目?”

顯然,對於已經習慣了常浩南效率的丁高恆來說,前者哪怕再創造點什麼奇蹟,他都能做好心理準備。

“現在已經夠忙了,新項目肯定是沒有,還是咱們第三代渦扇大推的事情……還記得我上個月找您要到的那些航空發動機使用和維護數據麼?”

聽到這個問題,丁高恆頓時來了精神:

“當然記着,那段時間爲了給你搜集材料,辦公廳那邊連着加了快一個星期的班,各地的科工辦還有解放軍裝備口也被你一句話折騰的不輕,我估計啊,沒少有人在背後說我壞話。”

話雖如此,但當初聽到常浩南這個略帶不講道理的要求時,他其實還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電話這邊常浩南也半開玩笑地迴應道:

“放心吧丁主任,我都已經分析過了,等到那些數據轉化成更好用的裝備,下面的人就該念起您的好咯……”

常浩南的名字,在軍工口,尤其航空工業系統裡面已經基本上相當響亮,不過用戶跟他們上游的研發人員之間其實還是比較割裂的,除去極少數承擔試飛或者戰法研訓任務的特殊人員之外,其實很少有人關心自己手裡的裝備到底是經過一個什麼樣的流程設計出來的。

除非它像過去的卡拉什尼科夫一樣特別好用,或者像未來的21式作戰爹一樣特別難用。

總之大多數情況下,無論好壞,直接承受這個口碑的肯定是抓總負責研發的國防科工委,還有身爲甲方的總裝備部(或者總後勤部)。

不過丁高恆現在顯然沒工夫關注這些:

“分析過了……那麼多數據,伱用了半個多月就全都分析過了?”

每當他以爲自己已經可以用平常心面對常浩南的時候,後者就總是能給他整出點新花樣。

雖然靠統計學手段來對研究方向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但是受限於數據量和計算水平,這個領域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發展都並不明顯,也不怪丁高恆覺得意外。

“嗯……當然不是全靠我一個人,還有其他人負責錄入數據,以及製圖做表什麼的……不過結論確實很明顯,高壓壓氣機轉子前後的兩組軸承是航發最主要的故障因素,能佔到全部故障原因的三分之一以上,這不僅是我國面臨的問題,甚至也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希望能在新一代渦扇發動機上解決它。”

實際上,常浩南對於這些數據的分析確實有那麼點人工大數據算法的意思,並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重生者身份,因此實在沒辦法解釋的過於詳細,只好把話題迅速轉移到具體的技術問題上來。 “原來如此……不過小常你等一下,可能不需要發通告那麼麻煩……”

丁高恆說完把電話聽筒放在桌面上,拿起另外一個只能接通內線的電話,讓秘書給自己送一份檔案過來,然後繼續對常浩南說道:

“我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兵器工業總公司那邊報上來過一個相關材料,是一個有關建設軸承工業協會的申請……”

90年代末,隨着華夏的各種產品逐漸能夠走出國門,各製造行業對於標準化組織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但總管華夏工業領域發展的幾個部委規模卻日漸縮小,於是形成了不少這類自發組團的行業協會。

幾分鐘後,常浩南從電話裡聽到了一陣敲門聲。

“沒錯,冰城工業大學和西北工大那邊有幾個課題組正在研究這個方向,我會讓他們儘快聯繫你。”

……

科工委這套體制,在效率上確實沒的說。

僅僅兩天以後,一名叫做王欽黎的教授就帶着課題組的兩名研究生直接飛到了京城跟常浩南見面。

“王教授,您好。”

對方在過來之前就已經發過郵件,所以常浩南知道對方目前是冰城工業大學教授和機電學院的系主任。

雖說工作時要稱職務,但他這個主任跟丁高恆那個主任在地位上畢竟還是小有差別。

就連電子郵件最後的署名都是把教授放在最前面,顯然其本人也是更看重這個頭銜。

“常總,這次能親自參與到咱們的項目裡面,實在是太高興了”

王欽黎快步上前,滿臉興奮地跟常浩南握了握手:

“您是不知道,這段時間,我們學院的幾個教授,幾乎天天都在我這提您的名字,還有那個多物理場模擬器。”

“哦?”

聽到TORCH Multiphysics的常浩南倒也來了興趣:

“那他們對於這個軟件有沒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

他知道,自己要是直接問評價,那必定只能得到一些意義不大的彩虹屁,所以莫不如更直接一些。

“這個麼,其實大家現在都還處在入門階段,連大部分的功能都還沒全都學明白,如果非要說的話……”

王欽黎低頭思索了片刻:

“就是希望能推出一些像是MATLAB那樣的工具包,尤其是面向生產端和一些只需要處理簡單問題的用戶,讓他們也從最基礎的算法開始學實在是有些難度。”

這道還真說中了火炬公司現在最大的短板,也就是軟件生態還沒有做起來。

很多MATLAB的工具包根本就不是MathWorks公司官方出品,而是由用戶或者其他企業編寫和發佈的,因此幾乎遍佈各行各業(雖然未必都好用),但火炬公司眼下顯然沒有這種條件,很多活還是隻能由自己來做。

“這確實是我們下一階段的主要計劃,而且這次我把您請過來,也正好有類似的想法,給TORCH Multiphysics設計一個專門面向軸承行業的高速滾動軸承動力學分析模塊,作爲軟件的DLC發佈。”

(本章完)

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411章 蘇霍伊想要反向引進我軍裝備?(兄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109章 抉擇第665章 現代戰爭是炮戰!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40章 好好聽講!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67章 前緣縫翼(25)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68章 推倒重來的勇氣(35)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40章 好好聽講!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21章 技術報國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272.第272章 制電磁權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28章 全狀態試飛(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727章 真就買不如租了?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67章 前緣縫翼(25)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沒完工的航母吧?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74章 保研面試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48章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第211章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來了)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02章 生產籌備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21章 技術報國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
231.第231章 院長,我要寫教材!(二合一)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527章 又要去領獎了第740章 蓋大樓,買設備,建實驗室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411章 蘇霍伊想要反向引進我軍裝備?(兄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109章 抉擇第665章 現代戰爭是炮戰!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夾)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639章 華夏國產蘇27的威脅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40章 好好聽講!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67章 前緣縫翼(25)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44章 富士電機的小動作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556章 聯合反潛演習!第68章 推倒重來的勇氣(35)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40章 好好聽講!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21章 技術報國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272.第272章 制電磁權第796章 先記在小本本上第24章 葉片翼型和積疊線的參數化重構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28章 全狀態試飛(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727章 真就買不如租了?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67章 前緣縫翼(25)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沒完工的航母吧?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74章 保研面試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48章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第211章 不愧是你,常工(209章放出來了)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02章 生產籌備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21章 技術報國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