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

明州,也就是後世的寧波。在滬市還爲海水倒灌而苦惱,大片土地還是一片灘塗沼澤的時候,明州港口的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

從李唐時起,明州就是中原王朝最爲突出的貿易口岸,即是廣州也難壓過一頭。因爲貿易是依靠市場而存在的,廣州背後的嶺南之富庶顯然不能與明州背後的江南相比。更別說背靠運河的明州還能起到一個內銷轉口的作用。(也就是南洋大開發後,廣州始有趕超之趨勢)而且無論是日本還是高麗,兩者與中原主要的船貿口岸皆是明州,而非距離似乎更近的齊魯登萊。

具體原因是什麼,這兒就不多說。

反正明州作爲當今最爲重要的外貿口岸,其繁華富庶,其人口稠密,必是僅次汴京城的第一等城市,放在此時的世界上,也是第一等的繁華大城。

而作爲中原第一等的繁華之地,作爲中國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明州在亞歐各地都可以說是盛名遠揚,連遠在萬里之外的白番們都聽說過這座城池的名字。來自各方的商賈聚集在這裡,塞爾柱人,埃及人(法蒂瑪王朝),天竺人,高麗人,倭人,他們有的是商賈,在這裡進行貿易,有的則是爲求學。

趙宋官學、私學皆是繁榮,日本、高麗與中國往來頻繁之後,少不得就有人前來求學。

那高規格的會被直接送入太學、國子監,低規格的甚至就在明州私學盤恆。

清晨,海上有一輪紅日越出,整個城市醒了過來,繼而人聲鼎沸。

哪怕現在正值冬季,乃是海船乘風南下的好季節,而不是海外商船前來口岸的時節。而且時間已經到了年底,該南下的商船已經紛紛南下,明州港口已然冷清了許多。

但整個城市依舊在散發出無窮無盡的活力。

沒有了南來的海船,還有當地運輸貨物的近海商船。

隨着冬季的嚴寒席捲江南,把一條條大江小河統統封凍,沿海的近海運輸反而會更見繁榮來。

城門開啓,進出的人早已在城內外排成長龍。

看似依舊平凡的一天。

提舉明州市舶司的李若虛用過飯,穿戴整齊,不緊不慢的從後衙邁到前堂。冬季裡的市舶司,雖不能說近乎於閒職,可比起春夏秋時候,真的是清閒太多。

在簽押房裡待了半日,李若虛起身伸了個懶腰,看來這一天和過去沒有什麼區別。但就當他準備打道回府,轉回後衙歇息的時候,忽然的急報叫他知道,自己今年的安生日子是再也不復來了。

卻是外頭的大海上來了一支船隊,一支日本官方船隊。

正旦使來訪!

好傢伙,這絕對是大新聞。雖然明州這地方經常能見到外國使臣,比如高麗、日本、三佛齊等,甚至明州都有專門的館舍供來朝的高麗使臣暫住。

但日本正兒八經派出正旦使卻還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

正旦使即是賀正旦國信使。當初宋遼之間往往於舊曆年前向對方互派使者,於正旦(春節)向皇太后、皇帝、皇后道賀致禮,使者稱賀正旦國信使,簡稱賀正旦使、賀正使或正旦使。

因爲日本素來不咋搭理趙宋的。

大家都聽說過遣隋使、遣唐使,可有聽說過遣宋使?

哪怕被趙構強行藩屬了,日本也只向汴京派遣國使,而非是所謂的正旦使。

事實上,趙宋與日本雖然在文化、信仰和經濟上往來頻繁,遠超李唐時候,但在國家層面上卻相當不熱情。

因爲趙宋兵勢不振,契丹的存在叫中原喪失了唯我獨尊的氣勢。趙宋的外交政策,比起之前的兩漢、隋、唐以及後來的明、清等大一統王朝,更講究經濟實利。

奉行“來則不拒,去則不追”靈活外交原則。就拿高麗來說,高麗於五代後唐時段立國,公元993年前奉宋爲正朔,公元994年遼入侵高麗,則又臣翼於契丹。宋與高麗斷交。宋神宗在位期間恢復了中斷40年的外交關係,可高麗方面提出繼續使用遼國年號,宋朝也答應了。正史上金替遼,宋室南渡後,高麗仍尊北朝,可與南宋亦有溝通,臨安方面也依舊接納,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半官半民的海上貿易。

不過也有特例時期,比如神宗和徽宗兩朝,就曾明文催促日本來朝,追求熱烈。但日本是拒絕的。哪怕趙宋幾次發出國牒公文,日本也只勉強搞出了一份迴文,但其中絲毫不提邦交之事,更甭說恢復進貢了。

所以趙構先前是以一種絕對蠻橫的姿態,強行把日本納爲藩屬國的,日本也就低頭認輸了。

沒辦法,國勢不如人。兼之高麗又已經低頭,平安京連個幫手都沒,就也只好服軟。如今已不止一次的向汴京派遣出使者。但如眼下這樣的正旦使團,卻還真的是第一次。

李若虛是靖康名臣李若水的哥哥,非是科舉出身,早年在趙構治下的河北清丈處任職,然後跳到了轉運司,沒幾年時間,就做到了京西南路的轉運副使。然後被派到明州來提舉市舶司。

國內國外都有勾當,乍然一聽雖然驚詫,卻轉瞬就想明白了因由。

如今的高麗已經被趙宋掌控,就差高麗王一封內附獻表遞上汴京了。

沒辦法。高麗王軍打不過西京軍,連開京都被西京軍給攻下了。而名義上入援的宋軍卻始終停留在千里長城,坐視不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京軍與趙宋恐早已經達成了協議,甚至那拓俊京的得勢,都跟這有着一定的瓜葛。

但不管半島上的輿論是怎麼樣的,高麗王軍一敗再敗,金富軾被革職後,王楷選用了多名朝中大臣,可通通不頂用,王楷本人無奈逃到南方的全州(全羅道),國勢頹廢已經是必然。

然後西京的趙匡舉開京以北大片土地投降趙宋,宋軍開始越過千里長城向南挺進。接着盤踞開京的柳旵也投降宋軍,同時宋軍水師經海路進入全羅道,整個高麗已然在宋軍掌控中。

那一水之隔的日本又怎麼可能不心驚肉跳呢?

當初趙宋設置海東總管府的時候,警惕心大起的可不止一個高麗。而事實也的確如平安京所料的一樣,宋軍才站穩腳跟,就立刻圖謀起日本了。雖然只是區區一個佐渡島。可那也是日本的領土不是麼?

宋人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那裡,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得寸進尺?

但高麗當時已經鹹服,日本也不敢孤單單的去挑戰西邊的龐然大物!

現在,先一步對大宋讓步的高麗已經成了那龐然大物的口中食,日本權貴不汗毛倒立纔怪。

這次派遣人數衆多的使團前來朝賀,偏時間還趕晚了,距離過年只剩下十一二天,衙門都快要封印了,日本使團這才抵到明州,賀正旦使還真叫人呵呵。內裡要是沒隱意纔怪,甚至他都能猜到日本權貴所要表達的意思。

第四百五十八章 將門無將,毒瘤垃圾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五十九章 黑心壞鳥鄭芝龍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麗之亂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斷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鹿爲馬的樂趣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恥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
第四百五十八章 將門無將,毒瘤垃圾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五十九章 黑心壞鳥鄭芝龍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麗之亂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斷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鹿爲馬的樂趣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蘭人很不開心(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恥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