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質量公平

“我來之前看了一下今天的嘉賓信息,在座80%的人都集中在25到35這個年齡段,也就是有孩子或者即將有孩子而且孩子應該都還在上學的年齡段,不知道我們木龍科技爲各位的孩子準備的這樣一個智能全息教育環境,父母們是否滿意?”

“滿意!”

現場一下子熱鬧起來,又一次響起了掌聲。

劉凡微笑着向大家點頭示意感謝,繼續道,“因爲今天時間和特殊場合的關係,我沒有辦法現場讓大家去感受整個教育的過程,所以我們直接進入成果展示環節,一起來看看智能教育試點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

首先,既然提到了教育,那肯定最直觀的一個考覈方式就是考試成績,我們從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來看一看智能教育能否有效實現教育的相對公平,我們先來看小學,大屏上現在展示的是十二所小學的學生過去的成績,這十二所小學從貧困山區到滬上重點小學,我們從師資力量,城市評分,教學環境,父母情況等角度進行了一個綜合評分,相對科學的對這十二所小學的教學質量進行了一個等級劃分。

上面顯示的十二個成績,是我們在落實智能教育前對這些學生們進行的三次考試進行的平均分計算,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們的成績幾乎是跟學校的水平保持着一致的等級梯度的,只有中間那兩所學校在分數上出現了逆襲。

當我們對比滬上重點小學和貧困山區的小學成績時,一個非常讓人無奈的現實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同樣的試卷,同樣的三個科目,滬上小學生每一科的平均分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達到了98分,而貧困山區的學生,平均分卻連70都拿不到。

這裡插一句題外話,到訪貧困山區小學的同事回來跟我說,其實那邊的學生平時考試也都能考80分以上,因爲他們老師會給他們出一些簡單點的試卷,其實我認爲這可能也是一種悲哀,那就是很多時候我們與別人之間的差距,我們甚至都不自知。

好了,迴歸正題,第一批智能教育試點到現在,半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但,那麼這半年的時間中,我們有沒有改變什麼呢?讓我們來看大屏幕。”

當最新的成績對比出來後,現場好多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劉凡的嘴角下意識的上揚,“大家可以看到,上週最新的一次統考中,十二所小學的學生們的分數已經很接近了,尤其是在一年級到三年級,在這三個年級中,貧困山區的孩子平均分都達到了92分!而滬上重點小學的平均分,99分。原本處在中間的這些學校,平均分都超過了95分,至於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成績稍微有一點差距,但也不大,即便是六年級,貧困山區小學的平均分也達到了87分。半年前,類似水平的試卷,他們的平均分只有62分。

至少從成績本身來看,智能教育在小學教育上,給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初中,同樣,我們找了十二所有代表性的學校,在初中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他幾乎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學的延續,原本的差距隨着年紀的上升變得更大,但使用了半年的智能教育之後,差距明顯縮小。

但是到了高中,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變化,爲了不影響到今年的高考學生,所以我們去年年底是以高二學生作爲實驗標的,在智能教育前的三次統考中,我們看到了令人震驚的情況。

我們出了一套總分700的試卷,杭二中平均分,656分,而貧困山區的一所高中的平均分...”

劉凡說着,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讓現場所有人都不禁發出驚呼的數字:277分。

“差距這麼大?!”不僅現場的人震驚了,屏幕前看直播的網友們也震驚了。

“大家沒有看錯,教育的差距就是這麼多,就像貧富差距一樣,很多人因爲自己所處的環境很難去想想別人所處的環境,拿杭城舉例,家裡有一套房一輛車,結婚家裡父母給出個三五十萬的男孩子,可能連女朋友都找不到,會被貼上窮人的標籤。

但在一些真正的貧困地區,他們還住在山洞裡,一家四五口人一天的食糧可能就是幾個窩窩頭,三五十萬,也許是他們一家人這一輩子都不敢想象的一個數字。

教育也是一樣,杭二中的孩子或許一輩子都無從得知也無法想象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的教育環境有多差。

同樣,貧困山區的孩子也不知道,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19年的時候華清一位寒門學子的演講在網上很火,那個女孩提到,她第一次去省裡參加實驗的時候,連設備都不認識。那個時候她才知道教育差距這麼大。

可問題是,教育的目的,高考的目的,本是爲了給大家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可經濟差距導致的教育差距如此巨大,這不就造成了被動無奈了麼?

那麼智能教育在高中這個階段,能取得怎麼樣的成績呢?不管怎麼樣我們先來看一眼,同樣水準的試卷,半年後,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從277的平均分提升到了393分。”

臺下開始躁動起來,因爲這個成長速度,並不讓人驚豔,雖然提升了100多分,但是跟杭二中的差距依舊是天上地下。不像之前小學初中的時候,幾乎半年的時間都快追平了。

“通過從小學開始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年紀越高,智能教育拉平差距的速度就越緩慢,尤其到了高中,相信大家上高中的時候都有過感覺好像過去九年義務教育跟過家家似的感覺,一下子課程難度就上去了,很多曾經在小學初中成就還不錯的孩子,到了高中會瞬間被拉開差距。

但是高中的課程難度雖然確實上浮比較多,但在高中被拉開成績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學習態度,因爲大部分孩子的叛逆期都在初中到高中那段時間,容易出現厭學情緒,而初中的厭學很多時候並不會表現在成績上,但一到高中,馬上會展現出來,這就是基礎的重要性。

九年的義務教育其實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高中則是爆發期。所以爲什麼智能教育在高中的表現似乎沒有那麼驚豔,正是如此,因爲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們的基礎差距已經擺在那裡了,智能教育很難在半年的時間內解決基礎搭建的問題。

但是我們來看另外一個數據,之前評級在中間的幾所學校,他們的平均分基本集中在550左右,但半年後大家再看他們的成績,平均分已經超過了620分。

上過高中的都知道,成績越往上越難升,這也就說明,在基礎還算紮實的情況下,智能教育的優勢就會很明顯,所以說,當我們的目光放的長遠一點,當智能教育從小學開始在全國普及,當孩子們擁有差不多的基礎時,大家在高中的成績自然也會順理成章的保持着相應的平衡。

而且,智能教育可不僅僅只是給大家帶來相對公平這麼簡單,大家來看一看這個數據,杭二中之前的平均分是652分,那麼現在呢?他們的最新平均分是:671分!

“臥槽!”臺下有人忍不住喊了出來。

滿分700分,到了652這個級別,往上升19分,會比300分升500分還難,不,如果試卷難度比較高的話,可能比300分升600分還難。而且這還是平均分,也就是說杭二中有一批尖子生,都快滿分了?

面對大家的震驚,劉凡緩緩道,“智能教育會帶來的,不僅僅是相對公平,更是高質量的相對公平,華夏的未來,將會出現人才濟濟的場面!”

“說了半天小學初中高中的事情,大家在興奮的同時,想必也應該已經出現了一種疑惑,那就是,既然教育變得越來越公平,那高考不是沒意義了,考更好的大學圖啥,反正大學也會變得公平?

那就讓我們先來說說下一個話題,未來的大學。”

...

第三百八十章 轉型期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見不散第七十四章 走紅毯插播幾句心裡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成長算法運用目標第二百四十八章 木龍科技禁入令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錯地兒了第六十八章 規則制定者第七十八章 外面的世界插播幾句心裡話第二百二十二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零五章 “婚姻”第二百八十六章 做平臺的根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價格第三百一十章 全球人工智能普惠大會第六十九章 霸氣的師母第四百八十三章 最短的演講第一百六十二章 知己第八十二章 談判第二百一十二章 華夏標準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來仍是少年第四百八十七章 主動第一百零三章 直線超車第八十四章 去燕京第十四章 創收第三百五十章 智能城市現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氣凜然第二百七十八章 服氣第三百零五章 奇點算法第八十一章 這屆網友惹不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四章 分分鐘打臉第二十六章 神奇的邀請第三百四十九章 白拿的不能拿第四百零八章 突發情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傳感器聯盟第三百四十九章 白拿的不能拿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見不散第六十四章 劉威的過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古長安第四百五十三章 城市級沉浸全息秀第三百六十章 要水還是要油第四百零四章 劉威的情況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氣凜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要挑釁上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見不散第三百四十六章 本質上的區別第二百三十七章 排片事件第四十三章 大項目來啦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錯地兒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木龍期刊》面世第一百零一章 芯片發展壓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看誰更難受唄第二百一十七章 書寫宇宙的文字第二章 得吃多少大米能那麼閒第三百六十四章 自由的燈塔第五十一章 動態特徵邏輯理論第九章 有什麼可不自豪的第四百零八章 突發情況第四百零一章 資本革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第四十三章 大項目來啦第四百二十二章 量子技術進入生活第七十四章 走紅毯第一百一十九章 節節敗退的谷歌第四百六十二章 純粹的屬性第三百七十七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二十五章 劉凡的自我檢討第九十九章 未來規劃第二百零五章 “婚姻”第十七章 步入正軌第四百八十七章 主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失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全球村第一百二十二章 成長算法第十六章 體驗未來科技第四百八十七章 主動第一百七十章 絕後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良好的上下級關係第四百六十八章 再去醫院第三百九十二章 華夏八大家族第五十章 來自技術的衝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創世節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們想幹嘛?第四百九十七章 規則第二百五十七章 學術影響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排隊插播幾句心裡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世俗第六十三章 忘年交第二百九十六章 基礎數學與基礎物理的關係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虎鬥第四百七十章 人造細胞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氣凜然第五十六章 買房買車買房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邊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七章 世俗第三百二十五章 被動安全管理系統第三百七十七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九十三章 開戰
第三百八十章 轉型期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見不散第七十四章 走紅毯插播幾句心裡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成長算法運用目標第二百四十八章 木龍科技禁入令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錯地兒了第六十八章 規則制定者第七十八章 外面的世界插播幾句心裡話第二百二十二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零五章 “婚姻”第二百八十六章 做平臺的根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價格第三百一十章 全球人工智能普惠大會第六十九章 霸氣的師母第四百八十三章 最短的演講第一百六十二章 知己第八十二章 談判第二百一十二章 華夏標準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來仍是少年第四百八十七章 主動第一百零三章 直線超車第八十四章 去燕京第十四章 創收第三百五十章 智能城市現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氣凜然第二百七十八章 服氣第三百零五章 奇點算法第八十一章 這屆網友惹不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四章 分分鐘打臉第二十六章 神奇的邀請第三百四十九章 白拿的不能拿第四百零八章 突發情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傳感器聯盟第三百四十九章 白拿的不能拿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見不散第六十四章 劉威的過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古長安第四百五十三章 城市級沉浸全息秀第三百六十章 要水還是要油第四百零四章 劉威的情況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氣凜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要挑釁上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見不散第三百四十六章 本質上的區別第二百三十七章 排片事件第四十三章 大項目來啦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錯地兒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木龍期刊》面世第一百零一章 芯片發展壓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看誰更難受唄第二百一十七章 書寫宇宙的文字第二章 得吃多少大米能那麼閒第三百六十四章 自由的燈塔第五十一章 動態特徵邏輯理論第九章 有什麼可不自豪的第四百零八章 突發情況第四百零一章 資本革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第四十三章 大項目來啦第四百二十二章 量子技術進入生活第七十四章 走紅毯第一百一十九章 節節敗退的谷歌第四百六十二章 純粹的屬性第三百七十七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二十五章 劉凡的自我檢討第九十九章 未來規劃第二百零五章 “婚姻”第十七章 步入正軌第四百八十七章 主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失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全球村第一百二十二章 成長算法第十六章 體驗未來科技第四百八十七章 主動第一百七十章 絕後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良好的上下級關係第四百六十八章 再去醫院第三百九十二章 華夏八大家族第五十章 來自技術的衝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創世節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們想幹嘛?第四百九十七章 規則第二百五十七章 學術影響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排隊插播幾句心裡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世俗第六十三章 忘年交第二百九十六章 基礎數學與基礎物理的關係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虎鬥第四百七十章 人造細胞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氣凜然第五十六章 買房買車買房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邊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七章 世俗第三百二十五章 被動安全管理系統第三百七十七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九十三章 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