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交趾臣服7

對於李天祚而言,向大宋稱臣不過是一個形式,以前交趾就曾經做過,這到沒什麼。與大理講和,歸還土地,還有處置高建銘一覺,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每年向大宋進貢白銀十萬兩,糧食十萬石,雖然不算少數,但交趾免強也付擔得起,實在不行就去搶別國的。唯有對宋軍的陪償,這也未免太多了,單是黃金,交趾國庫中也不足十萬兩,上那裡去找一百萬兩黃金。楊炎這不是把交趾向死是逼嗎?

李天祚看了看自己手下的那些武將,如果實在沒辦法,議和不成,那就只有和宋軍硬拼了,到那時還得指望着這些武將。但李全成、黎玄德、阮酋近等人全都把頭低下,不敢和李天祚的目光相對。每個人心裡都清楚,現在交趾險要盡失,宋軍兵強馬壯,兵鋒已直指升龍,而楊炎又用兵如神,現在升龍城中到是還有六百多頭戰象,不過宋軍的火器太厲害了,這六百多頭戰象出去也是白白送死。交趾還拿什麼去和宋軍硬拼。

幸好這是旺浦道:“陛下,依老臣看來,楊炎想必也清楚,我們現在根本拿不出那麼多東西,而他提出的這些條件並不是沒有商量的佘地,我們只要我們完全答應向宋朝稱臣進貢的條件,其他的還可以再和楊炎去商量,只是我們現在到底能夠拿出多少東西,來打發宋軍。”

李天祚聽了,這才稍稍放心,旺浦說的有理,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最好是還能再商量,立刻派人去查看國庫,看看自己還有多少家底。

三天以後,旺浦又一次來到宋營,面見楊炎,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終於同楊炎達成了協議:交趾向大宋稱臣,允許大宋商人到交趾經商,以及與大理講和的事情都不變,每年交趾向大宋進貢白銀五萬兩,糧食十萬石,並一次性陪償給大宋白銀二十萬兩,黃金二萬兩,糧食二十萬石,大象六百頭。楊炎知道,目前交趾國內還有戰象六七百頭,這也是交趾最後的資本,一但沒有了戰象,交趾軍便一無是處了。而且楊炎自已也想組建一支象軍出來,因此在大象的問題上寸步不讓。

而李天祚看到第二份和約之後,這才長出了一口氣,這一次的條件總算是在交趾能夠承受的範圍以內,雖然託這六百頭戰象送出去,心裡實在有些捨不得,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先談和成功再說吧,因此立即全部答應了下來。

不過楊炎雖然被趙昚授權全權處理交趾的事宜,但簽定和約這樣的大事,還是要臨安的朝廷最終定奪,雖然說只要不出大的意外,朝廷同意這份議和方案的可能性還是極大的,但這個過場必須是要走的。因此楊炎將最後的協議和約派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到臨安,聽候朝廷的處理。

不過在此期間,交趾又和大理展開了談判。其實他們之間的談判很簡單,就是關於高建銘的問題。而這時高建銘也在積極活動,他先寫了一封詞真意切的請罪信,派人送給段智興,表示自己犯下了彌天大罪,木是罪不容赦,現在也悔之晚矣,不敢奢求能夠回到大理,只希望在異邦苟延殘喘,了渡餘生。希望段智興看在自巳這一把年紀份上,看在高氏這些年來對大理的功勞份上,高擡貴手,就放過自己吧。

同時高建銘又命人暗中潛回交趾,上下活動,高氏畢竟在大理根深蒂固,還是有不少部落族長受過他們的好處,因此也都紛紛幫着高建銘說好話。而且高建銘又通過寧公公,找到了自己兩個被段智興收入後宮的女兒,讓她們在段智興面前多爲自己求情。

其實段智興心裡也認爲高建銘現在以經權勢盡喪,現在寄居在交趾,不過是想保住一條老命而己,而且自己現在還有大宋做靠山,高建銘實在翻不起什麼大Lang來。因此衆人紛紛解勸,這一來二去,段智興也開始有些活動。尤其是高建銘的這兩個女兒,生得十分美豔,被段智興收入後宮的時候還是黃花處子,加上她們也刻意應承,因此也頗得段智興的寵愛,最後段智興終於決定放高建銘一馬,讓高建銘留在交趾,不與追問了。

甘華和劉建赫知道以後,雖然極力反對,但段智興心意以定,也無可奈何了。楊炎聞迅之後,也只能苦笑不語。

不過楊炎把協議和約送到了臨安之後,卻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滿廷叫好。其實大宋到並不在乎交址進貢的那點銀子,而且因爲大宋自建國以來,從澶淵之盟開始,就一直是大宋不斷的向別國送錢送東西,以保平安。自從金國南侵之後,更得向金國稱臣,還從來沒有過別國向大宋進貢賠償的事情,交趾的國力地位無疑比大理重要得多,而且還是被自己打服的,大宋朝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趙昚立刻下詔,准許楊炎同交趾簽訂的協議和約,並且派人攜帶策冊李天祚的詔書到交趾,去交給楊炎策封李天祚。並且在求議和之後,交趾立刻派遣使臣到臨安答謝。而交趾陪償的財物就當作這次出征援助大理的將士的賞金,由楊炎自行作主,分散給將士。

十二天以後,臨安的詔書下到了交趾,楊炎立刻派陳亮進城,策封李天祚。這時李天祚也將賠償宋軍佑金銀糧食戰象全都準備好了,一齊交割給宋軍。

楊炎收到了這些東西之後,也準備撤軍了。李天祚又派宰相旺浦爲使,帶着今年進貢給大宋的五萬兩白銀,十萬石糧食跟隨宋軍一道回大宋,去面見趙昚答謝。這時劉仁先也要帶着大理軍回去,楊炎將先前從大理要所四十六頭大象都還給大理,讓劉仁先帶回去。雙方分手,各自上路啓程。

七部署廣州3一零一傍湖酒樓(下)六十八孤注一擲(一)十七死守州衙2一雙懸日月2七十五戰或退(下)十一圍城打援2十八蒙古軍出擊(下)八出使蒙古4三新婚蜜月4一新朝氣像五半路伏擊5八 杞縣解困 下十七死守州衙4三十八外患內憂(下)九兵敗如山3九十一反間計(下)六十九重開議和(下)十五脫困5十六掃平海盜7七十二經略西北四十四大宋的佈防(上)十二逆鱗1一二八宋蒙之戰(下)十收復大理城2六十五一敗塗地(下)五十八勸降(一)九十六會面七年輕人的天下2十 轉進山東 上十五分兵兩路6五 進攻海南6八世外高人1三廣東之行2四 全線崩潰5十八臨安的流言1九十反間計(上)四 御駕親征 下六十三爾虞我詐(下)三臨危受命3十一結案3八世外高人3四十二溧水攻防(一)四 四川驚變1二十一麓山古剎十五分兵兩路2五十四水陸並進二十請辭七十九餘波(上)四十九收復建康(下)六摩尼教的滅亡3十九撤軍之議十西夏內戰五 進攻海南2五十四議和(一)十三出兵十二逆鱗4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一南下2四十八收復建康(上)三廣東之行1一百奇襲黑林(上)七部署廣州4十三鶴蚌相爭7四爲民除害4八 杞縣解困 中七年輕人的天下1一零二太湖平亂(上)四十三了結(一)十棄守建康府1七十四勝利之後的建康(二)四十二溧水攻防(一)五十八馬球(下)五 形勢突變 上十三鶴蚌相爭4四十三溧水攻防(二)五半路伏擊1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二海上突襲6五十四議和(一)三 辯論九十七招降二 徐州大戰 中九廣南練兵5十一圍城打援1十三暗流潛伏2八十餘波(下)十收復大理城6十五脫困6七出兵大理2八十一敗軍(上)十收復大理城2一下旨南征6二十三全面反擊開始八十六小商河之戰(四)九 黃河 下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中四 再上征途6九十三東線戰事三 叢林奇遇2
七部署廣州3一零一傍湖酒樓(下)六十八孤注一擲(一)十七死守州衙2一雙懸日月2七十五戰或退(下)十一圍城打援2十八蒙古軍出擊(下)八出使蒙古4三新婚蜜月4一新朝氣像五半路伏擊5八 杞縣解困 下十七死守州衙4三十八外患內憂(下)九兵敗如山3九十一反間計(下)六十九重開議和(下)十五脫困5十六掃平海盜7七十二經略西北四十四大宋的佈防(上)十二逆鱗1一二八宋蒙之戰(下)十收復大理城2六十五一敗塗地(下)五十八勸降(一)九十六會面七年輕人的天下2十 轉進山東 上十五分兵兩路6五 進攻海南6八世外高人1三廣東之行2四 全線崩潰5十八臨安的流言1九十反間計(上)四 御駕親征 下六十三爾虞我詐(下)三臨危受命3十一結案3八世外高人3四十二溧水攻防(一)四 四川驚變1二十一麓山古剎十五分兵兩路2五十四水陸並進二十請辭七十九餘波(上)四十九收復建康(下)六摩尼教的滅亡3十九撤軍之議十西夏內戰五 進攻海南2五十四議和(一)十三出兵十二逆鱗4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一南下2四十八收復建康(上)三廣東之行1一百奇襲黑林(上)七部署廣州4十三鶴蚌相爭7四爲民除害4八 杞縣解困 中七年輕人的天下1一零二太湖平亂(上)四十三了結(一)十棄守建康府1七十四勝利之後的建康(二)四十二溧水攻防(一)五十八馬球(下)五 形勢突變 上十三鶴蚌相爭4四十三溧水攻防(二)五半路伏擊1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二海上突襲6五十四議和(一)三 辯論九十七招降二 徐州大戰 中九廣南練兵5十一圍城打援1十三暗流潛伏2八十餘波(下)十收復大理城6十五脫困6七出兵大理2八十一敗軍(上)十收復大理城2一下旨南征6二十三全面反擊開始八十六小商河之戰(四)九 黃河 下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中四 再上征途6九十三東線戰事三 叢林奇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