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

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

數日後,宗正劉艾和蜀郡太守荀攸同時抵達了青州。

原本荀攸要比劉艾先行,但因故在中途耽誤了些時日。

而劉艾就比較倒黴了。

還沒走出虎牢關,李傕和郭汜等西涼諸將反了。

以至於劉艾在洛陽境內東躲西藏了好一陣,才尋機出了虎牢關。

雖然很擔心長安的局勢變化,但劉艾也不敢忘記前往青州的使命。

抵達陳留的時候,遇到了滯留在陳留的荀攸,兩人這才相約一起來到青州。

聽聞劉艾到來,劉備自然是非常歡喜。

劉艾不是第一次來青州宣旨了,每一次都會給劉備帶來好消息。

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玄德公,陛下賜你節杖,許你假節之權;又封你的義弟關羽爲漢壽亭侯,以彰其忠義之名。伱可休要忘了陛下的恩寵。”劉艾鄭重的宣讀了聖旨,將節杖小心翼翼的遞給劉備。

劉備聽得心驚不已。

御賜節杖,假節之權!

有了這節杖,再加上之前的密詔,劉備雖然沒有督各州事,但卻有了出兵各州鎮壓叛亂的權力。

“此必是董卓死後,盧師向陛下建議的。”劉備很快有了猜測。

關羽雖然聽到了聖旨,但並未急着去接漢壽亭侯的印,而是蹙眉反問道:“劉宗正,爲何大哥沒有封侯?”

雖然給了劉備假節之權,但劉備卻沒有封侯。

若只是沒有封侯,關羽倒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畢竟這封侯,也不是隨便就能封的。

然而,如今關羽被封爲漢壽亭侯,劉備卻沒有封侯,這明顯不正常!

劉艾暗暗一嘆,斟酌如何回答關羽的疑問。

在離開長安的時候,劉協就私下囑咐過劉艾,關羽的漢壽亭侯是盧植的遺願。

劉協感念盧植的忠義和誅董大功,才同意給關羽單獨封侯。

漢、壽爲名,可護大漢江山、萬壽無疆。

一旁的鄭平已經看出了端倪。

雖然在得到盧植吐血昏迷的情報時,鄭平就已經有了猜測,但那畢竟只是猜測,是未得到證實的。

而現在,劉艾的宣旨,與其說是劉協在拉攏青州,倒不如說是盧植在安排後事。

“劉宗正,子幹叔父他,病情如何?”鄭平出言詢問。

劉備、關羽、張飛等人,亦是紛紛一凜。

感受到衆人眼神中的鋒芒,劉艾下意識的退後一步。

尤其是關羽,此時圓睜丹鳳眼,彷彿劉艾要說出什麼不好的話來,當場就會暴走似的。

一時之間,劉艾不知從何說起。

右側的荀攸,則是徐徐的取出一本《盧氏新書.水戰篇》,然後遞給關羽:“關君侯,這本書,是盧尚書臨終前,囑託攸一定要親手交到你手上的。”

“你說什麼?”關羽音如九霄龍吟,瞬間衝到荀攸跟前,死死的盯着荀攸。

在關羽如山嶽一般的九尺身軀面前,荀攸顯得極爲單薄,彷彿隨時都可能被壓倒一般。

“雲長,不得無禮!”劉備連忙呵斥,這才認真打量荀攸。

在劉艾宣旨的時候,荀攸一直安靜的立在劉艾身側,劉備只以爲荀攸是劉艾的隨從。

但現在,荀攸卻言受盧植臨終囑託,給關羽送書。

“子幹叔父終究還是沒能撐過啊!”鄭平暗暗一嘆,眼神中多了幾分哀傷。

遙想當年,鄭平出遊洛陽時,曾在盧植府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盧植亦是向鄭平講述這朝堂事和天下事。

劉備向前,將關羽往後一攔,隨即恭敬一禮:“備,請教先生名諱?”

荀攸亦是回禮道:“潁川人,故尚書僕射荀攸荀公達,見過玄德公。”

劉備吃了一驚:“莫非是昔日與議郎鄭泰、長史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合謀刺董的忠義荀侍郎?”

荀攸謙遜道:“事敗被擒,攸苟活於世,當不起世人稱讚。”

劉備肅然起敬,語氣中多了幾分悲慼:“盧師,已經故去了嗎?”

荀攸點頭:“六月初三,盧尚書跟呂布合謀誅殺董卓,吐血昏迷;六月初九,盧尚書甦醒,然而盧尚書根基已毀,甦醒也只是迴光返照。”

“盧尚書自知死後長安會再次陷入混亂、不想漢室傾覆無人匡扶,於是在臨終前,諫言陛下給玄德公賜節、給其最欣賞的弟子關羽封侯。”

“漢壽亭侯,以漢、壽爲名,可護大漢江山、萬壽無疆。”

“而這本《盧氏新書.水戰篇》,是盧尚書上次跟關君侯道別時的遺憾,盧尚書已經將其補全。”

關羽一雙丹鳳眼,死死的盯着《盧氏新書.水戰篇》,想起了在洛陽時盧植的叮囑。

“這本是《盧氏新書》最後一冊,只可惜時間不夠,未能將水戰篇全部註解。”

“雲長回青州後,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顯謀請教。”

“你可要用心研讀,切勿辜負老夫的厚望啊。”

即便是九尺男兒,關羽此時也忍不住虎目含淚,推金山倒玉柱,雙手上舉,鄭重的接過荀攸手中的《盧師新書.水戰篇》。

隨後,關羽又自劉艾手中接過漢壽亭侯的印綬,不顧在場衆人,默然而去。

“二哥,這還——”張飛正想呼喚,卻被田豫拉住。

田豫的語氣也有些低沉:“三哥,讓二哥暫時一個人靜靜吧。我等門人中,唯有二哥是盧師手把手傳授的兵法和爲人處世情理。”

張飛心中憋得慌,怒道:“盧師怎麼會死!是不是朝中有奸人禍害盧師?俺要提兵滅了他們!”

劉備仰頭長嘆,心中的苦悶不知道如何宣泄。

唯有鄭平最是冷靜,繼續詢問道:“子幹叔父是初九病逝,如今已經是七月初七,爲何你們姍姍來遲?”

“可是長安出了變故?”

荀攸道:“我是六月十二,盧尚書葬禮結束後離開的長安,因故在陳留滯留。”

“至於劉宗正,他是因爲遇到了兵禍,在洛陽藏身避禍,故而來得遲了。”

“兵禍?”劉備聞言一驚,看向劉艾:“董卓已死,哪還會有兵禍?”

劉艾忿忿道:“是王允那老匹夫!他跟呂布合謀,復得了司徒之位,於朝中大肆的安插親信,把控朝政。”

“王允自知自身威望不足,能坐穩司徒位也是倚仗了呂布的誅董之功,因此一直都想立個大功來穩固權勢。”

“因此,王允否決了呂布等人安撫涼州諸將的良策,執意要殺涼州諸將,獨享大功。”

“誅殺令一出,牛輔畏罪而逃、涼州諸將也成了一盤散沙,但不知何故,李傕忽然打着要替董卓報仇的旗號,接連郭汜張濟進攻長安!”

“王允遣董卓舊部徐榮和胡軫在新豐迎擊叛軍,怎料胡軫臨陣倒戈,殺了徐榮。”

“我離開虎牢關的時候,聽虎牢關的兵卒說,西涼諸將殺入了長安,王允被殺,呂布率百餘騎出逃長安,往河內郡而去了。”

劉艾將沿途得知的消息,擇其重要的陳述了一遍。

劉備怒而長嘆:“盧師誅董大業,功虧一簣了!這王司徒爲了貪功爭權,竟會不顧長安安危用此蠢計!”

鄭平卻是搖頭道:“王允的策略,其實也不算太差。”

“他在董卓麾下多年,對西涼諸將也頗有了解,料定了牛輔喪膽、一聽誅殺令就會畏罪而逃。”

“牛輔若逃,西涼諸將也自然就成不了氣候,定然也會想着逃竄。”

“沒了兵將,這羣人只需一個亭長就能生擒!”

“兵不血刃的除掉西涼諸將,王允的功勞不會比誅殺董卓的子幹叔父和呂布少。”

“到那時,王允在長安就能真正的令天子和百官信服。”

“只可惜。”鄭平看向荀攸,道:“王允的誅殺令名單中,想必還有一智謀之士也在其列。”

荀攸微微一驚,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驚歎:“王司徒的誅殺令名單中,有一人是前太傅賈詡賈文和,賈文和跟牛輔素來親善。王司徒想殺雞儆猴,於是奏請陛下,罷黜賈文和太傅位,令賈文和出任侍中,奉詔前往陝地招降牛輔。”

“但賈文和此人,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卻在隻言片語間,就讓陛下同意他帶着家眷去陝地,當殿令王允難堪。”

“若西涼諸將中,有誰能獻計令李傕結連董卓舊部,唯有此人!”

鄭平輕嘆:“果然如此!賈文和明哲保身之人,帶着家眷去陝地,本就有避禍之意。”

“然而王允卻要藉着誅殺西涼諸將的名義,攜私怨將賈詡一併誅殺。”

“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何況賈文和此人有大智,昔日被氐人抓獲,賈文和謊稱是段熲外孫嚇唬氐人,叛氐不僅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其餘人也都遇害了。”

“爲了保全自身妻兒性命,賈文和定然會拼命。”

“而此人用計又狠,要麼不用計,要麼一用計就會斬草除根,以除後患!”

“王允因私廢公、畫蛇添足了!”

荀攸內心更是驚歎。

“怪不得盧尚書有意讓我來青州。”

“玄德公仁德之名遍佈海內,是能成大事之人。”

“其麾下別駕鄭平,對天下大勢和人心的揣度,遠勝潁川諸傑了。”

“有此俊傑相輔,玄德公他日定能成就大業。”

“或許,我不用去蜀郡了。”

荀攸是個眼光很高的人。

即便知道荀彧在潁川輔佐曹操,荀攸也沒有前往投效的想法。

對於荀攸而言,投效一方勢力,不如自己親力親爲。

這也是爲何,面對董卓的強權,荀彧選擇的是棄官歸鄉,而荀攸選擇的是密謀刺董。

荀彧想輔佐曹操來成大業,而荀攸則想的是當蜀郡太守、靜觀時局變化。

現在,荀攸卻有了新的想法。

這世間的雄主,荀攸難以判斷。

若是識人不明,誤投了庸碌之主,那以後就難有翻身之日了。

當蜀郡太守,荀攸只需要聽天子的,因爲這蜀郡太守是天子的任命。

但投效一方州牧,那就等於是當州牧的麾下吏,其官職不是由天子任命而是由州牧任命。

這其中的差別是很大的。

雖然心中有了留在青州的想法,但荀攸並未表現出來。

荀攸需要時間訪問青州的名仕,繼而決定是否要放棄天子任命的蜀郡太守留在青州。

“使君,劉宗正和荀太守一路疲憊,先安頓他們休憩吧。”鄭平提議。

劉備點頭,讓孫幹負責招待劉艾和荀攸。

劉艾和荀攸也沒多言。

若按正常的禮儀,劉備是要設宴款待劉艾這個天子使者的。

但很明顯,不論是劉艾還是劉備等人,此刻都沒有赴宴的心思。

盧植死,長安亂。

如山嶽一般,重重的壓在衆人的心頭。

“顯謀,盧師若知他一死,天子再度被西涼諸將挾持,想必也是很難受的吧。”登上臨淄城的城樓,劉備仰天長嘆。

苦心算計,最終誅殺了董卓,結果卻因爲朝廷公卿爭權奪利,而讓天子再受磨難。

不論是誰用計,都會感到憤懣。

鄭平輕搖羽扇,腦中快速的分析當前局勢,不疾不徐道:“以子幹叔父的才智,本來是可以遺計定長安的,但他卻選擇了將匡扶漢室的重任傳承給了使君和雲長。”

“使君,你可不要因此而失了銳氣啊。”

劉備肅然:“既可以遺計定長安,盧師爲何要選擇將重任傳承給我和雲長?”

鄭平看向長安的方向,道:“方今天下,雙帝同天。”

“然,青州偏遠,難以跟長安的天子同殿論勢。”

“自古以來,朝中無人,外將難安。倘若在朝中輔佐天子的是庸人亦或者奸人,那麼長安的皇命對於青州而言,多有弊害。”

“攘外必先安內,即便使君忠義報國,也難防朝中小人在天子身邊讒言。”

“倘若只顧內亂,天下如何能安?漢室又如何匡扶?”

“因此,盧師選擇了將匡扶漢室的重任託付給使君和雲長,替使君求假節之權、替雲長求漢壽亭侯。”

“盧師有誅董大功,天子看過往情分,定然不會違背盧師的臨終遺願。”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盧師最信任的,是使君,亦是雲長!”

(本章完)

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咳咳,新書發了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156章 趙雲獻策,常山國的選擇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28章 選將練士,關羽孤傲依舊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
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咳咳,新書發了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156章 趙雲獻策,常山國的選擇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28章 選將練士,關羽孤傲依舊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