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

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

劉普來回踱步。

劉曄的提議雖然好,但劉普捨不得這淮南的家業。

辛苦幾代人積累的家業,哪能輕易的捨去。

“阿曄,雖然你說的很對,但劉家的屋田商鋪,是世代傳承至今的。”

“眼下淮南的時局,若我大肆變賣,肯定會引起袁術的注意,若袁術得知我父子要去青州,肯定會惱羞成怒。”

劉曄搖頭:“屋田商鋪不用變賣,去青州只是因爲眼下青州最安穩,將來還是得回淮南的。”

“我等只需要帶上金銀細軟和屋田地契,以祭祖之名先去淮陽,然後走廣陵北上入青州,誰也不會懷疑。”

“其餘的笨重家業,能保則保,不能保就順其自然。”

“只要屋田地契還在,這些都能再回來的。”

劉普又問:“既然只是避禍,我們待在淮陽就可以了,何必非得千里迢迢的去青州。”

劉曄道:“父親,這亂世之中若無官職在身,如何能保全家業?”

“方今天下,劉氏宗親中出任刺史州牧的,唯有益州劉焉、荊州劉表、揚州劉繇和青州玄德公。”

“然,益州偏遠,荊州政令不嚴,劉表雖然是八駿之首,但卻只是一坐談客。”

“倘若是盛世,劉表有三公之才;如今亂世,劉表不見事變,多疑無決,註定無所作爲。”

“揚州劉繇,癡迷於名聲,又喜歡點評士人,但他不是封疆之才,在江東既無治亂安邦長策,又不能令賢才猛士依附。同樣難有作爲。”

“青州玄德公,當世人傑。”

“以微末之身立足於紛亂青州,反讓青州成了方今最安穩之地。”

“不僅有天下名仕康成公依附,更有康成公之子鄭顯謀擘畫大勢,青徐幽冀名仕相輔,足見其志向和器量。”

“自大司馬幽州失勢,漢室宗親中能定亂者,唯有青州玄德公一人了。”

“擇一賢主而事,他日天下平定之後,滿朝公卿也必有我父子一席之地,父親難道沒有重振阜陵王一脈的壯志嗎?”

雖然年少,但劉曄並不辜負許劭“佐世之才”的評價。

對於時局的分析,對於天下羣雄的洞悉,亦不遜成人。

漢家四百年。

雖然推恩令讓諸侯王一代不如一代。但宗室後裔中,依舊會有俊傑應運而生,脫穎而出。

劉普對劉曄的這樁分析,大爲震撼。

利弊權衡、大勢掌控、人心揣度,劉曄都遠超同齡人。

“阿曄實乃我阜陵王一脈麒麟兒,倘若留在淮南受袁術戕害,豈不是讓我阜陵王一脈斷了傳承。”

“家業雖大,但也得有人繼承,否則也只是一潭死水無人問津。”

想到這裡,劉普仔細權衡了利弊,道:“阿曄,明日我就遣人送你去青州吧。”

“以你的天賦,定然能通過臨淄城官學的考覈,拜入康成公門下。”

“阿渙之纔不及你半分,就跟我留在淮南守住祖輩傳來的家業。”

劉曄頓時愣住:“父親,我——”

劉普卻是打斷了劉曄的話,道:“阿曄,你有天賦,有大志,作爲父親,我會助你求學揚名。”

“但我亦是你祖父之子,你祖父留下來的基業,我不可能說捨棄就捨棄。”

“你兄長既無濟世之才,那就留在淮南守好祖輩留下來的家業就可以了。”

“袁術雖然蠻橫,但我還是有應對之策的,至少保住性命不難。”

“不必多言!明日你先去淮陽祭祖,然後走廣陵北上青州。”

劉曄暗歎一聲,也知道讓家族遷徙這種事,太過於天真了,只能應諾道:“孩兒謹遵父親之命!”

翩翩少年入青州,劉曄不是淮南的個例。

袁術在淮南橫徵暴斂,百姓苦,士族豪強亦是苦。

因此,青州的消息在淮南散佈後,不少有識的士族,皆派遣了族中的俊傑少年入青州。

既是避禍,也是想求一個前程。

臨淄城的官學,那可是天下名仕鄭玄出任的文學。

而青州執掌實權的第二號人物,就是鄭玄的次子鄭平。

若是能得到鄭玄的賞識,由普通的學生變成門生,那大家多多少少都是有同門情誼的。

同門有難,又豈能不助?

沒有人是傻瓜。

雖然揚州多有袁氏的門生故吏,但跟着袁術受苦的不少,這謀退路的自然也不止廬江周氏一家。

時光荏苒。

光陰似箭。

到了十二月。

北方董卓、袁紹公孫瓚之間的戰事雖然打了幾個月,但沒有明顯的勝負。

公孫瓚的幽州步騎雖然驍勇,但馬騰韓遂的西涼健兒亦是不俗。

袁紹麾下雖然有不少冀豫謀士,但董卓亦有李儒、盧植、荀攸決策。

論文論武,董卓、袁紹公孫瓚麾下都是人才濟濟。

若非董卓麾下派系太多,武將之間會互相坑害,單論武將董卓還略勝一籌。

而在南方。

曹操集中優勢兵力,又在陳王劉寵的的協助下,成功的擊敗了袁術委任的汝南太守徐璆。

樑相趙琰和魯相陳逸見袁術勢弱,兗州又無心豫州,於是再次投了。

豫州六郡國,就只剩下沛國還在袁遺和袁術手中。

曹操趁勢進兵,聯合袁遺進攻袁術,又在沛國招募了豪強許氏一族。

雙方在蒙城大戰。

許褚連斬袁術麾下驍將,曹操趁勢而攻,連追袁術六百里,直接將袁術在豫州的勢力攆回了揚州。

自此。

除沛國的小沛等城池在陶謙手中外,曹操盡得豫州全境。

在將袁術的勢力驅逐去揚州後,曹操又令袁遺爲沛相,讓袁遺去向陶謙索要小沛等城池。

袁遺本是山陽郡太守,又受袁紹表奏爲揚州刺史,但揚州袁遺又拿不下。

不敢回鄴城的袁遺,只能接受曹操的委任,駐兵沛國,然後遣人去郯城向陶謙索要小沛等城池。

一聽曹操遣袁遺來索要小沛,陶謙頓時不樂意了。

憑實力得到的小沛,憑什麼讓給曹操?

“想要小沛,拿壽春來換!”對於袁遺派來的使者,陶謙是一點都不客氣。

派遣丹陽兵跟着盧植勤王,結果曹豹重傷,三千丹陽兵不足五百人,剩下的殘兵陶謙大手一揮就送給了關羽。

遣曹宏去打袁術,但這城池也沒打下來幾座,反而損兵折將。

也就佔了小沛等城池,讓陶謙有些安慰。

不論是劉寵當豫州牧還是郭貢當豫州刺史,都沒向陶謙索要過小沛。

結果曹操一將袁術的勢力驅逐出豫州,就讓袁遺來索要小沛。

這要將小沛讓出去,陶謙就什麼好處都沒得到了。

讓是不可能讓的!

陶謙不僅不讓,還在小沛增加了駐兵,更是揚言曹操若是再敢遣人索要小沛,魯國也別想要了。

小沛的地理位置,恰好將魯國跟豫州掐斷。

陶謙真要發狠,這位於兗州、青州、徐州和小沛中間的魯國,壓根沒有反抗的可能。

魯相陳逸是個牆頭草,誰強就跟誰,完全不會有半點猶豫。

袁遺惹不起陶謙,只能將消息傳回給曹操。

曹操剛擊敗了袁術,得了大部分的豫州,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

一聽陶謙這般蠻橫,曹操頓時火了。

“老匹夫,本將好言相說,竟敢如此狂妄!”

“子孝,子廉,你二人立即起兵去小沛。”

“倘若陶謙不歸還小沛,直接攻城。”

“真當本將怕了這老匹夫嗎?”

曹仁曹洪領命而去。

戲志才、毛階等人都未提出異議。

陶謙佔小沛本就無禮,曹操沒有動兵而是先遣人索要,已經給足了陶謙的面子。

既然陶謙不願意,那就只能動兵了。

否則曹操這個豫州刺史、鎮東將軍的臉往哪兒擱?

但荀彧的想法卻不同:“明公,青州跟徐州素來結善,可先遣人去信青州,告知陶謙強佔小沛之事,避免青州不知內情,誤以爲明公擅自攻打陶謙。”

曹操皺眉:“豫州內部之事,本將還要給劉備細說嗎?劉備若是不辨是非、執意要助陶謙,難道本將還會怕了他不成?”

荀彧諫道:“明公切勿如此,如今剛得豫州,正是拉攏各方的時候,不宜在這個時候多惹紛爭。”

荀彧沒有領會曹操的心思。

現在的曹操有點兒飄。

畢竟。

從初平元年初討董失敗後,到如今初平三年末。

三年的時間,曹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依附袁紹。

這好不容易在封丘城擊敗袁術後,當了潁川太守,有了立足之地。

然後又給長安的天子進貢,才得了豫州刺史、鎮東將軍、費亭侯的冊封。

趁着袁術在淮南四面受敵,這纔將袁術在豫州的勢力驅逐。

如今終於得到了豫州,正是揚眉吐氣的時候,陶謙卻要佔着小沛不還,曹操自然不能忍。

大家都是一州的刺史州牧,憑什麼解決豫州內部的紛爭,還要給劉備這個青州牧打招呼?

荀彧不懂曹操的心思,考慮的是豫州的未來。

畢竟跟袁術結死仇了,又跟陶謙起了衝突,若是再跟劉備結仇,那豫州的處境就堪憂了。

戲志才見曹操皺眉,又見荀彧沒能理解曹操的心思,於是出言道:“文若兄,此言差矣。明公要匡定天下,註定會跟天下羣雄爲敵。”

“倘若處處示之以弱,豈不是讓人小覷了?”

“陶謙強佔小沛,有錯在先,明公舉兵抗衡,師出有名。”

“素聞陶謙在徐州不得士民之心,任用的大抵都是兇惡之徒,明公不如趁此機會,效仿劉備生擒劉岱之事,將陶謙生擒送往長安或涿城論罪。”

“驅逐了陶謙,徐州士民定然會對明公感恩戴德,而明公也能趁機舉薦親信之人出任徐州刺史。”

“再聚豫徐兩州之兵,南下滅了袁術,天下誰還能跟明公抗衡?”

曹操聽得大喜:“志才深知我心啊!”

荀彧皺眉:“志才,生擒陶謙並非易事,倘若陶謙退出小沛又當如何?”

戲志才笑道:“敵退我追!若是最終不能生擒陶謙,那明公就將追擊途中佔領的徐州城池全都還給陶謙,只稱是陶謙強佔小沛,明公纔有追殺陶謙的心思。”

“只要將過錯都歸咎於陶謙,那麼因爲此戰而利益受損的徐州士族豪強,就會對陶謙更加不滿。”

“明公在豫州的威望,也將無人能撼動。”

“屆時,再徐圖徐州。”

曹操撫掌大笑:“志纔此計甚妙!就依此計,趁勢奪取徐州!”

荀彧還想再勸,但被戲志才近前拉住。

待離開署門,荀彧再也忍不住、言有怒氣:“志才,你獻此計,會讓豫州四面皆敵的。”

“陶謙在徐州不得民心,要得徐州,還有很多的方式,沒必要非得用攻戰之術。”

戲志才輕嘆:“文若啊,你說的都很對,但你不懂明公的心思啊!”

“明公如今虎威正盛,陶謙卻非得來撩撥虎鬚,若不能讓明公出這口惡氣,如何能忍得了?”

“我等既然替明公擘畫天下,就不能只看大局而忽略明公的私怨。”

荀彧蹙眉道:“可若青州真的出兵,明公因此而兵敗呢?”

戲志才笑道:“勝,則得徐州;敗,則明公反思過錯,纔會更器重今日有勸諫之言的文若你啊。”

“論謀劃大勢、接連士族豪強,我不如文若;但論洞悉人心,隨機應變,文若你不如我啊。”

“正好,也可以藉此機會,試探青州真正的底蘊。”

荀彧眼神微凜,隨即長嘆:“明公如此冒險,未來之事難測啊。”

戲志才笑道:“文若,別操心太多,否則會累死的。我得去聽曲兒了,就不多陪了。”

荀彧見戲志才坦然離開,不由再嘆:“明公這個時候非得去招惹陶謙,到底在想什麼啊?難道,真的只是因爲陶謙強佔了小沛?”

“這個時候,聯合陶謙擊敗袁術,然後再靜觀董卓和公孫瓚袁紹勝敗,趁機西進長安纔是上策啊。”

“只要有天子在,不論陶謙還是劉備,都不足爲慮了。”

陳國。

對於天下大勢不怎麼關心的陳王劉寵,每日裡依舊是鶯歌燕舞、狩獵取樂。

雖然劉寵不是豫州牧了,但前來投奔劉寵的湖海之士,依舊是很多。

駱俊已經不止一次規勸過劉寵了,但劉寵卻對駱俊的規勸不以爲然。

“本王不爭天下,誰又會忌憚本王呢?”

“駱相啊,你多慮了!”

(本章完)

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237章 人心盡失,袁術又作死了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303章 曹劉相爭,張邈陳宮中計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7章 北海求親,名家清淑閨秀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341章 鄭平自污,劉備全明星戰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81章 奇襲匡亭,關羽義釋陳到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咳咳,新書發了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更新說明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244章 鄭平坐莊,郭嘉計勝周瑜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
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237章 人心盡失,袁術又作死了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303章 曹劉相爭,張邈陳宮中計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7章 北海求親,名家清淑閨秀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341章 鄭平自污,劉備全明星戰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81章 奇襲匡亭,關羽義釋陳到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咳咳,新書發了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更新說明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244章 鄭平坐莊,郭嘉計勝周瑜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