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

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

陳紀深諳官場的人情世故,做任何事都會留有一線,不會過分的去得罪官場某個人。

對個人羽毛十分的愛惜。

但過分的注重私名,同樣會影響世人對陳紀品行的評價。

南朝劉宋史家范曄曾在《後漢書.陳寔傳》中對陳寔、陳紀、陳羣祖孫三人有過評價:天下以爲公慚卿,卿慚長。

意思就是說,陳羣儘管在曹魏時期擔任過三公之一的司空,但論品行是比不過擔任過漢九卿之一的陳紀的。

而陳紀的品行,又比不過擔任漢太丘長的陳寔。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一種德行標準的判斷方式。

意思就是說,立德、立功和立言纔是永垂不朽的,祖先的高官厚祿,算不得不朽。

不朽的準則,最高的是樹立起道德的規範,其次是建立起不朽的功勳,再次是留下不可湮滅的文章。

陳寔有德,但這德卻不是顧全私德,往往顧全大局。

黨錮之禍時,陳寔受到牽連,主動投案,原因是“我不入獄,大家都會有危險”。

中常侍張讓權傾朝野,其父親死後無名仕送葬,但陳寔卻獨自前往弔唁,這讓當時的名仕都引以爲恥。

結果遇上第二次黨錮之禍,張讓念及陳寔的情誼,得以讓潁川名仕保全。

即便在鄉間時,陳寔曉譬曲直,退無怨者。

鄉民更是言:寧爲刑罰所加,不爲陳君所短。

可見其德行。

陳寔雖然沒有建立不朽的功勳,也沒留下不可湮滅的文章,但其德行足以稱得上君子。

相對而言,陳紀就差了些。

身處濁世,重私名而獨善其身,雖然也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但比起陳寔而言,少了捨己爲人的務實。

因此,在見到鄭平的十二策論時,直言了當的告訴鄭平。

策論是好策論,但不論是陳紀還是焦和,都不可能執行。

因爲這策論,涉及到了執行者的名聲。

一旦執行後,又不能解決青州的黃巾禍事,就可能身敗名裂!

就如同劉備在高唐縣聚糧於城一樣,看似可以堅壁清野遏制黃巾的壯大,然而一旦在執行上出現失誤,就可能讓劉備背上一個禍害一方的惡名!

這要是惡名加身,以後劉備就別想在士人圈混了!

如陳紀和焦和這般有名聲的,又怎麼可能輕易犯險?

只要不做,就不會錯!

不錯,名聲就不會毀。

陳紀暗暗搖頭。

還是太年輕了啊!

如此不諳人情世故,只會害了自己。

“陳相,可曾看過《漢書.朱雲傳》?”

就在此時,鄭平卻是忽然開口,瞬間讓宴席的氣氛變得緊張。

陳紀愕然的看向鄭平。

西漢元帝時期,有個叫朱雲的縣令多次上疏,彈劾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庇護奸臣,不能管治百官。

結果被判了刑。

漢成帝時,曾經是漢成帝老師的張禹當了丞相,但沒有真才實學,而令百官不服。

朱雲又上書求見漢成帝,當着大臣的面說張禹上不能匡正皇帝的過失,下不能有益於百姓,真可謂是尸位素餐。

甚至還讓漢成帝賜尚方斬馬劍,要斬殺張禹,以警其餘。

漢成帝想處死朱雲,但朱雲卻怒懟漢成帝,要當夏朝的關龍逢,商朝的比干。

最後因爲左將軍辛慶忌死保,這才被免了罪。

尸位素餐這個詞,也因此成了諷刺一些庸官的專用詞。

鄭平問陳紀是否看過《漢書.朱雲傳》,肯定不是在將陳紀比作朱雲,而是將陳紀比作了尸位素餐的張禹。

陳紀還未開口,側位的陳羣卻是站了起來,喝問道:“鄭縣丞,你借古諷今,是想說自己是朱雲,而家父是韋玄成、張禹之流嗎?”

“只是不採納你的策論,你就敢這般無禮的辱我父親?”

劉備的整顆心也懸了起來,正要替鄭平辯解時,卻又見鄭平微微搖頭示意,只能忐忑的將話又憋了回去。

劉子平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欣賞。

敢說陳紀尸位素餐的,別說這平原郡了,便是全天下的士人都沒多少!

“公祐,伱不擔心嗎?”劉子平壓低了聲音,看向一旁氣定神閒的引着白水的孫幹。

孫幹微微搖頭,也不回答,只是給了劉子平一個靜聽的手勢。

面對陳羣的喝問,鄭平眼神如一,如雲淡風輕一般:“聖人云,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

“陳郡丞,不如一觀策論,再與我言如何?”

陳紀擅長借古喻今,鄭平同樣以古論今。

這一回答,是在告訴陳羣:君子在是非沒有辨明前不要發表意見,沒有研究清楚前也不要發言。

連策論都沒看,就說鄭平是在羞辱陳紀,這有違君子的德行。

而陳紀父子,又向來以君子德行約束自己,這一反問,直接讓陳羣啞口無言。

陳紀掃了一眼氣勢落入了下風的長子,暗暗搖頭。

長文還是太年輕啊,怎能因爲一時之怒而忽略了君子的德行?

“長文,不可無禮!”

“正好,你也一觀這鄭縣丞的策論如何。”

將策論遞給陳羣,陳紀靜靜的看着瓷碗中的白水,心也如止水一般。

陳紀的愕然,在於鄭平居然用《朱雲傳》來暗諷自己,而非覺得受到了羞辱,但這愕然也僅僅持續了片刻。

陳羣如今只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雖然學問才智都不俗,但缺少歷練。

再加上鄭平借古諷今,暗指陳紀尸位素餐,這才動了怒氣,丟了方寸。

得了陳紀的提醒,陳羣靜下心來,一觀鄭平的十二策論。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將鄭平這十二策論看完,陳羣這才明白爲什麼陳紀不願意執行了。

如果祖父陳寔在,陳寔不會顧及這私名有損。

但自家父親.

陳紀都六十多歲了,一旦這策論失敗,那就真晚節不保了!

然而,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鄭平暗諷陳紀尸位素餐,倒也沒有真的在羞辱陳紀。

畢竟陳紀如今是平原相!

有良策不執行,卻擔心晚節不保,這不是尸位素餐是什麼?

(本章完)

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142章 苦肉奇計,玩戰術心都髒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311章 羣謀衆議,鬥鄭平爭兗州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嘆,今天只能一更了。更新說明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275章 擘畫大勢,鄭平最終目的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37章 人心盡失,袁術又作死了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
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142章 苦肉奇計,玩戰術心都髒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311章 羣謀衆議,鬥鄭平爭兗州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嘆,今天只能一更了。更新說明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275章 擘畫大勢,鄭平最終目的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37章 人心盡失,袁術又作死了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