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

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

盧植挺憤怒的。

各路太守、刺史勤王,結果在酸棗止步不前,跟玩鬧似的。

若說西涼軍驍勇,關東諸軍號令不一勤王失敗,盧植也認了。

但這勤王失敗,就慫恿劉虞當光武帝?

這是將君王社稷當遊戲玩鬧呢!

河北的人可以擁立劉虞當皇帝,那這其他州郡是不是也可以擁別的漢室宗親當皇帝?

一個國家,幾個皇帝,這天下還不得分崩離析啊!

“伯安兄,天子尚在長安受難,公卿百官亦在長安,若是自立,豈不是惹來天下人恥罵?”

“更何況,令郎尚在長安擔任侍中,豈非讓令郎身陷絕境?”

“上不能報國,下不能護子,他日青史之上,還要留下萬載污名,如此人生,其不可悲?”

盧植生怕劉虞受不住誘惑,苦口相勸。

畢竟這漢家天子,並非一定得劉宏的親兒子來當。

天子失德,亦或者天子無子嗣,都會從宗室親王中擇選一個有賢名的來繼任大統。

以劉虞如今的名望和地位,是漢家宗親中最有資格替代劉協的。

再有諸州郡牧守、刺史支持,劉虞就能順應大勢繼位。

“子幹以爲老夫是那種貪慕權勢的人嗎?”劉虞眼神一凜,聲音也變得嚴厲:“老夫受先帝隆恩,奉命牧守幽州,只願這幽州之民不再遭受胡人肆虐,別無他想!”

“只是老夫身在漩渦,難以自處。”

“即便老夫拒絕,他們也極可能擁立其他的宗室親王,亦或者直接對長安的天子不聞不問,只想着割據一方。”

“到時候,這河北之地,將如戰國亂世一般,烽火四起,硝煙不斷。”

“即便是老夫,亦可能折損在這幽州!”

劉虞看得很清楚。

自董卓劫持天子去長安後,這關東諸將的心思都變了。

勸劉虞效仿光武帝,這是試探,是在先禮。

可劉虞若是拒絕,不願意跟關東諸將同心,那劉虞就成了攔路石了!

而攔路石只有兩個結果,要麼穩如泰山,要麼被人掀翻。

盧植凝聲道:“伯安兄,你好歹也是幽州牧,又有海內名望,何懼小人?”

劉虞暗暗一嘆。

盧植雖然是海內大儒,又是當世名將,但對於官場之間的權謀爭鬥還是太稚嫩了。

何懼小人?

怕的就是小人啊!

劉虞聲名在外,行事又多仁德,不常用小人行徑。

但其餘人就難說了。

想到這裡,劉虞斂容道:“子幹,老夫知道你的志向,所以你求的錢糧老夫會調撥給伱。只是老夫有一個條件,希望子幹能答應。”

盧植一凜:“伯安兄請說,若我能辦到的,定然不會推諉。”

劉虞語氣微微一沉:“他日老夫若有不測,請子幹務必要以國家大事爲重!”

“伯安兄,你——”盧植吃了一驚。

但劉虞卻是搖頭,打斷了盧植的話:“子幹,老夫知你素來剛毅,不願跟小人爲伍。但想要匡扶國家社稷,有時候需要隱忍。”

“權謀手段,不可不察。”

若非盧植不屑於權謀詭計,以盧植的名望和功績,早就位列三公了。

但盧植個性剛毅,眼裡容不得沙子,以至於在仕途上總是起起伏伏,甚至還被一個小小的黃門誣陷下獄。

盧植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向劉虞恭敬一拜:“伯安兄的意思,我明白了!”

劉虞沒有食言。

雖然三千兵馬的糧草不少,但如今秋收剛過,州府也有存糧,劉虞也是能負擔得起的。

“伯安兄仁德信義,亦可稱天下楷模啊!”盧植暗歎一聲,來尋張飛。

此時的張飛,已經招募了文士百餘人,鄉勇義從千餘騎。

一見到這些鄉勇義從,盧植看向張飛的眼神多了幾分欣賞:“翼德,你倒是挺會募兵的。”

這些鄉勇義從,不僅個個兒身強體壯,還都是自帶戰馬的。

相當於張飛一次性的募集了千餘騎兵。

雖然這些騎兵還未進行過系統化的軍事訓練,但有這底子在,只要勤加操練,今後就能變成一支驍勇的精銳騎兵!

張飛嘿嘿一笑:“涿郡的鄉勇,用起來自然更親切些。大哥在平原沒多少親信兵馬,有這千餘騎兵相助,今後哪裡去不得?”

雖然外表看似粗莽,但張飛心思可不少。

劉備爲什麼將高唐縣的豪族私兵都交給關羽而不交給張飛,不就是怕張飛性子起來了,打了不該打的兵,殺了不該殺的將,然後引起兵變麼。

畢竟劉備三兄弟是外來人,在沒徹底收服豪族私兵前,得先哄着養着,才能凝聚人心。

但自涿郡招募的鄉勇義從就不同了,訓練的時候不用顧忌這些鄉勇雜胡的家族勢力,該狠狠練的時候就得狠狠練。

平日裡不苦練,戰時如何能以一當十?

而這些鄉勇義從,又跟劉備是同郡鄉人,只要不是受到虐待,幾乎都不可能背叛劉備的。

盧植點了點頭:“這些兵馬,暫且都交給老夫演練。你去將公孫瓚處借來的騎兵,也一併帶來涿郡吧。”

“三日後,出兵青州!”

劉虞的糧草調撥需要時間,這千餘兵馬也需要教會他們基礎的軍令。

看着眼前的兵馬,盧植不由豪氣頓生。

自征討黃巾被問罪之後,盧植已經六年沒統過兵了。

若當日在洛陽時有兵馬在手,盧植又何懼董卓?

“陛下,容老臣些許時日,待平定了青州,老臣必定舉兵向西,勤王靖難,誅殺國賊董卓!”盧植面向長安方向,拱手長拜。

泰山郡,南城。

這裡是泰山郡望族羊氏的聚集地,南城一大半的人都是羊姓。

羊續於去年病逝於任上,羊續的三個兒子羊秘,羊衜和羊耽都返回了南城守孝。

朝廷有丁憂制度,父母死後,在職的官吏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但可以保留官籍、俸祿等,若是隱匿不報,還會受到懲罰。

而在丁憂期間,唯一的任務就是爲父母守孝報恩,夫妻之間也要分開,吃住睡都在父母的墳前,也不得進行婚嫁慶典等喜事。

除非必要,也是不能進行娛樂和應酬的,否則就是德行有虧。

這對官員的仕途影響是很大的。

畢竟漢代的察舉制,其中一項就是考察士子的孝道!

即便是如今被稱呼爲國賊的董卓,依舊是個大孝子。

這是這個時代的規矩。

如今羊耽還小,墓邊的茅屋只有羊秘和羊衜兩兄弟在。

守孝期間能做的事很少,兩兄弟也因此在茅屋堆放了大量的竹簡,用於讀書和著述。

“衜公子,今日有客人送來名帖。”

一個僕人疾步來到茅屋前,將名帖送到羊衜手中。

“名帖?你未告訴對方,我如今在守孝,不宜見客嗎?”羊衜微微蹙眉。

僕人答道:“小人已經說了,但客人說,此事關係到衜公子岳丈安危。”

羊衜吃了一驚,一掃名帖,只見上面豁然寫着“北海鄭玄次子鄭平、顯謀.”。

“是康成先生的次子鄭平,前些日子岳丈來信說,已經將次女孔素許配給了鄭平。”羊衜略思一陣,向羊秘一禮:“兄長,事關岳丈安危,不能不見,容小弟暫且離開。”

羊秘點頭:“二弟自去便是。如今父親故去,我兄弟名望又不足,若能替孔北海解決煩憂,對羊氏而言,也是幸事。”

羊衜整了整衣襟,策馬返回羊氏大宅。

“愚弟冒昧來訪,還請仲興兄見諒。”鄭平拱手一禮,身邊的禰衡亦是見禮。

寒暄一陣。

羊衜問及正事,語氣明顯多了幾分擔憂:“顯謀賢弟,岳丈出什麼事了?”

鄭平坦言道:“青州黃巾肆虐,賊人張饒在北海國聚衆十餘萬,有攻打劇縣之意。”

“愚弟已經請得劉府君舉兵去救北海,但可惜兵力不足。”

“這次來南城,是希望能借助羊氏的名望,向泰山太守應劭借些兵馬。”

羊衜一直在守孝,很少關注這天下事。

一聽北海國聚衆十餘萬黃巾,羊衜頓時驚嚇不已:“北海國怎會有如此多的黃巾?”

鄭平輕嘆:“北海國的黃巾本就不少,昔日董卓讓岳丈出任北海相,就是想借刀殺人,讓岳丈死於黃巾之手。”

“今年青州又少雨水,田間收成不好,而青州各地的豪強又不體恤百姓黎庶,以至於百姓鄉民紛紛加入黃巾。”

“岳丈雖有文略,但武略不足,各縣又沒有能人將其各個擊破,這才讓張饒成了氣候。”

羊衜微微踱步,緩解內心的焦慮不安。

良久,羊衜凝聲道:“顯謀賢弟,家父去年因病去世,我和兄長名望又不夠,應府君未必肯借兵啊。”

若是羊續還在,羊衜自然能篤信借到兵馬。

但如今羊續死了,羊秘和羊衜又不似羊續有名望,應劭不一定會給羊秘羊衜兄弟面子。

鄭平笑道:“仲興兄勿需憂慮。僅有羊氏名望自然是不夠的,但有家父和平原劉府君相助,再有岳丈在士林的聲望,應府君會借兵的。”

“仲興兄只需準備一封書信即可!”

雖然天子被董卓劫持去長安了,但大漢的威望依舊還在。

這士林的規矩也沒有被打破。

應劭要在士林混,就不得不去權衡利弊。

鄭平是鄭玄的兒子、孔融的女婿,劉備是盧植的門生,羊衜又是南城望族。

借兵救孔融、掃蕩北海國的黃巾,不僅有美名,也能獲得功績。

今後遇到難處了,還能得到鄭平、劉備、孔融、盧植等人的幫助。

可若應劭不願意借,不僅會得罪鄭玄、孔融、盧植及其門生故吏,還會引起如羊氏一般地方望族的不滿,更是會因此得一個見危不救的惡名。

這其中的利弊權衡,應劭不可能不去考慮。

借兵,亦是借勢。

畢竟大家都是一個圈子混的,當不成朋友,以後就可能是敵人了。

羊衜見鄭平篤信自然,便不在遲疑,按鄭平的意思給應劭寫了一封信。

“顯謀賢弟,愚兄不善軍戰,又要在家守孝,救岳丈的事,就盡託付給顯謀賢弟了。”羊衜拱手一禮。

鄭平點頭,沒有在南城逗留,往北前往泰山郡的治所奉高縣。

應劭是個管理能力很強的太守。

懂放權,懂制衡,更懂法治。

因此在這泰山郡,各級官吏大抵都能各司其職。

應劭這個泰山太守,還有閒暇的時間去研究和考證歷代名物制度、風俗、傳聞,以及民間的風俗迷信、奇聞怪談。

說通俗點,應劭就是個當着太守的官還有空寫志怪小說的奇人。

在得到鄭平的名帖時,應劭還在研究最新得到的志怪文獻。

“北海鄭平,康成先生的兒子?”應劭有些驚訝。

鄭平投遞名帖的時候,基本都會加上鄭玄次子的身份。

正如鄭平回答禰衡時說的一樣,鄭玄兒子這個身份,足以讓鄭平知名於世,沒必要再去求虛名。

只要在名帖上寫上“鄭玄次子”四個字,幾乎都會得到各郡名仕的接見。

人的名,樹的影。

有鄭玄的名氣在,可以讓鄭平行事變得更有效率。

若是別的什麼人來投遞名帖,應劭還真未必肯見。

畢竟應劭不僅是名仕,也是泰山太守,不是誰都有資格造訪的。

但鄭玄的兒子,應劭卻不能不見。

“設宴,請客人到正廳,本官稍後便來。”應劭起身,將手中的志怪文獻放下,然後換上了正服來到正廳。

這士人間的禮儀,雖然有些繁瑣,但也是必要的,不論是客人還是主人,都是對雙方的尊敬。

寒暄一陣。

鄭平挑明瞭來意:“北海國黃巾肆虐,賊首張饒更是聚衆十餘萬,想要攻打劇縣。”

“平原相劉備,本是漢室宗親,又是大儒盧植門生,弘雅有信義,又擅長用兵,不到一月時間,就平定了平原九縣的黃巾賊人。”

“聽聞北海國黃巾禍民,劉府君毅然決定出兵相救。”

“但賊兵勢大,劉府君恐兵力不足。”

“聽聞泰山應府君急公好義,又是這世間少有的仁德君子,劉府君多有仰慕之意,故而派在下來奉高,希望應府君能借些兵馬。”

求追定啊。至於章節名,我知道肯定有想吐槽的,唉,我取名廢物。

要是看章節名跳定,會錯過很多關鍵信息的喲。

(本章完)

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262章 張飛入荊,劉備荀攸交心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今天有些事,剩下的更新在晚上,不用等哈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41章 鄭平自污,劉備全明星戰第244章 鄭平坐莊,郭嘉計勝周瑜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22章 初顯謀略,御下需有權威第30章 高唐華家,鄭平的小迷弟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314章 圍魏救趙,鄭平算敵所算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232章 殺雞儆猴,關羽主政徐州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116章 雙魚濡沫,劉備迎娶郭昭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
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262章 張飛入荊,劉備荀攸交心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今天有些事,剩下的更新在晚上,不用等哈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41章 鄭平自污,劉備全明星戰第244章 鄭平坐莊,郭嘉計勝周瑜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22章 初顯謀略,御下需有權威第30章 高唐華家,鄭平的小迷弟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314章 圍魏救趙,鄭平算敵所算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232章 殺雞儆猴,關羽主政徐州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12章 鄭玄勸學,傳道授業解惑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116章 雙魚濡沫,劉備迎娶郭昭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