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父子君臣

聽到太子李晉澤來了,景豐帝和李晉澈默契地對視一眼,而後李晉澈便自覺退到一邊,低下頭作恭謹陪侍狀,全然不復方纔的大膽親暱。

景豐帝雖然喜歡二兒子,可畢竟臉皮還沒厚到那種程度,要他堂而皇之在太子面前展現對李晉澈的偏愛,他還做不到。

見李晉澈站得規規矩矩,景豐帝這纔將視線轉回到寧福海身上,淡淡道:“嗯,那便讓太子進來吧。”

片刻後,李晉澤走進御書房,朝景豐帝跪伏下去:“兒臣參見父皇。”

景豐帝擡手:“免禮,太子起來吧。”

李晉澤跟景豐帝行完禮之後,李晉澈也連忙向他見禮:“見過皇長兄。”

李晉澤朝他頷首,算是應下。隨即視線落在李晉澈身上,見他站在旁側,和景豐帝的桌案隔着好幾步遠,態度恭恭敬敬,像是正在聆聽景豐帝的教導訓斥,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

然而御書房的隔音並不是很好,李晉澤方纔在外面聽得真切,裡面又是笑聲又是說話聲,氛圍輕鬆,明顯是李晉澈在和景豐帝撒嬌,好一番父子其樂融融的景象。

可等他一進來,御書房內氣氛驟變,二人故意做出這副疏遠冷漠的樣子,是在演給他看嗎?

想到這一層,李晉澤內心冷笑一聲,突然覺得有點諷刺。

帝王多薄情,天家父子本就和尋常百姓家不一樣,景豐帝是他的父,同時也是他的君,保持尊敬和畏懼,本就是他對景豐帝應該有的態度。

若景豐帝對所有皇子皇女都是一樣的態度,李晉澤會接受良好,因爲這本就是理所應當的。

但事實上不是這樣,景豐帝不僅區別對待,還偏心得明顯。景豐帝跟李晉澈可以笑罵打鬧,自然親近相處,對他卻只有疏離冷漠,從來都是有事說事,沒有一句多餘的話。

彷彿對景豐帝來說,李晉澈纔是他的兒子,而自己只是他的臣子。

李晉澤心頭酸澀得厲害,忙低下頭掩飾眼眶的熱意,默默做了好幾個深呼吸才緩解過來。

雖然李晉澤從小到大習慣了這樣的對待,可他畢竟才十四歲,要做到將這些完全不放在心上,對他來說還是有些殘忍了。

見李晉澤杵在原地沒動,景豐帝淡淡掃他一眼:“太子有何事?”

李晉澤此行來是例行請安,同時也是彙報近日的學習成果。簡單說了一下這些天的學習進展以後,他便將當日的功課呈給了景豐帝:“父皇請看,這是兒臣的功課,文華殿的先生們都已經批閱過了,兒臣還想聽聽父皇的意見。”

一旁的李晉澈按捺不住心裡的好奇,悄悄踮起腳尖,掃了一眼李晉澤的功課。

不得不說,李晉澤的功課做得很好,字跡工工整整,一點塗抹都沒有。雖然他看不見具體的內容,但從大片先生們硃筆圈畫的痕跡來看,應當是寫得很不錯。

將李晉澤的功課從頭到尾看完,景豐帝點點頭,臉上終於露出了一點笑意:“嗯……尚可,太子近來讀書頗爲認真,保持下去,莫要鬆懈。”

要知道景豐帝在皇子的課業上一向是嚴格非常,他自己從小就勤奮好學,一邊讀書,一邊還能將偌大個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條,以己度人下來,對皇子們要求自然更高。皇子們的功課稍有一點錯漏,就能被景豐帝揪出來嚴厲訓斥,要是不好好讀書拖欠功課,後果就更嚴重了。

三皇子生性隨意懶散,讀書馬馬虎虎,有一次恰逢景豐帝檢查功課,他害怕被訓斥,臨時抱佛腳交了個鬼畫符上去應付。結果惹得景豐帝雷霆大怒,當場叫了飛魚衛來打板子,把三皇子的屁股打得比他的功課本還一塌糊塗。

那之後,每次景豐帝檢查功課,皇子們都是戰戰兢兢,生怕叫他挑出錯來。在景豐帝這,能夠不捱罵就很不容易,他的一句尚可,已經是非常好的評價了。

這樣一來,連李晉澈心裡都忍不住有點酸溜溜的。

難得受景豐帝一句誇獎,李晉澤按捺不住內心的雀躍,忙道:“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再接再厲,好生讀書,爭取早日爲父皇分憂。”

見李晉澤功課斐然,景豐帝這才把目光落到他身上,開始認真打量自己的繼承人。想到飛魚衛近來的彙報,他便問:“朕聽飛魚衛說,你最近總是出宮,所爲何事?”

李晉澤應道:“老師年紀大了,身子骨越來越不好,上個月生了一場病,竟是越來越嚴重,如今已經到了不能下牀的地步,兒臣心中惦念,得空便常出宮去瞧瞧老師。”

聽得此話,景豐帝纔想起上個月周民青告假的摺子,確實是有好長一段時間沒看到他了。

到底是太子的老師,當朝太傅,周民青生了重病,景豐帝怎麼也該過問過問,沒想到這方面他做的還不如李晉澤一個半大少年。

想到這裡,景豐帝有些不自在,掩飾般輕咳兩聲,若無其事道:“原來是這樣,那你確實該常去瞧瞧。當初你是認真拜了周民青爲師的,周民青不僅是給儲君教授學識的先生,更是你個人傳道授業的老師。”

“現今他病了,你就該盡一盡弟子之誼,多去他牀前侍奉,這個時候若再侷限於什麼君臣之分的條條框框,那就太死板了。”

李晉澤又如何看不出景豐帝的心虛,但還是一一應下:“父皇說的是,兒臣都明白。”

景豐帝道:“嗯,那今日就這樣,若無事,便退下吧。”

“兒臣告退。”

李晉澤一走出御書房,便聽到屋內重新出現的說話聲,似乎是李晉澈在跟景豐帝討要桌案上的硯臺,父子二人打趣笑鬧,一如他來之前。

李晉澤嘴角露出諷刺的笑意:便是演,也不肯多演一會兒嗎?

御書房外,太陽將要落山,雨後的夕陽比平日裡的更添兩分鮮豔之色,紅如火焰,照亮了遠處的半邊天空。

只可惜李晉澤現在沒有心情賞景,方纔景豐帝與李晉澈其樂融融的景象在他腦中揮之不去,他喉頭哽得厲害,失魂落魄之下,一不留神,腳底差點滑倒。

這時,一隻手及時出現並扶住了他:“殿下小心。”

第488章 最後一票第515章 先斬後奏第341章 女性土司第282章 榜有問題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90章 元宵燈會第214章 誰來關心第118章 皇帝嘉獎第287章 關進詔獄第350章 責任義務第109章 苟且之事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304章 安頓下來第373章 偷攬功勞第483章 拋橄欖枝第36章 皇帝將臨第320章 一腔熱血第513章 立刻回京第469章 真正心疼第73章 出風頭第296章 得失利弊第39章 上架通知第359章 可有良心第265章 遠在天邊第461章 頂風作案第375章 打探消息第2章 前路漫漫第245章 咱們跑吧第435章 出言不遜第377章 打小報告第404章 就任知府第234章 以退爲進第297章 爲何要保第432章 招兵標準第376章 長官不在第180章 爭吵第501章 父子君臣第196章 等不及了第115章 安置章程第221章 經筵講學第209章 洞房花燭第107章 流民不滿第523章 機會來了第139章 提議搜查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414章 最壞結果第74章 下藥第347章 好好磨鍊第537章 關閉宮門第154章 相談甚歡第41章 皇帝舊事第222章 犯顏直諫第348章 開始推廣第330章 不給批款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70章 挑戰第44章 通房有孕第320章 一腔熱血第215章 中秋燈會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118章 皇帝嘉獎第504章 推薦人選第223章 廷杖受罰第45章 妥善處理第203章 特別賀禮第350章 責任義務第2章 前路漫漫第225章 書華有孕第279章 榮發書坊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88章 假期將近第303章 初來乍到第437章 局面僵持第480章 先進火炮第523章 機會來了第401章 童年傷痛第114章 好事成雙第191章 打馬遊街第463章 書華趕到第282章 榜有問題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334章 觀賞辣椒第195章 生辰禮物第519章 特授爵位第386章 違規任職第4章 顧雲霄中舉第21章 府城祝壽第35章 清明聚會第241章 意圖招贅第58章 記恨第101章 月事帶第85章 方子歸離開第363章 更大作用第271章 兩全之策第20章 逛青樓第331章 不相爲謀第337章 合夥生意第160章 科舉會館第24章 入學典禮
第488章 最後一票第515章 先斬後奏第341章 女性土司第282章 榜有問題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90章 元宵燈會第214章 誰來關心第118章 皇帝嘉獎第287章 關進詔獄第350章 責任義務第109章 苟且之事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304章 安頓下來第373章 偷攬功勞第483章 拋橄欖枝第36章 皇帝將臨第320章 一腔熱血第513章 立刻回京第469章 真正心疼第73章 出風頭第296章 得失利弊第39章 上架通知第359章 可有良心第265章 遠在天邊第461章 頂風作案第375章 打探消息第2章 前路漫漫第245章 咱們跑吧第435章 出言不遜第377章 打小報告第404章 就任知府第234章 以退爲進第297章 爲何要保第432章 招兵標準第376章 長官不在第180章 爭吵第501章 父子君臣第196章 等不及了第115章 安置章程第221章 經筵講學第209章 洞房花燭第107章 流民不滿第523章 機會來了第139章 提議搜查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414章 最壞結果第74章 下藥第347章 好好磨鍊第537章 關閉宮門第154章 相談甚歡第41章 皇帝舊事第222章 犯顏直諫第348章 開始推廣第330章 不給批款第156章 程炎得中第70章 挑戰第44章 通房有孕第320章 一腔熱血第215章 中秋燈會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118章 皇帝嘉獎第504章 推薦人選第223章 廷杖受罰第45章 妥善處理第203章 特別賀禮第350章 責任義務第2章 前路漫漫第225章 書華有孕第279章 榮發書坊第471章 充當翻譯第88章 假期將近第303章 初來乍到第437章 局面僵持第480章 先進火炮第523章 機會來了第401章 童年傷痛第114章 好事成雙第191章 打馬遊街第463章 書華趕到第282章 榜有問題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334章 觀賞辣椒第195章 生辰禮物第519章 特授爵位第386章 違規任職第4章 顧雲霄中舉第21章 府城祝壽第35章 清明聚會第241章 意圖招贅第58章 記恨第101章 月事帶第85章 方子歸離開第363章 更大作用第271章 兩全之策第20章 逛青樓第331章 不相爲謀第337章 合夥生意第160章 科舉會館第24章 入學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