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宦官干政

成都城北長安宮的一座小殿內,幾名宦官正坐在一起商議政務,你沒有看錯,幾名宦官確實是在商議政務。

爲首之人是老宦官宋朝鳳,然後是霍仙鳴、竇文場、田文秀、劉貞亮,這五名宦官結爲小集團,不僅掌控神策軍,掌控宮中大權,還經常利用李適來插手政務,尤其宋朝鳳直接代天子批覆奏摺,很多朝廷決議都被他以天子的名義否決。

李適對這些宦官十分寵信,在他生死危急之時,只有這些宦官沒有丟下他,忠心耿耿地護衛他逃出皇宮,讓他終於看清楚,誰纔是真正對他忠心的人。

同時,李適也不想成爲名義上的天子,他也要干涉政務,彰顯自己的存在,但身體的傷情不容他耗費太多精力,他便把政務交給了宦官,利用他們來牽制監國李誼以及朝廷大臣。

天子李適在聽政殿成立了一個署衙,叫做神策軍指揮署,和朝廷的十二衛署衙對應,大家便將神策軍指揮署簡稱爲北衙,十二衛署衙又叫南衙。

北衙聽起來好像是軍事機構,但實際上是軍政一體,五名宦官在這裡設立了參政堂,很多重大政務就由他們五人在這裡商議決定。

“各位,聖上已經原則上同意我們的增稅方案,只是希望我們把稅額再考慮一下,我考慮架間稅只要有房子就要交,所以面很廣,稅錢也不能太高,保證每年收一次,一旦實施,能大大減輕財政壓力。”

宦官們討論的架間稅就是房產稅,架是指大梁,一間屋子需要兩根大梁,官宅的住房標準並不是佔地多少畝,而是有幾架房,兩架一間屋,所以唐朝的房產稅就叫做架間稅。

收架間稅當然不是宦官們提出來,而是朝廷爲了解決日益窘迫的財政壓力,才提出收架間稅這個動向,但因爲涉及到太多朝廷官員和權貴的切身利益,架間稅吵了幾個月都沒有能拿出方案。

李適便決定讓宦官來起草增稅方案,宦官們住在皇宮,皇宮是免稅的,和他們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所以宦官們起草得很順利,已經在天子李適那裡通過了,但宦官們把稅額定的很重,李適覺得需要再斟酌一下。

宋朝鳳咳嗽一聲道:“索性就把咱們原來的方案減半吧!改爲上房兩千文,中房一千文,下房五百文,這樣差不多都能負擔得起了。”

五名宦官紛紛舉手,表示了同意,他們聯名簽下了稅案,由宋朝鳳提交給天子。

.........

李適隨即將架間稅方案轉給政事堂,責令他們審議通過。

這份方案一露面,便在朝野引發掀然大波,激起了強烈的反響,整個朝野上下反對聲一片。

窮苦百姓住的茅草屋之類是下房,大部分人家兩間屋左右,一間寢房,一間起居,每間屋子只有七八個平方左右,而像廚房、茅廁、牲畜廄之類就只能算棚,不能叫房,可以免稅。

看就算住房不多,一年也要增加一貫錢的負擔,對於入不敷出的窮苦百姓來說,還是非常吃力。

而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人家,則是五六間屋,那一年也要幾貫錢,現在掙錢不容易,明顯是增加了負擔。

大戶人家開間稍大,一間屋子二十個平方,屬於中房,每間屋就要一貫稅錢,一般佔地三畝就有幾十間屋子,幾十間屋就要幾十貫稅錢,大戶人家當然也強烈不滿。

這兩年,成都向東擴張了一倍,大片良田變成了豪門鉅富的大宅,很多豪門少則數百間,多則上千間,而且都是寬敞明亮的上房居多,算下來,一年就要交上千貫稅錢,這個負擔對他們同樣沉重。

而且間架稅是面向大唐天下,只要朝廷通過,各地無論城鄉都要執行,包括各個藩鎮,他們也會執行,只不過稅錢是流入藩鎮口袋。

不過窮苦百姓還是有應對之策,他們索性把房子拆了,搭成不徵稅的窩棚,一樣可以住,但總不能讓大戶人家也住窩棚吧!所以架間稅主要遭到權貴和大戶人家的強烈反對。

監國李誼和政事堂衆相國尤其反對激烈,他們反對的並非稅案本身,而是反對宦官干政,北衙宦官不僅否決他們的決議,居然還越俎代庖,制定稅案,這是政事堂絕對無法容忍的越權侵犯。

間架稅方案在政事堂不出意外地被否決了,李適大怒,罷免了右相蕭復蕭復和左相姜公輔,重新任命盧杞爲右相,就在盧杞出任右相,向天子表態支持架間稅後,卻在宣政樓前遭到了文武百官的一頓暴打。

副相獨孤立秋和劉從一同時辭去了相國之位。

李適再次廢除多相制,任命盧杞和張延賞爲左右相國,強行推行架間稅。

在一片反對和吵嚷聲中,混亂的建中四年結束了,新一年開始,李適改年號爲貞元,作爲推行架間稅的交換,李適正式冊封李誼爲皇太子,架間稅得以通過,開始在天下各地頒行。

..........

張掖今年的新年十分熱鬧,郭宋也特地將潘遼、李略、曹萬年等官員和將領的家人請到自己府上共度除夕,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薛濤帶着獨孤幽蘭前往陣亡將士的家中給他們拜年並送年禮。

一直忙到正月初五,衆人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一早,郭宋帶領家人祭祀先祖,這是郭宋一直很爲難的地方,他不知該怎麼祭祀自己祖先,很多年來,他一直迴避這個問題,直到和薛濤成婚後,在薛濤的一再建議下,他才勉強修建了宗祠。

靈州郭氏祭祀的祖先是隋朝同州刺史郭進,郭宋把他也作爲自己的祖先祭祀,另外還有他名義上的父親郭懷善、祖父郭晉元。

郭宋索性把薛濤的先祖薛道衡、祖父薛凌的令牌也一併祭祀,這個舉動令薛濤感動不已,在迎娶了獨孤幽蘭後,在薛濤的提醒下,郭宋也將獨孤家族的祖先獨孤信的靈牌也放入宗祠。

雖然這個舉動有點不符合禮制,但卻讓薛勳和獨孤立秋深受感動。

郭宋顯得有點心事重重,簡單祭祀完先祖後,便藉口有事匆匆離去了。

“大姐,夫君好像今天有心事?”房間裡,獨孤幽蘭喝了一口茶問道。

薛濤搖搖頭,苦笑一聲道:“他是裝作有心事的樣子,其實就是在敷衍,每年祭祖都這樣,顯得心事重重,簡單上三炷香,行一禮就走了,別的祭祀儀式都沒有,今年還是一樣,我一點不奇怪。”

獨孤幽蘭很驚訝,“這是爲什麼?這可是祭祖啊!”

在獨孤幽蘭印象中,他們家族每年兩次祭祖,隆重又隆重,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而到了夫家卻完全不一樣了,連供品都是臨時準備的,也沒有沐浴更衣,僅僅就上三炷香,感覺就像.....就像在廟裡燒香一樣。

薛濤笑着搖搖頭,“時間久了以後,這種事情你就不會奇怪了,其實我父親也是一樣,每年祭祖,他就給我祖父靈牌上三炷香,什麼祖先之類都沒有,有一次供品忘記準備了,外面也買不到,我娘只得把年夜飯剩下的一點菜餚端上供桌。

我的意思是說,不要太在意這些事情,夫君肯定有他難言之隱,就像我父親,他在家族地位太低,年輕之時家族根本不准他參加祭祀,他纔會對祭祀很冷淡。”

“那夫君是什麼原因呢?”獨孤幽蘭好奇地問道。

“他沒有給你說過?”

獨孤幽蘭搖搖頭,薛濤心中忽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得意,畢竟在丈夫心中,自己和獨孤幽蘭還是不一樣,很多事情,丈夫都會對自己述說,但對獨孤幽蘭卻不肯多說,或許這就叫結髮夫妻。

薛濤忽然想起,丈夫和獨孤幽蘭的婚禮上,好像沒有結髮這個儀式,是忘記了,還是故意迴避了?

“大姐!”獨孤幽蘭見薛濤有點走神,便喊了她一聲。

薛濤這纔回過神,她笑道:“這件事和他靈州的家族有關係,他當年被靈州郭家革除了族籍,連名字都從家族中抹去了。”

“這又是爲什麼?”獨孤幽蘭震驚萬分,還有這種事情。

“這件事比較複雜,我回頭慢慢告訴你,夫君很快要出征北庭了,我們得準備起來了。”

這時,獨孤幽蘭忽然捂着嘴跑了出去,蹲在水盆乾嘔。

薛濤連忙走過來扶住她,驚訝問道:“你這是....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就是前天開始,總是感到噁心、胸悶,可能有點受涼了。”

薛濤搖搖頭,“不是受涼,我也曾經和你一樣,你很可能是有喜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五百零九章 外圍騷擾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難民潮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連續施壓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臨趙州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五百零九章 外圍騷擾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難民潮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連續施壓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臨趙州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三百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下)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