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

周士相要武力解決不肯表態的各部明軍,這是大敵當前要內訌的節奏,然而身爲宗室的朱統卻是拍雙手支持,並且跟着一塊大罵那些傢伙爲“奸賊”。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朱統有此反應再過正常,他是宗室,自然是最關心大明朝廷死活的。清軍在西南用兵數十萬,朝廷和天子危在旦夕,身爲宗室,朱統比任何人勤王的心思都要急迫。原先他沒有勤王之力,太平軍又要東征應付濟度大軍,再怎麼擔心西南安危,勤王的心也要按下,不然就他那三四千人去勤王,還不夠清軍塞牙縫的呢。

郭之奇在肇慶時與朱統、陳奇策說過周士相東征之後便要勤王的事,所以陳奇策死後,朱統除了給自己爭取了一個第八鎮的建制,此外再無對周士相有何要求,反而全力支持周士相對肇慶的軍政、民政整合,就是希望周士相能夠儘快整合廣東力量,然後率太平軍西入廣西勤王,保駕救天子。

於宗室而言,於朱統個人而言,西南的永曆朝廷就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希望,根在,家在國在;根亡,家亡國亡。

南陽伯李元胤臨死前曾哭嘆“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此言多少流露出元胤對於永曆這個皇帝的失望,然這個皇帝再讓人失望,他也是大明的根,是天下人的希望!

身爲朱明一份子,哪怕這個天子再叫人絕望,朱統也是毅然決然要爲這個天子奉獻一切的,哪怕最後仍身死國滅,他也無悔,因爲他盡到了自己的本份,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從順治四年自散家財募兵起,朱統堅持了十一年。這十一年,他失去了無數親人,也目睹了無數家破人亡,無數次險些要絕望自殺,但又一次次堅持了下來,只因他相信哪怕不是爲了自己姓朱,哪怕不是爲了自己這個宗室身份,哪怕不是爲了朱家的列祖列宗,他也有值得去獻身的所在,那便是這天下的無數漢人。

滿州入關,不是改朝換代,而是亡國滅種!

亡漢人的國,滅漢人的種!

朱統姓朱,是宗室,但他更是一個漢人!

大明得國之正甚於三代也!

漢高起自小吏,親領大軍伐暴秦,得國不可謂不正,然高祖食秦祿未忠秦事,此其弊也;王莽篡立新,餘曹魏,司馬.晉,南朝宋齊樑陳皆此類也,北朝披左衽,實爲中國之恥也;隋楊奪外孫之國,唐篡表弟之位。五代皆以下伐上,宋以臣奪孤兒寡母之家業;元初爲金屬,後與南宋結盟伐金,金滅而凌宋,是不忠不義也!

惟我大明太祖起自草莽,未食元祿,其父兄皆死於元朝****,元朝欲滅五姓漢人,焉能不反,不反則助紂爲虐也,明既立國,復諡元帝,修周封微子之德,故以此觀之,明較漢唐得國愈正。且蒙元殘暴嗜殺,視漢人有如豬狗,天下漢人深受其辱,欲驅其者,十室而八,大明驅除韃虜,恢復漢人之社稷,重現漢家之衣冠,撥亂反正,再造中華!

今中華再淪夷胡之手,朱家子弟不效太祖之志奮起抗擊,還是朱家子弟嗎,死後又有面目去見太祖皇帝!

皇帝不死於國,親王便死於國;親王不死,宗室死。大廈將傾之際,總要有人死於國!

崇禎死於國、弘光死於國、隆武死於國、紹武死於國!

四帝無一降者,四帝皆殉!

歷來亡國之朝代,可有朱家如此悲壯?

沒有!

.....

自散家財那日起,朱統便要做這個死國宗室,他知道那些不肯表態的將領打的什麼主意,無非就是亂世保存實力。眼下西南聚集的可是清軍幾十萬重兵,能打能戰的兵都在那,太平軍雖然潮惠大敗清簡親王濟度所率大軍,可滿打滿算濟度麾下也不過兩三萬人,這點兵馬只是西南清軍的零頭!

而廣東明軍連同太平軍在內不十萬之衆,能抽調入廣西的勤王之兵能有半數便是頂天,無論是兵力還是實力,差距都非一點半點,故那些人害怕,他們畏懼,他們擔心勤王會消耗自己的本錢,哪怕他們一直在堅持抗清,哪怕他們當中不乏可名垂青史的忠臣。

可忠臣有用嗎!

史可法忠不忠,何騰蛟忠不忠,丁楚魁忠不忠,瞿式耜忠不忠?!......

忠臣再多救不了國,有何用!

朱統不是識古不化之人,十一年的堅持讓他比過往任何時候都看得清楚,大明現在需要的不是忠臣,而是良臣,能打勝仗的良臣!

朱統站在他認爲是良臣的周士相一邊,他以宗室名義再次致信兩廣總督連城壁和各地將領,請他們響應興平伯勤王號召事。然而連城壁仍是沒有迴音,總督的沉默更加讓那些觀望的將領有了底氣,他們做出了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待價而沽。

周士相知道單憑大義無法讓這些擁兵自重的大小軍頭響應自己,接受自己指揮,這些人需要的是錢糧,是官爵,是軍械。而這些,周士相眼下提供不了,他也給不了,他要的只是他們的無條件服從——帶上他們最能戰的精銳,帶上他們最好的裝備,隨自己去勤王!

連城壁有私心,這是一個忠臣,但在朱統眼裡卻是一個無能且有私心的忠臣。

兩廣總督是朝廷委任的廣東最高官員,節制兩廣境內所有明朝文武,周士相越俎代庖率先起勤王號召,明顯剌激到了兩廣最高官員連城壁,也犯了官場忌諱。一個伯爺起勤王卻要總督、國公、侯爺們響應,大明立國兩百餘年來,可曾聽聞?

廣州收復後,連城壁出於大局考慮,希望將總督衙門回遷廣州,但此舉卻遭到周士相的抵制,因爲周士相不願頭上多個號施令的祖宗。

在沒有永曆朝廷認可和兩廣總督背書的前提下,周士相私自成立了廣東布政使司衙門,令得欽州總督衙門被架空,無法從體制和大義上節制廣州、潮州、惠州及現在的肇慶府。此四府是廣東精華所在,沒有這四府之地,連城壁這個兩廣總督和一個知府沒有區別。

沒有地盤,沒有軍隊的總督是不可能主控廣東局面的,做爲私人使者的提刑按察副使秦榮的回報和兵部職方司郎中程邦俊對周士相的一些中傷,再加上四府巡撫張孝起的一些進言,使得本爲勤王事急得頭都白了的連城壁竟鬼迷心竅的保持了沉默。

連城壁私心裡卻並不是真想和周士相鬧翻,他只是想讓周士相和自己談,退一步,總督衙門可以不回遷廣州,但至少起勤王的主導人必須是他兩廣總督連城壁,而不能是歸兩廣總督節制的興平伯、廣州鎮周士相。這不合規矩。

可是連城壁最終等來的卻是太平軍第一鎮威逼高州,第二鎮由海路登6雷州,第三鎮自新會西下,第八鎮進至肇慶西北,水師包圍各路舟師,蒙古騎兵一路拔寨掃蕩的告急消息。

一夜之間,太平軍如當初清軍一般,處處出擊,數萬兵馬以武力威逼不肯響應勤王的明軍,甚至太平軍一些將領公開聲稱不從興平伯令者便是與清寇私通姦賊,不降便死!

形勢越緊張,朱統堅定的站在了周士相一邊,帶領第八鎮對肇慶境內一些雜牌明軍進行了掃蕩。對於連城壁派來的使者請他以宗室身份阻止周士相瘋狂舉動的要求也置之不禮,反與部下說連城壁那幫文官是豬油蒙了心,廣州是人家秀才自個打下來的,他們這幫人憑什麼要來摘果子。現在秀才要他們響應勤王,他們卻按兵不動拒不響應,眼中還有朝廷嗎!

使者又到了水師統制官吳遠那裡,結果吳遠很務實,他知道現在應該聽誰的命令,所以他不僅沒有答應總督衙門許下的厚利承諾,帶着水師脫離太平軍節制,反而更加用心掃蕩各支明軍舟師,迫使他們投順太平軍。

第二鎮由水師海運至欽州海安所,兵鋒直指連城壁最大的依仗——高雷總兵高進庫。

高進庫是陝西宜川人,崇禎時爲明朝副將,順治二年,清豫親王多鐸兵下江南,高進庫不敢抵抗投降,被清廷委以江寧副將之職,後隨洪承疇以兵三千平定江西。順治四年,升左協,駐贛州。順治五年,大破李成棟,斬萬餘,加都督僉事。順治九年,被清廷委任爲廣東高雷總兵,其駐地就在雷州府的海康縣。

得知廣州被太平軍佔領,平南王尚可喜被殺,靖南王耿繼茂投降,滿州將軍哈哈木及滿城上下都叫太平軍殺乾淨後,高進庫知道他已成孤軍,北上無望,困守又無力,再三思量之下,他派人向欽州的連城壁表達了歸順之意。正苦於手下無兵的連城壁大喜過望,立時接納高進庫的投降,仍令其駐海康,爲明朝的高雷總兵官,同時爲其請封海康侯。

周士相以一人之力開創太平軍,開創廣東抗清大好局面,卻只得封興平伯,一介降將寸功未立卻能得總督親自請封海康侯,連城壁也是糊塗得可以。(未完待續。)

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更新說明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282章 大家都罵娘今天無更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命變遵令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十五章 錢糧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
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更新說明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帥錯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282章 大家都罵娘今天無更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命變遵令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十五章 錢糧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