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

然而自崇禎初年,北方連年天災,各地大泛圍饑荒,再加上遼東戰事興起,北方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爲求活,走投無路的百姓除了參加流寇造反外便是舉家往南方遷移,畢竟相對於千里饑荒、到處戰亂的北方,氣候適宜、太平無事的南方能讓他們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大量爲避禍而往南方遷移的百姓使得南方人口在崇禎末年就不斷上升,等到清軍入關後,這一遷移進程便瞬間加速起來。初始,北地百姓選擇逃難的目標多在江南、浙江一帶,可隨着弘光政權的覆沒,福建及更南邊的廣東就成了這些人的目標。且逃難的不再是那些北地活不下去的百姓,更多了江浙一帶還算過得下去的百姓,這些人往南方遷移不是爲了活命,而是不願做異族的奴隸。

弘光以後的南明諸政權同時往南方帶去了許多官員士紳和他們的家眷,大量不肯剔發降清的讀書人涌入頓時使得廣東人文薈萃,尤其是順治五年南昌金聲恆、廣東李成棟相繼反正後的廣東更成了天下心向大明之人的首選,無數文人才士會於其**襄復明盛舉,天下聞之側目。

永曆政權初建時,廣州城內的本地百姓人口數量已達四十餘萬,及至永曆四年(順治七年),廣州城內的人口數量直逼百萬之巨。如此多的人口聚集使得廣州成了天下第一大城,已淪爲滿清都城的北京都不及它,其內繁華程度更是連地處江南的蘇鬆二府也不及!然而這一切隨着尚可喜、耿繼茂的到來立時就灰飛煙滅,空留無數冤魂在黑夜的廣州城中哭泣。

五年過去,誰也不知道當年廣州城到底有多少百姓死於清軍之手。永曆朝廷認定清軍在廣州屠殺民衆七十萬,這個數字源於屠殺之後和尚收屍的數據;然而又有人認爲這個數字還要多,當是百萬人才是,因爲當時的廣州城已是人滿爲患。本地人口加上外地人口,數量絕不會少於百萬,要知當時廣州城外十數裡地都是住滿人的,屠殺過後,除了收屍的和尚外卻是再也不見一人!

五年前發生在廣州的這場大屠殺。清廷從來沒有承認過,只稱“平、靖二藩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卻絕口不提這“盡殲其丁壯”到底是殺了多少人,北京和廣州的來往公文中也從不見具體數字。前年,尚可喜在府中宴請北京來的欽差時,曾輕描淡寫說過廣州破城時藩下殺人不過萬餘。

死了多少人在這明清相爭的亂世已變得不重要,重要得是如今的廣州城於其說是省城,倒不如說是縣城合適得多。整座廣州城內現有居民都是清軍佔領廣州後從鄰近府縣過移過來填實的。總數量不過五萬餘,加上平、靖二藩從遼東帶來的包衣奴才和駐軍,偌大一座省城如今的人口不過纔是不到十萬之數,連屠殺前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昔日熱鬧的廣州港更是靜得跟死港不同,再也不復當年碼着停滿船,江上船隻絡繹不絕的盛況。城外如此,城內亦是如此。戰火燒燬了大半個廣州城,屠刀砍了數十萬具屍體,也殺怕了活者的心。

去年李定國大軍二攻廣州時,爲了防止李定國大軍突破新會直奔廣州。尚可喜親自下令拆毀了四城附近的所有建築,此舉使得廣州城更加凋零。年初李定國大軍解圍退走後,新上任的廣東總督李率泰雖然出臺一些措施試圖讓廣州重新繁華起來,畢竟清軍也是人。想要在廣州長期紮根下去,他們也需要地方的供給。一座根本不能給清軍帶來任何錢糧稅收的省城和一座能源源不斷爲清軍提供錢糧稅收的省城對於清軍的意義大不相同。可惜總督大人剛做了幾月,廣州城稍有起色時卻又不得不中斷了這一工作,原因是李定國幾萬大軍都沒能攻克的堅城新會竟叫一支不知從哪冒出來的賊兵給佔了,還擋住了平南王兩萬大軍的進攻,迫使平南王不得不令世子率軍圍城。

圍城消耗的不僅是城中賊兵的錢糧。更耗得是清軍的錢糧。爲了供應圍城大軍的糧草,總督衙門已是勒緊肚皮,直接承擔錢糧輸送的廣州府更是叫苦不迭。當年那場大屠殺平、靖二位王爺殺出性來,也是殺得痛快了,可苦了廣州府了。治下沒了百姓,這地就沒人種,你叫他們到哪去弄錢糧來?

廣州知府朱國榮把地皮都翻過來好不容易勉強湊夠供大軍出征的錢糧,沒想平南王爺親征都沒把新會奪回來,反而大軍留在新會城外和城中賊兵耗了起來,這個把朱國榮急得上吊得心都有了。

果然,圍城沒幾日,總督衙門那邊就把他叫去,要廣州府無論如何也要繼續供給圍城大軍糧草,若不然他這知府就收拾包裹滾回山西老家去。

滾回山西老家如何得了?!

朱國榮前朝不過是個舉人出身的小小主薄,若不是攝政王率大軍入關,他朱國榮到死恐怕也還是個小小主薄,如何會有今日這官位?

想當日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吏部外原本興致匆匆等候選官的同僚們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告病得告病,推卻的推卻,唯恐倒黴被派到南邊去送死。這當口,就他朱國榮膽大心大,知道富貴險中求,咬牙頭一個往門前已見不着一隻烏鴉的吏部走去,自願到南方爲官。此舉當天就傳到了宮中天子耳中,天子龍顏大悅之下直接命朱國榮接任廣州知府。從主薄到知府,連升七級,若不是他朱國榮知道富貴險中求,這等好事能落他頭上?

這兩年知府當得也是順風順水,雖然廣州這省城不比從前,但怎麼也是省城不是,不論是官品還是收入,朱國榮都很滿意,琢磨着過兩年是不是派人到京中活動活動,自家名字早已落入天子耳中,這邊稍一活動說不定就能再上一樓,做個布政使或按察使什麼的,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弄個巡撫噹噹。

自家也真是伺候夠了尚可喜和耿繼茂那兩個藩王,真能調走,朱國榮做夢都能笑醒。不過說實在的,雖然不太願意伺候這二位藩王,但有這二位藩王在,朱國榮從不擔心自家身家性命,二位王爺是難伺候了點,可是能打啊!這年頭做官,升官發財是其次,最緊要的還是性命安危不是。故衝着這點,雖然二位王爺的差事實在難辦,朱國榮也都是咬牙接了,然而這回,他卻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滾回山西老家朱國榮肯定是不幹的,可總督衙門的差事卻也是耽擱不得的,他真要不全力以赴把差事辦好,那位皇親出身的總督大人還真能把他摞了。沒辦法,朱國榮只好求爺爺告奶奶,又死命的去壓下面的縣,也不管百姓們死活,這才勉強把大軍糧草給接濟上。好在,總督衙門那邊也知道廣州府的困難,過了一個月就從潮汕地區調了批糧食過來,這下總算解了朱國榮的燃眉之急,讓他安穩了兩月。

可不知道老天爺是看他朱大人不順眼還是什麼,這才安穩兩月,頭疼的事情又來了,這一回要他命的不是總督衙門,而是平南王府。

剛響午,朱國榮就接到了平南王尚可喜的命令,命令很簡單,限廣州府七日之內湊齊五千石糧食。

這道從平南王府發出公文還在途中時,原明朝兩廣總督衙門改建而成的平南王府內,尚可喜將一封書信遞給了剛從新會回來的都統班志富手中。

書房面積很大,擺設卻極簡單,只一張案几,幾隻椅子,說是書房卻是看不到書架存在,甚至在案桌上也看不到一本書冊,只放着筆墨硯臺,不過從那硯臺風乾的樣子來看,恐怕平南王住進來後一直沒提筆寫過字。

這書房原先的主人就是南明兩廣總督杜永和,其人武夫出身卻偏要附庸風雅,李成棟死後他在沒有經過永曆朝廷同意的情況下就私自開印視事,成了總督府的新主人。爲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風雅,又或是真是自覺肚中墨水太少,住進這總督府的第二天,杜永和就命人搜刮了上千卷書籍放入這書房,沒事的時候總要在這書房呆上一會,或是自己捧着看上片刻,或是叫師爺讀與他聽。清軍破城後,杜永和領着親信逃出了城,這些書卻留在了此處。結果新主人尚可喜入住後卻要人將所有存書全搬走,搬不走就一把火燒了。

前後兩任主人截然不同的態度,這書房也是模樣大變。

一字一句看過這封從長沙送來的書信後,班志富不置可否的將信輕輕的放在桌上,帶着詢問的目光看向尚可喜,輕聲說道:“老督師的意思是讓王爺西進?”(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296 漢軍8大家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十三章 刁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辦事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七百章 鎮反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七百九十五章 非定國負君,君負定國也!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
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296 漢軍8大家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七十六章 遊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十三章 刁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辦事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七百章 鎮反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七百九十五章 非定國負君,君負定國也!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