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蔣國柱說的,蘇納也是聽得一知半解,他原先在滿八旗時只是個佐領,對這些錢糧賦稅的事自不會關心,左右有漢官幫着收,不勞他們滿大爺www..lā現在做了大明朝的新安侯,太平軍的鎮將,這種事情更是不用他操心。好在他這人自投降歸明後,便行事十分小心,不懂便問,三問兩問,總算把事情大體弄明白了。

“富人們既不肯交這些年的錢糧,那便要他們交崇禎天啓年間的欠稅嘛。在明朝便交明朝的稅,在清朝便交清朝的稅,本侯覺得這沒毛病。”

閻紹慶聽得險些笑出來,這位新安侯可真是異想天開的很呢,哪有叫人交十幾年前的甚至二三十年前的稅呢。

蔣國柱卻沒當成笑話在聽,而是若有所思的樣子。任惟初也是雙目放光,身爲吳中縣令,他對吳中這幾十年納糧完稅的情況可是門清。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這吳中富戶往上推十幾年,沒哪一家不是欠稅逃稅的!大明朝要是亡了,那就萬事莫提,如今大明朝還沒亡呢,憑什麼不能叫你們繳納欠糧欠稅!

“新安侯這道理,倒是行得通,我大明仍在,欠戶自應上交錢糧於國庫,否則便是叫忠厚老實奉公守法之人吃虧,徒叫奸詐狡徒得便宜。只是這間隔年頭久了,有些事便不好辦,單帳薄這塊就是個麻煩,還需從長計議...”

蔣國柱認真考慮了蘇納的提議,雖聽着荒唐,可細一品味,卻是天經地義的很。大明自開國之初始,凡有舉人以上功名的士紳和八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賦稅優免,但這個優免是有限度的。所以除開優免的份額之外,官紳和平民百姓一樣,該交稅的交稅,該當差的當差,並不得特殊。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官紳們無視國家法令,上下勾結,衝破法定權利界限,實際上實行的是全額優免,所謂“田連阡陌而不任分毫徭役。”

不僅官紳本家如此,依附於他們的佃戶,疏屬遠親,也無一手一足應公家之役,無一錢一粒充應役之勞。這樣,官戶便成了躲避國家賦稅徭役的淵藪,此便是所謂的投獻。不僅平民百姓把自己的田地投獻官紳,甚至一些沒有功名的庶民富戶也“籍其產於士大夫,寧以身爲傭佃而輸之租,用避大役。”投獻之風愈演愈烈,窮者越窮富者越富,最終釀成崇禎年間的大禍。

現在既然這些富戶認爲他們不當向官府交納清廷治下的錢糧,那便讓他們交納崇禎天啓年間的欠稅,他們又有何話說?除非他們幾十年來一直奉公守法,該交的錢糧一文不少,該服的徭役也都一樁不落,然而,這可能嗎?

蔣國柱很有感觸,江南這幫官紳富戶在明朝時仗着官府不能拿他們怎麼樣,這才公然不納稅。清朝來了,不納稅不敢,便變着法子勾結官府的書吏,甚至直接賄賂官員,從而達到再次免稅的特權。蔣國柱記得一樁事,那是他剛上任時,就有蘇州和松江二府富戶無視清廷催徵法令,將本該繳納的賦稅(三十稅一)整整拖欠兩年。也正是因爲這樁事,才促使蔣國柱生了起大案的心思。

不過這提議倒是不錯,但聽着畢竟給人以荒唐之感,是否能這樣辦,又或是尋個什麼折中的法子,總得要仔細再斟酌一下。齊王那裡也得報知。再者也不能一刀切,對於那些抗清有功的和沒有抗過清,及替清軍賣過力的都得區別開,這樣就能將江南士紳分化掉,使他們不能成爲一塊鐵板,如此,後面就好操作得多了。

“本侯也是隨口那麼一說,究竟這法子行還是不行,終得你們這些官去做。”

畢竟民政上的事,蘇納是帶兵的將領,有些話也不好多說。他話鋒一轉,又提起剛纔所見所聞,言語間提醒蔣國柱他們,可得趁早將這事壓下去,要不然會對他率軍入浙產生影響。再者江南安定同樣事關南都安危,錢糧要納,地方也要安定,這二者既衝突又不衝突,如何能將二者平衡,就全看他蔣國柱的手段了。

聽新安侯提起金聖嘆他們,任惟初不由恨恨道“那金聖嘆恃才傲世,目空一切,爭強好勝,卻不知自家斤兩,哭廟舉動猶如公然倡亂,其罪不小,撫臺大人萬不能縱容於他!”

蔣國柱微哼一聲,對那金聖嘆不領好意反來添亂很是不滿,但真要他強行鎮壓此事,又覺不是太妥,這顧慮主要來自於錢謙益。

蘇納見蔣國柱眉頭深鎖,意識到這件事怕是沒那麼簡單,便問道“蔣大人想怎麼做?難道任由這幫秀才在那哭成一片不成?”

蔣國柱訴苦道“這些秀才都是蘇州的讀書人,下官若是強行彈壓,只怕會激起民變,但又不能準他們所請...唉,不瞞侯爺,下官這也是頭疼萬分啊。”

“不過一幫讀書人而矣,有何不好辦的。”蘇納於馬上“哧笑”一聲“本侯但知大帥有一言常掛嘴邊,亂世需要重典。這世上亦無沒原由的愛,也無原由的恨。金聖嘆等人哭廟所請是不願納糧,僅這條便夠治他們的罪。自古以來,不納糧乃至勸人不納糧的是什麼罪,這一點蔣大人怕是比本侯清楚吧。”

蔣國柱未答,閻紹慶給下了結論“形同造反!”

“那便是了,既是要造反,又如何不好處置的?你們若怕激起民變,本侯便調一營兵於你們聽用,只管拿人便是,爲首脅從概不問,一律先拿了,有叫哄鼓譟的百姓也全拿下。做事嘛,快刀斬亂麻,婆婆媽媽的,怕這怕那如何能做事?想當日大帥在廣州時,那麼多官員讀書人,不也說殺就殺,說抓就抓麼。”

“好,就依侯爺的辦!”

蔣國柱想來想去,也只有先行彈壓一策,現在孔廟裡哭得厲害,他要派人去談肯定沒有作用。但使話風稍軟,這些秀才恐怕就更加得寸進尺,提出更加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先鎮壓,後面再定此案性質,是重懲還是高提輕放纔是最有效的手段。

閻紹慶一開始就是打的鎮壓的主意,蔣國柱卻猶豫不同意,現在新安侯也是這個意思,又有太平軍大兵可調用,自是放手去幹。

只可憐孔廟裡一幫秀才正乾嚎着,想着官府出面安撫他們,然後人人搏個“爲民請願”的英雄身份,那執刀執槍的大兵就破門而入了。

“大清尚對我等讀書人敬重有加,爾大明官兵卻視我如豬狗不成!”

“此乃學廟,聖人之廟,爾等兵丁如何能擅闖!”

鐵鏈加身的金聖嘆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拿手指着太平軍一總旗便罵。那總旗卻不理會於他,只要手下將人往外拖。廟堂內,一幫乾嚎拼命擠眼淚的秀才們都是傻了眼,膽子小的在學廟裡亂跑,有失手的竟將孔聖人的泥像都給推倒。

堂堂孔廟,一片狼藉。

孔廟外,早有大隊兵士將圍觀百姓攔在一邊,又有蘇州府和吳中縣的衙役幫着維持,但見人羣中有人叫嚷,立時上前拖出捆上。又有得了錢財的閒人,或是秀才隨從家人見主家被大兵推搡而出,情急之下便聚衆呼應,想要衝上救人,結果卻是被大兵們當場打翻一片,嚎哭之聲震徹四下。這一回,可是真哭,那眼淚也是真掉了。

“皇上啊,皇上啊!”

金聖嘆悲憤之下一路大呼皇上,不知情的都道金大先生在呼定武皇帝,卻不知金大先生呼的卻是大清皇帝。正如他聽說大清皇帝贊他古文高手時,忍不住泣淚而下,向北重叩幾首。

蘇州發生的“哭廟案”很快就由江蘇巡撫衙門快馬通傳鎮江,次日,鎮江就有齊王手諭至。

手諭要江蘇將金聖嘆丁冠中丁子偉倪用賓沈玥等三十一名秀才定爲逆案主犯,盡數問斬。其餘八十七名秀才均流配三千里外,發往安南服苦役。

此諭一出,蘇州震驚,江南震驚,南都朝堂更是驚聲一片。(。)

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十三章 刁民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五章 辮子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四十章 公庫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四百七十章 皇上,出大事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八十九章 措施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
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顆心涼個徹底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九百七十七章 佈政大人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十三章 刁民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五章 辮子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法第四十章 公庫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四百七十章 皇上,出大事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八十九章 措施第六百四十一章 韃子說我是韃子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