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

馮雙禮派來的使者來頭很大,乃是大西軍四王子之一、永曆朝廷追封的延安王艾能奇之子艾承業。永曆二年,大西軍入滇之後,艾能奇遭遇當地土司祿萬鍾時的埋伏,中毒箭流血不止,藥發死於道。艾能奇死後,部下便由其子艾承業接掌。

艾承業帶來了馮雙禮向唐監國的上表,並請派督師。上表,表示馮雙禮和建昌諸將改奉唐王爲正朔,請派督師則是向周士相表明他們對於唐王政權的赤誠擁護之意。

馮雙禮部一直是由晉王李定國指揮的原大西軍,現在該部轉奉唐王正朔,表明大西軍之中除了晉王和鞏昌王及那些投降吳三桂的將領外,餘下仍堅持抗清的將領都已拋棄朱由榔,轉而團結在以唐王爲首的抗清大旗之下。

周士相關切的詢問了艾承業有關建昌一帶明軍的情況。艾承業並未有所隱瞞,亦未有所誇大,實言慶陽王麾下現有兵將三千餘,武功伯王會麾下有兵千餘,他本人手下也只兩千餘兵,另建昌一帶還有鎮守總兵王偏頭等將三千多兵,總兵力不過萬人。

艾承言坦言當日慶陽王馮雙禮聽聞朝廷放棄昆明後,深感南撤往滇西乃是死路,所以帶領他們入川,原意是和川中的十三家會師,重新開創局面。但因夔東兵兩攻重慶失敗,導致慶陽王和他們不得不在建昌停滯,因實力單薄,難以有大的所爲,不少將領都有所動搖,直至聽說夔東兵衝入了湖廣,南都又被太平軍光復,這才轉而重拾信心,不斷襲擾清四川巡撫高民瞻部,陸續收復了一些失地。不過建昌一帶貧瘠,所以建昌明軍還是缺衣少糧,無法承擔更大的任務,甚至都無法組織一次像樣的攻勢,只能小打小鬧,採取敲邊鼓的方式牽制襲擾四川清軍。

艾承業道慶陽王一直有意派人聯絡太平軍,但苦於沒有機會,這一次貴州清軍突然大舉西撤入川,川中清軍防線爲之動搖,出現不少缺口,這才得以遣使入夔東出湖廣。

“慶陽王本意親來南都,然建昌需他坐鎮,故便由承業前來見來。慶陽王特意讓承業轉告,還請國公恕他不能親來之罪。”

周士相當然知道馮雙禮這肯定是客套話,再怎麼說,周士相眼下還是粵國公,馮雙禮卻是郡王,世上可沒有郡王請國公恕罪的道理。而且馮雙禮派艾承業前來上表奉唐王,最大的目的只怕是獲得太平軍對於他們的支援,而非真的要改聽周士相的指揮。那請派督師也不過是個象徵,周士相不可能真向建昌派去督師,反而要等唐王至南都登大寶後,以新皇名義重新冊封馮雙禮等人,以他們所舉之官任職地方,而不是根本夠不着,卻還要去指手劃腳一番。

果然,艾承業接下來便是提到了能否請太平軍出師至夔東攻打重慶,建昌方面從川南發起反攻,拿下重慶,再圖成都,這樣可取全川,一舉將吳三桂鎖死在雲貴。

這個請求讓周士相暗自搖頭,眼下太平軍的主力要對付順治的江北大營,根本沒有能力組織入川的攻勢。廣西和湖南現都是採取守勢,哪怕多尼從貴州撤走,周士相也無意奪取貴州,更無意繞道湖北去打四川。

軍情司沒有送來吳三桂反正的消息,艾承業也道多尼領滿蒙軍隊撤入重慶後,貴州和雲南的一些聽令於吳三桂的清軍也沒有向多尼部發起進攻,甚至對於滿蒙大軍的突然撤離也感到惶恐不安。可想,多尼放棄貴州的原因並非是因爲雲南的吳三桂反正。

慶陽王馮雙禮和武功伯王會猜測,多尼領大軍入川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爲貴州無糧可食,另外就是東南發生的鉅變,清廷急需這支滿蒙重兵回到北方,看家也好,用於江南戰事也好,總比困在雲貴的要好。

這個判斷和周士相不謀而合,他也認爲多尼突然撤走的原因就是兩個,一是無糧可食,二是回鎮北方。

但周士相也絕不排除吳三桂可能在某些方面讓多尼感到忌憚,這才率部撤走。聯想到洪承疇給洪士銘的那封家信,周士相不由冷笑起來,吳三桂這老小子也真是有趣,這邊給自己添堵,那邊多尼跑了他都不豎反旗,可見這老小子太過憂柔寡斷。

想前世歷史之中,“三藩之亂”時,吳軍一鼓作氣從雲南打到長江邊,南中國連同西北幾乎盡反,北方的康麻子急得團團轉,江山可謂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可這老小子卻硬是不過江,結果讓康麻子有了喘息之機。清軍利用吳三桂給出的幾個月時間穩住了陣腳,戰事成了僵持,最後吳三桂一死,吳軍便分崩離析了。

結合多尼跑,吳三桂還是不肯反正放手一搏這事,周士相斷定吳三桂現在就是在觀望,等着自己和福臨分出勝負再行押寶。

周士相和張長庚有談過吳三桂,張長庚認爲吳三桂若真是野心勃勃,想趁亂獲取最大的果實,那麼他的機會只有一次,要麼便是立即北上入川,突破滿清的漢中防線,攻入陝西;要麼就是打破太平軍的湖廣防線,衝入湖廣。如果他不這樣做,只在雲貴傻等江南分出勝負,那他最後就是等死的局,最好的結局不過是依舊臣服於明或清。

張長庚認爲吳三桂這個人性多疑,做事怕損實力,瞻前顧後,總想得到最大的好處,卻又不願全力一搏。這種人,爲鷹犬可,想自做主卻難。眼下他面臨的就是決定其部未來戰略生死的局,壓根容不得猶豫,容不得他在那傻等。他現在應當馬上趁多尼逃跑,率部拿下貴州,然後立即入川,攻打保寧、漢中,奪取西安,佔領潼關。這樣吳軍東可出山西,南可下河南,甚至有望比太平軍更早拿下北京,成就大事。畢竟,順治大軍被太平軍吸引在揚州,多尼那兩萬滿蒙兵馬經這千里逃奔,還能有多少戰意和戰鬥力?他現在不動手,還待何時!

兵貴神速,清廷現在完全顧不了川陝,多尼又率軍逃跑,這絕佳機會擺在吳三桂眼前,他還縮在雲南癡等東南分勝負,真是愚蠢透頂。

周士相認同張長庚所言,他若是吳三桂,早在南都光復之時就對多尼下手了,然後一刻不停直入四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陝西,兵出潼關。他纔不會停,要知道陝西和雲貴之間有四川險路阻隔,交通運輸極其不易,若取陝西后不全力東進奪取北京,那在陝西的大軍和在雲貴的兵馬就是首尾不能相顧。顧此失彼,最後的下場無外乎第二個劉文秀,從蜀道撤退,損失慘重。

張長庚又分析吳三桂若不入川奪陝西,還有第二條路走,那就是打出永曆的旗號,以永曆名義收編四川各部明軍,然後不走漢中,而是以重慶爲節點,走明軍實力較弱的三峽防線出湖廣。

三峽、興房一帶都是十三家的闖營部隊,兵員素質較低,主力又集中在武昌、河南一線,故三峽雖是天險,反更易突破。只要出興房、兵出夷陵,湖北的襄陽、隕陽、鍾祥一帶唾手可得。江水雖急,只要有大船就能順流運輸,遠比陸路方便。然後主力攻擊武昌,偏師側擊湖南,太平軍在湖南就湖南巡撫趙四海手下兩三萬人馬,根本扛不住吳三桂麾下的十幾萬大軍一擊。

如此一來,奉永曆爲主的吳三桂就能坐擁湖廣,虎視江南,如當年左良玉一般,只不過僞太子變成真皇帝永曆,弘光變成唐王,而周士相就是四鎮。周士相能夠解決清軍的江北大營還好,那樣就能如同當年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對陳友諒,在南昌、九江、鄱陽湖一線決戰取勝了。

誰勝,誰就有資格北伐徹底消滅滿州,恢復中華!

換言之,若周士相解決不了江北的清軍大營,那麼在兩面大軍的夾攻之下,能退回兩廣喘息就是最好的下場了。

周士相的選擇不多,吳三桂卻能選做李自成或左良玉。周士相當然不能讓吳三桂放手一搏,不管他選擇哪條路,對自己都是最大的威脅。但眼下,他發現自己並無好辦法應對吳三桂,他現在不僅要應對江北大營,還要着手恢復閩浙,對吳三桂還真有些鞭長莫及。最重要的是,他必須馬上把唐王送上皇帝寶座,不管朱由榔是不是落在了吳三桂手中,都得讓他的價值減少一半。

大不了就是三國,一清兩明。

周士相不擔心自己成爲孫權,因爲眼下中國的精華之地不在北方,而在南方!

吳三桂若入川走陝西,周士相夠不着,但是卻能阻止他入湖廣。於是再三思慮之後,周士相對艾承業道,他將會派一支兵馬前往湖北,和忠貞營一起鞏固三峽防線,但鑑於眼下江北有清軍主力在,他無法組織對重慶的攻勢,希望慶陽王他們能夠理解。周士相承諾,一旦解決了清軍的江北大營,他必定會對慶陽王做出有效支援。

最後,周士相請艾承業留下幾天,唐監國不日就會到南京,到時,他將與南都文武合請監國登基。(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十章 官員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六十八章 先入北京第四十章 公庫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十七章 豪傑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八十章 萬歲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614章 羅託的援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滿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頂你個肺!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命之寶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
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十章 官員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六十八章 先入北京第四十章 公庫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十七章 豪傑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八十章 萬歲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614章 羅託的援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君主,爲天下公僕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滿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頂你個肺!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命之寶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