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鬼音

孫教授說:“現在不是胡說八道窮開心的時候,古墓裡怎麼可能會有錄音機?”胖子趁機說:“這是胡八一同志源於缺乏知識、迷信、癡心妄想,而產生的原始奇思怪論、簡直是難以形容的幼稚想象,誰相誰就是徹頭徹尾的神經病。”

我說古墓裡怎麼就不能有“收錄機”?在工兵部隊的時候,聽一位地礦專家說,在深山的洞窟裡有種特殊岩層,這類岩層中含有什麼“四氧化三鐵”還是什麼“三氧化四鐵”,它產生的磁場,可以成爲自然界的錄音機,晴天白日聽見山谷裡雷聲滾滾,就是這種現象作怪,我估計棺材裡可能藏有這種特殊物質製成的“明器”。

胖子不知我說的是真是假,一時語塞,找不到話來反駁,只說:“要真有那種古代錄音機,可值老鼻子錢了……”

見那棺材裡的女人哭腔始終不停,着實教人心裡發毛,就招呼胖子一併上前,想拔掉“命蓋”看個究竟。我們點了根蠟燭就要動手,但走到近處仔細一聽,我才發現那奇怪的聲音,不是從棺材裡發出的,而是來源於棺下的墓磚深處。

剛把朱漆棺材挪開,那縹緲的“鬼音”隨即中止,空虛的鬼腔似乎從風中而來又隨風而去,沒在空氣中留下一絲蹤跡,我和胖子趴在地上聽了半天,始終找不到來源了,墓磚厚重堅固,連橇開幾塊翻看,地下都只有積水浸泡的淤泥。

Shirley楊說:“老胡你們別忙活了,那鬼音倏忽來去很不尋常,我想不會是存留在特殊岩層中的聲音,眼下還是先找地仙村古墓要緊。”

孫教授也說:“此活在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座古墓的地宮被盜發了幾百年了,如今什麼也沒留下,想找到地仙村恐怕還不知要費多大力氣,對了…壓葬的棺材底下刻了什麼字?是不是觀山指迷賦?”

地仙封師古自認是得道的仙家,所以他的陵墓與常人不同,尋常的墓葬都是希望永久性封閉,讓外人永遠見不到墓中之物,可封師古的地仙墓,卻是要度化衆生得道的去處,他曾留下“觀山指迷賦”一篇,除了封氏後代。那些一心求仙的信徒也可依照指引進入古墓,不明底細的外人想進墓中盜寶,卻難於登天。

根據在“棺材峽”的種種遭遇來判斷,我們所掌握的“觀山指迷賦”,只有當年封團長親口告訴孫九爺的那段是真的,而其餘所見半真半假,往往都是將人引入絕路的陷阱,所以我一度認爲,既然無法判斷“觀山指迷賦”的真假,還不如依靠自己的經驗,不去被那些故弄玄虛的提示誤導。

但在以“觀山神筆”畫出墓門之後,我們才知道以往的經驗和見識,在“地仙村古墓”裡基本上是不起作用了,難怪當年搬山卸嶺的魁首,都稱“大明觀山太保所做的勾當,連神仙也猜他不到”,我如今卻想說:“觀山太保所做的勾當,只有瘋子才能理解。”

此刻進了空無一物的“移山廣德王古墓”,雖然墓室空空如也,但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卻層出不窮,我們的裝備和精力,都不允許我們盲目地搜索整個地宮,“歸墟卦鏡”似乎還可以再使用一兩回,不過一但鏡中海氣散盡,我就徹底無牌可出了,事到如個,只好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觀山指迷賦”的玄機之中。

我把這個設想同衆人一說,Shirley楊和孫教授等人全都點頭同意,但前提是壓葬的朱漆棺材底部,陰刻的字跡是真正的“觀山指迷賦”,當下衆人便合力翻轉棺木,將棺底污泥髒水抹去,仔細辨認那些字跡。

一看之下。兩口漆棺完全一樣,底部都刻有“物女不詳,壓葬而藏;南鬥墓室,照壁降仙;燭屍滅燈,鬼音指迷”之語。

明代的漆棺,都是以“壓藏”的形式埋在亂葬洞中,僅被我們發現的就有七八口這樣的棺木,按葬制應該是“俘虜、刑徒、奴卑”之人的屍骨,但我好象從來沒聽說“物女”是什麼,就對孫教授說:“九爺您是老元良了,在您面前我們不敢亂說,可知道這所謂的物女是什麼人?棺底這些文字是不是就是觀山指迷賦?”

孫九爺雖然氣量偏窄,對“虛名”執着得近乎病態,但他研究龍骨天書,不僅把那如山似海的史料經書翻了個遍,又利用收集甲骨的機會,深入山區鄉下,在田間地頭撿過無數“舌漏”,要真論起雜學來,還真沒見有誰及得上他。

孫教授果然知道“物女”的來歷,他說在中原地區,舊時流行各種請神降仙的事情,降下來的仙五花八門,什麼乩仙、狐仙亂七八糟的,九成九都是神棍故弄玄虛,專門唬騙愚夫愚婦的,不過信的人還真多。

很多年前,在孫教授年輕的時候,就親自碰上過一回,當時還沒解放,天下大旱,有個陝西老頭自稱能請龍王爺上身,只要善男信女們肯出錢,保管三日內普降甘霖。爲了讓老百姓相信他真有能耐請來東海龍王爺,就吞符唸咒,一會兒的功夫就翻白眼吐白沫,口中唸唸有詞,聲稱自己是東海龍王遨廣,有誰問他什麼,無不對答如流,一時信者雲集,爭相跪拜。

當時孫教授看個滿眼,開始也不由得不信了,可後來一琢磨不對味兒,哪不對?龍王爺的口音不對,一嘴的陝西方言,東海龍王怎麼可能說陝西話呢?肯定是那神棍不會說“官話”,雖然裝模作樣充得煞有介事,卻改不了他從老家帶出來的一嘴鄉音。

後來也見過許多類似請神的伎倆,可孫教授再也不肯信了,但凡天下的事,最是怕人冷眼相看,所以才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直到解放後從事古文字研究工作,深入民間收集整理文物的機會多了,才聽說這請神降仙的風俗,是打“漢武帝”那裡流傳下來的。

據說漢武帝死了個心愛的妃子,使得他茶飯不思,有“異士”稱可以請妃子從陰間前來相見,便設一白帳,帳後架起燈燭,請武帝立在其中,不多時那妃子的身影便浮現在白帳幕上,音容笑貌一如往日,漢武帝大悅,重賞了那名術士,這就是請仙降仙的起源,後來演變爲燈影戲,表演者大多擅長“口技”,能夠“一口唱出千古事,兩手控得百萬兵”,可也常有江湖術士以此道愚弄百姓騙取民財的。

所以“降仙”之事,在中國少說也有兩千多年的古老歷史了,世上的事,有了真的就有假的,除了神棍之外,也常聽人說真有些靈異顯現的,容不得人不信,想請真仙、就得有接宣引聖的器物,所謂“物女”就是女屍,不過並非普通的女屍,生前是專門降仙附體的“師孃”,這種女人由於經常被“仙、妖、鬼、魁”之屬上身,所以被視爲通靈之體,不是善物,所以不能按正常葬制入土爲安,否則其屍會被妖物所憑害人性命,但請真仙動大咒的時候,必先焚化她們的屍體、作爲降仙前的燈引,在陝西泰嶺和巴山蜀水間確實曾有這種習俗,只不過孫教授沒親眼見過,不敢說是真是假。

孫教授又說“觀山指迷賦”的內文,半通非通,不文不俗,涵蓋着數術五行,以及許多民間傳說一類的歷史典故,一般的凡夫俗子,又怎知曉這些事情?多半連聽也未曾聽過,那些求真之輩想進地仙古墓,就必須解開這些暗示之謎,一路上免不了穿危涉險、歷經種種生死考驗,可是要不硬着頭皮去破解“觀山指迷賦”,難道就此無功而返不成?這半年的努力可都付諸東流了,乾脆就繼續冒險做到底,那句“燭屍滅燈”,肯定是讓人燒了“物女”的殭屍,不如依法施爲,引得古墓裡的“鬼音”出來,聽聽那仙人如何指點迷津,但“南鬥墓室”又是在哪裡?孫教授就猜想不出了。

我說“南鬥墓室”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古墓內的諸間墓室,如果是按星圖佈置,要取上北下南之理,最底層的這間墓室就是南鬥之耀,是用來藏納陪葬刀劍兵刃的所在,而且咱們都聽到墓中“鬼音”就是從此傳出,墓室四周的牆上還嵌着石塊代表星圖,這是無須多疑了。

心想這事有點懸,不過照前例來看,“觀山指迷賦”中的暗示,往往不可以正常思路揣摩,沒有親眼見到之前,很難預先作出判斷,也無法辨別暗示的真假,一旦照此做了,說不定會惹出什麼大禍來亦未可知。

我咬了咬牙,暗想那點蠟燭的勾當,歷來是“摸金校尉”本等的勾當,有我們這五個人在此,怕它怎地?而且我也十分好奇,難道下了引子,當真就能降下仙來?墓牆裡飄忽不定的“鬼音”又是怎麼回事?

我橫下心來,當即將那口被撞破了的漆棺命蓋揭去,裡面的女屍並不是平躺側臥,而且果然是穿着明代服色,據孫九爺說衣服是“比甲”,那是明代無袖女裝,套在長衣之外,也是馬甲的前身,內襯“水田服”,又名“水田衣”,是明代女子流行的雜色拼織服飾,腳踩的是“弓鞋”,因爲明代婦女多纏足,弓鞋爲纏足女子所穿之鞋,形似弓,有底,不纏足的婦女也有仿製類似款式的木底鞋。

“我並沒有仔細去聽孫九爺滔滔不絕的歷史考證,因爲棺材裡的情形已經吸引了我的大部分注意力,只見那棺中女屍張着口瞪着目,面容都已扭曲了,棺蓋內側都是被縱橫地痕跡,上面還有烏黑乾涸的血跡,想來是生前被活活釘在棺材裡,至今一見,仍可想象其狀之慘,竟被充做了在古墓中尋道之徒降仙請神用的“油燈”。

Shirley楊見女屍腰上掛了一面銅牌,牌上有“觀山師孃”四字,不禁嘆了口氣,對我說道,這些“物女師孃”,皆是明代衣飾,又隨身帶有腰牌爲憑,應該都是地仙封師古的同夥,她們大概死到臨頭才知道被封師古當成了殉葬品,這麼殘忍的事情哪裡會是仙家所爲?實是墜了邪門外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仙”與“妖”雖是有云泥之別,其實只有一線之差,進一步是仙,退一步就是妖了。

胖子看那女屍身上首飾不少,便想要摸師孃兩件東西當作“小紀念品”,孫九爺攔下他說:“大事當前,別想着發邪財了,按古代方術的使倆,屍體身上的衣服首飾裡,可能藏有梵煙香蠟一類的藥物,一同點燃纔會引的鬼音出現,否則燒普通的屍體就能請仙了,可別因小失大。”

胖子正色說:“誰想着發歪財了?胖爺我這不是想給她歸攏歸攏嗎,您說這師孃老嫂子招您惹您了,您爲了一點私心,就非要點火燒了人家?還不允許胖爺幫她整理遺容?舊社會軍閥土匪橫行霸道壓迫人民,可他們也沒您這麼不講理的……”

孫教授知道跟胖子這路人沒理可講,趕緊抽身而退,連說:“算我沒說,算我剛纔沒說還不行嗎?你就快點火吧。”

這時我見幺妹兒顯得有些心虛,知她從沒做過這種勾當,難免心裡發慌,就同胖子把女屍體擺在墓室當中,我拿着打火機準備點火,動手前先對胖子使了個眼色,讓他對那女屍交代了幾句,其實都是讓活人心的說辭,胖子也不推辭,聲情並貌地對着那女屍說道:“老師啊老師,我們敬愛的老師,我們知道你的靈魂早就進入了天堂,可是……可是……可是在這個冷酷而又殘忍的現實世界中,我們還離不開你,需你的肉體來照亮黑暗尋找光明,爲了追尋光明的春天,我們的鞋底都磨穿……”

我見胖子說得嘴滑,竟把師孃稱爲了老師,而且說得內容也不太靠譜,當下就不讓他再接着抒情了,伸手點了火頭,那具屍體的衣服乾枯如蠟帛,遇火便燃,火勢立刻“闢辟叭趴”地燒了起來。

第二十章 奇襲(1)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三十三章 千年之綠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1)第七章 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區域第八章 密林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4)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三十三章 千年之綠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十章 戚繼光墓(4)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下)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六十二章 天怒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3)第十九章 鬼角(6)第三十五章 磚窯腐屍第二十五章 通天大佛寺第二十二章 硨磲(下)第六十四章 千年長生草第二章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十章 探瓶山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十八章 墳場小屋(1)第二十一章 逆襲(3)第一章 秦人金龍(1)第十五章 入寨(1)第十一章 工兵掘子營第十九章 猛狗(5)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七章 盜洞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上)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六章 虛冢假穴(4)第三章 夜擒(下)第二章 酉水墓(1)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四十四章 吸魂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下)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十八章 探海觀南龍(下)第十三章 雪山金身木乃伊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三十五章 血祭第二十二章 祭湖神(2)第三十五章 線索第二十一章 異底洞第八章 青溪防空洞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上)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3)第八章 地震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三十八章 銅殿(上)第十八章 畫壁(4)第五章 盤蛇坡第二十六章 歸墟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三十五章 線索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6)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三十章 鬼哭神嚎第十二章 地府(1)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2)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八章 畫壁(6)引言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二十九章 黑暗的枷鎖第六章 魚骨廟第三章 傳說第十九章 鬼角(3)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3)第七章 起死回生(1)第十四章 絕對包圍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三十五章 凌雲宮 會仙殿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七章 咬耳第十二章 地府(4)第七章 海中古玉(上)第十五章 驚翅第三十章 黃金大道(1)第六十章 懸棺第十六章 底艙第五章 搬山填海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2)第二十八章 屍香魔芋引言
第二十章 奇襲(1)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三十三章 千年之綠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1)第七章 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區域第八章 密林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4)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三十三章 千年之綠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十章 戚繼光墓(4)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下)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六十二章 天怒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3)第十九章 鬼角(6)第三十五章 磚窯腐屍第二十五章 通天大佛寺第二十二章 硨磲(下)第六十四章 千年長生草第二章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十章 探瓶山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十八章 墳場小屋(1)第二十一章 逆襲(3)第一章 秦人金龍(1)第十五章 入寨(1)第十一章 工兵掘子營第十九章 猛狗(5)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七章 盜洞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上)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六章 虛冢假穴(4)第三章 夜擒(下)第二章 酉水墓(1)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四十四章 吸魂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下)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十八章 探海觀南龍(下)第十三章 雪山金身木乃伊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三十五章 血祭第二十二章 祭湖神(2)第三十五章 線索第二十一章 異底洞第八章 青溪防空洞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上)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3)第八章 地震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三十八章 銅殿(上)第十八章 畫壁(4)第五章 盤蛇坡第二十六章 歸墟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三十五章 線索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6)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三十章 鬼哭神嚎第十二章 地府(1)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2)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八章 畫壁(6)引言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二十九章 黑暗的枷鎖第六章 魚骨廟第三章 傳說第十九章 鬼角(3)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3)第七章 起死回生(1)第十四章 絕對包圍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三十五章 凌雲宮 會仙殿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七章 咬耳第十二章 地府(4)第七章 海中古玉(上)第十五章 驚翅第三十章 黃金大道(1)第六十章 懸棺第十六章 底艙第五章 搬山填海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2)第二十八章 屍香魔芋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