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工兵掘子營

常言道“豐財厚葬起奸心”,他此時便有些等不及了,見其餘的人都在同陳瞎子俯瞰深澗,正好啞巴崑崙摩勒揹着的一個竹筐撂在地上,裡面裝了些乾糧水壺,以及成捆的繩索,羅老歪就探手將繩索取出來,扔在那熟苗嚮導跟前,逼着他用長繩墜下去探探地宮。他一臉冷冰冰的神情說道:“好教你家羅帥看看,古墓中是怎麼個有去無回,你這蠻子若是牙迸半個不字,可別怪羅帥管殺不管埋。”說完就把那苗子嚮導拖到崖邊,使勁向下推落。

瓶山之巔的一道山隙下雲霧繚繞,這道深不見底的天然裂痕,將山腹中的古墓暴露出來,如能直達地宮,將省卻許多開山卸嶺的麻煩。但瓶山古墓的傳說流傳已久,始終無人從中盜出寶貨,當地士匪山賊曾有數度想從地震的裂縫中進人古墓,大多爲此送了性命,誰也猜不透這雲霧下藏着什麼危險。

羅老歪趁其他幾人不注意,逼着那熟苗去絕壁危崖下一探古基地宮,看看究竟是怎麼個有去無回。當時的軍閥就是天王老子,老百姓有句非常貼切的俗語,可以形容軍閥的作風—“媽拉巴子是免票,王巴盒子是護照”,吃喝嫖賭都不付錢,完事了,一拍槍匣子扭頭就走,要在山裡殺幾個草民,簡直比捏死幾個螞蟻還要平常,又如何會將一介苗子的死活放在心上。

那熟苗被槍口頂在腦門子上,嚇得當場屎尿齊流,雙膝一軟跪在地上,抱住羅老歪的大腿苦苦求饒。山巔的這道深澗,陡峭險惡,膽小的單是從高處往下看看,就覺得眼暈腿顫,哪裡敢下去找什麼古墓地宮。

羅老歪怎由他分說,拎死狗一樣拽到崖邊,正要用強將他踹下崖去,卻見山腹中的彩霧忽然上升,深澗裡好似過火輪車一般隆隆回響,震得松石皆顫,猶如天崩地塌。陳瞎子臉色大變,把手一招,叫道:“是豬攔子,撤乎!”

其餘幾人見首領發訊快退,情知不妙,連羅老歪也顧不上那熟苗嚮導了,衆人掉轉了頭,飛也似的向兒下逃去,到子山腰方纔站住。陳瞎子長出了口氣了:“險哉,這山裡果真有些名堂,深澗中的虹氣根本不是墓中寶氣,都是毒蟲吐納的妖蜃,毒蟒、蜈蚣…此時還無法斷而言之是些什麼,但看這聲勢,只怕是已潛養百年的毒物。日頭一偏,毒蜃就從深處瀰漫升騰開來,我等適才再多留在山巔片刻,此時早已中毒送命。”

羅老歪和花螞拐等人聞言無不心驚,當時防毒手段落後,這夥殺人如麻的盜衆不怕水火刀兵,唯獨最懼毒氣,而且不知是什麼毒物吐毒,難有解藥救治,一旦中毒就根本無法活命。在卸嶺倒斗的切口裡,有毒的古墓一率稱爲“烏窖”,烏窖頭即爲豬圈。古時豬欄多在糞窖邊,兩下里氣味混合,十分難聞,人人避之不及。倒斗的稱毒在烏窖,乃爲遠避之意,這種暗語在清末民初之後不再使用,自古盜墓掘冢的卸嶺力士死在烏窖中的早已不計其數。

羅老歪見山腹中有毒蟲,卻不甘心,問陳瞎子難道就此作罷不成。

陳瞎子搖了搖頭裝模作樣地道“山人自有妙計,不過此地非是講話的所在,先回嶺上再做計較。”於是趁着天色還早,帶衆人回到嶺上的義莊裡,羣盜就將這死人旅館當做了臨時指揮所。

當着陳瞎子的面,羅老歪雖沒將那嚮導宰了,卻也不能就此放他回去泄露軍機,暫且扣下他充個勤務雜役,隨軍做些挑水掃地的差事。

苗子撿了條命,哪裡還敢違拗這夥強人,手忙腳亂地在義莊裡收拾出一間寬敞屋子,擡了一張破八仙桌和幾把椅子擺進來。陳瞎子和羅老歪等人大咧咧坐了,用過了酒飯,連夜密謀起如何盜得瓶山中的大墓。

倒鬥卸嶺的魁首是陳瞎子,這些計劃目是由他安排,經過白天的勘察,可以斷言瓶山的山腹中,至少有三五處很大的洞穴,相互有甬道貫通連接。甬道口在地門附近,雖然隱蔽嚴密,但陳瞎子擅長“聞”字訣,可聽風雨雷電來尋龍點穴,找到墓門的大概位置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炸藥足夠,炸開幾層地皮,肯定能扒出地下的墓門,但元墓深埋大藏,正面卸嶺破山,恐怕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另外山巔之上那道裂縫深崖,裂開的時間少說也有兩三百年了,兩側如同刀削斧劈,底下彩霧升騰,那毒氣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才稍微減弱,山隙處雖然可以直通地宮,可是其中必有什麼巨毒之物將古墓佔爲巢穴,從深澗裡直接下去,就算能避過黴蜃妖氣,也必遭吞噬。

基於這些因素,陳瞎子覺得單憑卸嶺之力難有作爲,打算等搬山道人前來相助。不過花螞拐等人對搬山分甲術所知不多,認爲都是些神乎其神的傳說皆屬妄談,根本當不得真。如今是槍桿子的天下,神仙難躲一溜煙,任你通天的本事,一梭子子彈打過去,也全撂倒在槍下了,難道世上還當真有“術”不成?

陳瞎子斥道,爾等井底之蛙,只知卸嶺倒鬥憑藉人多勢大,又兼會用些炸藥士炮和千竿器械爲輔,就敢小覷天下。當今世上除卻那些散盜毛賊,盜亦有道之輩尚存發丘摸金、搬山、卸嶺三支,摸金盜墓用“神”,卸嶺盜墓用“力”,搬山盜墓卻是用“術”,其機玄妙,神鬼莫測,大可搬山填海,小可飛度針孔,倏忽千里,往來無礙,豈能無“術”?

花螞拐知道陳瞎子從不長他人威風,滅自家銳氣,既如此說,定是對搬山道人的分甲之術極爲看重,又覺瓶山古墓非同小可,纔會主張以卸嶺之力,配合搬山之術,兩方夥同行事方爲萬全之策,當即拜服。

羅老歪在旁聽完盜魁所說的方略,急得抓耳撓腮:“我操他個奶奶,等那羣雜毛老道從黔邊回來,黃花萊也都涼了。這塊到了嘴邊的肥肉也當真難吃……”他捨不得讓搬山道人在瓶山插一槓子,不管搬山道人是尋藥還是尋珠,按道上的規矩,古墓裡的明器至少有一部分得被分掉。卸嶺盜衆在三湘四水之間,隨時都可以聚集幾百名盜墓高手,而且他這坐第二把交椅的羅大帥手下還有幾萬人槍,以這等實力,要挖開一座古墓竟然需要苦等那幾個道人相助?傳出去好說不好聽,今後卸嶺羣盜的面子還往哪放?

羅老歪打着自家的如意算盤,勸說陳瞎子別等搬山道人了,咱還是單幹吧,反正手下有裝備精良的工兵掘子營,什麼樣的古墓挖不了?只要策劃得當,不愁破不了瓶山,就算死傷千八百號當兵的也無所謂,反正這年頭就是人命不值錢。只要有銀元有煙土,咱們豎起招兵旗,就他孃的自有吃糧人,當兵吃糧的人要多少有多少,不夠還能拉壯丁。只要把瓶山古墓盜了,發上一筆天大的橫財,咱們想要多少人槍,就他孃的能有多少人槍。

陳瞎子本就是個自視極高的人,可以前遇着兇險之時,曾被搬山首領鷓鴣哨救過兩次性命,心中不免對此有些耿耿於懷,覺得自己始終比搬山道人遜色一籌。此時聽羅老歪這麼一吹風,稍一捉摸,也覺得言之有理,如果卸嶺盜衆單幹,雖然會折損不少人手,但若真成就了這件大事,將來正好可以讓鷓鴣哨那夥道士知道知道,陳某統率的卸嶺羣盜究竟是何等手段,當年在山上潛心苦學了多少寒暑,這種揚名立萬的大好良機可不能失之交臂。

想到此處陳瞎子已打定了主意,環顧衆人說道:“諸位兄弟,卸嶺羣盜皆屬赤眉義軍之後,聚衆結黨,嘯聚綠林,秉承祖師爺遺訓,替天行道,伐取不義。餘嘗聞:饑民果腹易於食,貴胄肉囊寢珠玉,真乃是蒼天無眼,蒼生倒懸。今有瓶山古墓,內藏金珠無數,系以百姓血汗凝成,卸嶺之輩正可圖之。遍取墓中寶貨,成就大業,以濟亂世。”

歷代卸嶺盜魁都沒有陳瞎子這般口才,把個盜墓的勾當說得堂堂正正、慷慨激烈,聽得羅老歪等人目瞪口呆,好生佩服、當即紛紛獻策,籌謀盜墓行動的種種安排。

陳瞎子先讓羅老歪寫了封調令,按上花押印跡,交給啞巴崑崙摩勒帶出山去,讓他火速將部隊調來。在苗疆古邊牆附近隱蔽埋伏的部隊,一共分爲三批,其中一夥將近百人的、都是湘陰的響馬賊,屬於陳瞎子直接統領的卸嶺羣盜;其餘的就是羅老歪手下的兩支部隊,最大的一股幾百號人,是所謂的“工兵營”。其實在這種雜牌軍閥的隊伍中,各種編制極不正規,大多數不會設立專業工兵單位,而羅老歪組建的這支部隊,也根本不修工事排地雷,實際上就是專門用以挖墳掘墓的倒鬥部隊,都是挑選出來的那種膽大不信邪要錢不要命的,受過相關的訓練,配備有卸嶺的各種器械,還分配有不少騾馬,用來負載炸藥士炮石,或是運輸盜挖出來的珍寶。

另外還有一支手槍連,成員都是羅老歪的親信,相當於督戰隊。盜墓的過程中,要是有人想私吞寶貨明器,或是開小差當逃兵的,一律就地正法,而且手槍連的士兵裝備精良,一水的德國造,每人兩支二十響,戰鬥力和火力都很強。

二十響和大肚匣子,都是德國毛瑟槍的俗稱,最大的彈匣可以裝填二十發子彈,是以得名。當時的中國由幹辛亥革命之後軍閥混戰不斷,國際杜會對中國採取了武器禁運,限制中國軍隊採購衝鋒槍和重機槍,不過軍閥們爲了加強自己部隊的火力,自有他們的辦法,鑽了個武器禁運的空子。德國產的毛瑟槍屬於自衛用手槍,不在禁運之列,可是這種槍口徑大,射程遠,殺傷力同樣不小。槍上有快慢機,撥到快機上二十發子彈一掃出去就是一片,可以當做衝鋒槍使,而且加上槍托增加射擊精度,又可以作爲卡賓槍來用,從各個方面來看,都是非常實用可靠的單兵武器。

羅老歪靠盜墓發了財,所以他就裝備了這麼一支手槍連別動隊,花大價錢請德國教官訓練,由自己直接指揮統轄。這次來湘西猛洞河老熊嶺盜墓,正好是在幾路軍閥地盤之間的真空地帶行動,搞不好就會引發武裝衝突,另外也要防止那些扛着漢陽造的工兵部隊見財起意,突然反水,所以就把手槍連也特意調了過來。

陳瞎子的意思是從墓門和地宮兩地同時動手,除了炸藥之外,還讓工兵掘子營帶了大量石灰和辰州砂,準備用這些東西來對付藏在巖縫裡的毒蟲巨蟒。啞巴崑崙摩勒領命去了,他本是山中野人,天生的長胳膊長腿.全身筋肉虯結,兩隻腳底板全是厚厚的肉繭,活脫是隻沒毛的黑猩猩、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從老熊嶺到苗疆邊牆這點路程對他來說只是小事一樁。但工兵營攜帶的輜重較多,啞巴當夜出發,大概到轉天傍晚時分,才能將部隊帶回來。

羣盜部署完畢,當夜無話,轉天天一亮,又命那嚮導帶着衆人到瓶山腳下走了一遭。此次二探瓶山,則是繞山而行,只見這座瓶山四周,除了古樹參天,山縫中還有幾道或清或濁的瀑布涌出,苗子嚮導說山裡本無水脈,想是雨水大了,積在山腹裡衝出泥石,瀉出了這青冥之巔。

陳瞎子見瓶山中有積水.不禁暗暗皺眉,擔心地宮溼水太多,雨水對古物侵蝕損害非常之大。若真如此,冥殿裡的明器可早就毀了,怕是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不過聽地尋龍時,聞得山中有數處城郭般大的地穴,中有甬道相通,即便有一兩處浸了雨水,只消墓道中門戶重疊封閉,必有相當一部分墓室是完好的,倒也無須憂慮。

一行人在瓶山四周摸排勘察,不斷能見到一些石粱石坊,大抵都是宋元以前的建築遺蹟,在元代都被拆除損毀了。元墓沒有地面建築和石人石碑,但有些夯士封石的細微跡象,還是逃不過卸嶺盜魁的眼睛。這些所在應該都是殉葬坑,裡面不會有什麼值錢的行貨。陳瞎子邊看邊命手下的紅姑娘將瓶山地形繪在紙上備用。有道是千尺看勢,百尺查形,在山下觀望時,由於人的視野有限,只可觀形,難以辨勢,所以繪成圖紙,看起來更爲詳明。

整座奇形怪狀的巖山雖然剝斷險惡,但仍是佔據陰陽之理,顯得氣勢不凡。陳瞎子繞山轉了一圈,時已紅日欲墜,他不敢在密林中逗留太久,正要帶人回去義莊的臨時指揮所,可走着一半,忽然在林中見到一片被挖開開的空墳坑,裡面地蠶、地鼠見人來了就被驚得紛紛亂竄。墓穴中都已長出雜草,竟是一片狼藉,見此情形,陳瞎子冷不丁想起一件事來,一把抓住那嚮導的領口,低聲喝問:“昨日你說瓶山裡埋着屍王,卻是什麼道理?”

嚮導被陳瞎子問起此事,臉上神色突然變得比死人還要難看,彷彿大難臨頭一般:“好教首領知道,山腹中萬萬去不得,那是任誰也不敢去的,咱們洞家都曉得瓶山是片移屍地囉。”

第六章 九層妖樓第五十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下)第一章 死亡收藏者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十五章 嚇魂橋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六十一章 龍視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四十三章 夢(下)第十三章 黃皮子(6)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五章 剁掌剜膽(上)第八章 江城水寨(2)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第二十五章 掉落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6)第三十七章 蛇窟第二十一章 風蝕湖的王第十二章 移屍地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五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五章 墳頭村(2)第一章 趕冬荒(下)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1)第二十章 魚陣第二十五章 潘朵拉之盒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1)第五十五章 在天空中飛翔的荷蘭人第十三章 黃皮子(1)第十四章 失蹤(上)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1)第十五章 懸陽洞(1)第四十四章 冥途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上)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5)第二十一章 搬山道人第二十章 沙海魔巢第七章 穿過高山 越過河流第二章 八臂哪吒第二章 無量山(1)第十九章 鬼角(3)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4)第十一章 詭絲(3)第三章 傳說第二十一章 逆襲(1)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下)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三十九章 標本儲藏櫃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十二章 墳冢(2)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2)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四十八章 龍穴第十七章 白眼翁(1)第十章 雷公嶺(3)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一章 白紙人和鼠友第十一章 月牙缺口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2)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4)第四章 洗塵寺(2)第十九章 猛狗(1)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八章 地震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六十九章 物極必反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三章 屈肢葬(2)第三章 發丘印第五章 食人蟻(5)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3)第六十七章 賬簿引子第三章 五宗大供第九章 鬼打牆(4)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現象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3)第二十二章 九宮螭虎鎖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4)第十章 雷公嶺(3)第三十七章 烈火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六十五章 金點引子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4)
第六章 九層妖樓第五十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下)第一章 死亡收藏者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十五章 嚇魂橋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六十一章 龍視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四十三章 夢(下)第十三章 黃皮子(6)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五章 剁掌剜膽(上)第八章 江城水寨(2)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第二十五章 掉落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6)第三十七章 蛇窟第二十一章 風蝕湖的王第十二章 移屍地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五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五章 墳頭村(2)第一章 趕冬荒(下)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1)第二十章 魚陣第二十五章 潘朵拉之盒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1)第五十五章 在天空中飛翔的荷蘭人第十三章 黃皮子(1)第十四章 失蹤(上)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1)第十五章 懸陽洞(1)第四十四章 冥途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上)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5)第二十一章 搬山道人第二十章 沙海魔巢第七章 穿過高山 越過河流第二章 八臂哪吒第二章 無量山(1)第十九章 鬼角(3)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4)第十一章 詭絲(3)第三章 傳說第二十一章 逆襲(1)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下)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三十九章 標本儲藏櫃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十二章 墳冢(2)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2)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四十八章 龍穴第十七章 白眼翁(1)第十章 雷公嶺(3)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一章 白紙人和鼠友第十一章 月牙缺口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2)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4)第四章 洗塵寺(2)第十九章 猛狗(1)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八章 地震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六十九章 物極必反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三章 屈肢葬(2)第三章 發丘印第五章 食人蟻(5)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3)第六十七章 賬簿引子第三章 五宗大供第九章 鬼打牆(4)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現象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3)第二十二章 九宮螭虎鎖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4)第十章 雷公嶺(3)第三十七章 烈火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六十五章 金點引子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