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

待獲得衆將的效忠後,趙匡胤立即派人赴開封,先與守衛京城的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聯絡。

這些人早就知道了內情,哪有不理會的道理,於是紛紛答應下來。

得到確實的迴應後,趙匡胤便放下了心,開始整軍,將自己的親信都提拔到高位,而將那些忠於周國的將領,都貶爲閒職。

在這之後,他又強調了一番軍紀,這便自陳橋驛回師開封。

北去的路上不慌不忙,待回京時,確實風馳電掣,大軍昂揚向上,騎兵率先在前開路。

待騎兵來到東京城門,卻早就開了,原來是守衛城門的石守信、王審琦正在城門外迎接。

“見過陛下——”兩人單膝跪地,一臉喜色。

“兩位都是我兄弟,不是外人,用不着如此客氣,哈哈哈……”

趙匡胤別看人黑腿短,但雙臂有力,拍了拍這兩位大將,再瞅瞅這高大的東京城,趙匡胤將兩人攙起,來不及敘舊,騎上馬就進了城。

還是大事要緊。

大軍進了城,雖是白日,但大街小巷卻是一片寂靜,一個人影都沒有。

街道兩旁的百姓們,緊緊地堵死了門,關緊了窗,聽着踢噠踢噠的馬蹄聲,心裡就跟打了鼓似的,大軍入城,免不了又是一場劫掠。

也不怪他們如此緊張,在五代時期,凡有兵亂都要大肆搶劫一番,謂之“夯市”,東京也是倒黴,自後晉遷都至汴梁,每逢改朝換代,都會被劫掠一番。

比如,後周建立者郭威,家人被殺後,帶領大軍南下東京,攻克後劫掠了三日。

劫掠之後,立了一個劉氏小皇帝,突然就契丹人來犯了,雖說實在奇怪冬天馬瘦的季節,契丹人爲何不顧惜馬力,但郭威還是北上了,到了澶州(南下東京的要道)就被迫黃袍加身(沒錯,天下一大抄的趙匡胤,連這也是抄的),然後就建立了後周。

所以,東京百姓才如何膽戰心驚,攜老扶幼出走者不知凡幾,只有皇宮內,還是一無所知。

可是,那羣在門縫中巴望了多時的百姓們,卻仍未等到破門而入的消息,一時間,開窗明望者不在少數。

也不怪乎這些禁軍們願意聽從,泰半的禁軍家小都在東京,自己打劫自己,實在強人所難,凡事劫掠東京的,沒幾個都是本地兵。

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尤其是趙匡胤帶隊,守城的後周軍將,都不敢輕舉妄動,唯有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聞訊,不由得目眥盡裂,心中氣急:

“好一個紅孩兒,竟然是欺主之人,枉費先帝一心的栽培提拔——”

心中想着,連忙騎馬徑自皇宮內廷疾馳而出,欲集結部衆負隅頑抗。

當其行至街上,被王彥升察覺,遂緊隨其後,追而不捨,無奈,被直追至家中,連同自己在內,一家人全部殺死。

其他的禁軍哪敢放肆,瑟瑟發抖,不再言語。

趙匡胤入城後,登上明德門,命令兵士各返回所屬軍營駐地,防止有亂兵出來攪亂自己的計劃,隨後,自己也回到原來的官署。

他倒是安心了,其他的高官們卻被牽連起來,被那羣大兵們挨家挨戶的進行押出,來到他的官署。

不多時,諸將領簇擁着範質等後周朝廷要員來到趙匡胤官署,趙匡胤一見,皆是自己往日的同僚,再仔細一瞧,有權有勢者皆在,這才放下心,連忙上前,將繩索解下,頓時痛哭流涕。

嗚咽道:“違負天地,今至於此!”

一張大黑臉,此時卻滿是通紅,不知曉是激動還是真的傷心,鼻涕肆流。

立在一旁的宰相範質等人臉皮扯了扯,還不及迴應,軍校羅彥環卻手按利劍,厲聲說道:“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

範質等人面面相覷,無計可施,只好屈身退至階下,列隊朝拜。

君臣名份既定,趙匡胤這才放下心,對待這羣文臣,他客氣的很。

隨即,趙匡胤於官署堂上召集文武百官,依據每人功勞高下確定入朝列班次序。

翰林承旨陶其不轂自袖中取出事先寫好的禪位制書,當衆宣讀,稱柴宗訓退位,由趙匡胤即皇帝位。

衆人不由默然,瞪大了雙眼,瞧着這場表演,回首相望,心中悲嘆之聲連綿不絕。

隨後,宣徽使引導趙匡胤下堂,來到庭院中,面向北方行拜禮。又引他出官署入宮中,進崇元殿,更換朝服,頭戴袞冕,正式登基稱帝,是爲宋太祖。

另又將柴宗訓及符後等人遷至西宮,去其帝號改稱鄭王,而尊符後爲周太后。

五代之一的後周,至此結束。

趙匡胤下令大赦天下,改元建隆,仍定都於開封。因他曾於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出任過歸德軍節度使,故以“宋”爲國號,史稱北宋。

其後,趙匡胤對有功官吏將士,分別封官授爵,給予賞賜。

以石守信爲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王審琦爲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其餘禁軍諸將領亦分授官職,併兼領節度使。朝廷各重要官署機構均重新任命長官,從而建立起宋朝的統治秩序。

大宋的天下並不穩妥,主要有佔據上黨(今屬山西)的李筠,盤據淮南的李重進,此兩人乃是實力最雄厚的藩鎮。

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經營上黨長達8年之久。他在自己的統轄區域內,擅自徵收賦稅,召集亡命之徒。頗具一定實力,以至於後周朝廷亦曾感到李筠“倔強難制”。

而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爲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權勢顯赫。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曾一度與趙匡胤分掌朝廷內外兵權,所以他的不服,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1148章御前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1221章第1224炭火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1175章談判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244章治浙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1377章使臣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1293章自己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1408章孝順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262章陽妃谷第1114章利刃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238章護法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1138章尊老第1382章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1408章孝順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1343章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1288章父子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八百章度田
第1148章御前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1221章第1224炭火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1175章談判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244章治浙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1377章使臣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1293章自己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1408章孝順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262章陽妃谷第1114章利刃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238章護法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1138章尊老第1382章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1408章孝順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1343章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1288章父子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八百章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