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早在建國之初,李嘉就讓少府寺掌控鹽場,以及市舶司,這兩處,也是少府寺重要的錢財來源,至今仍舊是。

不過,爲了鼓勵民間貿易,也是爲了讓戶部充實,李嘉讓少府寺經營的市舶司收入,上繳戶部,讓轉運使司衙門與少府寺一同經營。

但在於鹽場,李嘉寸步不讓,直接掌控着整個大唐的鹽業。

無他,鹽業的利潤還是太大了,大到讓李嘉難以割捨。

之前在南方時,鹽業每年就能帶來數百萬貫的錢財,而北伐之後,淮鹽被掌控,其間的利潤,更是達到數百萬。

也就是說,如今淮鹽,加上解鹽,以及一些海鹽,足以有每年千萬貫的利潤,而且隨着人口的滋生,這塊的利潤在不斷地變大,未來可期。

到了北宋,光是淮鹽,就有了兩千萬貫,可見其利潤。

談到鹽業稅,李嘉瞬間就清醒了,他審視了一番孫釗,嚴肅地警告道:

“唐末黃巢之亂,就是因爲鹽,而且,鹽乃百姓日需之物,不可抽離,其至關重要,只有讓朕親自掌握,才能放心,你們就勿做他想了。”

“既然錢財缺乏,那就多添些進錢的事項吧!”

李嘉立馬轉移話題,說道:“可以在登萊二州,設立市舶司,與高麗、契丹往來便利,其位置適合,想必能收不少的錢財,戶部寬裕指日可待。”

聽到皇帝這般態度,孫釗知難而退,不敢直言,在這位年輕的開國君主,他這位宰相的份量,實在是不夠。

即使加上政事堂所有人。

趙普眼觀鼻,鼻觀心,看着孫釗的出招,以及潰敗,其之迅速,讓人震驚,這位皇帝的威勢,比趙官家,強太多。

其後,孫釗又開始彙報夏稅的情況,整個南方去年民夫大規模的徵調,終會還是影響了收成,去年秋稅大跌三成,神武八年的夏稅緩緩上升了一成。

恐怕,沒有兩年的修整,南方的元氣是恢復不了了。

即使如此,南方州府(包括淮揚,以及淮海府)的夏稅,也達到兩千三百萬石的鉅額數字,至於商稅,則達到了七百萬貫。

北方,則讓人頗爲喪氣。

山東府,河南府,洛陽府,河東府,河北府,隴右府,陝西府,京兆府,八府之地,一共才八百多萬石,商稅也僅僅兩百萬貫。

南北地域差不多,但北方的夏稅卻只是南方的1/3,可以說是極爲寒酸。

人口差不多,稅收大相徑庭,李嘉從這些實際的數目中,感受到兩地真正的差距。

Www ⊙ttκǎ n ⊙¢O

整個大唐,夏稅規模達到了三千一百萬石,商稅九百萬貫,規模空前。

這番數字,李嘉總體還是滿意的,他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爲轉運使司,這個專門收稅的官僚集團,硬生生的從地方扳開口子,爲朝廷謀取了利益。

一百萬貫,沒有白花。

當然,糧食折算成錢,也才一千萬貫,加一起也沒兩千萬貫,兩稅一起,就是四千萬貫左右。

軍隊上,宋軍淘汰老弱後,又增添了兩萬人入了御營。

御營的規模,達到了十五萬之巨,距離北宋二十萬禁軍,還差一些,不過已經足以防守汴梁了。

不過,由於鎧甲,糧食,戎袍,以及其他的消耗,這十五萬人,幾乎與二十萬人相差無幾,把糧食,魚肉等換成錢財,加上錢餉,那麼每月就達到了五十萬貫,一年就是六百萬貫。

與四千萬貫的財政收入想比,御營這點支出不算什麼,尤其是騎兵的耗費佔據大頭,錢,李嘉很捨得。

地方上的巡檢,軍都司,基本上與地方對半開,不及御營三成,不值一提。

不過,近兩千萬貫的錢財,對於偌大的大唐帝國來說,遠遠不夠。

尤其是北方,許多官吏錢糧多年短缺,又增添了許多新衙門,支出很大,修溝渠,修路,甚至,黃河的修繕,也提上來日程。

今年夏稅,剛到八月,就只剩下五百萬石糧,錢不足百萬。

都在等着秋糧到。

許多南方官吏,都在抱怨北方是累贅,用南方來補貼北方,極爲不爽。

北方理短,又是被征服的一方,敢怒不敢言,朝堂初步分裂,形成了南北對立趨勢。

不過,李嘉倒是不擔心,等他把人事提上日程,所謂的對立,都會變成利益勾結,求官,戀官,分裂就不存在了。

“秋糧,秋糧!”

李嘉嘀咕了一聲,今年夏稅還算是寬鬆一些,去年的秋天更難熬,他沉聲問道:“北方各府,何時能恢復元氣,朝廷日不敷出,僅存五百萬石,何以支用?”

這要是出現一個戰爭,亦或者自然災害,國庫就會空。

李嘉有些許強迫症,國庫中沒有千萬石錢糧,他是絕對放心不下。

“陛下,臣等查閱了歷年來的納糧,以及戶籍情況,再有三五年,北方賦稅定能大大增加,起碼翻上一倍。”

趙誠連忙回道。

“三五年?”李嘉搖搖頭,這日子說長也不長,短也不短,真是令人難受。

“罷了,朝廷儘量去辦吧!”

又說了一些小事,如宗廟的修建,前唐皇陵的修繕,以及皇帝自己陵墓的修建。

每個皇帝剛繼位,就得修陵,以防萬一。

李嘉在長沙時就一直沒修,如今定都洛陽已經成了章程,那麼修建陵墓自然就得開始。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地點就選在伏牛山,至於規模,李嘉想了想,他不想自己死後被人挖掘,所以直言道:

“陵墓規模莫要太大,節省財力,朕也不想死後住得太空曠,而且,我有意效仿漢文帝,薄葬入棺,省得被惦記,前唐列位皇帝,死後也不得安寧,前車之鑑不遠啊!”

大臣們默然,這話題太沉重,他們不知該如何說話,皇帝總是多變的,還是聽聽就好。

只要沒有下發聖旨,就不是真的。

另外的一件事,也是關於陵墓的。

乃是前唐末帝,唐哀帝的位於定陶的溫陵,宰相們想將其遷徙到洛陽,以示尊重。

甚至,還準備給這個可憐的孩子起個廟號。

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1323章胡昌翼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1140章第八百八十章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166章安排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1302章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404章安排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1187章哼,女人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09章就藩第1180章豐州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321章皇事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401章入祀第1390章治河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274章伴當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288章父子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番外2——觸目驚心第1410章危機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1186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355章山民第1352章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1189章拿人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感言第九百八十章第1187章哼,女人第1210章夏王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252章無題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
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1323章胡昌翼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1140章第八百八十章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166章安排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1302章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404章安排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1187章哼,女人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09章就藩第1180章豐州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321章皇事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401章入祀第1390章治河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274章伴當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288章父子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番外2——觸目驚心第1410章危機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1186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355章山民第1352章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1189章拿人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感言第九百八十章第1187章哼,女人第1210章夏王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252章無題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