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

在廣州,禁軍約有三萬,若是加上元從軍以及宮廷侍衛,大概有四萬,若是遷都,這些人必定要北上,背井離鄉。

與湖南兵卒淮南兵相比,這些禁軍歸順他已經有兩三年了,歸屬感比較強烈,忠誠度也是可以。

而且,這些年不間斷地訓練,養精蓄銳,可以說,除了經受幾場戰爭,與一般的精兵並無兩樣。

李嘉不會讓這股強大的軍事力量留下,長久的脫離中央,必定會離心,留下萬八千人,鎮壓嶺東就行了。

於是,嶺東府成立數月後,嶺東衛成立,約一萬五千人,都是有家眷的,身體較爲孱弱的,這些人將留下嶺東。

爲了相以制衡,防止一家獨大,廣州的承天府,也將設八千人,守護這座嶺南最大的城市。

號稱“廣州衛”。

如此,真正去往湖南的,就不到兩萬人,屬於真正的精銳中的精銳。

考慮到北遷之苦,這羣中央禁軍,每月的糧餉,從五百錢,加到八百錢,相當於三石糧,已然屬於極其豐厚的。

由此,禁軍從此分兩部,分爲中央禁軍和地方禁軍,最明顯的,就是薪酬多上三百錢。

至此,遷都已經完全成爲定局,所有人已經不再抱有幻想。

政事堂也只能順應帝心,況且,天下豈有居嶺南而統天下者?

遷都北上,順應天下大勢,作爲政治家,哪裡不曉得湖南的重要性。

於是,繼少府寺修葺楚王宮,朝廷也下撥約二十萬貫,用於長沙城的加固,修繕,擴建,整修。

六部九卿衙門,五軍都督府,乃是重中之重。

那些貴族公卿們,則早就得到消息,派遣家僕管家進行購房,時刻跟着朝廷走,位居權力中心,纔是他們所追求的。

而且,長沙城比起擴建繁榮的廣州城,料定更爲狹窄,所以,及早的定居,能省不少錢。

囤積居奇,這不是貴族公卿所能做的,丟面子,也沒有人敢囤積居奇,能北上的,大都是有錢有勢的,敢高價賣,也沒命花。

後宮內,也是一片議論聲,幾個剛生下皇子的妃嬪,捨不得讓幾個月的子嗣長途跋涉,去往長沙。

而且,懷孕的皇后、寶嬪,也不想北上,產期與北上是衝突的,一不小心流產了,可真是後悔不已。

對此,皇帝只能現身解釋,懷孕的,以及皇子幼小的,明年開春之際可去往湖南,押後數個月。

如此,才稍稍安靜了些。

前兩天巡視禁軍,李嘉發覺,由於禁軍基本上天天操練,消耗很大,肉食隔三差五的供應,但糧食的消耗,依舊是平常百姓的三倍。

他親眼看見,一個普通的瘦個兵卒,臉盆大小的碗,能吃兩碗,一日三餐,那是極爲誇張的。

每餐半斤飯,只是等閒,一天兩斤米,實屬正常,每一滴汗水,都能消耗數粒大米,三四萬禁軍,一個月能吃掉兩萬石大米。

如此可怕的消耗,平日裡也就罷了,若是在行軍,或者是戰爭時,後勤稍微出點問題,那就真的完蛋了。

哪怕設置了輜重營,有專屬的後期兵,但後勤依舊是軍隊的薄弱處。

“不行,龐大的食量,哪怕提升了後勤能力,已然抵消了,與其他國家相差不離!”

李嘉搖搖頭,爲了提升勝率,讓統一大業更順暢一些,他真是絞盡腦汁。

尤其是目標定爲南唐,江西可到處是山地,後勤困難多了。

“來人,擺駕皇莊,遠一個近點的!”皇帝耐不住,隨口吩咐道。

“諾——”雖然不清楚皇帝到底什麼心思,但田忠依舊應下,然後去吩咐人找少府寺安排,又找人去射聲司安排,內侍省也需安排官官、侍女鑾駕等隨從。

皇帝出行,除去侍衛,光是其他隨從就有數百人。

幾百貫錢,就那麼撒水般去了。

這次出宮,不是微服私訪,也不是光明正大,反正就是介於兩者之間,默默地出行,百官們知道,百姓不知道。

少府寺聽說皇帝要去皇莊,連忙安排就近的,偏僻的,所有人都要篩選一遍。

所有人都爲皇帝操心,只有皇帝則悠然地坐在馬車上,享受着冰塊帶來的涼爽,走了約半個時辰,來到了一處小山。

小山不高,約莫百來米,綠綠蔥蔥,是個納涼的好去處。

“我可不是納涼的來着!”李嘉笑了笑,這倒是貼心,手裡搖着把紙扇。

“哪裡敢欺瞞陛下,這山腳下,可不就是一個皇莊,一千來畝,七八十戶人家,都家室清白!”田忠笑着答道。

“哦?這裡倒是不錯!”李嘉看了一眼山上的參天大樹,說道。

進了莊,幾十間木屋參次不齊的坐落在田地邊,一道山泉從山上泄下,十幾頭水牛被孩子們牽引着,在小河邊吃草,頗有些田園風情。

“莊中可曾種了大豆?”田忠撐着傘,皇帝倒是不怎麼熱。

“回稟陛下,咱們這並沒有種大豆,都是那些農戶們屋後空地種了一些,平日裡做些豆腐!”

莊裡的管事何曾見過皇帝,顫顫巍巍地說道。

“大豆好啊!五穀之一!”李嘉感嘆道,他這次來,就是想找大豆的。

豆,又稱作菽,是古中國重要的穀物,中國也是最早也是最久種植大豆腐國家,早在《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中有這樣的記載: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種植大豆,約有五個月左右,大約在七八月份成熟。

果然,李嘉去往看時大豆已然成熟,與後世改良的不一般,更小一些,豆莢也少一些,高低不齊,用來自我吃食倒是不錯。

“你們吃豆,除了拌飯,做豆腐,還怎麼吃?”

小農夫什麼時候見過皇帝,雖然知曉種的是皇帝的田,但卻第一次見皇帝,低着頭,顫抖着身體,不敢說話。

“陛下問你話呢?怎麼不說?”管事壯着膽子,訓斥道,生怕皇帝不滿。

“回,回陛下,我們還做豆醬吃!”農夫三四十歲模樣,黑黝黝的皮膚有些乾裂,顫抖地說道。

“哦?豆油呢?不吃嗎?”

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1311章威逼第四百零六章考場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319章就國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1111章三門峽第1171章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1371章三路第1110章信念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千零九章漕運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1262章陽妃谷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1253章教訓第1114章利刃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287章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1304章成婚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感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1366章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1407章禪讓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1327章內軋第1160章幽州營第1304章成婚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81章紕漏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
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1311章威逼第四百零六章考場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319章就國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1111章三門峽第1171章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1371章三路第1110章信念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千零九章漕運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1262章陽妃谷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1253章教訓第1114章利刃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287章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1304章成婚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感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1366章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1407章禪讓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1327章內軋第1160章幽州營第1304章成婚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81章紕漏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