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大理

滿懷着心事,吳青半是興奮,半是凝重地求見皇帝,由於射聲司與皇城司一般,都具有宮中行走的號牌,稍微檢查一番,吳指揮使就直接進了宮。

“朝廷剛結束了戰事不久,禁軍恐怕已經疲倦,對於大理,恐怕也是有心無力吧!”

“但是,大理國自古以來,一直是朝廷的憂患之地,近些年雖然平歇了,但卻不安生,六十八洞都出現蹤跡,恐怕不妙啊!”

心中思量着,射聲司這一陣子出了大風頭,皇帝雖然滿意了,但朝廷上下卻是不滿,官員們許多親朋好友都入了湖南,射聲司此次若是支持去征戰打理,恐怕反對者不計其數……

隨後,他就被宦官帶着,覲見皇帝。

“竟然光天化日之下殺人?而且是滅人滿門,呵呵,無法無天了!”

吳青剛入殿,就發覺皇帝很生氣的樣子,在那裡訓斥着,他稍微一聽,就知曉是前不久發生的軍隊路邊屠殺案,因誹謗皇帝而被激動的騎兵滅了滿門。

此事一處,朝廷上下爲之憤慨,對於武人如此橫行霸道分外不滿,況且,無論被殺者所犯何罪,死刑皆由,皇帝親自勾勒,什麼時候,私人也可以處刑了?豈不是天下大亂嗎?

朝廷爲之爭吵,皇帝也甚是爲難。

“其情雖然可憫,但其罪當誅!”

宰相崔泉很認真地說道,看上去是由衷之言。

李嘉也輕撫額頭,對此也很爲難,但無論是是軍法,還是國法,都對於此事是不容的,宰相帶着百官的意見,向皇帝施壓。

“射聲司出了什麼事嗎?”皇帝看到了吳青的到來,隨口問道。

“去往建武鎮的探子前來彙報,在那羣蠻寮中,發覺了大理國的痕跡,賞賜的刀劍和弓弩有許多!”吳青看了一眼宰相,認真說道。

“怎麼,大理國還覬覦嶺西?”李嘉突然就笑了,段氏大理,還有這膽子,這不是找削嗎?

“稟陛下,大理自南詔始,聯合吐蕃,無時不刻不覬覦於唐土,對於安南之地,早就垂涎三尺,直至鹹通七年(866年)十月,高駢擊敗南詔,收復安南,戰火綿延十餘年將止!”

崔相公聞言,輕聲說道,話語間對於雲南的警惕溢於言表。

對此,李嘉也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南詔趁唐與吐蕃衰落之際,不顧吐蕃的威脅,與唐爲敵,頻繁發動對唐朝安南、西川的侵犯。

而唐朝的南部、西南邊疆亦因南詔的寇擾變得殘破不堪,“鹹通以來,蠻始叛命,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盜西川,遂圍盧耽,召兵東方,戍海門,天下騷動,十有五年,賦輸不內京師者過半,中藏空虛,士死瘴厲,燎骨傳灰,人不念家,亡命爲盜,可爲痛心!”楊收言:“南蠻自大中以來,火邕州,掠交趾,調華人往屯,涉氛瘴死者十七”

唐朝之所以設立安南都護府,一來是防範南詔,以嶺西與安南爲屏障,合圍南詔,從而保護腹心之地的廣州;二來,就是爲了保護海上絲綢之路,維護海外貿易,從而保障財政收入。

“唐設安南都護,以邕州爲支柱,……。邕州與安南互爲犄角,唐兵守安南,當加強邕州,南詔佔安南,也要進取邕州。從安南事件發生,邕州即受威脅,安南事定,邕州始告安全。”

安南之所以脫離中國,原由於南詔擄掠安南漢民,從而造成當地土著勢大,日趨獨立。

“陛下,大理國北爲西川、吐蕃,南爲安南、邕州,若是其出,必爲邕州,這也是建武鎮所立之原由,若是處理不當,必爲朝廷之患!”崔泉頗爲激動地說道。

對此,李嘉只是感興趣,心中但是毫無擔憂之色,南詔國滅亡之後,就沒聽說過大理國襲擾過嶺南,吃齋唸佛的段氏,可是天龍八部的重要角色,怎麼可能敢出兵?

“段氏國主是?”李嘉問道。

“名喚段思聰!”

“段思聰,有些耳熟啊!”李嘉穿越多年,小說電視劇快忘差不多了,只記得段正淳、段譽,這段思聰沒印象!

“陛下聽聞過其名?”

“未有!”李嘉搖頭,說道:“大理國居心叵測,不得不防,但如今大戰連綿半載,兵困馬乏,不利於再戰,況且雲南之地,失於中國上百年之久,民心已無,還得從長計議!”

“陛下可派使者問責其國!”崔泉說道。

“相公所言在理!”李嘉笑道:“咱們大唐也不是吃素的,若其果真居心不良,謀求安南或者嶺西,自然須得教訓一番纔是!”

“那小將不是擅自屠戮他人嗎?既然如此,就貶斥到嶺西羈縻州縣去,奉命調查那些心中有異的部落,若是不幸身亡,也算是罪有應得,有功,就算是將功贖罪吧!相公認爲如何?”

“陛下所言自當有理!”聽到這番處置,崔泉哪裡不知曉皇帝心中的偏向,但只要能勉強說的過去就行了,也算是給百官一個理由吧!

“臣告退!”

目送宰相離去,李嘉瞬間臉色一變,他沉聲說道:“六十八洞,乃朝廷藩籬,不可有絲毫鬆懈,哪怕大理國無心,焉知其地方無心?”

“聽聞大理與前唐一般,在地方設立藩鎮,管束起來自是難爲,你們射聲司一定要認真探查,派人去往大理,好好調查其地利人情,做好準備!”

“陛下,臣明白!”吳青哪裡看不出,皇帝對於大理國確實心動了,只是前唐因雲南耗費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若是處置不當,大軍陷入其中,可就出了大事了。

“我有意在六十八洞設立諸侯伯國,此番爾部配合地方,檢斷各蠻部,之後的義務禮節,也需要好好的教導一番,勿要出了差錯!大理國藩鎮部落自主性很強,好好勘測拉攏,日後用兵大理,你們射聲司可得派上大用場!”

“諾——”吳青着實歡喜,射聲司若是立了功,他不就是出風頭,甚至封爵嗎?光是賞賜,還是不過癮啊!

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106章修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169章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八百五十六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七百五十章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七百零二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1165章第1302章第1268章總兵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344章封王?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1266章宣揚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147章兩人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1221章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1167章驚喜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
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106章修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169章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八百五十六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七百五十章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七百零二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1165章第1302章第1268章總兵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344章封王?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1266章宣揚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147章兩人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1221章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1167章驚喜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