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分以四國

兩年的修養生息,截止到神武十七年春,遼東府已然恢復了秩序,到達了戰亂之前的水平。

如今,張維卿從遼東發來消息,想要發動對契丹的第三次大戰,徹底的消滅這個宿敵。

如果從前唐算起,契丹人的確算是宿敵了。

如今烏古部契丹人打的熱鬧,朝廷覺察,光憑藉着遼東與幽州的兵馬,錢糧,就足以支持戰爭,同意的很痛快。

而更大的好消息,則來自於高麗。

早在神武十五年,也就是在神武十五年,七萬高麗兵馬南下,一頓騷亂,直接讓高麗大亂,甚至讓病重的高麗國主王昭,驚懼而亡。

因爲是在甲戌年,所有稱之爲“甲戌兵亂”。

由此,太子王伷繼位,雖然平反了不少的冤案,但沉溺於美色之中,朝政一應由唐人把控。

事實上的高麗,在兵變後,整個高麗的朝政,都被親唐的官吏掌控,兵馬則被呼延贊、楊萬勝二人控制。

而射聲司主事高峻則探查高麗內外的消息,與二人聯合,將不服從的貴族一一剷除,從而讓高麗恢復了前所未有的穩定。

經過了兩年安排,高麗這才上表獻土稱臣,版圖戶籍也一應送來。

由此,皇帝頗有些振奮道:“高麗新歸,朕決議封高麗王爲鬆嶽郡王,食邑八千戶,加從三品歸德大將軍,平盧節度使銜。”

所謂的鬆嶽,就是開京的曾用名,高麗王的領地所在。

一連封了三四個頭銜,由此可見皇帝的高興,

“陛下聖明!”

以首相王寧爲首的宰相們齊聲讚頌。

經過多年的磨礪,王寧終於不再倔犟,進退有度,符合宰相的氣度,皇帝頗爲滿意。

與孫釗糾結於錢糧不同,王寧由於多年來都在地方,更加看重地方州府的情況,官場管束頗緊,引起不少的反彈。

但在皇帝的支持下,吏部的清察倒是做的如火如荼。

“高麗處置如何?”

皇帝明知故問道。

宰相們啞然失笑。

這是衆所皆知的問題,還用言語嗎?

“陛下!”王寧目光炯炯,開口道:“自神武十二年始,分封諸王,衆建藩國已成國策,相繼有衛國、中山國、安國建立。”

“而,十三年,冊封諸王至如今,已國五載,計有十五位皇子授封爲親王,年長者十八(齊王李復歆),幼者也有十三。”

“也該是時候就任藩國了!”

“沒錯!”王溥則心領神會,直言道:“十五位藩王,多者五千戶,少者三千戶,朝廷年出數萬石,這可是數州之兩稅,長此以往也不算個事吧!”

“你們的意思,乃是將高麗,分封下去?”

李嘉笑了,這正合他的心意。

如今,皇長子、齊王,李復歆,已經十八歲,十七成婚,兒子都快滿月了。

如果把中山王李覆文除外,這是他的第一個親孫子。

李嘉一時間感慨萬千。

其他陸陸續續訂婚結婚的也有四五人,日後有的忙了。

那麼多兒子,一齊待在洛陽,而且又沒有十王府的束縛,真的讓人頭疼。

分封了也好。

想到這,他不由得起身,讓人擺上一副巨大的大唐堪輿圖。

從最西邊的西涼府,到最東邊的遼東府,最南方安南府,共計二十六府,三都護府,共計二十九個一級行政單位。

北方的有,隴右、西涼、陝西、長安、興元(漢中)、山西、河北、幽州、山東、河南、洛陽、淮江、淮海,共十三府。

南方有,西川、巴東、湖北、長沙、湘西、江西、江寧、浙江、福建、嶺東、嶺西、承天(廣州)、安南,共十三府。

(地圖在評論區,加精了)

河套地區的北庭都護府,南邊的占城都護府,以及最北的黑水都護府。

如此廣大的地區,雖然不及盛唐時期遼闊,但卻屬於實控區,可以有效的繳納賦稅錢糧。

而此時,衆人卻來不及驚歎,目光望向最東的高麗。

由於只是簡單的粗線條地區,皇帝也不愛惜,直接拿起筆,將高麗一分爲三。

“高麗前唐時有三國,如今,一分爲三。”

“以關內道、朔方道,以及開城,爲一國,都開城。”

“河南道、江南道、海陽道,爲一國,都公州(後世宗市)。”

“中原、嶺南、嶺東、山南四道,都金州——”

嚯——

衆人一瞧,您連地盤都劃分好了而且國都都已經安排妥當,這是不是太過於直接了。

皇帝輕聲說着,見到衆人一副無奈地表情,這纔有些尷尬地笑道:

“除此以外,鴨綠江以南,至關內道之間的千里之地,山嶺崎嶇,平原狹小,再令置一國,都平壤。”

一下子解決了四個王國,衆人輕鬆了口氣。

“不過——”

皇帝這時,突然言語道:“我有意廢黜黑水都護府,再置國,都海參崴!”

衆人愕然。

本來以爲高麗已經後險山惡水了,沒想到,您還真是出人意料,竟然想把兒子安置在那麼偏遠的地方。

真是濃厚的父子之情啊!

心中爲這個倒黴的皇子默哀。

宰相們神色莫名。

這時候,大家都知曉,這是準備將五個已經成婚的皇子分出去啊!

而趙普不由問道:“未知陛下如何安排齊王?”

齊王李復歆的身份特殊,若是安排得不夠妥當,容易引起廣泛的同情。

別誤會,大家不是同情齊王,只是生怕百姓的這種同情,影響到了薛王的繼承地位。

首批大規模封王中,有齊王李復歆,皇次子韓王李復睢、皇三子吳王李復湸、皇四子趙王李復皓、皇五子蜀王李復沅。

此五子,必然是第一批就藩羣列之中。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不想國之大小而人心傷。”

李嘉感嘆道。

宰相們沉默了。

您倒是一視同仁,都心狠。

“爲免後世君主,也心有偏移而至出亂,朕決議,以抓鬮爲算。”

李嘉頗有些激情道,對於自己創造的這份歷史,他不介意再添上別樣的新奇制度。

王國肯定肥瘦不均,既然如此,那就公平,抓鬮,全憑藉運氣。

自己抓到的,含着淚也要去就藩,還無法抱怨。

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206章覬覦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1120章哭泣第1109章謀求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1173章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七百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1144章後宮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337章第1238章護法第1157章第1207章獻土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1141章手段第1169章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1402章宗藩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1169章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1337章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1163章贖回?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1238章護法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八十四章建言第1267章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番外2——觸目驚心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1201章唐旗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306章驚——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71章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106章修法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74章伴當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
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206章覬覦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1120章哭泣第1109章謀求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1173章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七百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1144章後宮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337章第1238章護法第1157章第1207章獻土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1141章手段第1169章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1402章宗藩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1169章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1337章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1163章贖回?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1238章護法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八十四章建言第1267章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番外2——觸目驚心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1201章唐旗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306章驚——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71章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106章修法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74章伴當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