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平西王亡

吳三桂這個時候幾乎是要失去理智了,他不斷的增派軍隊,而且根本就不分主攻佯攻,而是在四面八方都發動猛烈的攻勢,打算用自己龐大的人數優勢將城中的守軍拖死累死。

不過眼下的局勢確實對守軍不太友好,趙登明之前佈置下來的幾條防線這個時候全都沒有了用處,而城牆上的面積根本就不足以放守軍發揮出自己的火力優勢,在這種守城戰之中,儘管自己這邊擁有者絕對的火力優勢,但是當士兵們暴露在城牆上的時候,往往就會遭到對面的遠程火力的打擊,無論是弓箭還是火炮,都會對中華軍這邊造成不小的傷亡。

這個時候吳三桂前後已經投入了超過十五萬的軍隊參加攻城了,密密麻麻的士兵從攻城梯上不斷的向上攀爬,幾十門紅衣大炮還在不停的轟擊幾處的城門,更多的軍隊則等候在城門附近,一旦城門被轟破,他們將從這裡衝進城內。

廣州城的城門可謂是相當的堅固,當年尚可喜和耿繼茂兩人率軍圍城的時候,愣是調來了一百多門火炮,日夜不停的轟擊都沒能將城門轟開,就算是城門已經被炸的七零八落,城內的守軍卻用了大量的巨石將城門這邊完全給堵死了。

不過因爲之前中華軍纔剛剛從城門衝出來偷襲過滇軍,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守軍是沒有辦法將城門堵死的,所以這就是攻城的一方的一個巨大的機會。

不過眼見着幾處的城門都守不住了,趙登明卻突然讓人打出三發紅色的信號彈。這種信號彈即便是在白天。也是十分醒目。從十幾裡意外的地方都能夠看到。

吳三桂盯着這幾個冉冉上升的信號彈,心裡突然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不過卻也說不出來這種感覺是什麼,不過,他很快就會知道了。

早已等候在珠江上的船隊這個時候見到守軍打出來的信號,立即開始向廣州城這邊靠攏,士兵們早已準備好了炮彈,準備轟擊進攻的滇軍。

由於缺乏水軍。或許是根本就忽略了中華軍的強大海軍的這一點,所以吳三桂在沿江一帶的防禦非常的稀鬆,這使得正在進攻的大軍根本就沒有收到預警就已經遭到了中華軍的打擊了。

幾十首戰艦上面的火炮開始猶如地毯轟炸一般的掃過滇軍的陣地,海軍的火炮的口徑可是比陸軍的這種輕便化的小型火炮要厲害得多,而大量的炮彈突然來襲,守軍根本就沒來得及躲避,因此第一輪炮擊過後滇軍就已經傷亡慘重,而幾艘鐵甲艦上的速射炮這個時候將自己的火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連連不斷的炮彈就像是雨點一般的落到了進攻軍隊的陣型當中,將無數的士兵掀飛。爆炸帶來的傷亡倒還是其次,關鍵是這種轟炸對士兵的士氣的打擊非常大。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猛烈火力打擊的滇軍一下子士氣就降到了冰點,在加上之前一直蓄勢待發的守軍這個時候又大量的投擲了數萬枚的手榴彈,滇軍前後左右都是硝煙和炮火,以及滿地都是翻滾着的傷員,就連空氣中都瀰漫着濃濃的血腥味。

“王爺,快撤吧,敵軍就要反撲了。”夏國相這個時候不想着自己逃跑,反而是帶着幾名士兵冒着炮火跑到了吳三桂這邊,想要將他帶走。

吳三桂這個時候雙眼呆滯的望着眼前這恐怖的一幕,嘴裡喃喃着:“完了,完了,這下可全完了!”說完就伸手拔劍,準備自刎。

吳三桂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是畢竟是自幼習武,因此這個動作身邊的幾名親兵都沒有反應過來,夏國相雖然看出了不對勁,但是他主要還是一個文臣,武藝平平,這個時候只喊了一聲王爺之後,就愣住了。

吳三桂手中是一柄寶劍,這還是當年順治帝賜給他的寶劍,名叫七星劍,這劍一劃而過,劍身上一滴血都沒沾,但是吳三桂的脖頸間卻血流不止,噴涌的鮮血濺的夏國相滿臉都是。

一代梟雄吳三桂在率軍進攻廣州的時候遭遇對方的伏擊,眼見敗局已定,大勢已去,竟拔劍自刎,死於廣州城下,時年五十三歲。

吳三桂一死,滇軍就再無戰心了,而吳應麟這個時候也收到了父親自刎的消息,他大怒率軍準備決死猛攻,也死在了廣州城下。

而吳三桂的兩員大將胡國柱和夏國相則護送着吳三桂的屍體,帶着敗兵一路向西逃竄,趙登明這邊深知不能放他們會雲南,因此帶兵窮追猛打,一直打到了鎮南關,這才被其逃脫,再難追上,而近二十萬大軍這個時候也幾乎全軍覆滅,除了被夏國相兩人帶走的五千軍隊意外,有超過八萬人被殲,七萬人做了中華軍的俘虜,而剩下的人幾乎全都逃散了,因爲這件事情,趙登明還遭到了批評,因爲這些逃散的敗兵對整個廣東的治安造成了嚴峻的挑戰,他們禍害鄉里或者落草爲寇,使得各地狼煙四起百姓受難,儘管最終還是被中華軍殲滅,但是卻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人力。

廣州城一戰不僅解除了廣東的危險,而且將吳三桂的勢力徹底打殘,既然這樣,那麼尚可喜也就不必要留下來了,他原本具有的牽制功能就不復存在了,於是在這之後,誰也再沒有看見過尚可喜父子出現在了廣東境內了,狠多人湊揣測他們父子應該是被中華軍軟禁了起來,或者早就已經被秘密的殺死了。

而事實上,尚可喜父子早已被送去了蘇門答臘島的雅加達去了,在哪裡安安靜靜的度過了自己的餘生,因爲他們擁有不少的財物,所以在當地也過的比較不錯,以至於在幾百年之後出現了一位爆紅的女歌手,這名歌手就是姓尚,據說就是他們的後人。

在拿下了廣東之後,整個江南現在已經幾乎沒人能夠再阻擋中華軍了,就算是胡國柱和夏國相這時候在昆明擁立了吳三桂的嫡長孫吳世番,也無濟於事,連清廷都看出了吳三桂政權的倒臺,連在京城做人質的吳應熊這個時候都沒有放回來。

吳三桂在出兵貴州的時候軍隊總數接近二十萬,在拿下了貴州和四川這兩地之後,又在當地招募了一批士兵,雖然這批士兵還只是新兵,連訓練都沒有完成,但是胡國柱和夏國相兩人一回到昆明之後,立刻將這兩支軍隊調回了雲南,因爲這個時候雲南境內已經早找不出一直完整的軍隊了,而中華軍肯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肯定會出兵前來進攻,因此這個時候要抓住最後的機會來擴充軍備。

趙登明這邊也想立即啓程,只不過因爲天氣實在是太過炎熱,而且士兵們連續作戰已經一個月的時間,這個時候也都十分疲勞,所以當軍隊追擊到了鎮南關之後就停下來整頓了。

不過因爲滇軍的勢力收縮,所以廣西、貴州、四川等地這個時候已經完全的空缺了出來,既然如此,那就就全部佔領了再說吧。

中華軍這邊也絲毫不客氣,迅速的從湖南和廣西兩邊出兵,將這三個地方全部接手了,這樣一來,南方眼下就剩下一個雲南和半個浙江還在吳世番和耿繼茂的手中,其他的地方已經被中華軍全部拿下來了。

(。)

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68章 意外來兵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57章 傷兵營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8章 梟雄相會第87章 新式子彈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77章 基隆市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73章 日軍投降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17章 風雲詭譎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59章 明軍內亂第7章 成功北上第207章 突圍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25章 江戶灣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56章 軍械所第77章 基隆市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3章 關寧鐵騎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77章 海商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86章 籌備貨幣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4章 兵臨城下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65章 糧食危機第317章 論戰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49章 成功突圍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12章 整頓亂軍(二)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66章 討伐部落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269章 呂宋軍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152章 十萬聯軍
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68章 意外來兵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57章 傷兵營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8章 梟雄相會第87章 新式子彈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77章 基隆市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73章 日軍投降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17章 風雲詭譎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59章 明軍內亂第7章 成功北上第207章 突圍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25章 江戶灣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56章 軍械所第77章 基隆市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3章 關寧鐵騎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77章 海商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86章 籌備貨幣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4章 兵臨城下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65章 糧食危機第317章 論戰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49章 成功突圍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12章 整頓亂軍(二)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66章 討伐部落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269章 呂宋軍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152章 十萬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