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山中無虎

跟嚴家老小分開後,徐鳳年跟着李玉斧來到洗象池畔,舊地重遊,當徐鳳年看到熙熙攘攘的一大幫人鑽出帳篷、肩搭棉巾去池邊漱洗的壯觀場景,有些哭笑不得,轉頭跟李玉斧問道:“整年都是這麼個光景?”

李玉斧點頭微笑道:“是啊,這些習武之人大體上也不鬧事,衣食住行都自理,每天除了早晚兩次去廣場上跟着練拳,就都在這裡修行,武當山總不好趕人。也不知道誰把小師叔木劍斬瀑布的事情傳了出去,半年以來光是從池子裡撈出來的折斷木劍就有一百多把。後來又有一個說法,說王爺之所以神功大成,是從水潭底找到了一部武學秘籍,於是這麼多人哪怕上山的時候是旱鴨子的,如今也都一個個水性熟稔得很了,不過秘籍沒找到,倒是從水底取出許多光潔如玉的鵝卵石,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也有幾百顆,後來他們一合計,在山下找了個手巧工匠,打磨出一套上好棋子,送給了武當山,禮雖不重,但情意重,如此一來,咱們武當就更不好說什麼了。”

徐鳳年無言以對,他所熟知的江湖本就是如此,越是市井底層,便越是既可憐又可愛。他見縫插針找了個空當蹲在洗象池邊上,身邊是兩位倒春寒時節裡還穿着老舊單衣的江湖漢子,徐鳳年知道這可不是什麼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只是打腫臉充胖子罷了,江湖上講究一個輸人不輸陣,大冬天的你穿貂裘保暖我就要咬牙穿單衣,更狠的,乾脆就光膀子。這跟文壇士林是一個路數,盛夏時分不乏有狂人狂徒披裘高歌用以沽名釣譽。徐鳳年蹲着拘起一捧冷冽清水洗了把臉,左手邊那個魁梧漢子瞥了眼,有些驚訝一個讀書人模樣的年輕人爲何也來湊熱鬧,用行話問道:“新來的?有山頭嗎?”

徐鳳年點了點頭,山頭?清涼山應該勉強能算一座吧?徐鳳年笑臉問道:“一大堆人擠在這裡,別說吃飯睡覺,就是放個屁拉個屎也不爽利啊。敢問這位前輩,難道當真有人在這兒突破境界?”

那傢伙深以爲然,大概是覺得這小子挺上道,壓低嗓音神秘兮兮說道:“咋沒有,前兩天還有個哥們在這裡一夜之間突破了三品境界的門檻,本來挺稀鬆的手段,結果破境後一手劍花那叫一個潑水不進。在這之前,還有位最早來這裡悟道的陵州老前輩,在三品境界上熬了二十多年,結果在這裡靜坐了不過三個月,愣是給他闖過去了,我聽人說那位前輩在成爲小宗師後,意氣風發,在月圓之夜清越長嘯,中氣十足,連山腳幾裡地外都聽得到,足足半個時辰,跟打雷似的,你說玄不玄?”

徐鳳年忍住笑意,鄭重其事點頭附和道:“咱們常人扯開嗓子別說嚷半個時辰,一盞茶功夫都難,而且肯定當個把月的啞巴,這位前輩高人能長嘯半個時辰,肯定內力渾厚,小宗師境界跑不了的。”

右手邊那位大俠冷水洗臉偷偷打了個哆嗦,白眼道:“小兄弟,你別聽孔小貓瞎咋呼,什麼清越長嘯,什麼半個時辰,都是沒影的事兒,誰吃飽了撐着沒事嚷半個時辰,再說了,那老頭兒就不怕打攪了武當神仙們的睡覺?我許十營什麼武道小宗師都不服,就只服這座山上的道士,是真有本事的,我爺爺的爺爺就親眼見過黃老祖師爺,我爺爺也受過王老掌教恩惠,當年王掌教一指斷江,我爺爺當時就在江邊上看着呢,如今那李掌教也是個高人,光是看他的那副拳架子,我就要心服口服伸出大拇指。”

本名孔大虎但被人取笑爲孔小貓的漢子轉頭看了眼豎大拇指的哥們,笑道:“拉倒吧你,許十營,你成天就在那裡吹噓跟北涼王有關係,除了徐許兩個字諧音,你們一個天一個地,有半顆銅錢的關係!”

許十營狠狠一摔棉巾在肩頭,瞪眼道:“老子的爺爺是最早追隨大將軍來北涼的老卒,老子家裡頭還留着爺爺傳下來的那副鎧甲和那張八斗弓……”

孔大虎哈哈大笑拆臺道:“如果你爺爺真是跟大將軍一樣是外地人,那你說什啥爺爺的爺爺見過武當祖師爺黃滿山,吹牛皮沒打好草稿?”

許十營一陣心虛,然後惱羞成怒道:“反正我爺爺是正兒八經的第二撥遼東老字營出身,朝廷用永徽這個年號之前,就跟了大將軍南征北戰,我爺爺步射挽八斗弓,十發八中,步射開六鬥弓可十發七中,爺爺說當年連大將軍也親口誇獎過他的箭術,說以後到了北涼要讓北莽蠻子也知曉遼東健兒的厲害。”

孔大虎嗤笑道:“我可聽說別人都講神箭手那都是百發百中什麼的,要不就是百步穿楊,你許十營的爺爺才十發七八中,也能讓大將軍稱讚?許十營啊許十營,你小子就不怕說大話把自己給噎死嘍?!”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徐鳳年頓時對許十營刮目相看,因爲離陽朝廷早期有武舉頒發的《試分馬藝業出官法》,按例許十營爺爺的箭術確屬上乘,恰恰因爲許十營沒有提什麼百發百中百步穿楊,才更真實。

徐鳳年問道:“許老哥,怎麼沒有投軍入伍?”

許十營嘆了口氣傷感道:“我爹年輕時候想讀書考取功名來着,我爺爺不喜歡,說讀書沒用,我爹拗不過我爺爺,就只好去投了邊軍,在纖離牧場裡當個小官,結果不知怎麼惹惱了上頭的大人物,大人物的靠山更大,好像就是那位懷化大將軍鍾洪武,回來的時候只剩下半條命。我爺爺是死要面子的人,到死也沒說什麼,只不過就想着讓我這個孫子唸書,可惜啊,我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只想着練武,好跟爺爺一樣攢下點軍功,給家裡多添一副鎧甲給後人當傳家寶。”

說到這裡,許十營咧嘴一笑,“我還有個哥哥,就在幽州邊境上參軍,去年春節回家,聽他說很快就可以當上正式遊弩手了。我哥隨我爹,讀書習武都了不起。”

徐鳳年好奇問道:“你爹在邊關上受了委屈,怎麼還讓你哥去投軍?何況北涼現在文風漸長,讀書一樣能有個好前程,再說北蠻子打過來了,當兵不安生啊。”

總給人吊兒郎當感覺的許十營破天荒一臉真誠道:“我也不知道我哥是咋想的,起先他確實是不太願意當兵的,後來過了幾年,反倒是不樂意在家讀書了,虧得家鄉還有個掛念他的小娘,都快熬成老姑娘了。不過去年我哥跟那未來嫂子打包票了,說只要等他成了咱們北涼三十萬邊軍中最難當上的遊弩手,下次回家就一定風風光光娶她。至於我爹,剛從邊關回到家那會兒,成天就知道喝酒,我哥投軍後喝得最兇,不過這兩年倒是喝得少了,也不說什麼瘋話了,尤其是春節後,還把酒給戒了。上次跟我哥一起給爺爺上墳的時候,我爹敬酒的時候……”

許十營不再說下去,低下頭,狠狠地多洗了把臉。

孔大虎雖然跟許十營平日裡相互拆臺取笑,但交情其實不錯,來洗象池沾光的北涼武人也分三教九流,山頭林立,像他們這些沒有家世背-景的小人物,別說去瀑布後頭的石屋打坐面壁,就是池畔風水好些的地盤也擠不進去,一些個有門有派的宗門子弟,相互抱團,個個眼高於頂,在這邊每日大魚大肉不說,還有許多妙齡女俠貼靠上去,夜夜在帳篷內瞎折騰,每天晨起之時都是容光煥發,像孔大虎許十營之流就只能遠遠眼饞了,膽子大些就去聽牆角根,當然前提是不怕被名門正派的少俠們揍得鼻青臉腫。

三人身後一陣喧鬧,原來是有人認出了武當掌教李玉斧和徒弟餘福,紛紛上前套近乎客套寒暄,李玉斧在山上是出了名的待人和善,與誰都不拿捏架子,這不是八面玲瓏的表面,而是內裡的精神,這亦是武當一脈相承的“氣”,武當道士不分輩分不分道觀,都有初一十五替老百姓解籤甚至是代寫書信的功課,在這件事情上,從呂祖起就訂立了雷打不動的規矩,黃滿山給人解過簽寫過信,王重樓是這樣,洪洗象是如此,李玉斧也一樣,以後也許那個小道童餘福也一樣。武當修行,修仙先修人,修道先修己,這纔是武當山真正的氣脈。

徐鳳年三人一起轉頭望向那位年輕掌教,孔大虎輕聲介紹道:“這位便是武當李掌教了,是老神仙俞興瑞早年在東海收的徒弟,李掌教的脾氣頂好,江湖上有傳聞他在道教第一福地地肺山斬殺過一條惡龍,一身修爲高深莫測,還有人說北涼王專程爲了武當山給朝廷上書,要求敕封武當爲道教祖庭,我看這事靠譜。以往吧,我對那王爺印象不咋的,後來陳兵邊境,拒絕聖旨進入北涼境界,大快人心,又在陵州搞死了飛揚跋扈的老軍頭鍾洪武,我就覺得新涼王沒讓人失望。這次北蠻子打過來,聽說王爺更是直接去了邊境,根本就沒有躲在清涼山,這事兒辦得讓人解氣!否則都成了天下第一的高手,還躲在家裡,也太丟北涼的臉了,咱們這些行走江湖的,出了北涼也沒面子不是?”

徐鳳年無奈一笑。

許十營輕聲道:“要是邊境上打得兇,我就讓我哥介紹個門路,殺蠻子去,殺一個回本,殺兩個就是賺了。”

孔大虎忍不住譏諷道:“就你那點花架子,去了鐵定是賠本買賣。你真當北蠻子好惹啊?那些蠻子自小就跟弓馬相依爲命,箭術馬術真不差,你去了也是白搭。”

孔大虎突然沒來由感慨道:“王爺有件事不地道啊,把聽潮閣武庫裡的好東西都一股腦送給徽山那位武林盟主了,看來那喜好穿紫衣的婆娘,應該姿色如傳聞那般美若天仙,否則咱們王爺也不至於這樣出手闊綽。話說回來,給咱們北涼練武的人留下點殘羹冷炙也好嘛,不說什麼上乘秘笈,二三流的,隨手丟給咱們來一兩本都成啊。”

許十營呸了一聲,“就你孔小貓那點骨氣也想練成絕世高手?王爺就算送你一堆秘籍都是做夢!”

孔大虎也不生氣,笑道:“你許十營骨氣多,送我幾斤成不成?”

徐鳳年笑着圓場道:“武當時下那套人人可學的無名拳法,大有深意,蘊含着洪洗象對大道修行的體悟,我敢說哪怕一輩子只學這套拳,不論之前是練拳還是練劍練刀,都可以裨益終生,咱也不去說什麼證道飛昇,什麼一品高手,那畢竟得看個人機緣,但要說讓習拳之人強身健體,益壽延年,跟閻王爺多討要幾年光陰,肯定可以。在我看來,聽潮閣一百本被束之高閣的秘籍,也比不上那套人人可學的拳法。”

孔大虎將信將疑道:“小兄弟,這套拳法果真如此不俗?”

徐鳳年點頭道:“就像一篇文章寫得盲風澀雨詰屈聱牙,瞧着很有才學,其實在大家眼中也就那麼回事,算不得真正好學問。同理,一套武功入門越難,門檻越高,也未必是好武功。”

孔大虎笑道:“這道理好聽,可未必在理啊,世間武功,哪有門檻不高的?小兄弟你說老劍神李淳罡的兩袖青蛇難不難學?又豈是誰都能學的?新劍神鄧太阿的劍術,隨手一個架勢,那更是讓連小宗師看都看不懂。”

被反駁的徐鳳年哈哈笑道:“這正是武當這套拳法的高明之處,也是洪洗象所修大道的真意所在,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天道如華山之巔的險路,僅是一條羊腸小道,雖有腳步,但人煙罕至,可洪洗象的大道,卻是世間那平坦驛路,人人可走,只要堅持,哪怕資質平庸,也能走得遠。”

孔大虎愣了一下,指着這哥們笑道:“聽着像歪理,但還是挺有道理的。”

許十營一本正經拍了拍徐鳳年的肩膀,說道:“小兄弟有悟性,以後肯定能夠成爲揚名立萬的高手。”

徐鳳年微笑道:“借你吉言。”

三人起身後,武當掌教李玉斧還是被衆人重重圍繞脫不開身,那名在去年隆冬大雪時分上山的小道童站在外邊,小心翼翼打量着徐鳳年,不知爲何,孩子對這個不知身份卻能讓師父格外重視的神秘男子,初見時有些沒道理可講的敬畏,但很快心底就有些晦澀難明的親近。不過始終是畏多於敬,所以從頭到尾孩子都躲在師父身後,沒有跟這個傢伙說半個字。就在徐鳳年跟小道童餘福視線對碰然後後者趕緊轉頭的時候,一名錦衣貂裘的世家子俊哥兒躡手躡腳走到徐鳳年身前,在五六步外就不敢上前,雙拳緊握,手心滿是汗水,身後還跟着一幫同樣純粹是吃飽了撐着來武當山賞風賞月的狐朋狗友,他們這夥人對什麼武當掌教什麼拳法都不上心,但時下北涼舊三州的官場,以及官場子孫,對某人的觀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那羣當年跟那人比拼誰更紈絝敗家的年輕人加油添醋之下,更是達成了一個共識,覺得天底下最爺們的事情,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那個一臉不敢置信的年輕公子哥停下腳步後,怯生生試探性說道:“在下柳玉鯤,家父是陵州丹陽郡守柳工筌。”

徐鳳年笑了笑,“你大哥是龍象鐵騎的驍騎尉柳玉山?當時跟着龍象軍長驅直入,一人斬獲首級十二顆?”

那個在同黨眼中最是跋扈的柳玉鯤竟然一下子就眼眶溼潤起來,渾身顫抖,如遭雷擊。

柳大公子正要下跪,卻看到眼前那人輕輕搖頭,頓時硬生生伸直了已經彎曲幾分的膝蓋,不知所措。

去年陵州官場那場鬧劇,諸多功勳武將在衆目睽睽之下,被一個頂着陵州將軍頭銜的年輕人逼得卸甲,一個個露出滿身傷疤,柳玉鯤就在場遠觀,起先也沒覺得那一幕如何震撼人心,只是當他後來見到從邊境返回的大哥,一向瞧不起他的大哥,因爲文官出身的父親在飯桌上發了幾句冷嘲熱諷的牢騷,差點跟父親和整個家族決裂,後來又跟他這個弟弟一起破天荒喝着酒,斷斷續續說了些邊境上的戰事,說他的袍澤們是如何坦然戰死,他柳玉鯤纔開始知道那份沉甸甸的意義。所以柳玉鯤這纔在春寒料峭中登上武當山,只想知道那個新涼王當年是如何習武的。

徐鳳年不想在這裡泄露身份,跟柳玉鯤的閒談點到即止,然後跟孔大虎許十營告辭,給了李玉斧一個眼神,只和陸丞燕走向茅屋。

等他走後,孔大虎和許十營面面相覷,這傢伙怎麼跟堂堂郡守公子扯上關係了?看情形最不濟也是家世在一個級數上的人物,怎麼還能耐着性子跟他們兩人扯老半天的蛋?許十營更是嘴角抽搐,當時自己還裝模作樣拍了拍那哥們的肩膀,生怕這些聽說最喜歡笑裡藏刀的世家子一轉身就朝自己動刀子,可千萬別還沒悟出個高手就給人套麻袋沉入洗象池啊。柳玉鯤先前壯着膽子觀察了半天,看到北涼王跟兩個窮光蛋武人蹲着聊了許久,還有說有笑的,這會兒可不就趕緊屁顛屁顛走上前,做了個舉杯的手勢,主動套近乎道:“兩位老哥,兄弟我陵州柳玉鯤,相逢即是緣,我那兒有酒,最地道的綠蟻酒,要不咱哥仨一起嘬一個?”

孔大虎傻乎乎問道:“這位公子哥,不收錢吧?”

柳玉鯤無奈苦笑道:“打我臉不是?”

孔大虎和許十營懵懵懂懂去了柳玉鯤那頂豪奢綢緞帳篷內,懵懵懂懂喝上了煮熱的滾燙綠蟻酒,四周還有一羣衣衫鮮亮的紈絝子弟用崇拜的眼神望向自己,那幾位年輕貌美的女俠更是眼睛發亮。

當兩人最終得知那人的身份後,呆若木雞。

祥符四年,涼州騎卒許十營戰死於邊關,死在擔任遊弩手標長的哥哥之後。

祥符六年,幽州步卒孔大虎戰死於北莽寶瓶州。

兩人死前有笑,皆死而無憾。

————

在離開茅屋前往小蓮花峰的山路上,徐鳳年和陸丞燕竟是又跟嚴家老小相遇了,如此緣分,讓老家主嚴鬆也頗感奇妙,言談之中也就淡了幾分交淺言深的顧忌。若是加上嚴鬆年輕時在離陽覆滅大楚之前的任職,老人可謂久經宦海,陸續見過大楚離陽兩個朝廷的四個在位皇帝,其實離陽剛剛登基的新帝趙篆也早就見過,不過嚴鬆在擔任禮部侍郎的時候,那時候趙篆還不過是個各方面都不出挑的年少四皇子,見着經常去勤勉房授業的老人也要執學生禮。嚴鬆何等眼光老辣,自然不會將徐鳳年認作是尋常的北涼香客,後來武當掌教李玉斧的招待,更坐實了老人的看法,只不過雙方心知肚明,都不需要擺在桌面上說得太敞亮,至於這個年輕人是北涼哪位將種子弟,已經見識過離陽廟堂最高處風景的嚴鬆跟北涼八竿子打不着,更不需要計較。兩人登山時的聊天,不知不覺就聊到了那位碧眼兒首輔大人,對於張鉅鹿,站在敵對陣營的嚴鬆是心懷遺憾的,說張鉅鹿距離聖人還差半步,做到了兼濟天下,可惜卻沒能獨善其身。

嚴鬆憂心忡忡道:“藩王,外戚,宦官,武將,文官。這五種人,如果立身不正,是最容易引來天下大亂的。我朝皇后賢德,外戚素來不成氣候,是天下莫大的福氣。宦官先後由韓生宣宋堂祿兩任司禮監掌印領銜,人品不去多言,但都對趙家天子忠心不二,對權柄一事也很謹慎,我朝宦官恪守本分,故而不用擔心宦官干政。先帝在張鉅鹿竭力輔佐下大力削藩,悄然抑武,剛柔並濟,頗有成效。上一代稱得上封疆裂土的幾大藩王裡,膠東王趙睢早已銳氣盡失,淮南王趙英更是戰死沙場,靖安新王趙珣也一心一意爲國盡忠,廣陵王趙毅沒有什麼野心,你們北涼又被北莽牽制,就算有心也無力,那麼就只剩下手握精兵又善於藏拙的燕敕王趙炳了,南疆天然沒有大敵,趙炳可以緩緩蓄勢,這必定是我朝的心腹大患。”

然後嚴鬆自嘲道:“至於我們這些文官嘛,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皇帝最好打發,生前太傅死後文正,一直是文人一輩子最高的追求,就算做不到太傅,還有那麼多二品三品大員可以當,而諡號,除了文正,也還有一大串可以帶進棺材裡。退一步說,當官沒出息,還能立言傳世,青史留名,所以我說我們文官是最有野心的,也是最沒有出息的。但是!”

嚴鬆突然停頓了一下,神情肅穆,沉聲道:“有了張鉅鹿爲天下讀書人做了整整二十年的榜樣後,不一樣了!”

徐鳳年笑道:“那位青雲直上的晉三郎,難得說了句捅破窗紙的大實話,民爲貴君爲輕,這正是張鉅鹿教給他的。也正是晉蘭亭這句遞交給新帝的投名狀,讓先帝下定決心賜死首輔大人。”

嚴鬆恨恨道:“那個小王八蛋,不當人子!不當臣子!坦坦翁打得好!”

徐鳳年看似一笑置之,但是陸丞燕卻憑藉直覺察覺到他流露出一絲殺機。

嚴鬆嘆了口氣,“永徽之春的那幫文臣公卿,幾乎人人的修齊治平都是上佳,挑不出大毛病,但跟着張鉅鹿耳濡目染多年,一旦沒了首輔的心胸氣魄,就會有過猶不及的結果,越是太平盛世,君子之爭越是容易淪爲意氣之爭,而且可怕之處在於連皇帝都要束手無策。老夫有不少學生,得意門生也有一雙手的數目,不是老夫自誇,確是一直按照聖人教誨的有教無類,前十年二十年還看不出什麼,等到老夫差不多致仕,就分出天壤之別了,不論是世族身份還是寒族出身,都算幹臣能吏,治政有方,但除了寥寥兩個學生做到了善始善終,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貪瀆,可那些家世好的,吃相也要好上許多,驟然權貴起來的,就難看了,老夫也納悶,後來思來想去,還是其中一個兩袖清風的寒士學生道破天機,是他們怕窮,也窮怕了,就算不爲自己考慮,也要爲子孫後代積攢家底。”

徐鳳年笑道:“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

嚴鬆搖頭道:“爲官,讓子孫衣食無憂,纔是人之常情,但讓子孫十輩子都坐擁金山銀山,就過了。”

嚴鬆深深呼吸一口,強顏笑道:“這興許只是老夫一人的管中窺豹。”

嚴鬆苦澀道:“前年有個被老夫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爲殿閣重臣的學生,都快五十歲的人了,在東窗事發後在老夫書房外跪了幾個時辰,老夫倒是想讓他去死,可只要一想到他當年與我討教學問時的那張年輕臉孔,那雙清澈乾淨的眼眸,老夫就如何都狠不下心了,最後只是讓他丟官了事,聽說如今新帝登基,他又心思活泛起來,在京城大肆運作,試圖起復。要知道他一擲千金的對象,恰好是他當年偏激認定爲國之碩鼠蠹蟲的宗親勳貴,唉,還記得老夫當年還開解過他來着。”

徐鳳年問道:“成功了?”

嚴鬆無比自嘲道:“有大把銀子開道,又有我嚴鬆這個首輔政敵的學生身份,自然是成功了,官拜禮部郎中。事後還給我這個老師寫信,說定要繼承衣鉢,當上禮部侍郎呢。”

徐鳳年嘖嘖稱奇道:“這傢伙臉皮不薄啊!要是來咱們北涼就好了。”

老人疑惑問道:“這是爲何?”

徐鳳年玩笑道:“他光是厚如城牆的臉皮,就能幫忙擋下好幾萬的北莽大軍。”

嚴鬆頓時開懷大笑,身旁那些嚴家子弟也跟着笑起來。

山路漫長終有盡頭,晌午時分,他們來到小蓮花峰頂,鳥瞰遠方,心曠神怡。

嚴鬆對站在身旁的徐鳳年由衷感嘆道:“實不相瞞,老夫之所以來到北涼,是有人請,他剛好也是老夫的學生之一,他說北涼是個能讓人一吐胸中濁氣的好地方。老夫不信,但那傢伙一口氣寫了八封信,老夫不勝其煩,想着臨死前走一遭西北邊塞也好,寫了一輩子脂粉氣的婉約詩詞,說不定臨了臨了,還能寫出一兩首傳世的邊塞詩嘛。”

老人的孫子打抱不平道:“爺爺寫的青詞,妙筆生花,先帝讚不絕口,當年連那春秋三甲黃龍士也佩服的!哪裡有半分脂粉氣!”

心情極佳的老人笑着反駁道:“屁咧,什麼佩服,少給老頭子戴高帽,他黃龍士不過是點評了‘有氣無力,尚可’六字。”

雖然嘴上反駁,可見老人心底對這個聽上去褒少於貶的苛刻點評,還是有些自豪的。

徐鳳年笑道:“能讓從不夸人的黃三甲這麼說,實屬不易。”

老人眯眼捋須道:“這纔對嘛,這話得徐公子這個外人來說,老夫才能坦然笑納,自己孫子拍馬屁,算哪門子事情。”

陸丞燕會心一笑,這位老人也是個大妙人。

陸丞燕猶豫了一下,說道:“老先生之前說藩王之中北涼有心無力,小女子不敢苟同。”

嚴鬆轉過頭,“哦?”

出人意料,陸丞燕只是說了一句有牛頭不對馬嘴嫌疑的言語,反問道:“我竊以爲只要大將軍在,天下就不會亂,北莽不敢南下,西楚不敢起兵,南疆還要繼續蟄伏,老先生以爲?”

嚴鬆久久沉默不語。

恍若失神的嚴鬆輕輕嘆了口氣,輕輕點頭道:“原來如此,老夫受教了。”

陸丞燕連忙道:“不敢。”

老人神情複雜地轉移視線,望向徐鳳年,“如果沒有記錯,你曾在太-安城揚言要爲中原百姓做件事情?”

徐鳳年問道:“嚴老是怎麼猜出來的?”

嚴鬆平靜道:“女子能有這般見識,必是大家閨女,又有青州口音,恰好老夫當年與身爲青黨主心骨的上柱國陸費墀,在朝中共事多年,那麼她的身份,你的身份,也就自然而然水落石出。”

老人冷哼一聲,率先轉身離去,嚴家子弟大多都不知道老祖宗爲何臉色驟然由晴轉陰,只是忐忑不安跟着下山,就當是武當山之行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了。

陸丞燕輕聲歉意道:“是我畫蛇添足了。”

徐鳳年摸了摸她的臉頰,柔聲道:“放心吧,咱們北涼道經略使大人的恩師,其實已經準備留在北涼了。”

陸丞燕笑道:“一個不是閣臣卻勝似閣臣的國之棟樑,叛出中原進入北涼,這對離陽朝廷而言,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啊。”

徐鳳年點頭道:“嚴鬆這是爲士子赴涼收官了。”

陸丞燕眨了眨眼睛,“宋洞明很聰明啊。”

徐鳳年伸出手指點了點她的額頭,“沒你聰明。”

陸丞燕展顏一笑。

徐鳳年解釋道:“我不全是陪你來山上燒香祈福,這裡是我的福地,準確說來這兒就是某個我的地盤,當時我跟王仙芝一戰,若不是武當山傾盡全力擺下一座真武大陣,我連一分勝算都沒有。自我出生起,因爲這個身份,福禍相依,福氣是我,禍是家人。我習武之後,有過許多場命懸一線的死戰,但次次都沒死,而且即便大傷元氣,事後也都能找補回來,先前我還奇怪,後來逐漸在武道上登高望遠,才明白一個道理,叫店大欺客。我就像是個去下飯館子的客人,雖然身份特殊,可以經常吃上山珍海味,但還是難逃老天爺這個店家給你吃什麼就得吃什麼的命,黃龍士曾經泄露過天機,說我大概在這幾年裡頭就得吃上一頓斷頭飯,然後就沒下一頓了。這大概就是‘那個我’在這一世命中註定的下場,鎮守西北國門,但戰死了,北涼沒了,三十萬鐵騎沒了,在史書上留下些我不知褒貶的隻言片語,然後這一頁就算翻過去了。我後世如何,就又得看老天爺如何提筆寫書了。”

徐鳳年眼神堅毅,“但自我練刀起,就沒想過要認命,那時候我一個狗屁世子,就是奔着跟楊太歲柳蒿師這些高手報仇去的,後來在山頂,則是奔着斬龍斬天人去的,現在我則是奔着保住北涼去的。老天爺那碗斷頭飯,我不樂意吃。所以你就也看到了,老天爺也不是好商量的,很快就出現了北莽三線壓境的最糟糕局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了。”

陸丞燕握緊徐鳳年的手。

冷風拂面,吹開徐鳳年的額頭,他微笑道:“嫁給我,吃了很多苦吧。”

陸丞燕跟這個男人肩並肩,“苦中有樂,餘味無窮,夠我吃好幾輩子了。”

————

李玉斧帶着徒弟餘福來到山頂,這裡有茅屋數間,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素樸卻毫不雜亂,他們只看到徐鳳年站在山崖側,陸丞燕身子骨弱,不堪山巔大風,便去了一間屋子裡休息。

李玉斧走到徐鳳年身邊,小道童卻死活不敢走近,離着兩人得有好幾丈遠。

徐鳳年輕聲道:“省心嗎?”

李玉斧回頭看了眼徒弟後,笑道:“比想象中不省心,這孩子認死理,還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前些天貧道替一位來山上燒香的老人解籤,是下下籤,孫子要死在邊疆。這個徒弟埋怨我當時的做法,跟貧道生了好幾天的悶氣呢。”

徐鳳年好奇道:“你是如何解的籤?”

李玉斧答道:“貧道沒有跟老人說實話,只說是中籤,福禍參半,得看造化。”

徐鳳年問道:“那孩子埋怨什麼?”

李玉斧無奈道:“怨我要麼就不該說謊,要麼就該好人做到底,替老人的孫子‘換籤’。”

徐鳳年想了想,沒有多說什麼,他不是小道童餘福,自然清楚這其中的複雜門道,感慨道:“看來當初老掌教王重樓攤上那麼個小師弟,肯定也吃足了苦頭。”

李玉斧笑而不言。

徐鳳年輕聲道:“武當山的靈氣都給我揮霍得七七八八,對不住了。”

道袍大袖輕輕飄搖的李玉斧搖頭道:“自古山川有人即靈。”

徐鳳年問道:“不是有仙則靈?”

李玉斧笑道:“黃龍士說過世間有過仙人,然後身邊再無仙人,世人越知敬畏越重俠骨,到時候自有俠義二字成爲江湖和天下的脊樑。在貧道看來,修仙太難,遠在天邊,做人則易,近在眼前。一件難事,做不成,人人有藉口,若是一件易事都做不成,別的不說,自己給自己找藉口也要難些。”

徐鳳年嗯了一聲,“以後我可能就不登山了。”

李玉斧輕聲道:“貧道倒是會經常下山。”

徐鳳年笑道:“以後那孩子,該揍就揍,誰讓他上輩子沒打聲招呼就拐走我大姐,還欠我一回的。”

李玉斧笑着沒有說話。

————

徐鳳年沒有急着下山,而是夜宿於小蓮花峰頂,陸丞燕陪着他在龜馱碑那邊坐了會兒就先去睡覺。

第二天她醒來時,不知自己是否做了個夢,她似乎在昨夜迷迷糊糊看到了一幅場景,卻不敢確定。

她睜眼後,看着坐在牀邊的徐鳳年,後者笑意溫暖,但是沒有給出答案。

那一夜。

一對父子並肩而立。

老人雙手攏袖,背微微駝。

老人看着北涼疆域。

還年輕的年輕人微笑道:“爹,我才知道,沒了你,這天下就是山中無老虎了。”

老人只是牛頭不對馬嘴地答了一句,“扛不住的話,別硬扛,爹以前只說了半句話,天底下沒有誰的兒子不能死的道理。後半句是,但天底下同樣也沒有誰的兒子必須死的道理。”

徐鳳年搖頭道:“我這個北涼王,不是爲趙家天子守國門,也不是爲中原百姓鎮守西北。爹你也說過,以前娘在哪裡,就是你徐驍的家在哪裡,後來是我們子女在哪裡,你的家是哪裡。那麼對我徐鳳年來說,爹孃的墳在哪裡,我的家就在哪裡!我怕死,但真要有死的那天,唯獨不怕死在北涼!”

老人伸手指向遠方,朗聲大笑道:“這大好山河,我徐驍帶着麾下鐵騎踏遍了春秋九國!小年,最後替爹去北莽走一遭?”

徐鳳年點頭道:“好!”

第156章 早來的冬雷震震下山去第66章 一日千里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24章 她在笑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129章 春神謠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67章 隱相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372章 子曰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418章 北莽陸地神仙何在第155章 紅樓第268章 領命第89章 陳芝豹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45章 雪中第394章 生氣歌第145章 活水第145章 活水第75章 必死之地必死之人第32章 多事之冬第89章 腐草爲螢第146章 太安城兩笑兩白衣第171章 哥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255章 長繩懸空最終章小二上酒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136章 一袖如何兩青蛇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15章 山上有個騎牛的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137章 胭脂評胭脂第133章 豆腐北涼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152章 一院六人第58章 小拓跋第99章 大醮大潮第99章 大王巡山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34章 亂世小歌謠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46章 過河卒子第14章 高樹露的體魄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117章 九問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63章 風雪歸人第一第128章 與人言一二三第285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八)第270章 君只見獨不見第78章 吳家百騎赴涼州第208章 這座江湖老去第394章 生氣歌第69章 江山代有新人換舊人第111章 愁啊第304章 西楚霸王(六)第74章 北涼親家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332章 滿架刀第31章 千年未有大氣象第55章 醜八怪第273章 爲天下雪中送炭第208章 有朋遠方來,豈能無禮第291章 當年小年還少年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24章 九刀第7章 真像第378章 武當山上無宗師第25章 呵,一夫當關第39章 下酒菜第54章 烏鴉嘴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105章 互殺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145章 驚蟄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277章 北涼一聲聲不答應第65章 不要臉的喜歡第136章 一袖如何兩青蛇第157章 死儘儘死
第156章 早來的冬雷震震下山去第66章 一日千里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24章 她在笑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129章 春神謠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67章 隱相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372章 子曰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418章 北莽陸地神仙何在第155章 紅樓第268章 領命第89章 陳芝豹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45章 雪中第394章 生氣歌第145章 活水第145章 活水第75章 必死之地必死之人第32章 多事之冬第89章 腐草爲螢第146章 太安城兩笑兩白衣第171章 哥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四五百一十五章 波瀾壯闊第255章 長繩懸空最終章小二上酒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136章 一袖如何兩青蛇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15章 山上有個騎牛的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137章 胭脂評胭脂第133章 豆腐北涼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152章 一院六人第58章 小拓跋第99章 大醮大潮第99章 大王巡山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34章 亂世小歌謠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88章 少俠和魔頭第95章 各懷心思第124章 陸地滾青雷第46章 過河卒子第14章 高樹露的體魄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117章 九問第214章 兩次兩年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63章 風雪歸人第一第128章 與人言一二三第285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八)第270章 君只見獨不見第78章 吳家百騎赴涼州第208章 這座江湖老去第394章 生氣歌第69章 江山代有新人換舊人第111章 愁啊第304章 西楚霸王(六)第74章 北涼親家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第76章 覆甲婢女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332章 滿架刀第31章 千年未有大氣象第55章 醜八怪第273章 爲天下雪中送炭第208章 有朋遠方來,豈能無禮第291章 當年小年還少年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24章 九刀第7章 真像第378章 武當山上無宗師第25章 呵,一夫當關第39章 下酒菜第54章 烏鴉嘴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105章 互殺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145章 驚蟄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277章 北涼一聲聲不答應第65章 不要臉的喜歡第136章 一袖如何兩青蛇第157章 死儘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