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

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

房玄齡從李世民的手中遞來了奏章,目光打量了幾下後,便合上了。

“怎麼樣?”李世民對房玄齡說道,“按照藥師所說的安排如何?”

“……”房玄齡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聖人,還是跟越王一起過來商量這件事吧!”

“嗯?”李世民聽到房玄齡的話,皺起了眉頭道,“這件事需要青雀參與?”

“如果全部要朝廷負責,按李尚書所說,每支三千人的軍團配置不下於五十人醫者……”房玄齡把這奏章拿起開口道:“自從克明生病之時,越王提議諸州建立醫學,我便查閱了太醫署的在編人員,連太醫令在內一共三百三十七人。”

“只有三百多人?”李靖有些意外,疑惑道:“但越王支援的人手可是有五百人啊!”

“那是非在編的學府醫科學生!”房玄齡道,“所以想給每軍團進行配置醫療營,要麼國家投錢進入建立專業的醫學學府培養學生,要麼直接接納從農業學府醫科的學生。

這就是我希望越王過來的第一個理由,畢竟醫療學府之內的學員幾乎是現成的。”

“既然是第一個理由,那接下來就還有其他的理由了!”李世民對着房玄齡道。

“如此就好!”李世民聽到李靖的話,略帶着幾分興奮。

如果想要讓醫療人員隨叫隨到,那就要把這一部分的醫療人員成爲府兵,但是府兵制那是戰時爲兵,平時爲農,分配給他們的土地並沒有浪費掉。

同時搜索津口到登州的所有海域,確定海上路線,尋找能夠登島棲息的島嶼。

軍事方面的事情,長孫無忌並不怎麼擅長謀劃,但他在政鬥上卻有着幾分相當敏銳的嗅覺,至少在他看來,最近朝廷上討論的事情,好幾件都跟李泰有關係了。

“捕魚計劃?”長孫無忌聽到這不由疑惑,目光看向房玄齡默默示意道,“這是什麼?”

不論是從無到有的建立高陵,還是當初如同春風化雨的處理了難民事件,現在又一步一步的推行一個個的計劃。

捕魚計劃,第一步就是要用海洋打撈的魚類來補充糧食的消耗。

除非是因爲政治原因,否則王子別說是與庶民,就算是跟世家子都是不同的。

如果想大規模的推行醫療營,那戰時還好說,那麼平時應該怎麼安排醫者,這纔是關鍵。

單單解決了人員,還是解決不了醫療營問題的,在這醫療營背後的,還有充沛的藥物。

但誰知道東突厥被李靖這麼輕易的橫掃了,所以這計劃就用來對付高句麗了!”

畢竟說到底,房玄齡擁有模擬其他人的思維能力,但他自己終究有自己的思維與堅持。

“那朕就等上一等!”李世民聽到李靖的話,倒也不惱怒,反而沉着的說道,

“如今幾年大唐的確是需要休養生息,並不是能夠輕易動刀兵的時候。

所以不到了萬不得已,那是真的沒有什麼人願意走變法這一條路,因爲這種東西就等於是大面積的倒臺與血腥殺戮。

“聖人聖明!”房玄齡不輕不重的拍了一聲馬屁,繼續道:

“至於第二個理由,則是我們的士兵採用得是府兵制,每一名戰士都有着軍戶,講究得是戰時爲兵,平時爲農,所以聚則成軍,散則爲民。

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往政鬥上腦補絕對是長孫無忌的強項,所以他第一個真正注意到李泰。

這就讓人不得不選擇李泰,這等願者上鉤的手段,長孫無忌都感覺自己這外甥看得真遠。

尤其是這個王子能幹活,能爲他的老爹分憂的情況下,除非李泰自己犯錯在先,否則想要用正常政鬥把李泰搞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又是這麼強的能力,活脫脫就是二鳳第二啊!”長孫無忌想着李泰的表現心中嘀咕了起來。

畢竟哪怕海洋之中的魚類先醃製成鹹魚,再製作成鹹魚幹,都未必有穀物存儲得久遠。

海洋的風比江上的風要大得多,接下來需要不斷更換船支適應海洋。

說實話,他們也不是不想要跟高句麗打,只不過現在大唐的底子真不好,等到了大唐的底子厚實幾分,至少輸一次也不會影響到根基時,再去打高句麗,房玄齡也不會去反對。

既然他最初提出醫療營,並主動送醫療營去幫忙,那以越王的性格,多少應有幾分腹稿。

當然,這話題放一放後,李世民便跳到下個議題,對李靖道:“捕魚計劃執行的如何?”

爲了討伐東突厥朕忍上了三年,如今爲了對付高句麗,朕再忍上三年,又如何!”

臣想,我們可以聽聽越王的說法,然後再來決定採用如何的態度。”

房玄齡倒是一點點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憑藉着對李泰思維的模擬,雖然解決的辦法房玄齡並不好猜測,但這件事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房玄齡倒是能一眼看穿。

這次是越王提供了藥物儲備,如果真的是府兵制的話,那麼藥物就應該由朝廷來提供。

可以說,李泰雖然還沒直接的進入到朝廷中,但李泰的影響力卻已經凸顯了出來。

“回稟聖人,捕魚計劃正在順利的進行!”李靖說道:

“在幽州都督衛孝傑的支持下,已經初步的建立了船塢與碼頭。

不過值得慶幸,靠着長孫皇后的關係,長孫無忌現在也許不會幫助李泰,但也沒有要出面打壓李泰的意思。

就好像是唐初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以府兵制爲主,府兵制所依賴得又是均田制的經濟保障。

如果李泰不是李世民的兒子,那長孫無忌有一百種辦法能對付李泰,但李泰是李世民的兒子,而且還是自己的親外甥,那對付那些普通官員的招數就很難用到李泰的身上。

他們知道房玄齡所說的這些問題都是非常直接。

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正常的,但無可否認這也是對李泰能力的認可。

想要讓房玄齡支持增加在編人員,那房玄齡也就只能表示自己沒錢,你找別人發工資吧。

聽到了房玄齡的話,李靖皺了皺眉頭,說實話,他是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居然大到了朝廷都解決不了的程度。

但無論怎麼說,在用海洋食物替代小麥小米的過程之中所節約下來的糧食,絕對能夠成爲自己將來討伐高句麗的準備。

說實話,李泰展現出這個年紀少有的耐心,往往主動的放出誘餌,等到朝廷從這誘餌上獲利,想要更進一步的獲取利潤時,那李泰的安排就那麼不偏不倚的在前面等着。

但醫者又不能簡單的劃爲府兵,畢竟醫生在正常社會中依舊是必須要存在的職業。

“嗯?!還有什麼事情?”李世民疑惑道。

在這時候,房玄齡開口道:“所以,這時候需要越王來確認這一件事情。

所以很多陰謀很難直接砸在王子級別的人身上。

只不過,其他的人都是實幹腦,所以都沒有注意到這一件事情。

房玄齡雙眼漂移了幾下,狠狠眯了下眼睛,顯得無比的無奈。

“討伐東突厥時,越王所提出的一項策應計劃,我爲了增加糧食補給就同意通過了。

長孫無忌思索了一下,到底沒有挑明李泰與朝廷政務越來越緊密,到了很多政務想要執行下去,都需要諮詢一下李泰的意見,甚至很多計劃都是李泰本人制定的政務計劃。

但現在的朝廷提供得了這麼大,這麼多的藥物嗎!”

李世民與李靖聽到房玄齡的話不由皺起眉頭。

畢竟那地方物產貧瘠,打下了沒多少好處,打敗了那大唐怕是會發生隋朝的動亂。

畢竟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在封建時代那是誰信誰蠢。

因爲長孫無忌已經發現了李泰在內政中一項極強的天賦,那就是懂得光明正大的弄錢,就這本身就能成爲李泰最大的價值。

而現在看着李泰,一樣是李家的嫡次子,一樣內政上讓別人只能乖乖跟着走的佈局能力,這讓長孫無忌有種李二內政版的熟悉感。

李靖則繼續道:“捕魚計劃還只是在推行中,首先所有船隻都還無法離開陸地太遠距離。

聽到了李世民說出這話,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倒是稍稍鬆了一口氣。

“先觀察觀察,他跟承幹都是觀音婢的親兒子,都是我的外甥,還是不參與了!”

畢竟華夏一路走來,變法這種東西真的見得太多了。

“這計劃已經獲利了,哪怕接下來沒有朝廷的繼續推動,這計劃也會繼續的運轉下去!”

還有一點那就是,如果因此調整了府兵制,那會不會對府兵制本身造成影響。

但對醫者來說,他們平時肯定要專研技藝,使得醫療技術提升,畢竟不論是誰,都不希望治療自己的醫生是二把刀,哪怕是農業學府裡面剛出來,也比二把刀給人有信心啊!

房玄齡對長孫無忌挑挑眉頭用眼神示意,說實話他也沒想到,東突厥會這麼不經打!

“越王推行的計劃嗎?他推行的計劃可真多啊!”長孫無忌對着房玄齡眯了眯眼睛。

說實話,這些東西都是問題,任何制度上的事沒任何人能給出個準確的預估影響。

說實話,長孫無忌心中對討伐高句麗,並不感冒。

這算是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計劃,在臣看來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

如果能夠曬成魚乾進行保存那就更好了,將其存儲起來,的確是能作爲糧食食用。”

可以說,長孫無忌是陪着李世民一路走過來的生死之交,知道李世民在軍事上的天賦到底是何等的不可思議,甚至讓自己有一種霍去病在世的錯覺。

想一想唐初連軍隊都是採用府兵制這種儘可能減少朝廷開支的制度,房玄齡本身更是主張精簡朝廷機構,裁撤閒雜人等,怎可能會大氣的選擇增加在編制的醫者。

是的,李泰最大的能力是能幹活且看得遠,總能提前準備好朝廷需要的資源。

這種事情臣真的做不到啊!”

正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聖人,另外李靖需得上報一件小事!”李靖見到一些戰略性的事情全部都說了清楚,便對李世民道。

長孫無忌看到房玄齡的示意,明白這個計劃既然已經盈利那就只能繼續推行了。

畢竟當初隋煬帝討伐高句麗三戰三敗,哪怕現在大唐軍隊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幾乎所向無敵,長孫無忌也不希望李世民去碰高句麗。

“此事再議,我派人去宣青雀過來!”李世民思索了一下,明白這件事到底需要李泰。

當然也不算是朝廷都解決不了,而是房玄齡非常的明白,如果想要把醫療營常態化,那絕對是一個無底洞,這就是一大筆開支,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有能成爲軍事家的人都非常明白,戰爭問題的背後所代表的往往是經濟問題。

不過,這些海魚到了岸上後需要很快的處理乾淨。

看得深遠一點的都明白,經濟問題的背後往往是整個制度的問題。

臣在那裡待個幾個月,見到退役的老兵坐着大船的確能打撈很多的海魚。

房玄齡繼續道:“實際上除了人以外,還有個問題就是物資。

這些計劃大唐不是說不能繞開李泰去執行,而是說,如果繞開李泰去執行,那所需要的成本就會急劇增加,最重要得是增加的成本不見提高幹活效率,甚至會降低幹活效率。

總不可能平時讓他們化作郎中雲遊四方,結果戰爭爆發了,一句話便天南地北的把這些人給召集起來吧。

但長孫無忌是政鬥腦,雖然有李世民壓着,這政鬥腦並不顯著,但這本能是天生存在的。

不論是杜如晦正在主導的渭水繳稅,還是現在軍隊增加醫療營,以及現在的捕魚計劃。

因爲對長孫無忌來說,只要是長孫皇后的兒子上位,那麼自己長孫家應該都能夠保證富貴的延續,所以自己就沒有必要去在奪嫡時彰顯存在感了。

“當初越王送到軍隊之中的雞肉,希望能夠成爲騎兵的常備糧食。

這種東西能夠保證騎兵在一個月的時間不需要進行補給,保持隨時能夠作戰的體能!”

李靖很是鄭重的對着李世民說道,

“這件糧食就彷彿是馬鞍馬鐙對騎兵的重要性一樣,看起來很是微小,但實際上卻是徹底改變了騎兵能夠持續戰鬥的時間,甚至有時候會成爲戰術到戰略的突破。”

“哦?”李世民聽到李靖的話,倒是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道,

“那等青雀過來,問問他這東西能不能穩定的供應!”

(本章完)

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166章 巴掌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141章 馮盎第418章 警告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242章 折衝都尉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386章 刺殺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22章 羣星匯聚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171章 殿中對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484章 占城稻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544章 兵議第484章 占城稻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147章 樂聖第495章 邀請李靖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20章 呂才第439章 高句麗事變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67章 李泰的提議第454章 將變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368章 心態崩了第68章 繼續科考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238章 吐谷渾來襲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60章 託付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218章 親兵入伍中第487章 精神天賦的運用(今天一更)第153章 囂張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65章 戰報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46章 挖牆腳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62章 突襲第291章 風雪中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460章 入宮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470章 光箭雨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524章 交鋒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427章 看不懂局勢了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381章 廣州的發展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153章 囂張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270章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第32章 邀請孔家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524章 交鋒
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166章 巴掌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141章 馮盎第418章 警告第367章 大非川之戰第242章 折衝都尉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386章 刺殺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22章 羣星匯聚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171章 殿中對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484章 占城稻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544章 兵議第484章 占城稻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147章 樂聖第495章 邀請李靖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20章 呂才第439章 高句麗事變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67章 李泰的提議第454章 將變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368章 心態崩了第68章 繼續科考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238章 吐谷渾來襲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60章 託付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218章 親兵入伍中第487章 精神天賦的運用(今天一更)第153章 囂張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65章 戰報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46章 挖牆腳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62章 突襲第291章 風雪中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460章 入宮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470章 光箭雨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524章 交鋒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427章 看不懂局勢了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381章 廣州的發展第441章 黨仁弘案件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153章 囂張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270章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第32章 邀請孔家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524章 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