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樂聖

第147章 樂聖

“你想要做什麼,呂才他人呢!”李泰頓時護犢子似的看着蘇定方道。

不過,蘇定方還沒來得及說,卻聽到金鼓齊響聲樂陣陣,李泰不由向聲音所在看過去。

蘇定方道:“越王請,您去看看就知道了。”

話語間,李泰跟着蘇定方來到訓練的操場上,這時候在點將臺上的人,正是呂才。

呂纔此刻,或是敲鼓,或是鳴金,或是招搖軍旗,哪怕是自己這個並不是非常懂得軍事的局外人也能從呂才的行動中看出一股莫名的節奏感,整個軍隊完全被呂才把握在手中。

而伴隨着點將臺上的呂纔對鼓點,金鳴,甚至旗語的掌握,點將臺之下的戰士們配合着進行操練卻是別樣融洽,一舉一動無不整齊劃一,展現出將士們的整齊與力量。

李泰知道呂纔對音樂方面的能力可謂非凡,畢竟能譜寫出《二十四節氣歌》這種融合了節氣與種田的樂曲,怎麼可能是平凡之人,頂多也就是自己不認識的唐朝大佬而已。

但李泰沒想到,呂纔對軍樂的掌控,也能到達這種程度,不僅這聲樂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激昂感,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節奏感,甚至能讓士卒歲音樂而動。

“這個……因爲初質的樂曲擁有提升組織力,強化統一性的效果嗎?”

李泰看着眼前的一幕,道,“但到了戰場上,這東西發揮不出來的吧?”

李泰不嫌事大的說道:“你在蘇烈的軍營之中待過,軍營裡面的情況你比我更清楚。

“這個是戰部天賦!”李泰看着眼前一幕,瞪大了眼睛,彷彿想要看得更清楚。

而就在李泰心中猶豫的考慮應該要怎樣安排呂才,但最終還是定下心思,來問問呂才自己意向如何,是想成爲隨軍的將領,還是繼續在農業學府教書。

哪怕唐朝文人不像宋明時文弱,但文人到底是文人,跟將領到底不同的。

因爲能夠彈奏它的人太少,聽得懂的人太少,真正能夠接受它們的人太少了。

“呂才怕絕對不想要成爲這種人吧!”李泰聽到蘇定方的話,心中忍不住嘀咕起來。

“越王,我這是要到兵部報道了?您這是要賣了我啊!”

呂才的奏樂激發出這些士兵們的士氣,更激發出了屬於他們的戰部天賦。

歌頌農民,讚揚勞動什麼的漂亮話且先不用去說,最大的作用是這是農耕技術與樂曲的完美融合,更是個體與組織化的一種統一。

“我們大唐的軍隊沒這麼的沒人性吧!”呂才聽到李泰的話,弱弱道,“需要這麼練嗎?”

這是不可能的。

而且呂才非常的清楚,如果自己真的被當做了轉換器,哪怕自己功勳足夠了,在培養出新的轉化器之前,想要出將入相怕也不現實啊!

蘇定方對着李泰說道:“可能比您想得更強吧!

算了,你直接看吧!”蘇定方說到這裡,繼續指着操場。

最差,兵部總不可能上越王府搶人!”李泰倒是從容的說道。

他能把戰部天賦譜寫成對應樂曲,然後再把這樂曲教授給需要學習對應天賦的軍團。

這樣的情況下,那本人個人意願自然也就被壓制到了最低,畢竟在華夏這個地方,集體利益就是比個人利益更大的。

百姓們只要唱着這歌聲種起小麥,自然會合乎節奏,配合呼吸,形成一種和諧狀態。

但問題是現在就只有你掌握了通過樂曲使得普通部隊成爲精銳部隊的辦法。

“嗯!”蘇定方開口道,“呂山長真的是我所見過最天才的練兵之人。

而到現在呂纔多少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處境,開口道:

“嗯?”呂才自己並不是軍人,所以並不清楚,自己通過軍樂讓一支軍隊從普通正卒水準的軍隊,到達擁有戰部天賦的軍隊到底有着什麼性質的意義。

加上了越王李泰,表示這件事情並不是自己胡扯,而是有證人的。

李泰並不知所謂的萬寶常是誰,但聽到呂才這般的有底氣,便明白呂纔對自己是真正有着信心,心中到底也是放鬆不少,畢竟自信的人才能把自己的才能激發到極致。

雖然李泰並沒真正上過擅長,但卻本能的想到精銳與非精銳間的最大區別,戰部天賦!

“我也沒幹什麼啊!我這麼優秀嗎?軍方都能因爲我而上越王府搶人?”呂才驚喜!

“重點是這個嘛!”李泰聽到呂才的話,不由說道,

此刻,士兵們伴隨音樂,動作越發整齊,狀態越發趨同,氣勢更加統一,整個不一樣了。

這種曲子哪怕再怎麼樣的出色,失傳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僅只這樣,那這聲樂的價值也就只是作用於新兵而已。

“呂纔有這麼強的嗎?”李泰聽到了蘇定方的話,倒有幾分難以置信。

“越王,您應該有辦法吧!”呂才這時候已經回過神來,把目光對準了李泰。

所以雙方相處下來關係還不錯,現在李泰想要把呂才帶走,卻願意一起寫推薦信卻也表示了自己並不會把呂才帶回去後就藏起來,這是態度的問題。

他通過樂曲,能夠穩定的產出精銳部隊,這種人的價值……

如果不是今年僚人叛亂,派遣了士卒對付南方,怕已經開始已經向着北方籌備糧食,準備對高句麗下手,畢竟對李世民來說,沒解決掉高句麗,那就不能說明大唐超越了隋朝。

說實話,李泰到底小看了呂才,更不清楚花費數年編寫出《二十四節氣歌》的呂才,到底代表着什麼樣的驚才絕豔。

“至少,你現在人還在我手上,而不是在軍方,雙方之間到底是有迴旋的餘地。

呂才微微一愣,反應了過來,陳懇道,“我終究是農業學府的山長!”

“什麼?”呂才聽到李泰的話,倒略帶着幾分從容道:

“自我編撰出了《二十四節氣歌》後,縱然隋朝之萬寶常在世,我也未必遜色於他!”

不論怎麼說,隨着這個東西寫好,李泰便是帶着呂才果斷告辭了。

雖然很可能你自己就很可能會成爲集體利益的犧牲品,但如果覺得這種制度不好,要麼適應它,要麼遠離它,最有毅力與才能的自然是改變它,只是嘴上罵罵是解決不了什麼的。

隨着兩年的時間過去,從上到下整個大唐都已經從貞觀三年的大災之年恢復過來。

而製作出《二十四節氣歌》的呂才,便會永遠傳唱在百姓的嘴巴里面。

這一刻的呂才從點將臺上下來可謂是滿頭大汗。

不過,也正是聽到了李泰這般的言語,呂才反而清醒了過來。

“應該不會!”李泰搖頭道,“到時候你的命說不定比我的還要精貴,肯定有專門的人進行照料的,應該不會往死裡用,頂多也就是用個半死而已。”

所以,軍方從上到下都已磨刀霍霍,就準備能夠蹦出個什麼傢伙,然後被自己逮到宰了。

因爲農業學府豐收了當季菜蔬,那基本上都會送蘇定方一份伙食,畢竟只要是幹軍隊的就沒有嫌棄後勤的道理,更不要說偶爾李泰這邊還會送雞過來,讓士兵們嚐嚐肉味。

“這是要把我往死裡用嗎?!”一想到將來的景象,呂才頓時有幾分哆嗦。

雖然自己也很想要出將入相,但也從沒有想過未來會是這個樣子。

而時間就這麼一點一滴流淌,終於呂才的樂曲配合着操練完全結束。

而你再也沒有風花雪月的閒情,也沒有陶冶情操的悠然,有得就是軍令軍令軍令,讓你一天八個時辰彈奏軍樂,怕是半點氣都不會讓你喘!”

呂才見到了李泰,目光之中充滿了驚訝,說道,“越王,您今日怎麼來了?”

這時候,李泰看着呂才的奏樂越發的激烈急促,噼噼啪啪的,讓士兵們的氣勢越發高昂。

但現實意義是,呂才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管理能力,對音樂也很是不錯,但從沒聽說過他有半分帶兵能力啊,要一不小心上了戰場沒了,那可就真是虧死了。

蘇定方明白了李泰的態度,便拿出已經寫好給兵部的上奏,只不過又增添了一份見證人。

“不是這麼簡單的。”李泰搖頭道,“伱所展露出來的價值,已經超過你本人的預料了!”

“我若是再不來,怕是你以後就走不了了!”李泰感嘆了一句。

對我大唐府兵而言,哪個不是在戰場上搏殺了十數年的精銳。

以老帶新,這東西的價值自然就不大了,真正的問題不是這個,而是……

長時間的演奏音樂本來就是件消耗體力的事,更不要說呂才一個人操作多種樂器,從頭到尾的演奏下來。

所以蘇定方來找李泰那是給越王面子,把這件事情上報兵部,更是給了呂才前程,能在發這一份奏報前,通知李泰一聲已經很客氣了。

原本需要長時間演練才能掌握的天賦,通過呂山長樂曲的配合,能以更短時間掌握!

甚至某些距離成爲精銳只有一線之隔的軍團,通過呂山長的歌曲強化組織,提升統一,更進一步的凝練成一個整體,便幫助他們跨越正卒與精銳間的最大阻礙,完成蛻變。”

當然,在蘇定方看來,呂才這種人才比較起讓他繼續的在農業學府教書,還不如把他丟到了軍營之中好好練兵。

那些什麼陽春白雪,什麼高山流水,什麼梅花三弄,這些高雅的曲子難道還真能傳承千古永遠不會丟失,難道還真能人都能聽得懂裡面的意境,明白裡面的曲意。

“這就要看你的音樂天賦到底能道什麼地方了!”李泰對呂才鄭重的說道,

“你到底是真正如同孫老神仙那般數百年一出的最頂尖天才,還是屬於平平凡凡的絕代天才,就看這次你能做到什麼地步了!”

“蘇將軍,呂山長今日就先跟我回高陵了,至於給兵部的上書,不知道需要不需要我一起署名,也算這件事情的見證?”李泰轉過頭對蘇定方詢問道。

你覺得你將來會不會是一個兵營剛訓練好,下一個軍營就快馬加鞭的把你送過去了。”

畢竟練兵有什麼不好的,至少在大唐出將入相,總比一個彈奏音樂的老師上限更高吧。

“若越王肯,自然再好不過!”蘇定方聽到李泰這話,有些沒想到李泰原本都還一臉反對,但現在居然馬上就同意了,不由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這東西的價值,李泰自然是明白的。

我肯定要上報兵部的,所以越王還是請您做好相應的準備吧!”

說實話,擁有如此能力,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好像是當代手搓光刻機的奇人,若被發現了,那自然是會被國家抓起來,讓你去天天手搓光刻機,這樣才能讓你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僅憑藉這手,呂才如果想要從軍的話,那練兵練上二十年,穩穩國家一級武將,甚至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需要多麼出色,只要做到謹慎兩個字,靠着這手琴音怕也能爭到良將評價。

也就現在的呂才還年輕,等過個十年再在再這麼來怕是演奏完,整個人就躺下來了。

“從此以後,你就會被軍方抓過去,每天干八個時辰,天天用你的音樂去操練士卒,不訓練成精銳部隊絕不罷休。

但《二十四節氣歌》這種關乎農耕,只要是想要種植小麥的人,聽後背着歌詞,哼着歌曲,只要農耕還在,那麼《二十四節氣歌》便是能夠流傳下去。

實際上,蘇定方還是挺喜歡與李泰手下的這整個體系相處的。

單單憑藉這一首歌,只要百姓們跟着這一首歌工作,發現能種好小麥後,那呂才的後代靠着呂才後裔這個牌子,在北方一路吃過去,那農民百姓也絕不介意進行投食。

這就是真正的樂聖!

就好像是爲什麼張仲景能夠沒有爭議的被稱作是醫聖一樣,除了那一篇很重要的醫德以外,更重要得就是那一份鎮壓了傷寒的《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能讓一種能在華夏死傷至少超過兩千萬人的瘟疫,變得只要懂得中醫的人路邊隨便採集的野草就能治療,甚至在現代對抗瘟疫,都有着一定的指導作用。

所以這種人不稱聖,那什麼人能稱呼爲聖!

(本章完)

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19章 杜荷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11章 傳信第211章 傳信第513章 學府兵的未來方向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62章 突襲第16章 鄭鳳熾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21章 儒家的問題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來第493章 雙贏第40章 旱災將臨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301章 到洛陽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339章 傳播第480章 李世民的準備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487章 精神天賦的運用(今天一更)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301章 到洛陽第79章 與杜如晦的交鋒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3章 獎賞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313章 糧票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298章 跪下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300章 閻婉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4章第227章 農業研發第470章 光箭雨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務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336章 博彩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280章 閻家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401章 嚇死了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297章 解讀第313章 糧票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183章 見遣唐使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46章 收錢一貫
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19章 杜荷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11章 傳信第211章 傳信第513章 學府兵的未來方向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62章 突襲第16章 鄭鳳熾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21章 儒家的問題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來第493章 雙贏第40章 旱災將臨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301章 到洛陽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339章 傳播第480章 李世民的準備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487章 精神天賦的運用(今天一更)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301章 到洛陽第79章 與杜如晦的交鋒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3章 獎賞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313章 糧票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263章 先拖着,等等看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298章 跪下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300章 閻婉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4章第227章 農業研發第470章 光箭雨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務第113章 與太僕寺的合作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336章 博彩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280章 閻家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401章 嚇死了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297章 解讀第313章 糧票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183章 見遣唐使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46章 收錢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