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

貞觀二十四年時,吐蕃國主松贊干布抑鬱而終,當時的吐蕃被大唐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包圍,南方又面臨着天竺的威脅,可以說整個吐蕃再也擴張的可能,甚至若不是大唐和天竺需要吐蕃做爲兩大帝國的緩衝區的話,吐蕃早就被他們給滅了。

不過吐蕃雖然沒有被滅,但是在兩大帝國的擠壓下,日子也變得十分艱難,特別是大唐和天竺從各個方向蠶食吐蕃的領土,雖然每年損失的土地並不是很多,但也足夠讓松贊干布爲之吐血的,也正是因爲如此,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松贊干布也是活的十分憋屈,甚至後來有人認爲,松贊干布之所以在壯年去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後幾年的抑鬱不得志。

松贊干布死後,由他年幼的孫子芒鬆芒贊繼任贊普之位,大相祿東贊輔佐,其實當時因爲國主年幼,所以吐蕃大權完全落到了祿東贊手中,這位李愔的老熟人也總算混出頭了,手握一國重權,這也讓他有些躊躇滿志,準備用自己的力量帶領吐蕃走出現在的困境。

事實上祿東贊也做的的確不錯,他一改之前松贊干布的保守策略,開始積極的向大唐學習,發展本國的工商業,同時積極的與大唐和天竺接觸,加強雙方的交流,增加兩大帝國對吐蕃的瞭解,減少三國之間的敵意。

祿東讚的這一系列舉措,的確使得吐蕃的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吐蕃國內也出現了一批因工商業而富裕起來的人羣,百姓的生活也得到良好的改善。甚至連大唐和天竺對吐蕃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三國邊境上的駐軍也是年年減少。一切看起來都好像朝着很美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隨着芒鬆芒讚的長大,這種情況終於產生了變化。芒鬆芒贊身爲國主,自然想要從祿東贊手中奪回權力,另外芒鬆芒贊年輕氣盛,他早就看不慣大唐和天竺的盛氣凌人,對祿東贊交好大唐和天竺的舉動自然也十分反感。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芒鬆芒贊在暗中籌備很久,終於在一次朝會上發動政變,一舉殺死祿東贊及他的兩個兒子,然後芒鬆芒贊迅速的掌控吐蕃大權。並將祿東贊家族屠戮一空。

芒鬆芒贊在掌握大權後,立刻一反祿東贊之前主動交好大唐與天竺的做法,開始積極的備戰,而且在邊境上還是數次挑釁,很是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大唐和天竺自然不能容忍小小吐蕃的挑釁,因此在李治登基的第十個年頭,他與天竺的李惲、李貞聯手出兵,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結果在三十萬聯軍的碾壓下。芒鬆芒贊組織起來的吐蕃軍隊根本不堪一擊,短短一個月就兵敗亡國。

吐蕃滅亡之後,國土被大唐和天竺瓜分,但是這樣一來。兩國的邊境也就接壤了。開始的時候,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還促進了兩國的交流,大唐的南方各地可以直接到達天竺。雖然吐蕃高原的道路很難走,但畢竟比海路要近很多。

但是隨着這種交流的增加。大唐與天竺的邊境上也經常出現一些矛盾和糾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一些民間的糾紛。但是後來慢慢的轉變成小股軍隊的對峙,甚至於後來還爆發了一次軍隊之間的衝突,這讓大唐與天竺的高層都是十分尷尬,後來兩國經過多次協商才解決了這次衝突。但是有了這個先例,大唐與天竺邊境上的衝突開始變得越來越多。

以上是大唐與天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同樣,在大唐與大齊、大齊與天竺,甚至是大唐與地中海帝國之間,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

比如這幾年隨着大唐海軍的興起,慢慢的對自己的海岸線加強了防守,同時大唐也需要擴展自己的海上力量,這勢必會對大齊的海上霸主地位產生衝擊,因此兩國在大唐東方現南方的海域都產生了不小的矛盾。

同樣也是因爲海域的問題,天竺海軍的擴張也觸犯到大齊的利益,因此兩國在天竺海域也經常發生一些摩擦,甚至這種摩擦已經對天竺海域的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大唐與地中海帝國的矛盾主要來源於黑海與裡海之間的領土之爭,黑海是羅馬帝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因此在地中海帝國看來,黑海周邊的土地也是屬於他們的,但是大唐在打下里海後,則認爲裡海周邊的土地是屬於他們的,結果這兩邊的土地範圍剛好產生了重合,於是一場對土地的爭奪也就開始了。

兩國先是舉行談判,但是最後根本談不攏,兩國又都不肯放棄對這片土地的擁有權,畢竟若是丟失了這片土地,那麼李恪的黑海和李治的裡海都會變得很不安全。結果最後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土地變成了兩國之間的共管區,那裡兩國都駐紮有軍隊,矛盾與衝突時不時就會爆發。

上面舉出來的大都是領土或領海方面的衝突,另外還有商業、人口、經濟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同樣也困擾着四大帝國的李愔五兄弟,甚至因爲這些國家關係出現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比如因爲南方邊境的事,李治就和李貞大吵了一架,後來雖然經過李愔和李惲的調解,兩人雖然都點頭認錯,但是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比以前生疏了許多。

臺灣基隆的皇宮之內,李愔坐在書桌後面,右手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的敲着,好像是在思考着什麼?現在李愔已經年過四十,頜下留着三縷短鬚,看起來比當年更加的成熟穩重,只不過這些年他沒有被那些繁重的政務拖累,再加上保養得當,因此現在看起來倒像是個剛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

年過花甲的王安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眼睛似閉未閉,像是睡着了似的。按照大齊的律法,首相最多隻能連任兩屆,每屆四年,王安在永微三年時,就已經連任了八年的首相,因此之後就再也不能再擔任首相,於是在政績上表現突出的劉仁軌被李愔提名,結果超過半數以上的官員同意,於是他就成爲大唐的第二任首相。

雖然幾年前王安就已經卸任首相一職,現在擔任着李愔的私人顧問,在大齊國內,他依然有着強大的影響力。況且現在他還是大齊皇子公主們的老師,身居太傅的高位,有時他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李愔的一項決定。

而在王安的身邊,則坐着大唐第二位首相劉仁軌。相比王安的年老,劉仁軌現在剛到五十歲,這個年齡對於首相這個職位來說,還是相當年輕的。另外劉仁軌是個文武全才,李愔手下的第一支火器部隊就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後來大齊規定文武互不統屬,於是劉仁軌這才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武職,成爲一個徹底的文官。

說起來劉仁軌的性格方正,再加上以前帶過兵的緣故,所以他執政的手腕十分強硬,有時連李愔的面子也不給,兩人經常因爲意見相左而在朝堂上吵架。其中有一次李愔實在氣的不行,準備把劉仁軌的首相免去,然後再拿他問罪。但是沒想到劉仁軌雖然性格古板,但古板並不意味着傻,他在接到消息後,立刻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將自己比做魏徵,面對皇權絕不退縮,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等到李愔看到這篇文章時,先是氣的大罵劉仁軌奸詐,然後在大殿裡仰頭大笑幾聲,就將這件事給揭過去了,再也沒找過劉仁軌的麻煩。畢竟人家都已經將自己比做魏徵了,若是李愔敢拿他問罪的話,那不是明擺着告訴別人,自己這個做兒子的比不上老子李世民的氣度嗎?

雖然劉仁軌的脾氣很臭,但是做事的風格卻十分合李愔的胃口,特別是他身上的軍人作風,也更加適合安定大齊現在的局面。

比如前幾年本州島上的倭人,因爲嫉妒漢人的富裕而發生暴動,數十萬倭人都參與其中,幸好軍隊反應迅速,這纔沒有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後來劉仁軌親自下令,將參與暴動的倭人統統吊死在道路兩邊,結果在數十年之後,倭州的一些道路兩側還能看到幾具乾屍在飄動。有了這種血淋淋的例子在眼前,所有倭人都老實了,幾百年內都沒有倭人敢對官府有任何的不滿。

另外劉仁軌在對外擴張時,手段也更加的強硬,他將那些歸附的美洲人編入軍隊,然後用這些人開拓美洲的殖民地,所有不願歸附的美洲人,都會遭到無情的打擊,男人被抓去做了礦工,女人的境遇則更加悲慘。

也正是劉仁軌這種鐵血的作風,讓李愔聯想到後世德意志的鐵血首相俾斯麥,因此在一次朝會上,他親口稱劉仁軌爲鐵血首相,結果這個稱呼被報紙傳揚出去,一時間劉仁軌的鐵血首相之名傳遍了整個世界。

法這無論劉仁軌的手腕再怎麼強硬,有些事情他也還是無權處理,比如像今天這件事,他就親自跑來請李愔拿主意,只不過李愔聽後也有些躊躇不定,因此將年邁的王安也請了過來,想看一看他有何看法?(未完待續……)

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532章 佛牙滅國記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620章 大堡礁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114章 王傅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288章 風癱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751章 合併四大帝國的構想第498章 錫蘭島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58章 殺豬吃肉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3章 長安態勢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753章 五皇聚首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384章 奴港第33章 本王要吃鯨魚肉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59章 天佑我大唐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218章 度量衡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689章 馬氏種植園(下)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635章 滅族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193章 賽前準備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663章 炮轟哥特人第506章 陷阱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560章 剃髮與起航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5章 打賭釣神棍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81章 兩支殘槊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610章 三姐妹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701章 戀人重逢第633章 “大掃除”行動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89章 人渣李愔第133章 採訪(下)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656章 受傷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
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532章 佛牙滅國記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620章 大堡礁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114章 王傅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288章 風癱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751章 合併四大帝國的構想第498章 錫蘭島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58章 殺豬吃肉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3章 長安態勢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753章 五皇聚首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384章 奴港第33章 本王要吃鯨魚肉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59章 天佑我大唐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453章 收回鑄幣權第218章 度量衡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689章 馬氏種植園(下)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635章 滅族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193章 賽前準備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663章 炮轟哥特人第506章 陷阱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560章 剃髮與起航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5章 打賭釣神棍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81章 兩支殘槊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610章 三姐妹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701章 戀人重逢第633章 “大掃除”行動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89章 人渣李愔第133章 採訪(下)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656章 受傷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