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

看着這位年僅十七歲的三哥離開,李愔不禁嘆了口氣,雖然剛剛接觸,但他卻從李恪身上感受到那份兄長對弟弟的關懷之情,前世他是家中獨子,根本沒有感受過這種血肉相聯的兄弟之情,而今天李恪表現的兄弟情誼卻深深的打動了他,讓李愔從心裡認同了這個唐朝的兄長。不過想到這位英果的兄長年紀輕輕就含冤而死的結局,卻讓李愔心裡有些難受。

不過李愔又轉念一想,自己既然已經成爲了樑王李愔,那麼歷史上樑王的命運也就發生了改變,自己身邊的人命運也應該會隨之改變纔對,這就像是那個著名的蝴蝶效應一樣,自己這隻穿越的小蝴蝶動一動翅膀,引起的颶風就足以把原來的歷史吹的亂七八糟,做爲自己兄長的李恪,他的命運沒理由不發生改變,至於是變好還是變壞,這個可就說不準了?

“文兒,你去把高重找來,我有些話要問他!”李愔回到客廳立刻吩咐道,坐下來喝了口茶,卻又皺着眉頭吐了出來,唐朝人喝的茶一般是茶餅,所謂茶餅,就是把茶葉摘下來後,蒸熟了搗成泥,然後做成茶餅,喝的時候敲下來一塊放中茶壺中煮,而且一般都要加鹽,甚至有時候還會加蔥、姜、棗、橘皮等之類的東西,這讓喝慣了後世清湯茶葉的李愔十分的不適應。

“看來有時間得讓人炒點茶葉出來。”李愔自言自語道。

沒過多長時間,一個身穿內侍服飾的中年白胖太監隨着文兒走了進來,這個太監就是李愔要找的高重,高重是李愔身邊的近侍,深得之前那個李愔的信任,不過自從李天穿越醒來之後,做爲後世人的李天看到一個太監天天在眼前轉悠,感覺十分的彆扭,文兒和畫兒來了之後,高重就被李愔升任了內部大總管,讓他掌管樑王府內部的大小事務,服侍自己的工作都交給了文兒和畫兒兩女。

“奴婢……奴婢參加殿下!”高重用太監特有的尖細嗓音說道,聲音微微帶着的顫抖,而且還帶着哭音,似乎十分的激動。

“高重,你這是怎麼了?有人敢欺負你?”李愔雖然不喜歡太監,但這個高重算是他來到大唐後最早接觸的人之一,所以看到他這個樣子不禁好奇的問道。

“沒有~沒人欺負奴婢,只是奴婢跟着殿下十幾年,幾乎形影不離,前些天殿下擡舉奴婢做了總管,但卻無法再像從前一樣跟着殿下,今日見到殿下,老奴心情激動不能自以,望殿下恕老奴不敬之罪。”高重說到這裡又激動起來,乾脆爬在地上大哭起來。

李愔卻被高重的這一段‘真情告白’,嚇的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如果對方是一個妙齡女郎的話,說這些話聽着倒很舒服,可你一個半老的肥太監也學人家告白,這就有些讓人接受不了了。不過人家也是一片真情,李愔只能捏着鼻子認了,還要好言安慰幾句,好不容易纔讓高重站起來回話。

“高重,宮裡的事你應該比較清楚,你現在和我說說母后的病怎麼樣了?”李愔一臉嚴肅的說道。雖然長孫皇后不是李愔的生母,但人家是皇后,李愔也要稱呼她母后。剛纔李恪說長孫皇后病情加重,這讓李愔靈光一閃,想到了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抓住這個機會,說不定能討皇帝老爹的歡心,也許自己就不用再跑那麼遠去做什麼益州都督了。

“是!”高重沒想到李愔問的是長孫皇后的事,微微思考了一下這纔回答道。“回稟殿下,自從前年長孫皇后同太宗陛下一起去九成宮避暑時,身染疾病,雖經過太醫多方診治,但病情卻時好時壞,今年年初時,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聽宮裡的內侍說……說……”高重說到這裡,語氣變的吞吞吐吐,擡起頭偷眼看了看李愔,似乎不太敢說。

“沒事,有什麼話你儘管說,這件事很重要!”李愔開口道,高重和他從小生活在宮裡,到他封樑王時纔出的宮,在宮中有不少的舊識,對宮中的消息最是靈通不過,所以李愔才找到他尋問長孫皇后的情況。

“是!奴婢聽說,長孫皇后已經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挽留,恐怕百日之內就會……”高重說到這裡停了下來,擡頭看着李愔,下面的話不用說李愔也能明白。

接下來李愔又問了高重一些細節上的問題,特別是都有誰給長孫皇后看過病,當他聽到沒有那個傳說中的人時,這才鬆了口氣。不過很快李愔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沒想到長孫皇后的病情這麼嚴重,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今年六月長孫皇后就會去世,而長孫皇后的去世,也代表着皇子們爭奪皇位的開始,最著名的就是李承乾、李泰和李佑這哥仨,可惜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李承乾造反被貶,李泰與李承乾爭位也被貶,李佑這哥們最膽大也最倒黴,殺了自己的長史權萬紀,然後叛亂不成被賜死,成爲了太宗李世民殺死的唯一的兒子。而其它的皇子也是人人自危,後來被走狗屎運的李治做了太子。可李治上臺後更不省心,先是長孫無忌掌權,直接導致李恪被冤死,然後武則天上臺,這下李愔的這羣兄弟更慘,被貶的貶殺的殺,除了老十三李福外,幾乎沒有一個得善終的。

可以說正因爲長孫皇后的早逝,才造成衆皇子爭位,結果讓老九李治上臺,最終一代女皇武則天篡位,也造成了李氏皇族的一場浩劫,大部分皇族死於非命,活着的也都十分悽慘。比如李恪女兒信安縣主,一直到了四十多歲才嫁人。再比如歷史上李愔也被貶爲庶人,然後鬱鬱而終,後代也有不少死於武則天時期。其它的皇族也都是差不多,不是貶就是殺,反正沒什麼好下場。

所以從李愔的角度來看,治好長孫皇后的病不但可以討好他的皇帝老爹,而且還可以影響自己的命運,說不定長孫皇后多活幾年,就可以避免後面的皇子爭位,李治也就當不了皇帝,當然也就沒有了武則天,做爲皇族的李愔也不會爲自己和兒孫們的安全擔心了,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李愔也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有些天真,就算長孫皇后多活幾年也不能保證以後的事就不會發生,但這卻是李愔改變歷史的一個嘗試,成不成功無所謂,反正以後的機會還多的是,總能找到改變歷史的辦法。

想到這裡李愔打定主意,既然自己穿越改變了李愔的命運,那乾脆連大唐的命運也一起改變好了,最少也要阻止武則天的上臺,再怎麼說自己也是李氏的一份子,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自己和兒孫們經歷那場李氏皇族的浩劫。

“高重,你馬上去幫我辦一件事情!”想通了這些事情後,李愔立刻一臉嚴肅的對高重吩咐道,然後招手讓他上前,附在他的耳邊說了幾句。

“這件事極爲重要,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一定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吩咐完後,李愔親密的拍了拍高重的肩頭說道。

“殿下,老奴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把事情辦成!”高重被李愔拍的再次激動起來,跪下來雙眼含淚嗚咽道。

“好!你去吧!”

“老奴告退!”高重帶着一臉慷慨赴死的表情,邁着一往無前的步伐離開了客廳。現在高重感覺自己身負樑王殿下交給的重任,就算是刀山火海也無法阻擋自己前進的道路。

李道有些無語的看着這個忠心的肥太監,不就是讓他去終南山找個人回來嗎,用得着這麼悲壯嗎?

治好長孫皇后的病,當然要找個好醫生,李愔雖然懂一些醫學常識,但畢竟不是醫生,所以靠他自己肯定治不好長孫皇后的病。不過李愔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如果把歷史上的所有名醫排個名次的話,現在的大唐就有一位能進入前十的名醫,那就是被後人尊稱爲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出生於北周時代,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有一百多歲,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髒病、腑病分類系統,對中華醫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不僅精於內科,而且兼擅外科、婦科、小兒科、五官科、眼科,並對攝生、食療、鍼灸、預防、煉丹等都有研究,同時具有廣博的藥物學知識和精湛的鍼灸技術,可以說是一位了不起的全科醫學大師。

孫思邈在後世被尊稱爲藥王,不過現在是貞觀十年,李愔算了算時間,發現孫老頭大概有六十多歲了,應該還在長安以南200餘里的終南山裡隱居呢,平時也幫着周圍的居民看看病,因爲醫術精湛,所以在當地很有名氣。

不過孫思邈真正出名的是在他一百歲之後,當時的皇帝唐高宗,也就是李愔的弟弟李治對孫思邈十分的推崇,這才讓孫思邈的名聲越來越大,而且並不僅僅侷限於醫學界,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還是他的弟子,而他那部流傳後世的《千金方》也是他一百多歲後才完成的。

現在的孫思邈其實也有些名氣,李愔的皇帝老爹李世民在剛登基時,還派人授於孫思邈爵位,卻被他拒絕了。不過大家不要因爲這件事就認爲李世民很器重孫思邈,其實他們兩人連見都沒見過,授爵這件事其中也是有緣故的。

誰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來路不正,弒兄殺弟是唐太宗一生也無法抹去的污點,在他剛即位的時候,民間的輿論對李世民十分的不利,所以他就讓人選出地方上德行高尚之人授於爵位,想以此來改變民間對他的看法,不過這個辦法效果卻不怎麼好,被選出授於爵位的人很多都拒絕了李世民的好意,孫思邈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李世民對孫思邈可能有印像,但絕對不會太深,要不然長孫皇后都病了快兩年了,卻一直沒有請孫思邈這個神醫來診治,這就足以說明問題。至於後世流傳的關於孫思邈懸絲診脈治好長孫皇后的事,那完全是後人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足爲信。

李愔一聽到長孫皇后的病情後,立刻就想到了孫思邈,這位藥王最擅長的就是內科,而長孫皇后患的氣疾就是屬於內科,所以李愔相信就算孫思邈無法根除這種病,最少也能讓長孫皇后多活幾年,當然能治好最好,反正這個功勞肯定少不了他一份,以皇帝老爹對長孫皇后的用情之深,還怕他不重賞自己?到時楊妃和三哥李恪再說上幾句好話,怎麼着也能扭轉一下自己在皇帝老爹心目中的印像吧,然後自己再加把勁討好一下,估計就算是外出之官,也不會再去那麼遙遠的益州了吧?

想到得意處李愔不禁哈哈大笑,特別是想到,這是他第一次運用後世的知識,來影響歷史的走向,這讓李愔不禁更加的得意,笑起來就止不住。旁邊侍立的文兒和畫兒卻是一緊張,心中同時都在想:難道樑王殿下的舊病又復發了?

第589章 美洲的船隊生活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87章 李愔的婚前綜合症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548章 女老師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506章 陷阱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31章 提升威望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712章 回長安第332章 鬼哭島,第234章 謝縣令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387章 你說你該不該打?第478章 矮黑聯盟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5章 登州別駕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12章 有女一帆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60章 席兄,賣戰俘嗎?第138章 不知盧兄有何感想?第492章 出租火器部隊第138章 不知盧兄有何感想?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370章 登陸倭國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317章 追擊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着我退婚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264章 航海學院第426章 夕陽島,莫力部第345章 種植園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21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704章 政變第393章 由馮氏兄妹想到的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307章 成婚之前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366章 風議郎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第445章 你們竟然到了澳洲?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01章 新老利益集團第20章 與蕭文心的初見第395章 武媚娘進王府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10章 三字經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234章 謝縣令
第589章 美洲的船隊生活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6章 殿下,該吃藥了!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87章 李愔的婚前綜合症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548章 女老師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420章 迎娶夢雪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105章 子豪,你到底是什麼人?第506章 陷阱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31章 提升威望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712章 回長安第332章 鬼哭島,第234章 謝縣令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387章 你說你該不該打?第478章 矮黑聯盟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5章 登州別駕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12章 有女一帆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60章 席兄,賣戰俘嗎?第138章 不知盧兄有何感想?第492章 出租火器部隊第138章 不知盧兄有何感想?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370章 登陸倭國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317章 追擊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着我退婚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264章 航海學院第426章 夕陽島,莫力部第345章 種植園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21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704章 政變第393章 由馮氏兄妹想到的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307章 成婚之前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366章 風議郎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第445章 你們竟然到了澳洲?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01章 新老利益集團第20章 與蕭文心的初見第395章 武媚娘進王府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10章 三字經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234章 謝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