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

《四國神聖盟約》簡稱《四國盟約》,這份盟約由大唐牽頭,大食、波斯再加上李愔的齊王府參與,在長安簽署了這份影響十分深遠的盟約。

四國盟約的內容波及到軍事和經濟兩大方面,其中軍事方面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各國保證,在未來的十年內,四個國家之間不得以任何形勢開戰,並且大唐還將波斯也拉入這一條約中。

另外對於經濟方面,規定的內容則比較複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四國通商條約,條約規定四國相互開放各自的國內市場,允許各國商人自由通行,並且還規定了統一的稅率,以方便商業的發展。其它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對於異國商人在境內違法的處理辦法,以及居住、通行自由等權力。

另外李愔還特別點明,雖然大食已經全面開放蘇伊士運河,但是對於蘇伊士運河的管理卻還有些混亂,而且稅收也很不合理,因此要求大食對蘇伊士運河進行整改,並且他和大唐、羅馬都會派出官員監督。雖然大食認爲李愔這是在干涉大食的內政,但是在三方的壓力下,他們卻又不得不同意這一要求。

四國盟約的簽訂,直接影響到未來十幾年的世界格局,而且也是第一次將蘇伊士運河列入其中的條約,可以說影響十分的深遠。隨着蘇伊士運河管理的規範的,使得東西方的交流也更加的便利,大唐各地的特色貨物紛紛涌進羅馬以及歐洲各地,同時中原文化也開始入侵這一地區,歐洲人紛紛都以使用中原的貨物爲榮。

另外還有不少羅馬學者遠赴中原,與大唐和臺灣各地的學者交流,而且他們也十分喜歡中原地區的生活環境,大部分人都選擇將家人遷移到大唐或臺灣等地。而對於這些學者,特別是一些在天文、算學、機械等方面的人才,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愔都十分的歡迎,畢竟東羅馬帝國曆史悠久,在許多方面與中原文明都有互補之處。

四國盟約的影響還遠不止以上這些,比如對李貞和李惲來說,四國盟約他們雖然沒有參與,但卻給了他們一個相對安穩的外部環境,而且短時間內不必擔心與大食相遇,再加上蘇伊士運河的穩定。使得中原與紅海之間來往的船隻暴增,而天竺剛好位於這條航線上,因此也直接帶動了天竺各地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沿海地區的一些港口,更是發展迅速,成爲李貞和李惲手中重要的財政來源。

幾個月後,中京城中的李貞和李惲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三哥,沒想到你竟然會來天竺。早知道我們就該直接去港口接你!”李貞手舉着酒杯,一臉興奮的說道,這是一場私宴,李貞和李惲在兩側坐陪,而中間坐着的正是要去非洲的李恪。

李愔是一個月前到的天竺,不過他先去錫蘭島轉了半個月。給楊氏等家中的女人買了不少寶石,然後這才登上天竺大陸,不過他卻沒有通知李貞和李惲。而是隱瞞身份在兩人的領地內轉了起來,畢竟他日後也要向李貞和李惲一樣在海外立國,現在能學習一些自然對他只有好處。甚至李愔在兩天前就到了中京,然後在城中參觀了一遍後,這纔到王宮中來見李貞和李惲。

“七弟、八弟。這一路行來,爲兄將你們治下的幾座大城都轉了轉。發現這些大城有不少都經歷過戰亂,但現在卻呈現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實在是讓人爲之驚歎,看來這幾年你們兩人真是下了大力氣啊!”李恪則是笑呵呵的誇獎道。

李恪這一路走來,心中的確是大受震動,李愔那裡就不必說了,各個地方都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經濟發展也極爲迅速,甚至連錫蘭島這種遙遠之地,也是一片興盛的跡象。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李貞和李惲也不再是當年那兩個跟在他屁股後面的小孩子了,他們不但打下了天竺一半的土地,而且統治也十分的穩固,經濟發展雖然不如李愔,但卻也呈現一種興盛的跡象。

聽到兄長的誇獎,李貞和李惲都十分高興,畢竟李恪比他們大幾歲,而且又從小都是他們的榜樣,現在能得到他的誇獎,自然讓他們更加的滿足。

“對了三哥,我聽六哥說你也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而且還有三個選擇,怎麼樣,三哥你想好了沒?”性急的李貞首先開口問道。

李恪一聽笑了笑道:“六郎的確給了我三個建議,澳洲、美洲和你們旁邊的非洲,不過澳洲我去看過了,那裡的人口實在太少了,而且當地土人的文明程度又不高,所以想要發展起來的話,還是得依靠漢人,但現在大唐的六郎手中的漢人數量都有些不足,更別說向澳洲移民了,所以澳洲我已經去除掉了。”李恪笑呵呵的說道。

其實李恪上面說的原因僅僅只是其一,他之所以放棄澳洲,最主要是因爲他去過澳洲後,發現李愔爲了開發澳洲,已經下了很大的力氣,雖然他知道只要他開口,李愔肯定會二話不說把澳洲送給他,甚至連那裡的城市和百姓也全都是他的,但是李恪卻不想佔弟弟的便宜。

更何況李恪還知道,李愔的大兒子李啓,他的乳名就叫澳洲,雖說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李恪卻不想讓人說他和自己的侄子搶地盤。

不過李貞聽到李恪放棄了澳洲後,卻是眼睛一亮道:“三哥你不去澳洲就對了,否則咱們兄弟可就離的太遠了,要我說,你乾脆去非洲算了,在非洲南部有一個大島,面積十分廣闊,比之南洋的金洲也差不了多少,你可以先把那裡佔了,然後慢慢的積蓄實力,等到力量夠了,再大舉登陸非洲,到時咱們兄弟離的不遠,遇到什麼事也能相互扶持一下!”

聽到李貞話,李惲也是緊接着附和道:“還是八弟腦子轉的快,那座大島的確是個好地方,與非洲大陸的距離也不遠,就像錫蘭島和天竺大陸一樣,雖然孤懸海外,但卻進可攻退可守,再加上非洲已經成爲新的捕奴基地,已經有不少捕奴隊在島上建立了據點,若是三哥去那裡的話,不但我們兄弟可以給你支持,而且還能借助捕奴隊的力量,甚至還能將捕奴打造成手中的一大經濟來源!”

聽到李貞和李惲的介紹,李恪也不禁有幾分心動,不過他緊接卻笑了笑道:“這件事先不急,我這個人的性子你們也知道,什麼事都喜歡親自去調查清楚,然後做好萬全的準備,因此至於選哪個地方,一切都還是等我去過非洲和美洲後再說吧!”

看到李恪有自己的打算,李貞和李惲也就不好再勸,當下開始聊一些私事,比如大唐這幾年的情況,以及臺灣等地有沒有發生什麼新聞,特別是對於上次李恪和李愔的澳洲之行,李貞和李惲都十分的感興趣。

不過當李貞和李惲聽到李恪因爲澳洲爆發天花,而不得不終止行程時,兩人也都是嘆了口氣,緊接着李貞開口道:“三哥,你到天竺也好幾天了,而且也轉了不少的城市,現在小弟想問一下,你覺得天竺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李恪聽到李貞竟然問出這麼一個奇怪的問題,當下也是一愣,不過緊接着他擡起頭仔細的想了想,過了好一會兒,李恪這才一拍大腿道:“八弟你要是不問我都差點忘了,自從到了天竺後,可就苦了我的鼻子了,你們這裡也太臭了,特別是街道的大街上,更是糞便處處臭氣熏天,我身上帶了三個香囊都沒能壓住味道!”

李恪的話的確不是誇張,他對天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臭’字,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是由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自然氣候的影響,因爲天竺大陸的氣候十分炎熱,所以在這種自然環境中,人自然比較容易出汗,再加上天竺人對個人衛生不是怎麼注意,有些人很長時間都不洗澡,特別是那些低種姓的人,他們身上的臭味更大,有時候甚至離着老遠都能聞到一種酸臭氣。

更加可怕的是,天竺人的大部分食物都會用到咖喱,這種由各種香料做成的調料吃的多了,也會影響人的體味,甚至出的活都帶着一股咖喱的怪味,這也讓天竺人的體臭十分驚人。

另外宗教的影響也很重要,因爲婆羅門教是主張不殺生,而且吃素,特別是高種姓更是如此,這也導致了天竺各地的動物十分興盛,甚至還進入城市,與人類和諧的生活在一起,比如在天竺街道上橫行直撞的牛,另外還有大象、豹子等等,它們都是城市街道上的常客。

甚至有時候這些動物死在路邊,也沒有人把它們拉走吃掉,而是任其腐爛,再加上隨地大小便的情況嚴重,便溺處處可見,特別是在人多的城市中更是如此。

綜合以上幾個原因,天竺城市中的環境也就可想而知,李恪說他的鼻子受苦也絲毫沒有誇張。

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72章 獻壽禮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10章 經典船型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611章 不服輸的李業詡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歷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0章 王惜君以身飼‘虎’第335章 落花崖第218章 度量衡第106章 鬧洞房第523章 李愔的良苦用心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241章 二堂叔第117章 幕後真兇與李愔的報復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652章 希臘火第15章 詩才之名滿長安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267章 長安雜事(下)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15章 “神棍”西來第586章 世家大族的困境與出路第743章 四大帝國的發展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456章 女王變小秘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88章 屬狗的丫頭第10章 經典船型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605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338章 建設中的上海第111章 工商論第51章 一塊大石落了地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64章 老李家的好色傳統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317章 追擊第15章 “神棍”西來第22章 放心大膽的去開拓吧第235章 蠶桑業與新城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671章 兕子戀愛了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619章 莫力城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381章 媚娘病了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636章 戰利品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656章 受傷第65章 突然冒出來的新岳父第615章 三個選擇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50章 王惜君以身飼‘虎’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375章 崑崙奴對陣倭軍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418章 搬遷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441章 連環殺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245章 完美的佈局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
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72章 獻壽禮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10章 經典船型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611章 不服輸的李業詡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第175章 崔夢雪的經歷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0章 王惜君以身飼‘虎’第335章 落花崖第218章 度量衡第106章 鬧洞房第523章 李愔的良苦用心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241章 二堂叔第117章 幕後真兇與李愔的報復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652章 希臘火第15章 詩才之名滿長安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267章 長安雜事(下)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15章 “神棍”西來第586章 世家大族的困境與出路第743章 四大帝國的發展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456章 女王變小秘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88章 屬狗的丫頭第10章 經典船型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605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338章 建設中的上海第111章 工商論第51章 一塊大石落了地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64章 老李家的好色傳統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317章 追擊第15章 “神棍”西來第22章 放心大膽的去開拓吧第235章 蠶桑業與新城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671章 兕子戀愛了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619章 莫力城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381章 媚娘病了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636章 戰利品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656章 受傷第65章 突然冒出來的新岳父第615章 三個選擇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50章 王惜君以身飼‘虎’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375章 崑崙奴對陣倭軍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418章 搬遷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441章 連環殺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245章 完美的佈局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