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劉仁軌入長安

李愔接過李士雙手呈上來的書信,不過卻沒有立刻打開,而是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道:“李士,雖然我還沒看這封信,不過倒是可以猜上一猜,這封中的內容是不是與火槍、火炮有關?”

李士看到李愔臉上的表情時,卻不由得老臉一紅,當初他們向長安稟報在倭國的戰況時,着重突出了對火器營的描述,而且還在戰報上說,希望衛公他們能親自與李愔聯繫,向他索要火槍與火炮的製造之法,而這封信他雖然沒有看,但卻也知道里面的內容。

“殿下恕罪,末將等人見到殿下手中火器營的威力後,心中十分羨慕,想到若是用到北方草原或西域戰場上,肯定能大放異彩,所以這才向衛公進言,希望能在殿下這裡得到製造之法!”看到李士不說話,旁邊的徐德立刻開口說道,他倒是沒有任何隱瞞,畢竟在他看來,李愔是大唐的皇子,根本沒有什麼彼此之分,他的不就是大唐的嗎?

李愔聽後也是笑道:“徐將軍你們倒是好眼力,無論是火槍還是火炮,都是花費了我數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和改進後,才放心的投入到倭國戰場上,現在你們倒好,直接可以撿現成的。”

李愔的話中雖然有怪罪之意,但是在說到最後一句時,卻是透露出可以給他們的意思,這讓李士和徐德是大喜,和一班家將站起來向李愔行了一個軍禮道:“謝殿下成全!”

“哈哈哈~,都不必多禮,本王是大唐的皇子。兒子的東西送給父親,自然是理所應當之事。而且在幾天之前,我已經派劉仁軌帶着一些擅長火槍和火炮製造的工匠回長安。以長安霹靂院的實力,相信很快就能製造出樣品來,說不定一年之後,大唐的火器營就會被投入實戰之中。”

聽到李愔早就將工匠派回長安,李士和徐德都是大喜過望,連連向李愔道謝,他們都是百戰餘生的軍人,自然明白火槍與火炮的重要性,若是在大唐軍隊中推廣開來。絕對可以改變現在的戰爭形式,而且也能大大減少大唐軍隊的死傷,如此利國利民之事,他們自然在第一時間就向長安城的衛公等人稟報。

看着興奮的大口灌酒的李士等人,李愔心中卻還是有點心疼,爲了研製火槍和火炮,他可是花費了不少的心血,光是花費的錢就在百萬貫以上,具體多少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不過哪怕是花費再多的錢。李愔卻也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畢竟火槍和火炮代表着日後火藥武器的發展方向,只要在這兩個方面下大力氣改進,總有一天能發展出後世的各種槍械。以及一炮可屠城的戰爭之神。

李愔當初之所以自己研究火槍和火炮,其實主要是有一點原因,那就是爲了答謝當初李世民將霹靂島上的工匠全都送給自己這件事。雖然他們是父子,但李愔現在已經獨立出來。李世民將製造火器的霹靂島送給李愔,就已經惹得朝中一些大臣的非議。認爲這是國之重器,豈可輕易的送給一個皇子?哪怕李愔是火藥的改良者也不行。

不過雖然朝中有非議,李世民卻還是頂住壓力,將霹靂島上的全部都留給李愔,所以李愔纔想到這個辦法,獨力將火槍和火炮研製出來,然後送給大唐,以此來堵住那些大臣的嘴。這次在倭國時,李愔之所以將火器營拿出來,就是想借李士這些家將之口,將火槍和火炮的威力傳回長安,讓大唐認識到這兩種武器的價值,現在看來已經成功了。

半月之後的長安城門前,一陣人數不少的隊伍正在緩緩進城,隊伍中還拉着數十輛大車,車輪行進之時,發出十分沉重的聲音,一聽就知道這些車子上拉的都是十分笨重之物。不過整個隊伍之中,最吸引人的並不是這些大車,而是最前方上百名身着輕甲的士卒,這此士卒的穿着打扮與大唐的將士不同,手中也沒拿着刀劍,而是扛着一把管子狀的東西,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長安做爲大唐的國都,自然不是什麼軍隊都能進的,況且這支軍隊還不是大唐的軍隊,不過當帶領這支軍隊的一位黑瘦的中年將官出示了齊王親衛的令牌後,城門衛立刻放人,畢竟現在誰都知道齊王是當今陛下最寵愛的兒子,而且現在憑藉着一已之力,在海外開疆拓土,已經將新羅和百濟等小國全都滅了,使得長安的報紙是紛紛稱頌,甚至陛下在朝堂上都對自己這個兒子讚不絕口,這些人既然是齊王府上的護衛,自然沒什麼問題。

這支隊伍自然就是李愔派到長安的劉仁軌一行人,隊伍中除了一些擅長火槍、火炮製造的工匠外,另外還有一百名火器營的士卒,其中分爲九十名火槍手,以及十名火炮手。之所以把火器營的人也派來,就是李愔打算好人做到底,不但把火槍和火炮的製造之法留在大唐,而且連兩種武器的戰法也一併傳到軍校裡去。

劉仁軌帶着隊伍進到長安之後,暫時先住到齊王府中,然後他帶着李愔的親筆信,進宮面見李世民,因爲他身上有齊王府的令牌,所以進宮倒不是難事。

太極宮左側的一處校場內,李世民騎在馬上,揮舞着手中馬球棒,瞄準地面上的馬球一擊得手,小小的馬球化成一條白線,如閃電般飛進了對方的球門之中,引得旁邊的李靖和李績等人是高聲叫好,大讚李世民英武不減當年,這倒不是他們刻意討好,而且以他們的身份,也沒必要這麼做,而是看到李世民在衆多年輕軍士中縱橫馳騁,讓他們想到當年隨陛下一起出徵的日子,可惜現在他們都老了,唯有李世民雖然年近四十,但卻還是精力充沛,讓人實在羨慕。

李世民的興致也很高,今天難得沒什麼太重要的政事,他又想到好長時間沒怎麼運動了,身上的骨頭都快生鏽了,所以就召來一批護衛,分成兩隊打馬球,自己也在其中一隊,沒想到這麼長時間不動,自己的騎術卻還沒有落下,一般的士卒根本攔不住他,這讓是心中大慰。

不過李世民畢竟年紀大了,再加上政務纏身,精力大不如從前,所以在打進一球后,立刻退到場外,讓人替補進去,自己則接過內侍遞過來的毛巾擦了擦臉,然後這纔看了看李靖等人道:“怎麼,你們這幫武將又想勸朕向六郎要東西?”

李靖這些人是他開始打馬球之後纔到的,而李世民一看到李靖他們的樣子,就知道對方想要幹什麼,因爲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自從上次李愔攻克倭國的戰報傳回來後,李靖等人的家將衆口一詞誇讚李愔新發明的兩種武器,這引起李靖等人的重視,所以立刻稟報李世民,希望對方下旨,讓李愔將兩種新火器的製造方法獻上來。

不過李世民卻有些不好意思張口,雖然李愔是他兒子,但人家爲大唐做出了不少貢獻,比如火藥就不說了,其它如鍊鋼、玻璃、食品加工等等,都是李愔搞出來的,而且也都無償留給了大唐,現在李愔又搞出新東西,他這個做父親實在不好再厚着臉皮去討要,所以李靖等人幾次勸說,李世民卻一直沒什麼動靜,最後他們只得聯合起來,以私人的名義給李愔寫了封信,希望對方可以把新火器的製造方法提供給大唐,不過同時他們也沒放棄勸說李世民。

李靖等人也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不過只見李靖還是站出來說道:“陛下,齊王殿下於我大唐有大功,若是一般的事,老臣也不會讓陛下爲難,可是那兩種武器威力非凡,李士等人都是軍中老將了,他們能那麼鄭重向我們介紹這兩種武器,自然不會是吹捧之言,所以還是請陛下下旨,請齊王殿下將製造這兩種火器的工匠送到長安來!”

李靖的這種話都已經說了十幾遍了,李世民聽的都快會背了,不過對方也是爲大唐着想,所以他也不好明面反對,只得沉默了一會,隨便找了個藉口道:“六郎是個有分寸的人,他若是覺得大唐需要那兩種火器,自然會獻上來,根本不無須多言,若是不送過來,肯定也有他的理由,所以你們就不必再說什麼了,過段時間再看看。”

聽到李世民又用這種話推脫,李靖面露難色,他們現在對草原的堡壘戰略正在逐步實施中,現在只剩下薛延陀之類的草原大族還沒有平定,而且現在大唐對草原的逐步侵蝕,已經引起這些大部族的不滿,隨時都可能爆發大戰,所以若是能早一點將兩種威力驚的人新火器裝備軍中的話,那麼他們對付那些草原部族也就多了一分把握。

不過就在這時,李靖看了一眼李績,既然陛下再次拒絕,那麼他們只能用最後一招了,雖然耗費點時間,但只要兩種火器真的有那麼大的威力,就不怕皇帝陛下再拒絕。(未完待續。)

第58章 殺豬吃肉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89章 人渣李愔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31章 提升威望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90章 解剖學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8章 左老爺買奴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378章 議和?開玩笑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584章 參觀喬拉城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406章 太子誰屬?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429章 藍寶石?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441章 連環殺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88章 屬狗的丫頭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621章 唐義識與豫章公主第81章 兩支殘槊第326章 遭遇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672章 楊妃拐帶醜醜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111章 工商論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414章 奴隸探索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36章 文心發火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350章 試槍(上)第290章 解剖學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107章 角力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162章 溺水第121章 崔氏女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31章 惡人先告狀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
第58章 殺豬吃肉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89章 人渣李愔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31章 提升威望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90章 解剖學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8章 左老爺買奴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378章 議和?開玩笑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584章 參觀喬拉城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406章 太子誰屬?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429章 藍寶石?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359章 李佑的反叛鬧劇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441章 連環殺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88章 屬狗的丫頭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621章 唐義識與豫章公主第81章 兩支殘槊第326章 遭遇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672章 楊妃拐帶醜醜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627章 衛生問題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111章 工商論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414章 奴隸探索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36章 文心發火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350章 試槍(上)第290章 解剖學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107章 角力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162章 溺水第121章 崔氏女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31章 惡人先告狀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