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

另外就是軍事準備方面的問題,隨着北方平定之後,建奴暫時失去了南下叩關的實力,短時間之內,北方會處於一個相對平穩期,這麼一來大中朝便可以騰出手,來完成內部的大一統的事情。

而且在肖天健率部返回南京之前,交代給盧象升和羅立等人的事情,盧象升也正在北方着力辦理,原來前明就朝的官員們,在肖天健入京之後,已經進行了一次大清洗,將其中一些酒囊飯袋以及尸位素餐之輩,該殺的殺,該抄家的抄家,將前明勳戚幾乎一網打盡,剩下了部分前朝之中比較有能力的官員給予留任。

這些人肖天健也沒有盡數都留在北方,這次返回南京的時候,將一大批前朝舊臣同時也帶回了南京城,吏部又從南方給北方補充了一些大中朝選拔的官員,使得北方前朝的舊勢力被拆分的一塌糊塗,也使得北方前明的舊勢力無法再在北方興風作浪。

而盧象升在肖天健南返之後,按照盧象升的想法,已經開始行動了起來,特別是有關對建奴一方的分化之事,開展的還是相當順利的,隨着一批被俘的蒙古人被秘密通過宣大一帶被遣送回了漠北。

很快漠北蒙古諸部,便開始有了反應,畢竟這一次蒙古八旗跟隨建奴大軍南犯一戰下來,損失非常慘重,建奴每每都拿蒙古人充當炮灰使用,使得隨軍出征的蒙古兵將損失非常大,同時卻又沒有撈取到半點便宜,這一次他們的買賣可以說是賠大了。

最重要的是通過通州和山海關這兩戰下來,使得蒙古人也徹底的看到了大中軍的強橫實力,使得他們也看清了局勢,知道繼續跟着建奴跟大中朝作對,他們已經沒有了半點便宜可佔了,既然如此,他們就必須要重新考慮今後的出路問題。

漠北蒙古人對於內地的依賴程度非常大,特別是對於中原的茶葉、鐵器、食鹽,都是他們生存所需的必須之物,如果搶不來的話,他們也只有通過互市,來和中原進行交易,獲取這些生存所需的必需品,指望建奴給他們提供,他們想都不用想,建奴爲了控制他們,是根本就不會將這些物資給他們的。

現如今建奴被大中軍擊敗了,大中軍也推翻了明朝,全面掌控了關內北方局勢,關閉了所有通往關外的商品供應的渠道,抓捕屠殺了一大批曾經私通關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商賈,徹底斷掉了蒙古人和建奴獲取這些商品的途徑,也讓他們所產的東西無法販售出去,擠壓在了他們的手中,關外的各種物資便變得異常緊缺,戰爭紅利已經沒有了,所以他們就要找到新的供應途徑才行。

現如今大中朝主動派人聯絡他們,表示願意將他們蒙古人和建奴區別對待,只要他們放棄繼續爲虎作倀,幫着建奴跟大中朝爲敵,那麼大中朝便同意對他們進行互市,而且可以給予他們一個“公道”的互市價格,這無疑對於蒙古諸部具有着非常大的誘惑力。

而且現如今蒙古諸部早已經是分崩離析,失去了統一性,在大中朝拋出這個誘餌之後,馬上便有一些蒙古部落開始主動的向大中朝投誠,表示願意接受大中朝的條件,今後接受接受大中朝的管理,今後也不再爲建奴賣命,願意接受大中朝互市的要求,跟大中朝互通有無。

如此一來,本已經對建奴心懷不滿的蒙古諸部,隨即便在內部,更是分崩離析,相互爲了今後繼續跟着建奴主子還是轉投大中朝懷抱,開始發生了一場場的內訌。

而盧象升遵照肖天健的意思,對於一些表示願意投靠大中朝的蒙古部落,採取懷柔政策,在宣府萬全右衛外的興和開放互市,僅對願意投順大中朝的蒙古部落通商,凡是派人投順表的蒙古部落,授之於通行文書,可用騾馬牛羊以及皮張、毛氈等物,在興和一帶從大中朝手中,換取他們急需的茶鹽布料之物,雖然眼下這種情況還不算很多,但是假以時日,在大中軍武力威懾之下,蒙古人肯定會逐漸的疏離建奴,重新大批歸服於大中朝。

而且派往朝鮮的使臣,也比較順利的在一些忠於明朝的朝鮮官員的掩護下,在朝鮮登陸,並且暗中跟朝鮮國王李倧見面。

現任朝鮮國王李倧其實不是明朝所封,作爲明朝屬國,朝鮮之前國王是必須要通過明朝的首肯之後,才能算是正兒八經的朝鮮國王,但是這個李倧卻是通過兵變上位的,所以對於宗主國明朝來說,是忤逆之罪,絕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一支不肯正式同意冊封李倧爲朝鮮國王,這讓李倧很是不滿。

後來皇太極立國建立大清之後,發兵十萬征服朝鮮,朝鮮軍無力抵抗之下,才只得斷絕了支持明朝,轉而充當了清國的屬國,接受清朝的調遣,還要向清朝進貢,如此一來,對於朝鮮內部來說,不少忠於明朝的官員都深以爲恥,包括大部分朝鮮人也深感恥辱,所以朝鮮人這個時候,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支持明朝的。

但是在肖天健遣使出使朝鮮的時候,朝鮮人才知道明朝已經覆亡,現如今中原已經是大中朝當家作主了,雖然有些人不太接受這個現實,但是也沒有一點辦法,於是只能轉而將對明朝的好意,轉嫁到了大中朝身上,在他們眼中,誰主持了中原,誰纔是正統,這個觀念自在朝鮮人心中,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更讓李倧動心的並不是他對大中朝有多大的好意,而是肖天健遣使的時候,令使臣告知了李倧,如果李倧從今以後不再受命於建奴的話,那麼他作爲大中朝皇帝,可以正式代表中原皇帝,冊封李倧爲朝鮮國王,如此一來,就等於大中朝以宗主國的身份,給了李倧一個合法的朝鮮國王的身份,如此一來,對於李倧統治朝鮮有莫大的好處。

加上朝鮮人本來就很不待見建奴,這一次建奴會師南下,逼迫着朝鮮出了一萬兵馬,還有兩萬多伕役,這一次幾乎都被丟在了山海關外,朝鮮人也通過大中使臣,瞭解了通州和山海關兩戰的詳情,從中看出了建奴的虛弱。

既然建奴已經不是大中朝的對手了,大中朝又願意冊封他李倧爲朝鮮國王,今後朝鮮還是要聽中原政權的,再加上清朝對於朝鮮的征斂頗重,使得朝鮮人對此頗爲不滿,所以在見到了大中朝使臣之後,兩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朝鮮國王李倧當即便表示,願意接受大中朝的冊封,從此之後不再對建奴稱臣,但是出於現在李倧先要得到朝鮮諸臣的支持,今後將會逐步的不再支持建奴,並且停止給建奴提供各種物資。

如此一來,肖天健既定的從東西兩側分化建奴的目的,便已經基本上達到,爲下一步大中朝解決掉南方以及陝西的事情之後,再次北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至於陝西李自成的僞順政權已經不必多說,自從徵西大軍組建之後,大中軍對大順軍的戰事便呈現出一邊倒的局勢,閻重喜和劉寶率軍,打的李自成的大順軍是滿地找牙,打一場大順軍是敗一場,到了過年前,如果不是陝西突降大雪,影響到了徵西大軍的進攻的話,估計着閻重喜等人就已經打到西安府城下了。

但是沒成想李自成先堅持不住了,就在兩天之前,閻重喜派八百里加急報知南京,李自成突然間放棄了西安府,率殘部逃往了漢中一帶,他們徵西軍正一邊派出王承平追擊,一邊全軍趕往西安府,估計着現在西安府已經被大中軍控制在了手中,那麼李自成的覆滅,也就不會太長時間了。

所以陝西的戰事情況非常樂觀,大中朝上下無不爲此歡欣鼓舞,只待下一步將李自成主力聚殲於漢中府一帶了。

當然,大中朝這幾個月雖然忙於陝西戰事,但是對於南方的兩個南明小朝廷也沒有放鬆,各種前期的軍事準備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着,第四鎮的兵馬在經過整訓之後,一支支的開赴到了福建周邊一帶,枕戈待旦對福建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一批批物資,朝着贛州和溫州府一帶轉運,在進行着物資的囤積。

而羅汝纔則率領第三鎮的兵馬,大批開入到了貴州和湖廣南部,開始威脅廣西和雲南一帶,李栓柱坐鎮四川,一方面向川南一帶發展,一方面陳駐重兵於利州一帶,防備李自成入犯四川。

最關鍵的是作爲此次南下主力的劉耀本所部,原來的近衛第二師在跟着肖天健返回了南京城之後,奉旨一分爲二,在第二師的基礎上,再一次組建起了近衛第四師,並且在這兩三個月時間裡,在南京城外,完成了新兵補充和整訓,同時也重新補充了全新的裝備。

現如今在大中軍大批爲燧發槍裝備上了刺刀之後,長槍兵的地位便在大中軍之中直線下降,裝備的發展,也導致了軍隊戰術和編成的變化,所以肖天健在重新組建第二師和第四師的時候,徹底將長槍兵這個兵種,從這兩個新編師之中清除掉,僅保留了兩成的刀牌手,作爲近戰掩護兵力,同時也充當擲彈兵使用,大量爲刀牌手裝備了霹靂炮,使得這兩個新編師戰鬥力更爲強悍,特別是近距離火力輸出,大大超出了時下所有的師一級的編制,同時也超出了時下西方軍隊的火槍手的比例,使得大中朝的陸軍,在這個時代,已經成爲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另外隨着大中朝地盤穩步的擴大,可以利用的資源也越來越多,鐵已經不是大中朝稀缺資源,加上肖天健這些年極力的發展冶煉業,在湖廣大冶縣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很大規模的鐵廠,大型冶鐵煉爐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被建立起來,使得大中朝的產鐵量越來越大,隱隱已經接近大明鼎盛時期的鐵產量了。

再加上新式的煉爐不斷的被建立起來,鍊鐵爐的鐵水直接流入炒鐵爐炒製成熟鐵,如此一來,鐵產量增加的同時,鐵的質量也得到了穩步的提升,雖然現在肖天健還沒有時間去主持研究出鍊鋼平爐,但是中國的工匠的智慧一旦被調動起來,能量也是相當巨大的,所以通過小型鍊鋼爐的煉製,大中朝已經可以初步得到質量更好的鋼材,這都成了大中軍堅實的後盾。

再加上推廣使用的鐵範鑄炮工藝,這些年來鐵範鑄炮工藝也在不斷的得到完善,現如今在肖天健的提點之下,鐵範鑄炮的工藝已經發展到了芯部引水冷卻的工藝,使得鐵炮鑄造的時候,內膛凝結速度加快,形成了炮身自緊,如此鑄造出的鐵炮質量更好,炮身沙眼更少,而且承受膛壓的能力也更強。

這樣鑄成的鐵炮,便可以裝填更多的火藥,射程也更遠,精度也更高,使得大中朝的鑄炮技術,現在也基本上已經趕上了這個時代西方最好的鑄炮技術,特別是鐵範鑄炮這一項工藝,使得大中朝鑄炮的速度和成品率已經可以笑傲天下了。

再加上鋼產量的增加,使得大中朝鑄造鋼炮也已經成爲了現實,鋼的特性註定所鑄成的鋼炮,膛壁可以更薄一些,炮身重量比同等口徑的鐵炮也大幅下降,僅僅是這一點,就讓大中朝的陸軍炮的水平現在可以獨步天下了。

故此大中軍裝備的大炮數量也越來越多,最早鑄造的那些鐵炮,現如今已經開始被淘汰掉,換裝上了更新式的火炮。

原來的三磅炮,因爲屬於應急產品,另外炮身比較輕,便於大中軍機動作戰,但是三磅炮卻存在威力過小的缺點,現在大中朝已經建立,牽引大炮用的騾馬數量開始充足,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需要這種小口徑火炮了,所以爲了加強炮兵的作用,三磅炮近期被停止鑄造,原來營屬炮兵,被升格到了師屬炮營,一個炮營五個炮連,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以連爲單位補充到各營隨行使用,如此一來,兩個新編近衛師變成了實驗性的單位。

這兩個師開始以六磅炮爲輕型火炮主力,輔以一個連的八磅中型炮,一個連的十二磅重炮,使得後勤補給也簡單了一些,火力更優於此前許多。

這兩個近衛師也在年前的時候,完成了整訓和武裝,在年前的時候,在南京城外進行了一次演習,展示出了極強的戰鬥力,隨時都可以南下作戰,成爲了未來南下作戰的中堅部隊,料想當他們投入戰場的時候,南方的南明軍隊和鄭家軍會切身體會到大中軍的厲害。

第228章 恐怖軍力第180章 招安風波第14章 損失慘重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35章 克城第128章 炮營駕到第195章 破南陽第10章 轉戰陽城第185章 海貿集團公司第61章 陷阱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94章 望風而逃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234章 大閱兵第139章 殺雞儆猴第33章 忠臣之“死”第152章 訓誡第115章 水軍譁變第112章 毒計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7章 大意第151章 展示武力第67章 崇禎困局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146章 有話要說第25章 赴宴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82章 收穫紅利第47章 爾虞我詐第182章 不算勸降第89章 三棱刺第88章 何去何從第79章 進展神速第203章 建奴命運的裁決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59章 勾心鬥角第1章 民政之議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07章 伏兵四起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60章 石橋攻防戰、震怒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07章 敲詐勒索第41章 報復第42章 極其無恥第72章 斥候的對決第98章 入甕第2章 全面歇兵第19章 入甕第151章 千金寶貝第167章 兵站第67章 紛雜局勢第96章 逼上梁山第1章 凱旋第127章 再度分兵第157章 襲破潞安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37章 司法第134章 死士陷陣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63章 局面轉換第83章 厲兵秣馬第25章 難民潮第15章 以身爲質第70章 中套第200章 利益驅動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74章 忠奴第31章 好大綠帽第170章 趙二驢的昏招第66章 密旨第84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40章 火箭彈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24章 油盡燈枯第53章 石橋攻防戰3第76章 受降第70章 親人相見第97章 絕非君子第6章 出賣第219章 倒戈第44章 標槍第2章 畝產千斤第28章 撤退第50章 勸降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67章 馬賊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109章 勸降第19章 厲兵秣馬第31章 血戰小漳河畔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49章 隱真示假
第228章 恐怖軍力第180章 招安風波第14章 損失慘重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35章 克城第128章 炮營駕到第195章 破南陽第10章 轉戰陽城第185章 海貿集團公司第61章 陷阱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94章 望風而逃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234章 大閱兵第139章 殺雞儆猴第33章 忠臣之“死”第152章 訓誡第115章 水軍譁變第112章 毒計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7章 大意第151章 展示武力第67章 崇禎困局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146章 有話要說第25章 赴宴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82章 收穫紅利第47章 爾虞我詐第182章 不算勸降第89章 三棱刺第88章 何去何從第79章 進展神速第203章 建奴命運的裁決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59章 勾心鬥角第1章 民政之議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07章 伏兵四起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60章 石橋攻防戰、震怒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07章 敲詐勒索第41章 報復第42章 極其無恥第72章 斥候的對決第98章 入甕第2章 全面歇兵第19章 入甕第151章 千金寶貝第167章 兵站第67章 紛雜局勢第96章 逼上梁山第1章 凱旋第127章 再度分兵第157章 襲破潞安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37章 司法第134章 死士陷陣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63章 局面轉換第83章 厲兵秣馬第25章 難民潮第15章 以身爲質第70章 中套第200章 利益驅動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74章 忠奴第31章 好大綠帽第170章 趙二驢的昏招第66章 密旨第84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40章 火箭彈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24章 油盡燈枯第53章 石橋攻防戰3第76章 受降第70章 親人相見第97章 絕非君子第6章 出賣第219章 倒戈第44章 標槍第2章 畝產千斤第28章 撤退第50章 勸降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67章 馬賊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109章 勸降第19章 厲兵秣馬第31章 血戰小漳河畔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49章 隱真示假